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氧、硫及其重要化合物

氧、硫及其重要化合物

氧、硫及其重要化合物一、硫单质、O3和H2O2的性质及应用1.硫单质(1)自然界中硫元素的存在硫元素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游离态的硫存在于火山喷口附近或地壳的岩层里。

化合态的硫主要以硫矿石和硫酸盐的形式存在。

如硫铁矿(FeS2)、黄铜矿(CuFeS2)、石膏(CaSO4·2H2O)和芒硝(Na2SO4·10H2O)等。

(2)硫的物理性质硫俗称硫黄,是一种淡黄色晶体,质脆,易研成粉末,不溶于水,微溶于酒精,易溶于CS2。

(3)硫的化学性质(4)洗涤附着在试管内壁上硫的方法硫单质易溶于CS 2且可以与热的强碱溶液反应:3S +6NaOH=====△2Na 2S +Na 2SO 3+3H 2O 。

所以当试管壁上沾有单质硫时,可用CS 2或热强碱液洗涤。

2.O 3的化学性质及用途(1)不稳定性:O 3不稳定,容易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O 3===3O 2,在放电条件下空气中的O 2可以转化为O 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O 2=====放电2O 3。

(2)强氧化性:O 3容易使淀粉­KI 溶液变蓝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I +O 3+H 2O===I 2+2KOH +O 2。

(3)漂白性:O 3因其强氧化性能使有色物质褪色,可用作杀菌消毒剂。

(4)用途:①可用作脱色剂和消毒剂;②臭氧层可以吸收来自太阳的紫外线,是人类和其他生物的保护伞。

3.H 2O 2 (1)结构电子式H ··O ···· ··O ···· ··H ,结构式H—O—O—H ,是极性分子。

(2)化学性质①不稳定性:加热、加催化剂都能使分解加快。

②弱酸性:相当于二元弱酸。

H 2O 2H ++HO -2,HO -2H ++O 2-2。

③强氧化性a .用10%的双氧水漂白羽毛及丝织品;b .氧化Fe 2+、SO 2-3等还原性物质;c .使湿润的淀粉­KI 试纸变蓝:H 2O 2+2I -+2H +===I 2+2H 2O 。

④弱还原性:遇强氧化剂时作还原剂。

2KMnO 4+5H 2O 2+3H 2SO 4===K 2SO 4+2MnSO 4+5O 2↑+8H 2O 。

二、硫的氧化物SO 2和SO 3 1.二氧化硫(SO 2) (1)物理性质二氧化硫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是大气污染物之一;易溶于水,通常状况下,1体积水溶解约40体积SO2。

(2)化学性质按要求完成下列方程式:实验室里用Na2SO3和70%的H2SO4制备SO2气体.2.三氧化硫(SO3)SO3在标准状况下为无色、针状晶体,能与水反应:SO3+H2O===H2SO4,放出大量的热,SO3是酸性氧化物,它跟碱性氧化物或碱都能反应生成硫酸盐。

3.硫的氧化物的污染与治理(1)来源:含硫化石燃料的燃烧及金属矿物的冶炼等。

(2)危害:危害人体健康,形成酸雨(pH小于5.6)。

(3)治理:燃煤脱硫,改进燃烧技术。

(4)硫酸型酸雨的形成途径有两个:途径1:空气中飘尘的催化作用,使2SO2+O22SO3、SO3+H2O===H2SO4。

途径2:SO2+H2O H2SO3、2H2SO3+O2===2H2SO4。

4. 中学常见的四大还原性离子还原性:S2->SO2-3>I->Fe2+①易被空气中的O2氧化而变质。

②易被KMnO4(H+)、HNO3、溴水、氯水、Fe3+(不氧化Fe2+)、漂白粉溶液等氧化。

③SO2、H2SO3、Na2SO3均有强还原性,且还原性:SO2-3>H2SO3>SO2。

④同理:H2S、S2-、HS-均有强还原性。

5.SO2和CO2的鉴别方法SO2和CO2都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若通入的气体过量,则沉淀都可以消失,所以不能用澄清的石灰水鉴别SO2和CO2。

通常可用以下方法:2和CO 2都可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检验二者同时存在的一般流程为2和检验SO 2是否除尽合并为一个装置,用较浓的酸性KMnO 4溶液,现象是酸性KMnO 4溶液颜色变浅。

6.常见的能用于漂白的物质的比较2方法一:钙基固硫法为防治酸雨,工业上常用生石灰和含硫的煤混合后燃烧,燃烧时硫、生石灰、O 2共同反应生成硫酸钙,从而使硫转移到煤渣中,反应原理为CaO +SO 2=====△CaSO 3,2CaSO 3+O 2=====△2CaSO 4,总反应方程式为2CaO +2SO 2+O 2=====△2CaSO4。

方法二:氨水脱硫法该脱硫法采用喷雾吸收法,雾化的氨水与烟气中的SO2直接接触吸收SO2,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H3+SO2+H2O===(NH4)2SO3,2(NH4)2SO3+O2===2(NH4)2SO4。

(或生成NH4HSO3,然后进一步氧化)方法三:钠、碱脱硫法钠、碱脱硫法是用NaOH/Na2CO3吸收烟气中的SO2,得到Na2SO3和NaHSO3,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SO2===Na2SO3+H2O,Na2CO3+SO2===Na2SO3+CO2,Na2SO3+SO2+H2O===2NaHSO3。

方法四:双碱脱硫法先利用烧碱吸收SO2,再利用熟石灰浆液进行再生,再生后的NaOH碱液可循环使用,化学反应原理为①吸收反应:2NaOH+SO2===Na2SO3+H2O,2Na2SO3+O2===2Na2SO4。

