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商品过度包装的思考

关于商品过度包装的思考

关于商品过度包装的思考
临近端午节,商品的过度包装又成了热议的话题。

面对着超市货架上包装精美的天价粽子,购买者或许并不是买回家自己享受,而是出于现在的人情社会送礼的文化。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追求所谓的上层社会,而出现了过度的盲目消费。

越来越多的人不追求商品的实用价值,而注重了外包装是否精美,送出去是否“有面子”。

一个设计美观的包装能满足消费者的审美需要、体现消费者的社会阶层、增加自己对所在阶层的归属感。

如果购买的商品是礼品,包装就显得更加重要。

而一些企业也正是抓住消费者的心理,在包装上大做文章。

中国人讲究礼尚往来,送礼原本是一种很正常的人情交往,而随着礼物被分为三六九等,这个交往也就变了味。

现在的社会人情日渐淡漠,很多人乃至单位、官场都是通过送礼来达到一定的人情维系。

这也反映出中国社会交往中的一个弊病。

有的人甚至打着“送礼”的旗号暗地里进行行贿、受贿的事。

所送礼品的包装越精美,价格越高,越能让送礼者达到一定的目的。

再加上一些企业找不到商品附加值的办法,只能在包装上寻求突破。

包装业借由文化与包装相结合,将中国的传统节日赤裸裸的打造成了“送礼节”。

不论是食品还是商品,都成了一些人运输利益的载体。

下属给上级送礼,希望获得领导的垂青,得到关照和升迁的机会。

领导给领导送礼,也是维系其之间的利益关系。

整个社会充斥着送礼的气息,严重异化了社会人情,也腐蚀了一批领导干部。

国人的“面子文化”源远流长,对出手的礼品特别讲究,这包括两方面:一是礼之轻重,二是包装的豪华与否。

如今,后者有愈演愈烈的趋势,于是礼品包装一度形成市场,可谓“无包装不成礼,无好包装不成好礼”。

如今市场上的物品包装越来越精美豪华。

经过商场,我们不禁被琳琅满目的礼品所吸引,可一来二往,人们就心生疑虑了,真不清楚用钱买来的是包装还是物品,例如酒穿上豪华包装是惹人欢喜,可拆开来,酒就那么一小杯。

包装像一件艺术品,做工精细,扔了可惜,留着
又不知往哪搁。

礼品的包装越来越精美,价钱越来越昂贵,处理包装的问题使人们也越来越头痛。

虽然近几年也出台了限制商品过度包装的强制标准,但是强制标准也只是一种技术规范,如果商家违反了标准也没有任何损失。

所以商家依然我行我素,打着标准的擦边球。

而消费者的盲目消费也助长了这一现象的产生。

现在总有不少亲戚朋友的人情礼要送,也只好买那些名不副实的商品,心甘情愿地被骗一把。

商品过度包装充斥着市场,不仅误导消费者、损害消费者利益,更为重要的是浪费资源和能源、污染环境。

如果包装成本高于商品本身价值,实在是一种不必要的浪费。

精美华丽的包装背后,一方面是高利润对商家的不断诱惑,另一方面是高损耗带来的包装垃圾。

据了解,包装物产生的各种垃圾占我们的城市生活垃圾的30%,这是多么可怕的一个数字。

过度包装过度消耗了资源,使社会承担了过度的包装成本,浪费了大量资源。

包装业用的原材料都是我国的紧缺资源,在用于过度包装上,是一种极大地浪费。

这些过度包装产生的成本相当可观,但是这些包装物到了消费者的手中全部就变成了生活垃圾。

目前我们国家现有的回收机制还不健全,大量的包装废弃物还是被填埋、焚烧,对环境也造成了极大地污染。

受“面子”“排场”等传统观念的影响,也出于送礼的需要,有很多人倾向于选择豪华包装。

因此,如果想让产品包装回归绿色、简单、实用,就要从需求上解决问题,改变消费者的消费观念。

要想让“天价”商品销声若迹,工商、质监等部门要真正负起责任,对过度包装问题不能睁只眼闭只眼。

通过严格监管,使过度包装出不了厂、上不了市,一旦违规,抓住重罚。

相信严治之后,肯定会有效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