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教案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东晋兴亡的概况;知道南朝政权的更迭;理解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表现和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图示法,使学生将纷繁复杂的魏晋南北朝的历史整理成清晰的脉络,从而培养学生综合历史信息,理清历史发展线索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不同地区之间的交流对于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认识劳动人民对于社会物质文明发展的重大贡献。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江南地区的开发。
主要是认识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和条件、江南地区开发的表现以及江南地区开发的深远影响。
教学难点:江南地区的开发。
教师可以结合教材中提供的一些古籍记载的资料,将江南开发前后的社会经济生活特点进行比较,加以阐释,尽可能让学生能有直观的印象,同时加强对学生探究问题的辅导,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化解他们学习中的困难。
【学情分析】本课涉及的难点是学生对西晋与东晋、南朝朝代之间的关系不明确,在此可以采用列表的方式进行比较,使学生能够形成直观的概念。
关于江南地区的开发,要通过地图示意,帮助学生形成时空概念。
【授课类型】新授课。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方法】阅读讲解法、归纳法、材料研读法。
【教具】导学提纲、历史图片、多媒体课件等。
【新课导入】课件展示白居易的《忆江南》,师生齐声朗读。
然后教师讲述这首诗歌颂了我国江南地区的美景。
江南地区的发展是我国人民长期辛勤劳动的结果,如今的江南地区更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心之一。
今天,我们一起来追溯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一、东晋的兴亡学生阅读教材,回答问题。
教师提问:你知道东晋是怎样建立的吗?东晋和西晋相比有什么特点?学生回答:317年,司马懿的曾孙司马睿建立政权,定都建康,史称东晋。
东晋是以王导为首的北方南下官僚贵族和南方大地主为支柱建立的政权。
司马睿在政治上依靠王导,军事上依靠王敦。
王氏其他子弟也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重用,当时流传着“王与马,共天下”这句话,真实地反映了东晋初年的政治状况。
教师提问:东晋是怎样灭亡的?学生回答:420年东晋灭亡,政权落入武将手中。
讨论交流:东晋的政治统治有什么特点?归纳总结:①东晋是大地主支持下建立的。
②东晋最终未能恢复中原。
③东晋成功抵御了来自北方的军事威胁,统治局面相对稳定,社会经济有所发展。
二、南朝的政治学生阅读本目内容,然后教师提问。
教师提问:南朝包括哪四个朝代?定都在哪里?学生回答:宋、齐、梁、陈。
建康。
教师提问:南朝疆域最大的朝代是哪一个?学生回答:宋。
教师提问:在南北的实力对比中,南朝在何时开始处于明显的劣势?学生回答:梁武帝在位时。
通过上述问题的解决使学生基本掌握南朝的发展概况。
三、江南地区的开发教师多媒体展示材料:材料一楚越之地,地广人希(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无积聚而多贫。
——《史记·货殖列传》材料二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
……渔盐杞梓之利,充仞八方;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宋书》教师讲解翻译后提出问题:《宋书》里描写的南朝时期的江南与《史记》描述的江南有什么不同?为什么?学生分组讨论,自由作答,教师点拨总结。
不同:司马迁认为江南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低,商品交换不发达,人烟稀少;《宋书》则认为江南地区富饶,经济发达。
原因:汉代的江南地区尚未开发;魏晋以来江南地区逐渐得到开发。
教师引导:秦汉时期,黄河流域是全国的经济重心,魏晋以来,江南地区为什么会得到开发?江南地区开发的表现有哪些?请同学们阅读教材91页“江南地区的开发”的相关内容,找出答案。
教师待学生看完课本后,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问题,讨论结束后请学生代表进行回答。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原因:①北方人口南迁,给江南带去了劳动力以及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
