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5秋地域文化(本)论文

2015秋地域文化(本)论文

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地域文化(本)》课程论文写作规范一、选题指南1.结合自己学习体会和当前社会需求谈谈学习地域文化的收获和意义。

2.结合当地某一人文旅游资源,谈谈对地域文化的认识。

3.对家乡某一饮食文化,分析其文化内涵和地方特色。

4.介绍一位三秦教育家,分析其教育思想对当今教育的借鉴作用。

5.考察你所在的地区历史和现状,谈谈陕西文化在中国历史发展中的地位。

二、具体要求:1.从以上选题指南中任选一项进行写作;在选题指南基础上自定论题,不能偏离主题。

2. 论文应立论准确,文必对题,有自己的观点和体会,理论应联系实际,有所创新。

3.论文要求规范化,全文包括标题、内容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五部分。

内容摘要字数为100—150字,关键词3—5个,参考文献至少在5篇以上,并在文尾列出。

论文字数要求2500字以上。

4.不在选题指南范围内写作,以及复制、抄袭别人论文者,论文内容雷同者均以零分计。

三、论文评价标准1. 选题正确15分2. 论点、论据40分3. 材料、数据20分4. 写作规范性15分5. 字数要求10分附件:论文格式要求陕西广播电视大学课程论文课程名称:地域文化(本)分校(工作站) 新城电大专业会计(本)学号学生姓名2016 年元月陕西地域文化摘要:陕西(Shaanxi),简称“陕”或“秦”,中华人民共和国省大流域中部,连接中国东、中部地区和西北、西南的重要枢纽。

陕西地势特点是南北高,中部低,而北山和秦岭把陕西分为三大自然区域:北部就是陕北高原,中部就是关中平原,南部就是秦巴山地。

陕北地处我国西北部,位于黄河中游,靠近内蒙古、宁夏一带。

关中,即四关之中,关中地腹地西安(长安),“沃野千里”、“四塞以为固”,天然地地理位置,成为兵家地必争之地和建都地理想之所。

陕南地处我国南北地理分界线——秦岭、淮河一线以南,属南北交界地带。

北有秦岭,南为巴山,中间就是汉江谷地,横贯东西地汉江及其支流串连起了大小不等地平坝盆地,有“小江南”之称。

食文化源远流长,在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生产方式和文化传统下孕育,具有非常的内涵和外延。

关键词:历史地理交通饮食旅游一、陕西的历史陕西历史悠久,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上古时为雍州、梁州所在,是炎帝故里及黄帝的葬地。

西周初年,周成王以陕原为界,原西由召公管辖,后人遂称陕原以西为“陕西”。

陕西自古是帝王建都之地,九个大一统王朝,有五个建都西安(咸阳),留下的帝王陵墓共79座,被称为“东方金字塔”。

陕西简称陕或秦。

“陕”指陕陌,在今河南省陕县西南。

西周初期,周、召二公分陕而治,陕以东,周公治之,陕以西,召公治之。

此后,人们就把陕陌以西称为陕西,简称“陕”。

“秦”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秦国地辖区主要在这一带。

人们又称陕西为“三秦”,一般就是从陕西地地理特征分为关中、陕北、陕南三个自然区域来理解地。

“三秦”得名源于项羽分封诸侯,让秦地三个降将分治秦之故地:章邯为雍王,领有咸阳以西;司马欣为塞王,领有咸阳以东:董翳为翟王,领有陕陌以西。

“三秦”即由此得名。

陕西是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这里早在80万年前,蓝田猿人就生活在这里。

1953年在西安城东发现的半坡村遗址,展示出6000年前母系氏族社会的进步和文明。

这里有最具原始社会氏族文化代表性的西安半坡遗址和中国较早的城市西安杨官寨遗址,有世界四大古都的长安,这里是世代景仰的人文初祖炎帝(生于宝鸡)和黄帝(生于武功县)的诞生地、部族发源地及陵寝所在地,相传也是更为久远的华胥古国或华胥氏的所在。

华胥氏是中华民族的元祖,她分别繁衍了女娲、伏羲,后来女娲、伏羲繁衍了少典,而炎帝、黄帝二帝又是少典的后裔,故华夏和中华中的华字皆源于华胥氏(一说是源于华山,也位于陕西)。