②再生反应:Na2SO3+Ca(OH)2===CaSO3↓+2NaOH,Na2SO4+Ca(OH)2===CaSO4↓+2NaOH。

三、硫酸及硫酸根离子的检验1.物理性质98%的浓H2SO4是一种无色、黏稠的油状液体,密度远大于水。

浓H2SO4与水以任意比互溶,溶解时可放出大量的热,浓H2SO4稀释的方法是:将浓H2SO4沿器壁或玻璃棒慢慢注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2.稀H2SO4具有酸的通性硫酸是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为H2SO4===2H++SO2-4,能与指示剂、金属、碱性氧化物、碱、盐等物质发生反应。

分别写出稀H2SO4与下列物质反应的离子方程式:①Fe:Fe+2H+===Fe2++H2↑;②MgO :MgO +2H +===Mg 2++H 2O ;③Ba(OH)2:Ba 2++2OH -+2H ++SO 2-4===BaSO 4↓+2H 2O ;④NaHCO 3:HCO -3+H +===H 2O +CO 2↑; ⑤Na 2SO 3:SO 2-3+2H +===SO 2↑+H 2O ; ⑥BaCl 2:Ba 2++SO 2-4===BaSO 4↓;⑦FeS :FeS +2H +===Fe 2++H 2S ↑。

3.浓H 2SO 4的特性4.SO 2-4的检验检验SO 2-4的正确操作方法:被检液加足量盐酸酸化,取清液――→滴加BaCl 2溶液有无白色沉淀(判断有无SO 2-4)先加稀盐酸的目的是防止CO 2-3、SO 2-3、Ag +、SiO 2-3、PO 3-4离子的干扰,再加BaCl 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可能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CO 2-3+2H +===CO 2↑+H 2O 、SO 2-3+2H +===SO 2↑+H 2O 、Ag ++Cl -===AgCl ↓、Ba 2++SO 2-4===BaSO 4↓。

SO 2-4检验的易错点1.只加可溶性钡盐,不酸化。

误将CO 2-3、PO 3-4、SO 2-3等干扰离子判断成SO 2-4。

因上述离子会产生BaCO 3、Ba 3(PO 4)2、BaSO 3白色沉淀。

2.误将Ag +、Pb 2+判断成SO 2-4。

如向待测液中滴加BaCl 2溶液,再加稀盐酸有白色沉淀便断定含SO 2-4。

其错误是未注意溶液中不含SO 2-4,而含Ag +或Pb 2+时也会产生同样的现象:Ag ++Cl -===AgCl ↓(白色),Pb 2++2Cl -===PbCl 2↓(白色)。

3.误将SO 2-3判断成SO 2-4。

如向待测液中滴加用稀盐酸酸化的Ba(NO 3)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便误以为有SO 2-4。

该错误是未注意NO -3具有强氧化性,在酸性环境中发生反应:Ba 2++SO 2-3===BaSO 3↓(白色),3BaSO 3+2H ++2NO -3===3BaSO 4↓(白色)+2NO ↑四、硫及其重要化合物间的转化关系1.-2价硫处于最低价态,只有还原性,可被O 2、Cl 2等氧化剂氧化为S ;0价、+4价硫处于中间价态,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6价硫处于最高价态,只有氧化性。

注意浓H 2SO 4在一定条件下与金属或还原性盐反应时既体现强氧化性又体现酸性,如:Cu +2H 2SO 4(浓)=====△CuSO 4+2H 2O +SO 2 ↑。

2.当硫元素的化合价升高或降低时,一般升高或降低到其相邻的价态,即台阶式升降,如:3.相邻价态的微粒不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如S 和SO 2,SO 2和浓硫酸之间不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4.典型的归中反应2H2S+SO2===3S↓+2H2O、2Na2S+Na2SO3+3H2SO4===3Na2SO4+3S↓+3H2O。

5.含硫物质的连续氧化6.含硫物质的立体转化(2015·高考安徽卷)某研究小组将纯净的SO2气体通入0.1 mol·L-1的Ba(NO3)2溶液中,得到了BaSO4沉淀,为探究上述溶液中何种微粒能氧化通入的SO2,该小组提出了如下假设:假设一:溶液中的NO-3假设二:溶液中溶解的O2(1)验证假设一该小组设计实验验证了假设一。

请在下表空白处填写相关实验现象。

2体积的变化曲线如下图。

实验1中溶液pH变小的原因是;V1时,实验2中溶液pH小于实验1的原因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

(3)验证假设二请设计实验验证假设二,写出实验步骤、预期现象和结论。

(4)若假设二成立,请预测:在相同条件下,分别用足量的O2和KNO3氧化相同的H2SO3溶液(溶液体积变化忽略不计),充分反应后两溶液的pH前者(填“大于”或“小于”)后者,理由是。

解析:(1)实验1中溶液和实验2中溶液的唯一区别就是一个含有Cl-,一个含有NO-3,故可通过实验1未生成白色沉淀,而实验2生成白色沉淀来证明假设一正确。

(2)SO2溶于水得到中强酸H2SO3,故使得溶液的pH减小。

在实验2中,NO-3将SO2氧化成SO2-4,自身被还原为NO,同时有H+生成,故溶液pH 减小。

(3)在验证假设二时,应使用不含NO-3的钡盐,如BaCl2,可以向含有O2的BaCl2溶液中缓慢通入SO2,若有白色沉淀生成,则证明假设二成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