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物权的优先效力作者姓名:周舒杰专业班级:法学201109020108 指导老师:杨静摘要:《物权法》自颁布以来,在中国的法治建设中起着重要作用。
“物权优先于债权”、“物权之间具有优先性”,作为物权优先效力的两大主干理应出现在《物权法》中。
但《物权法》对其并无明确的阐释。
究其原因,正是民法学界对二者的争议尚无定论。
笔者认为,优先效力是物权有别于其他种类民事权利,尤其是债权所特有的对外效力,是各类物权共同的特性。
物权在效力上优先于债权,原则上可坚持为两点:其一,不论何种类型的物权均优先于债权;其二,不论该物权成立之先后均优于债权。
物权相互间的优先效力是以物权成立时间的先后确定物权效力的差异。
由于物权存在着绝对性、支配力、变动规则和优先效力的体系化配置的需要,所以在设计物权的效力规则时,应当注意这些制度尽可能地契合无间,以达到《物权法》的完善推新。
关键词:物权优先效力债权the Effect of the Real Research PriorityRightsAbstract: The Property Law, since its promulgation, has a profound role in the construction of ruling by law of China. The two main concepts of the priority validity, “Property has priority over debt“ and “Priority exists among properties” should have appeared in the Property Law. However, there is no clear elaboration on the concepts in the Property Law. The reason is that the dispute on the concepts remains inconclusive in the field of civil law. As far as the writer is concerned, priority validity is the external validity that differentiates the property from other civil rights, especially the debt, and it is the common feature of all kinds of Properties. The property precedes the debt in terms of validity. In principle it can persist in two points: Firstly, all kinds of property have priority over the debt; secondly, no matter the property is established or not, it has priority over the debt. Meanwhile, since there is only the problem that whether the property is established or not, but not when the property is established, the priority validity among properties does not stand. The Property Law has the needs for absoluteness, dominance, changes of rules and the systemisation of priority validity. Therefore, when designing the validity rules of the property, these regimes should fit as seamlessly as possible to achieve the completeness of the Property Law.Key words: real rights;priority;obligatory rights目录第1章引言 (1)1.1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国内外研究现状及问题.....................................................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本课题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和思路 (1)第2章物权优先效力的概述 (2)2.1物权的效力 (2)2.2物权的优先效力 (2)第3章物权相互间的优先效力 (3)3.1物权相互间的优先效力确立标准 (3)3.2物权相互间的优先效力的表现 (3)第4章物权对债权的优先效力 (4)4.1所有权优先于债权 (4)4.2用益物权优先于债权 (4)4.3担保物权优先于债权 (5)4.4购买权优先于债权 (5)第5章物权优先于债权的例外 (6)5.1租赁权 (6)5.2债权 (6)结论 (7)致谢 (8)参考文献 (9)第1章引言1.1研究的目的和意义自2007年10月1日《物权法》付诸施行。
