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自然资源的明智利用
5 循环利用的原则
对非再生资源的开发利用,根据非再生 资源有限性,枯竭性,不丧失性和非再 生性等特点,必须采用节约利用和回收 利用的办法,才能延长其使用年限,推 迟枯竭期.因此,加强回收利用和循环 利用,是非再生资源利用的一条基本原 则.
六 自然资源明智利用的模式
1.生态经济的模式 . 2.适度人口模式 . 3. 人与生物圈协调发展模式
3 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由于受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限制,过去人们开发利用资源的 广度和深度是有限的,同时,生物,土地,矿产资源的数 量,面积,质量也是有限的.而现代社会正用现代的科学 技术手段,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规模来开发利用资源,一 部分用于生产和生活,另一部分则因为利用不当而损失和 破坏了,使资源种类不断减少,数量逐渐不足,质量日趋 下降.因此,开发资源要有规划,要与国民经济的发展速 度相适应,要与当地资源蕴藏量相一致,而不可为了一时 的经济快速增长,而极大地开发资源,这种短期发展行为, 只能导致资源的枯竭.因此,开发利用资源也要有长远的 观点,既要考虑资源的开发利用,又有要考虑资源的保护 改造;既要考虑开发利用的经济利益,又有要考虑开发利 用的生态效益,使得资源的开发利用得以永续进行,裨益 当代,造福后代.
生物资源 生物资源是指自然界中可供人 类利用的有生命的种群总和.主要包括: 动物资源,植物资源和微生物资源.生 物资源是生态系统中有生命的部分,是 自然生态系统的主体.生物资源借助生 物自身的生长和繁衍本能,与周围环境 中的光,热,水,气,土等非生物资源, 不断地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转换,从而 也不断地进行自我更新,并保持一定的 数量和质量.
4 因地制宜的原则
由于地域分异规律的作用和影响,各个地区所 处的地理位置,范围大小,地质形成过程,开 发利用历史等在空间分布上的不平衡性,使得 每个资源的种类,数量,质量等,都有明显的 地域性.如矿产资源的分布,主要取决于地壳 内部的物资在不同地址时期的成矿活动.土壤 资源的适宜性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限制性的不同,则是因为野生 动植物和农作物,林木,畜牧都要求不同的适 生条件所造成的.
非生物资源 非生物资源是指自 然界中一部分可供人类利用的无 生命的物质. 主要包括:土地资源,水资源, 气候资源,太阳能,风能,潮夕 能等.它们是自然生态系统中无 生命的部分,主要是借助于生态 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转换而不 断更新,且保持一定的储量.
非再生资源
非再生资源又称不可再生资源或不可更 新资源.这类资源一般是指它的储量在 人类开发利用后,逐渐减少以至枯竭, 而不能再生的自然资源.例如矿物资源, 主要包括:能源矿物(煤炭,石油,天 然气等),金属矿物(钨,锡,钼,铁 矿等),非金属矿物(石棉,石墨,粘 土等),等等.非再生资源是古代生物 和发生物在地壳下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 形成的.这类资源的特点是储量固定, 用一点少一点,直至用尽.
人口压力论
人口压力主要是指人口增长对自然资源 生产能力的压力,或者是对地球供养能 力的压力.赫茨勒在《世界人口的危机》 中指出,人口过剩是指不仅在单位面积 上的人口超过了一定数目的时候,而且 没有足够的经济资源,自然资源,工业 产品,服务等等养活自己的时候,存在 着人口压力.
资源耗竭论
福格特等人认为地球上大部分地区 的"资源资本"都面临着严重的枯 竭.在对全球的淡水资源,能源和 各种矿产资源分析后,他们认为由 于人口增长所造成的巨大压力正在 使各种资源的消耗明显加快,并可 能最终走向资源枯竭和人类生存危 机.
四 自然资源明智利用的理论
1 自然资源生态学理论 2 自然资源地理学理论 3 自然资源经济学理论 4 自然资源地质学理论
1 自然资源生态学理论
19世纪下半叶生态学研究进展奠定了自然资源生态研究的 理论基础.20世纪30年代以生态系统观所构建的自然资源 开发利用的生态学理论,其整体,结构与功能等方面的新 知识体系在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研究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在自然资源生态理论研究中先后出版了Dyne的《生态系统 的概念在自然资源管理中的应用》(1961),Wall的《生 态学和资源管理》(1968),Simmons的《自然资源生态 学》(1974),Oroen的《自然资源保护—种生态方法》 (1980),Ramade的《自然资源生态学》(1984).与此 同时,先后在农业,畜牧,草地,森林等自然资源的应用 研究促使其理论发展日见广泛.随着生态科学的发展,自 然资源的整体性,系统性,有限性以及持续利用与自然保 护等观点日益为人类所接受,自然资源生态学研究日趋活 跃,其理论与应用研究更趋成熟.
三 资源利用的乐观派
以西蒙(Julian L. Simon)为代表的乐观学派认 为需求的增加,是刺激人们寻找,开发和利用 新的资源和新的能源的动力.西蒙在《最后的 资源》一书中指出,需求的增加将推动人们去 寻找新的资源和新的能源,去发明新的开采, 加工和使用资源和能源的技术和工艺,发掘各 种代用品.他认为,人类作为最后的资源,从 长远来看,可以把自然资源的供应扩大到无限. 因此,经济增长中,资源,能源的潜力是无限 的.
