中考适应性训练九年级语文试题(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请注意:所有试题的答案均填写在答题卡上,答案写在试卷上无效。
一、积累与运用(共30分)1.根据拼音在田字格内写出相应的汉字。
(4分)技术并不只具有实用价值,亦可以是审美价值的摇篮。
中国的陶瓷闻名xiá迩,丝绸远销世界,古代建筑令人陶醉,皆因实用价值与审美价值相得益zhāng。
技术满足人的物质需要,艺术满足人的精神需要,技术与诗意róng合,更能xūn染出高品质的生活。
2.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A.5月15日,宁启动车要开跑啦!开行首日,这么值得纪念的日子,想不想约起来去体验一番,来一场说走就走的动车之旅?B.当代著名作家陈忠实创作的小说《白鹿原》发行逾200万册,被评论家认为是“一部渭河平原近现代50年变迁的雄奇史诗。
”C.勇敢对于军人来说只是最低要求,国家观念、公民意识、宏观视野、协同精神,乃至对细节的关注,都是对军人的高标准要求。
D.梦想的阶梯,需要艰辛的奋斗步步攀登;伟大的航程,离不开思想的灯塔指引方向。
3.下面句子中成语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A.推动“依法治国”的进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而要持之以恒....。
B.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传承悠久的历史文化我们责无旁贷....。
C.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梦,需要改变国人许多根深蒂固....的观念。
D.危言耸听....的上海踩踏事件的发生,再一次给人们敲响了安全警钟。
4.根据提示补写名句或填写课文原句。
(8分,①-⑥每题1分,⑦题2分)①木受绳则直,。
②,见端以知末。
③苟全性命于乱世,。
④,自缘身在最高层。
⑤已是悬崖百丈冰,。
⑥,柳暗花明又一村。
⑦成语“秋水伊人”源自《蒹葭》的诗句:“,。
”5.名著阅读。
(6分)(1)“孙悟空大战红孩儿”的故事中,最能体现红孩儿“聪明狡黠”性格的是哪三件事情?(每件事不超过15个字)(3分)(2)下列关于文学名著内容及常识的表述,没有错误....的一项是(3分)()A.《汤姆索亚历险记》“‘海盗’生活”这个片段中,写了汤姆、乔、哈克三个小“海盗”在威尔逊岛的清晨生活,充分表现了三个少年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酣畅心境。
B.《水浒传》中晁盖、吴用、柴进、刘唐等七位好汉能智取生辰纲的关键在于下蒙汗药的时间和方式恰到好处,全然不露痕迹,使精明的杨志中了计。
C.《格列佛游记》中,格列佛在“风暴中偏航”又于“麦田里获救”,“孤身救舰队”后又“奇招灭火灾”。
他是一位喜欢冒险、渴望自由、刚毅勇敢的航海家。
D.《朝花夕拾》中写了众多的小人物,鲁迅对这些小人物分外宽厚,如善良真诚、知书达理的长妈妈帮他买了绘画的《山海经》,他便称赞长妈妈有“伟大的神力”。
6.专题与语文实践活动。
(8分)星湖中学深入开展“泰州教育大阅读”活动,请你参与。
【读表格写名称】初三年级开展了“给自己出本书”活动,初三年级共有6个班级,每个班级的人数都是54人。
学生会制作了以下表格,请根据表格内容,为这份表格拟定一个恰当的名称。
(2分)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称,点画爽利挺秀,骨力矫健,结构严紧。
以下书法作品中,柳公权的作品是(2分)( )A B C【读名著对对联】结合名著内容和上联,配写下联。
(备选人物:保尔、孙悟空、吴用等)(2分)上联:废寝忘食香菱苦学诗下联:【读启事找错误】为便于全校同学交流参加“泰州教育大阅读”活动的心得体会,学校学生会决定举办“我读书,我成长,我快乐”的征文活动。
