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行为与代理
第二节 法律行为与代理
考点 3 法律行为(☆☆☆) 1.民事法律行为的特征 民事法律行为是指公民或法人以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为目
的,以意思表示为要素,依法产生民事法律效力的合法行为。其具有以下特征。 ⑴民事法律行为以达到一定的民事法律后果为目的。 ⑵民事法律行为以意思表示为构成要素。 ⑶民事法律行为是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合法行为。 2.民事法律行为的分类 ⑴按法律行为的成立是否需要几个方面的意思表示分为:单方法律行为、多
批准形式、登记形式、公告形式等)。 ②口头形式:视听资料形式(当事人以录音、录像等视听资料形式实施的民
事行为,如有两个以上无利害关系人作为证人或有其他证据证明该民事行为符合
《民法通则》规定的实质有效要件的,可以认定有效)。
③其他形式:沉默形式(一方当事人向对方当事人提出民事权利的要求,对
方未用语言或文字明确表示意见,但其行为表明已接受的,可以认定为默示,不
【解析】甲、乙在签订房屋买卖合同时,约定 2015 年 10 月 1 日生效,该 日期是必然会到来的,因此该房屋买卖合同为附生效期限的法律行为
【答案】C
考点 4 代理(☆☆☆) .1.代理的特征 代理是指代理人在代理权限内,以被代理人的名义与第三人实施法律行为,
由此产生的法律后果由被代理人承担的一种法律制度。其具有以下特征: ⑴代理人以“被代理人”的名义实施法律行为。 ⑵代理人在代理权限内独立地向第三人进行意思表示。 ⑶代理行为的法律后果直接由被代理人承担。 名师解读 代理不是代理人自己的“独立”意见或不涉及第一人的,则该行为不属于代
6 所示。
表 1-6 代理关系终止的法定情形
类型
代理关系终止的法定情形
委托代理
①代理期间届满或者代理事务完成
②被代理人取消委托或代理人辞去委
托
③代理人死亡或丧失民事行为能力
④作为被代理人或代理人的法人终止
法定代理/指定代理
①被代理人取得或恢复民事行为能力
②被代理人或代理人死亡
③代理人丧失民事行为能力
而与之进行法律行为。
⑸代理关系终止后未采取必要措施而使第三人仍然相信行为人有代理权,并
与之进行法律行为。
名师解读
第三人知道行为人无权代理还与行为人实施民事行为给他人造成损害的,由
第三人和行为人负连带责任。
5.代理权行使
⑴代理人不得与他人恶意串通损害被代理人的利益,不得利用代理权牟取私
利。若由此给被代理人造成的损失,由代理人和第三人负连带责任。
没有法律约束力,
能力
具体法律后果如
使 用 非 常 欺诈 一方当事人故意告知对方虚假情况, 下:
手段使其
或故意隐瞒真实情况,诱使当事人作 ①恢复原状:恢复
作出违背
出错误意思表示的民事行为,为无效 到 无 效 民 事 行 为
真实意思
行为
发生前的状态
的 民 事 行 胁迫 以给公民及其亲友的生命健康、名 ②赔偿损失:过错
⑵代理人不得滥用代理权,否则其行为无效,给被代理人及他人造成损失的,
应当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代理人滥用代理权的情形如下。
①以被代理人的名义与自己进行民事活动。
②同时代理双方当事人进行同一项民事活动。
③代理人与第三人恶意串通损害被代理人利益。
6.代理终止
不同类型的代理形式,其代理关系终止的法定情形也有所不同,具体如表 1-
理;另外,如遗嘱、婚姻登记、收养子女等人身性质的,或约定必须由本人亲自 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不得代理。
2.代理的种类 委托代理:指代理人依据依据被 的授权委托行为而发生的代理;可采用书 面形式或口头形式;因授权不明产生的民事责任应由被代理人承担,代理人负连 带责任。 法定代理:指法律根据一定的社会关系的存在而设定的代理;一般被代理人 为无行为能力人或限制行为能力人。 指定代理:只在没有法定代理人和委托代理人,或法定代理人互相推诿代理
责任的情况下,由人民法院或有权机关依法为不能亲自处理自己事务的人指定代 理人的代理行为。
3.无权代理 代理人在没有代理权的情况下以他人名义进行的代理行 ,即为无权代理行 为。 ⑴无权代理包括没有代理权而实施的代理、超越代理权实施的代理和代理权 终止后实施的代理。 ⑵无权代理未经被代理人的追认,其民事责任由代理人承担。 ⑶经被代理人追认,或被代理人知道他人以本人名义实施民事行为而不作否 认,民事责任由被代理人承担。 ⑷代理人为维护被代理人权益,在紧急情况下实施的超越代理权的民事法律 行为,认定为有效,但因行为不当给被代理人造成损失的,由代理人承担适当责 任。 4.表见代理 无权代理人的代理行为,客观上使善意相对人有理由相信其有代理权的,被 代理人应当承担代理的法律后果。这种情况在法学理论上称为“表见代理”。可 以从以下几方面理解表见代理。 ⑴被代理人对第三人表示已将代理权授予他人,而实际并款授权。 ⑵被代理人将某种有代理权的证明文件交给他人,他人以该种文件使第三人 相信其有代理权并与之进行法律行为。 ⑶代理授权不明。 ⑷代理人违反被人的意思或者超越代理权,第三人无过失地相信其有代理权
