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与美学
一、基本理论题
1、为什么说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感性显现?
答:a)美根源于社会实践:
在人类产生之前,自然界是无所谓美丑的,尽管人类社会,日月星辰,山水花鸟都早已存在,并按照自身的规律在变化发展,但那不过是一些纯粹的自然存在物而已。
美必须依赖人类社会而存在。
只有与人类及其社会生活联系起来才有可能有美的存在。
因此,美是一种社会现象。
美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是在人类的劳动中产生的,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人类最初的审美活动和艺术活动,是在一定特定的社会生活条件下形成起来的,这就是大规模的狩猎活动以及与此相联的巫术礼仪活动。
原始歌舞和绘画就是从中孕育诞生并逐渐演化为审美活动。
因此,美和人类劳动是密不可分的。
b)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
人的本质力量是人通过社会生产实践,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也可以说是人进行自由创造所表现出的力量。
总之,在追求新生活的过程中所显示出来的理由、情感和愿望,都是人的本质力量的表现。
2、谈谈美的分类,什么是艺术美?
答:美的分类:自然美,社会美,形式美,艺术美。
艺术美:存在与一切艺术作品中的美。
3、美感心理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它们的关系怎样?
答:它包括感觉和知觉、联想和想象、情绪和心境、理解、通感等心理要素。
关系:a)联系:美感是各心理要素综合交错的矛盾统一体。
它们既有自己独特的心理功能,又彼此依赖、互相渗透,密不可分。
b)区别:审美感受中诸种心理因素的组合方式因主体个性和审美客体的种类、形态不同而存在差异:以再现为主的表演艺术,感知因素突出;以表现为主的表演艺术,想象、情感因素突出;以文艺符合为主的语言艺术,想象因素突出;以综合为主的综合艺术,想象、情感和理解因素均很活跃。
4、谈谈文学的美学价值?
答:文学的美学价值:鲜明的特征性和富有艺术魅力。
鲜明的特征性主要指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
其鲜明性来自两个层面:其一是具有一种别人不具备唯他才有的、能贯穿其全部活动和统摄其整个生命的总特征;其二是反应和形成总特征的局部特征,如特征性的人物语言、特征性的生活细节、特征性的场景等等。
文字典型的艺术魅力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回答:一方面是艺术魅力的表现,即一个典型所表现吸引力、感染力和震慑力;另一方面是艺术魅力的实质,即一个典型所具有的真实性、新颖性、诚挚性和蕴藉性。
每一点都有它深刻的道理,阐述道理的同时辅以恰当的例证,论述得要有血有肉。
5、谈谈散文的写作,为什么联想是散文独特的手法?
答:写作的文学艺术手法有象征、对比衬托、联想、、以小见大、、托物言志。
艺术手法有烘托渲染、白描。
散文的表达方式:常用的表达方式有记叙、议论、描写、抒情
和说明。
联想是散文创作突出的艺术手法。
联想是散文创造意境的形象思维方式,使散文展得开,使人情事理寄托在景物之中。
联想,在心理活动中占有重要地位。
回忆常以联想的形式出现,有助于举一反三的推理过程。
特别是在散文创作及其它样式的文艺创作中,联想又着增强作品艺术魅力的功效。
二、作文题
《日出》
印象中很少看日出。
大多早起都伴随着匆忙的步伐。
匆匆洗漱,匆匆赶赴。
在某个时间的间隙里匆匆回望一眼,便模糊的记得,红橙的一轮圆,躲在某一栋楼身后。
大三的时光时而紧张,时而懒散。
最近的一次看到日出,便是学院升旗了吧。
冬天不知觉已经在用它刺骨的冷意提醒我们他已降临,凌晨5点多的天还是如同黑夜一般,加上雾气朦胧,当真是没有一丝光亮。
同学三两个裹得严实,顶着寒风,结伴同行,伴着匆忙的脚步。
有时候我们总是很急很忙,但晚上躺在床上回想,又全然不知今日忙了些什么。
忙着别人交与我们的任务,忙着完成别人对我们的期盼,忙着似乎对未来有所建树的铺垫。
我们不知道,我们现在的路就像这冬日凌晨5点半的路,灰暗得令人感到迷茫和不安。
地上还有前两日下雨留下的积水,平日看着多平坦的地面总还会有低浅的小哇。
我们急却小心翼翼的走着,试图不踩到积水,试图不让水溅上鞋裤。
但是我们忘了常在河边走必有湿脚的,何况我们。
但就算多难走,总还是要继续走下去的。
下了几天的雨总算是在今天停了,只还有着浅薄的雾气。
路过山下分外的湿冷,郁郁葱葱的树和草丛里还留着水珠,雨水的冲刷倒是让它们鲜活起来。
走到树下偶尔被滴到些雨水,然后我们三两抱怨调笑着。
应是积了几天下雨的阴沉,心情在这雨停的时候都变得好了起来。
走到集合的广场中间,天色已泛起了鱼肚白。
本就稀薄的雾气已散得七七八八了。
配合着集合的口令,洪亮的国歌和冉冉升起的国旗,东边尚还阴沉的云层里渐渐裂开了光亮的裂缝。
那裂缝中透着红橙色的希望,它冲破黑夜,挣脱阴云,缓缓从地势偏高的广场地平线露出。
它还没开始耀眼,但足以夺目。
它还没照射出暖和的阳光,但在这冬日湿冷的天气里心里仍然能清楚的感到炙热的温度。
是了,这个大三,不太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