从轩辕黄帝在这里铸鼎、分华夏为九州,到中华农耕文明的始祖后稷在这里教稼先民从事农业生产;从中华文字文明的始祖仓颉在这里发明文字,到周文王制定礼乐制度、周武王分封天下;从秦始皇统一中国,到灿烂辉煌的汉唐盛世;从丝绸之路的起点到赐福镇宅圣君钟馗故里,这里是古代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之一。

是近代爱国将领杨虎城将关中盆地就是由河流冲积和黄土堆积形成地,地势平坦,土质肥沃,河流纵横,气候温和。

《史记》中有“沃野千里”和“天府之国”地赞誉。

有“八百里秦川”之美誉地关中,从至今考古已发现地115万年前地蓝田猿人始,这一带都就是人们繁衍生息地自然选择。

而关中,即四关之中,西有散关,东有函谷关,南有武关,北有萧关,再加上秦岭和黄河地天然屏障,关中地腹地西安(长安),“沃野千里”、“四塞以为固”,天然地地理位置,成为兵家地必争之地和建都地理想之所。

这使西周、秦、西汉、西晋、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隋、唐等11个王朝,加上短暂地农民政权,如西汉末年地绿眉、赤眉军、唐代末年地黄巢,明代末年地李白成,先后都建都长安,历时1000多年,有深厚地文化积淀,丰富地历史文化遗存随处可见:历代亭台楼阁、庙观寺院遍布:文物书画、文人吟咏日久弥珍:名胜古迹如大雁塔、钟楼、临潼骊山华清池、秦始皇陵兵马坑、桥山黄帝陵、兴平茂陵、礼泉昭陵、韩城司马迁祠、耀县药王山孙思邈故里、佛教圣地法门寺、宝鸡五丈原诸葛亮庙、麟游隋唐帝王避暑行宫九成宫:自然风光如华山、皇家温泉汤峪温泉、太白国家森休公园、终南山、宝鸡天台山国家森林公园、潼关、大散关等:受气候、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地影响,关中地区形成了独特地地域文化体系,这些在陕西电视剧中也自然地得以呈现。

二、陕西的地理陕西省位于中国西北部,地处东经105°29′~111°15′和北纬31°42′~39°35′之间。

地域南北长,东西窄,南北长约880公里,东西宽约160~490公里。

全省纵跨黄河、长江两大流域,是新亚欧大陆桥和中国西北、西南、华北、华中之间的门户,周边与山西、河南、湖北、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重庆8个省市接壤,是国内邻接省区数量最多的省份,具有承东启西、连接西部的区位之便。

陕西省最东位于榆林市府谷县黄甫镇,最西位于汉中市宁强县青木川镇,最南位于安康市镇坪县华坪乡,最北位于榆林市府谷县古城乡。

[7]计算成果表明,陕西省行政区域南北长、东西窄,南北最长为878.0千米,东西最宽为517.3 千米。

各地市中,行政区域南北最长是榆林市,为 312.0 千米,南北最短是铜川市,为 86.6 千米;东西最宽是榆林市,为 346.4 千米,东西最窄是铜川市,为 82.6千米。

陕西地势地总特点就是南北高,中部低,而北山和秦岭把陕西分为三大自然区域:北部就是陕北高原,中部就是关中平原,南部就是秦巴山地。

陕北地处我国西北部,位于黄河中游,靠近内蒙古、宁夏一带,陕北高原就是其最主要地地貌特征。

沟壑纵横,山大沟深,土硗地瘠,受秦岭天然屏障地影响,夏季地西南季风不能北上,造成了陕北高原雨量少、日照长,湿度小,气候干煤,而冬季内陆地区冷空气在青藏高原地动力作用下很容易在这里集中。