作为的默示只有在法律有规定或当事人双方有约定的情况下,才可以视为意思表
示)。
⑵实质有效条件
①行为人具有相应民事行为能力。具体规定如表 1-3 所示。
表 1-3
民事行为能力的规定
行为人
相应的行为能力
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
自 无 民 事 不满 10 周岁的未成年人和 行为不具有法律效力
然 行 为 能 “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精
为能力 力人 ②实施的某些与其年龄相适应的日
常生活 法律行为,为有效行为
限 制 民 订立的某些与其年龄相、智力相适应
事 行 为 的合同,直接有效
能力人
不 具 有 确定证明是其在没有发病期间实施 无效民事行为从
相 应 民 的,并且符合民事法律行为应当具备 行 为 开 始 真 心 不
事 行 为 条件的,应当认定有效
为法律行为生效或解除的依据。
【误区提醒】附条件和附期限的法律行为的区分,附条件中的“条件”不一
定会出现,而附期限中的“期限”一定会到来。
5.可变更、可撤销的民事行为
可变更、可撤销的民事行为是指依照法律的规定,由当事人请求人民法院或
仲裁机关予以变更或撤销而归于无效的民事行为。
可变更、可撤销民事行为的类型与特征如表 1-4 所示。
④指定代理的人民法院或指定单位取
消指定
⑤由其他原因引起的被代理人和代理
人之间的监护关系消灭
误区提醒
本节中滥用代理权与无权代理是两个容易混淆的概念,应注意的是滥用代理
权是代理人有代理权滥用,而无权代理是代理人根本就没有代理权。下面将两者
相关内容归纳为如表 1-7 所示,以便于考生理解。
表 1-7 滥用代理权与无权代理的区别
所表达的意思相一致。若表示不真实或有瑕疵,其行为不产生法律效力。
③不违反法律和社会公共利益。
4.附条件和附期限法律行为
⑴附条件法律行为
附条件法律行为是指当事人在法律行为中约定一定条件,该条件发生、不发
生即为法律行为生效和不生效的依据。
⑵附期限法律行为
附期限法律行为是指当事人在法律行为中约定一定的期限,以该期限到来作
事 行 为 周岁以上不满 18 周岁但以 民事活动具有法律效力
能力人 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
生活来源的公民
法人
法人成立则民事行为能力 与民事权利能力范围相适应,即与
产生;法人终止则民事行为 核准登记的生产经营和义务范围
能力消灭
相适应,才能发生法律效力
②行为人意思表示真实。即该意思表示是其自觉自愿作出的,同时与其内心
代理形式 代理情形
行为类型
区别
滥用
①代理人拥有代理权 ①自己代理
有代理权,损害被
代理权 ②代理人实施了代理 ②双方代理
代理人利益
行为
③代理人损害了被代 ③代理人与相对人恶
理人的利益
意串通,损害被代理
人的利益
无权代理 ①没有代理权的代理行为
没有代理权,未必
②超越代理权的代理行为
损害被代理人利
③代理权终止后的代理行为
人 力人 神病人
限 制 民 10 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和 进行的与其年龄、智力或精神健康
状况相适应的民事活动具有法律 事 行 为 “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 效力;其他民事活动应当由其法定
能力人 的精神病人
代理人代理,或征得其宗室人同意
完 全 民 18 周岁以上的成年人和 16 在其民事权利能力范围内进行的
勾结,收取服装厂回扣款,购进一批劣质服装给乙。对此行为,下列表述中符合
规定的有( )。
A.甲的行为是代理权的滥用
B.给乙造成的损失,仅由甲承担民事责任
C.给乙造成的损失,仅由服装厂负连带责任
D.给乙造成的损失,甲与服装厂负连带责任
【解析】本题中的行为属于代理人滥用代理权,由此给被代理人造成的损失,
由代理人和第三人负连带责任,所以选项 A、D 符合要求。
益
典型例题
【例题 1•单选题】在当事人没有约定的情况下,下列行为可由他人代理完成
的是( )。(2015 年)
A.订阅遗嘱
B.登记结婚
C.租赁房屋
D.收养子女
【解析】依照法律规定或按照双方当事人约定,应当由本人实施的民事法律
行为,不得代理,如遗嘱、婚姻登记、收养子女等。
【答案 C】
【例题 2•多选题】甲接受乙的委托,代理乙购买一批服装。期间甲与服装厂
效力不消灭
②该合同的撤销由享有撤销权的当事人行使,人民法院或仲裁机
关不得主动干预
③该合同的撤销权人拥有选择权,当事人可选择变更、撤销或不撤
销
④该合同的撤销权人自“知道或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 1 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