小林同学匆匆忙忙写了下面这则征稿启事,但它在内容、语言和格式方面均有不当之处,请你提出修改意见。
(修改两处即可)(2分)征文启事①通过读书活动,同学们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得到了提高。
②为展示读书活动的成果,学生会决定开展“我读书,我成长,我快乐”的征文活动。
③本次活动得到了老师们的支持与帮助,在此表示感谢。
④来稿可以是读书故事、读书经历、读书心得等。
⑤文体不限,字数大约1000字左右。
⑥截稿日期为2016年5月18日。
⑦来稿请送至学生会办公室,也可通过电子邮件发送至xhzxxsh@163.com。
此致敬礼星湖中学学生会2016年5月6日修改一:修改二:二、阅读理解(共60分)(一)阅读白居易的《春题湖上①》一诗,完成第7题。
(6分)湖上春来是画图,乱峰②围绕水平铺。
松排山面千重翠,月点波心一颗珠。
碧毯线头抽早稻,青罗裙带展新蒲。
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
【注】①湖:即杭州西湖。
②乱峰:参差不齐的山峰。
7.(1)对这首诗理解、赏析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 ()A.首句点明地点、季节,表明是鸟瞰西湖春日景色,概括了诗人对西湖春天美好景象的感受,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
B.颔联、颈联四句,诗人以幽丽华美的笔触,用一连串精妙的比喻,勾画出西湖的旖旎风光。
比喻的精妙,表现在比物与被比事物的密合无间上。
C.全诗由于有了颔联、颈联四句精当传神的比喻,首联中的“似画图”才有了充实的具体内容,尾联中的“勾留”之意才得以顺势推出。
D.根据诗人所描绘的西湖春天的具体景物,我们可以看出诗人记述的是他白天游览西湖的所见所感。
(2)颔联中“排”“点”两词用得生动、精当,请作简要赏析。
(2分)(3)这首诗的尾联和《钱塘湖春行》尾联“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在抒情方式和所抒发的感情两个方面很是相似,请作简要说明。
(2分)(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1题。
(14分)谢枋得,字君直,信洲弋阳①人。
至元二十三年,集贤学士程文海荐宋臣二十二人,以枋得为首,辞不赴。
又明年,行省丞相忙兀台将旨诏之,枋得曰:“上有尧、舜,下有巢、由②,枋得名姓不祥,不敢赴诏。
”丞相义.之,不强也。
二十五年,尚书留梦炎③以.枋得荐。
枋得遗.书梦炎,终不行。
福建行省参政魏天佑见时方.以求才为急,欲荐枋得为功。
枋得见天佑,傲岸不为礼。
天佑怒,强之北行。
二十六年四月,至京师④。
已而病,迁悯忠寺,见壁间《曹娥碑》⑤,泣曰:“小女子犹尔,吾岂不汝若哉!”留梦炎使医持药杂米饮进之,枋得怒曰:“吾欲死,汝乃欲生.我邪?”弃之于地,终不食而死。
(选自《宋史·谢枋得传》)【注】①信洲弋阳:今江西省上饶市弋阳县。
②巢、由:即巢父、许由。
③留梦炎:浙江衢县人,为人奸诈,见风使舵,原为南宋大臣,后投降元朝。
④京师:当时的元朝都城大都,即今北京。
⑤《曹娥碑》:人们为颂扬东汉曹娥的美德与孝行而立的石碑,这里指临摹碑文的碑帖。
8.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
(6分)(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4分)①丞相义.之( ) ②枋得遗.书梦炎( )③方.以求才为急( ) ④汝乃欲生.我邪( )(2)下列选项中“以”字的用法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2分) ( ) 例句:尚书留梦炎以.枋得荐A.我以.日始出时去人(《两小儿辩日》)B.有好事者船载以.入(《黔之驴》)C.不以.千里称也(《马说》)D.以.塞忠谏之路也(《出师表》)9.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2分)集贤学士程文海荐宋臣二十二人10.翻译下列句子。