冷高压力加强,使陕北地冬天风寒酷冷。

恶劣地自然环境,使生活在这里地人们对生存更加执着。

关中盆地就是由河流冲积和黄土堆积形成地,地势平坦,土质肥沃,河流纵横,气候温和。

《史记》中有“沃野千里”和“天府之国”地赞誉。

有“八百里秦川”之美誉地关中,从至今考古已发现地115万年前地蓝田猿人始,这一带都就是人们繁衍生息地自然选择。

而关中,即四关之中,西有散关,东有函谷关,南有武关,北有萧关,再加上秦岭和黄河地天然屏障,关中地腹地西安(长安),“沃野千里”、“四塞以为固”,天然地地理位置,成为兵家地必争之地和建都地理想之所。

陕南地处我国南北地理分界线——秦岭、淮河一线以南,属南北交界地带。

北有秦岭,南为巴山,中间就是汉江谷地,横贯东西地汉江及其支流串连起了大小不等地平坝盆地,有“小江南”之称。

陕南地秦巴山地,两山夹一川地地势结构十分突出,气候温暖湿润。

陕南盆地为北亚热带湿润气候、山地大部为暖温带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14~15℃,受季风地影响,冬冷夏热、四季分明。

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0~3℃,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24~27.5℃,年降水量700~900毫米,其中陕南地米仓山、大巴山和秦岭山地中、西部高山地区。

年降水量多迭900~1250毫米,水力资源丰富。

北邻关中,南毗四川,东与鄂豫接壤,西同陇南连界。

处于几大文化板块或地域文化地边缘交接地带,与四川巴蜀文化、江汉楚文化以及中州文化有着错综复杂地关系,形成了南北汇萃、东西交融地地域文化特征。

山清水秀,奇崖清流,晶莹剔透,清新优美地自然地理环境与南北汇萃、东西交融地地域文化,形成了陕南人独特地品性,既有北方地古朴与粗犷,豪放与刚强,又有南方人地温文与秀美、机智与开朗,爱国诗人陆游在其《山南行》一诗中地“地近函秦气俗豪”便就是对陕南人勤劳朴实、淳厚善良、崇尚礼义、热情好客地民俗传统地贴切描述。

三、陕西的交通陕西是中国毗邻省市区最多的省份,是“新亚欧大陆桥”亚洲段的中心和进入中国大西北的门户。

省会西安是西北地区最大的中心城市,是中国陆路交通中公路、铁路和航空交通的重要枢纽之一。

1、航空西安咸阳国际机场目前是我国第四大航空港,仅次于北京、上海、广州。

目前,西安咸阳国际机场已与国内外近30家航空公司建立了航空业务往来,开辟航线120多条,与国内100多个城市以及国外27个城市和地区通航,是西北地区拥有国际航线数量最多的城市。

2、铁路陕西现有铁路干支线路18条,营运里程4300公里。

西安是西北最大的铁路交通枢纽。

从西安通过的陇海─兰新铁路复线连通欧亚大陆,成为第二条欧亚大陆桥。

西安北客站是中国乃至亚洲最大的客运站。

2010底,西安铁路集装箱中心站正式建成投入运营。

陕西乃至西北地区的各类货物在这里集合后,将通过陇海铁路出港出口。

它的建成,对于西安发挥地处全国中心的区位优势十分有利。

西安成为企业建立面向全国市场和西部市场的物流中心的最佳选择之一。

3、公路2011年底,陕西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3800公里,10市1区和大部分县全部通高速公路。

已经形成以西安为中心,贯通全省,联接太原、石家庄、郑州、武汉、合肥、重庆、成都、兰州、银川和包头10个周边省市重要城市的“一日交通圈”。

境内穿越秦岭的高速公路达到4条,成为连接中国北方与西南地区的大动脉。

4、地铁纵贯西安南北中轴线的的西安地铁1、2号线通车运行。

西安也将成为西北地区第一个拥有地铁轨道交通运输的城市。

四、陕西的饮食陕西省地处中国腹地,横联黄河、长江两大流域,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也是中华饮食文化的重要发祥地。

这里既有黄土高原的粗放,又有鱼米之乡的秀丽,物产丰富,人杰地灵,烹饪历史悠久,饮食风尚特色突出。

比如,关中石子馍就葆有先民的石烹遗风;史载“黄帝作釜甑”,“蒸谷为饭、烹谷为粥”;据考岐山臊子面的就始于西周“余”之礼;《礼记》记载“礼之初,始诸饮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