这部被所有人称颂为在我国法治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法律,历经多年的实行,已使大众对其有了相当的了解。
当社会将大部分注意力都集中在征收征用房屋拆迁何以安民、住宅建设用地使用权期间届满自动续期、小区业主权益维护等直达民生具体细节的内容时,法律人却从这部法律中发现了另外一个对民众生活影响看似不那么明显,甚至对普通民众而言有些晦涩的问题——有关物权优先效力的条文在哪里?物权优先理论对于民众生活而言,影响的确不是很直接。
确切地说,除了法律人,普通百姓几乎都不知道它的存在,更不用说对其重要性的了解了。
但是,从小处而言,它决定了在一物二卖、土地征收补偿款分配等权利冲突的情况下,谁能胜出;从大处而言,它曾是垒起整个物权法理论的基石之一。
所以,该理论无论对当下民生还是我国法治进程的未来,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同时,关于物权优先效力的种种争论,更是由来已久,以至于在《物权法》中,对此也无纲领性条款的出现,只是在分则具体条文中有些规定而已。
所以,笔者认为,探究物权优先效力的合理性尤有现实之必要。
1.2国内研究现状及问题关于物权优先效力的种种争议,由来已久,以至于在《物权法》中,对此也无纲领性条款的出现,只是在分则具体条文中有些规定而已。
在理论上关于物权之间的优先效力,各路学者众说纷纭。
在实践中,关于“一物二卖”、“买卖不破租赁”等的由物权优先效力原则而产生的种种问题更是愈来愈多。
1.3本课题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和思路本文由四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对物权优先效力简要阐述。
第二部分主要介绍物权相互间的优先效力。
第三部分为物权对于债券的优先效力。
最后一部分则是物权优先效力的例外。
通过对以上四部分的研究思考,得出有利于推动理论与实践的科学结论。
第2章物权优先效力的概述2.1 物权的效力物权,作为民事权利之一,它的效力即物权的法律基础,是物权的法律之力的表现。
所谓物权的效力,是指物权人基于物权本身特性需要具有的特殊法律效力。
亦即为使物权的目的得以实现或物权人享受物权利益的正常状态得以维持或不受侵害,必然赋予物权以一定的保障力。
可见,物权的效力问题,也就是物权的功能和作用问题,实为物权的本质问题。
例如,所有权人可以依其意思占有、使用、收益、处分其所有物。
宅基地使用权人、国有土地使用权人可以使用该宗土地,从事自己住房或者房地产开发建设。
抵押权人可以对抵押物予以拍卖或者变卖,就所形成的变价清偿其债权。
①2.2物权的优先效力所谓物权优先效力解决的是物上存在的数个权利发生冲突时,何者优先实现的问题,前提是其中必有一个权利是物权。
但是,由于物权优先效力的存在、范围、强弱争议很大,所以,目前尚无权威对何谓“物权优先效力”下统一的定义。
史尚宽教授认为物权的优先效力仅限于物权优先于债权的效力,否认物权与物权之间有优先的效力。
他认为如果在意思主义的立法例下,可以适用先发生的权利优先于后发生的权利的原则。
所谓意思主义的立法,是指物权的变动仅以当事人的合意即可完成,不需要交付或者登记这种形式,交付或登记仅作为对抗第三人的要件。
既然是合意即可产生物权变动的效果,第三人当然不可能了解两人之间的事。
如果根据当事人的合意在一个物上设立几个权利且这几个权利发生冲突,解决冲突的方式只能是采先发生的权利优于后发生的权利的原则。
但是如果按照动产物权依交付而转移、不动产物权依登记而设定转移的立法体例,不允许有同一内容的物权同时成立。
比如,两个所有权、两个地上权、两个典权等不可能在一物上同时并存,故无所谓效力优先的问题。
如果他人因时效取得该物的所有权,那么原所有人的所有权也随之消灭,也不发生效力的优先问题。
对于不同内容的物权,比如地上权和抵押权,或者在同一个供役地上成立的观望、通行、引水等可以同时行使的地役权,也是彼此并存,并不发生优先的问题。
只有抵押权因登记的先后而定其清偿次序,然而,这是物权的次序,次序是物权效力的强弱问题。
支持史尚宽教授的观点的学者还提出,两物权之间存在优先性不具有普①徐国栋著:《中国民法典起草思路论战》,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版,第24页遍性,并且这种观点在逻辑上有错误。
既然说物权优先,那么,前提就应该是,只要是物权就优先,如果先成立的物权比后成立的物权优先,得出的结论就是,有的物权优先(先成立的),有的物权不优先(后成立的),既然有不优先的物权存在,那么物权的优先性的前提就被否认了。
第3章物权相互间的优先效力物权相互间的优先效力,是指依物权效力的强弱,具有较强效力的物权排斥具有较弱效力的物权的存在,或先于具有较弱效力的物权得到实现。
3.1物权相互间的优先效力确立标准。
物权相互间的优先效力是以物权成立时间的先后确定物权效力的差异。
从一般原则上讲,先成立的物权的效力要优先于后成立的物权,即先成立的物权效力较强,后成立的物权效力较弱。
例如甲先在自己的土地上为乙设定了通行地役,又在该同一块供役地上为丙设定了汲水地役。
因该汲水地役权的设立,丙亦得通行该供役地。
但是,由于乙的通行地役权设定在先,具有强于丙的汲水地役权的效力,因而丙只有在不妨碍乙的通行地役权行使的情况下才可以利用供役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