(4分)(1)小女子犹尔,吾岂不汝若哉!(2分)译文:(2)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
(《岳阳楼记》)(2分)译文:11.因为谢枋得号“叠山”,为了纪念谢枋得,江西省南昌市将一条道路命名为“叠山路”。
请联系此文,说说人们纪念他的原因是什么?(2分)(三)阅读古风的《锦绣与中华色彩观念的形成》一文,完成12—14题。
(10分)①丝绸薄如蝉翼,轻似云霓,美若彩霞。
丝绸的种类较多,包括绢、缎、罗、纱、绡、纨、绨、缯、绮、绫、锦等,宛如百花盛开,各有其美。
所谓锦,就是用彩色丝线织成花纹图案,色彩斑斓,图案华丽,具有审美价值的高等丝绸。
譬如新疆出土的汉代著名的《红地韩仁绣锦》就具有重要的审美价值。
它是在红色地锦上,织绣着具有汉代特征的图案,即云气纹、动物纹和吉祥语的组合。
这件作品色彩丰富,图案华美,是汉代织锦的代表作。
②锦绣的出现是丝绸生产技艺成熟的标志,也是中华色彩观念成熟的标志。
③这样说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其一,这个时期,我们祖先已经能够认识、提炼和利用植物染料。
诸如从茜草中提炼红色颜料,从荩草中提炼黄绿色颜料,从蓝草(马蓝草、木蓝草、槐蓝草)中提炼蓝色颜料,从紫草中提炼紫色颜料等。
《诗经·小雅·采绿》就是抒写一位妇女采摘染料植物的诗歌。
朱熹注云:“蓝,染草也”。
植物染料的发现和利用是一大进步。
其二,这个时期,我们祖先已经形成了利用人造颜料装饰和美化生活用品的审美意识。
其三,这个时期,我们祖先已经形成了“五色”观念。
彩陶时代形成了“五色”观念,锦绣时代“五色”观念得到了继续巩固。
东汉织锦常用红、蓝、黄、绿、白五种色彩,是五色观念的具体实践。
譬如著名的“五星出东方利中国锦”,就是在蓝地上,织绣了红、黄、绿、白花纹,合为五色,是典型的东汉织锦的代表作。
这件织锦“总五色而极思,尽众化之为形”(张率《绣赋》),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其四,随着染丝、染绸和印花技术的发展,这时人们已经掌握了以正色来配制间色的技术,大大丰富了色彩的种类。
【A】有人对于吐鲁番出土的唐代丝绸作过色谱分析,共有24种颜色,其中大部分是间色。
这是古代的科学..证据。
【B】《说文解字》中收入不同色彩的丝织品就有35种之多。
这是古代的文献..证据。
【C】汉代墓葬出土的织锦有绛、白、黄、褐、宝蓝、淡蓝、油绿、绛紫、浅橙、浅驼等10多种色彩,其中大多是配制的间色。
这是古代的实物..证据。
④更为重要的是,由于人们是在丝绸锦绣生产中丰富了对于色彩的认识,所以也就将色彩与丝绸锦绣联系在一起了。
尤其是在对于一些色彩的命名用字中,更可以看到丝绸锦绣对于原初色彩观念的形成起了重要作用。
譬如“红”、“绿”、“紫”、“绛”、“缃”、“绯”、“缁”等表示色彩的文字皆与丝绸锦绣有关。
如《说文》云:“红,帛赤白色”;“绿,帛青黄色也”;“紫,帛青赤色”;“绛,大赤也”;“缃,帛浅黄色也”;“绯,帛赤色也”;“缁,帛黑色也”等。
虽然丝绸锦绣并不是提炼色彩的原料,但是人们对于色彩种类的发现和利用确实与丝绸锦绣的生产需求有关,所以就用各种色彩的丝绸锦绣作为标识色彩的文字。
因此,在这些标识色彩的文字里就永远积淀下了丝绸锦绣的痕迹。
这足以证明,丝绸锦绣与中华原初色彩观念的形成有着密切的关系。
(《光明日报》2016年05月12日11版,有删改)12.结合选文内容,说说锦绣的出现为什么是中华色彩观念成熟的标志。
(4分)13.请分析第①段中画线句子所运用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3分)14.第③段段末画线的【A】【B】【C】三个片段顺序错乱,请重新调整这三个片段的顺序(只填字母),并简要说说自己调整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