3 自然资源经济学理论
始于20世纪20年代美国Ely和More house合著的《土地经济学原 理》,随后Wehrwern于1940年出版了《土地经济学》.在土地 经济学建立和发展的同时,1930年 Hotelling就出版了《耗竭 性资源经济学》,提出了资源保护和稀缺资源的分配问题.70 年代末,随生态保护主义思潮的泛起和资源有限论的确立,自 然资源经济学研究进入了一个辉煌时期.Banks的《自然资源经 济学》(1976), Dasgupta《经济学理论和耗竭性资源》 (1978),Howe的《自然资源经济学—问题,分析与政策》 (1979),Butlin的《经济学和资源政策》和 Alan的《资源经 济学—从经济角度对自然资源和环境政策的探讨》(1981), Daniel的《自然资源经济学》(1986),Peter和Sweder的《自 然资源与宏观经济学》(1986)等一系列著作问世和自然资源 经济学的日益广泛深入,与之相关的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和环境 经济方面的著作大量涌现.例如,Smith的《自然与环境资源经 济学》(1979),Krutilla的《自然环境经济学》(1985)和 Harwick的《自然资源利用经济学》(1986)等.在英,美等国, 自然资源经济已经日渐成为研究社会经济体系功能的核心.
4 自然资源地质学理论
现代环境观认为: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是由地球岩石圈表层 地质环境,大气圈环境,水圈环境,生物圈环境所构成的复 杂系统.该系统各环境体系是相互渗透,相互联系,相互交 织,相互作用的有机整体,地质环境是水圈环境与生物圈环 境的载体.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与人类社会的进步,人类开 发利用自然资源活动的时间和规模不断增大,其活动已成为 地球表层最活跃因素与力量之一,在某种程度上已超过了自 然地质自身作用于地球的速度与强度,对当今全球的环境变 化起着巨大的作用,严重影响了环境的质量.其结果导致了 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屡屡发生,且强度与频率 日益增大.世界各国政府十分重视地质环境,大气圈环境, 水圈环境与生物圈环境任意一环境的变异,必将造成总体环 境平衡状态的破坏,从而导致环境的变化,甚至环境的恶化, 尤其是水圈环境与生物圈环境载体的地质环境的灾变,将威 胁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因此,一门研究自然资源开发利用自 然资源地质学理论正在形成.
五 自然资源明智利用的原则
1 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相结合的原 经济, 则 2 生态平衡的原则 3 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4 因地制宜的原则 5 循环利用的原则
1 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相结合的原则 经济,
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是一种社会经济现 象,因此,必须考虑经济效益问题—— —即为了达到一定目的,采用某些措施 和办法,投入一定的人,财,物力之后, 所产生的效果和收益.在资源开发利用 中,应力争以最少的劳动和物化劳动消 耗,为全社会提供更多的使用价值,这 是进行资源开发利用的根本目的.
增长极限论
由梅多斯(Dennis L. Meadows)等人在题为《增 长的极限》(1984)报告中系统提出.梅多斯等 人认为世界的人口,农业生产,自然资源,工业 和污染这五种因素是相互影响和相互依存的,人 口增长离不开粮食的增长,粮食的增长要求资本 的增长,更多的资本需要更多的资源,对更多资 源的利用和消耗会造成更严重的污染,环境污染 之后反过来影响人口增长和粮食的增加.人口与 工业呈指数增长.他们运用系统动力学方法建立 的世界模型演算的结果是:如果维持现有的人口 增长率和资源消耗率不变的话,那么,由于世界 的粮食短缺,资源耗竭,环境污染严重,世界人 口和工业生产能力将发生非常突然和无法控制的 崩溃.在21世纪的某一阶段,增长达到极限.
自然资源的明智利用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自然资源的分类 资源利用的悲观派 资源利用的乐观派 自然资源明智利用的理论 自然资源明智利用的原则 自然资源明智利用的模式 自然资源明智利用的途径
一 自然资源的分类
生物资源 再生资源 非生物资源 非再生资源
再生资源
再生资源又称可再生资源或可更新资源. 这类资源有的指生物资源,也有的指非 生物资源.这类资源的特点是,它们被 人类合理开发利用后,可以依靠生态系 统自身的运行力量,使之得到恢复和再 生,从而使人们能够永续利用.生态系 统运行的规律性决定着再生资源的再生 规律性.
2 生态平衡的原则
自然界中的一切事物都受着客观规律的影响和 制约,而且是按照自己的规律发展的.例如, 生物与环境的依存规律,生态系统能量转换和 物资循环规律,生态系统能量输入和输出的平 衡规律,生态系统整体性规律等.对生态系统 中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必须保持消耗量小于 生长量,只有遵循这一规律,才能保证生物资 源越用越多,源源不断,从而达到可持续发展 的目的;对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必须保持能 量输出和输入平衡规律,用地与养地结合,才 能保证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和土壤肥力的永续 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