②江南地区自然条件优越。
③江南地区战乱较少,社会比较安定。
④南北方劳动人民的辛勤努力。
江南地区开发的表现:农业:耕地面积增加;兴修了很多水利工程;农业生产技术有了很大的改进(推广和改进犁耕,实行精耕细作,以及推广选种、育种、田间管理和施用粪肥;水稻育秧移栽;麦稻兼作,五岭以南种植双季稻;种桑养蚕、培植果树、种植药材等。
)手工业:缫丝、织布、制瓷、冶铸、造船、造纸、制盐等方面都有显著的发展。
商业:商业活跃,城市繁荣。
南朝时的建康人口众多,是当时商业最为活跃的大都市。
教师指导学生看教材91页图片,辅助说明江南经济发展的表现,并补充强调:江南地区的开发对我国经济产生了深远影响,为经济重心的逐渐南移奠定了基础。
结合本节课的内容思考:江南地区的开发对我们今天的经济建设有哪些启示?学生讨论后回答:①要引进先进的技术。
②保持政治清明、社会安定。
③发展经济要因地制宜。
④加强区域间经济合作与交流等。
【课堂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东晋的兴亡、南朝的政治和江南地区的开发三个知识点,重点是江南地区的开发,我们要认识到今天江南地区经济的发达是历史长期发展的结果,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安定的环境,因此我们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反对战争,爱护和平。
【板书设计】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同步练习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一、选择题1.东汉、魏、晋时期内迁的少数民族中,灭亡了西晋的是()A.鲜卑B.羯C.匈奴D.氐2.历史上的东晋定都于()A.洛阳B.长安C.建康D.咸阳3.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其中“南朝”开始于()A.司马睿建立的东晋B.刘裕建立的宋C.苻坚建立的前秦D.司马炎建立的西晋4.李白的诗句“三川北虏乱如麻,四海南奔似永嘉”,提到西晋都城洛阳被攻破时,中原人民纷纷南迁的情景。
对这一情景表述正确的是()A.加剧了南方社会的混乱B.使南方的生产技术迅速超越了北方C.完成了国家的统一D.为经济重心的逐渐南移奠定了基础5.中国人形容某个地方富庶时,用的词往往是“江南”,如“塞上江南”。
从历史的角度思考,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以开发的最主要因素是()A.气候温暖、湿润B.北方人南迁,带来了先进的技术C.兴修水利D.土地肥沃,便于耕种6.江南地区农业得到开发的表现包括()①兴修水利工程,荒地变良田②种植水稻由原来的直播变成育秧移栽③实行麦稻兼作④实行精耕细作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7.浙江省的乌镇是典型的江南水乡古镇,有着“鱼米之乡,丝绸之府”的美誉。
在东晋南朝时期,该镇及其周围地区的农作物种植情况是()A.以种植水稻为主B.以种植玉米为主C.以种植小麦为主D.以种植棉花为主8.我国人民的主食一般呈现出“北麦南稻”的格局,但在魏晋南北朝时,南方人民的餐桌上除了稻米之外,还有各类北方面食,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人口南迁和民族交融的影响B.面食的营养价值高C.南方商品经济的发展D.南方人口增多9.某博物馆要求选出能够体现东晋南朝江南青瓷烧制技术的文物,应该当选的是()A B C D二、非选择题1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
……渔盐杞梓之利,充仞八方;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宋书》材料二材料三《晋书·食货志》记载东晋后期南方的情形是:“天下无事,时和年丰,百姓乐业,谷帛殷阜,几乎家给人足矣。
”(1)材料一中的“本业”是什么意思?东晋、南朝时期,“本业”有哪些成就?(2)材料二体现了南朝时期哪个行业的发展?(3)结合三则材料,分析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表现及启示。
1.C 2.C 3.B4.D[解析] 西晋末年以来,大批北方人民为躲避战祸南下。
北方人的南迁,给江南地区输送了大量的劳动力,也带来了中原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这是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主要原因。
而北方由于战乱,经济发展受阻,我国的经济重心逐渐南移。
答案选D。
5.B[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现象的分析能力。
东晋南朝时期,北方人的南迁,给江南地区输送了大量的劳动力,也带来了中原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从而使自然条件优越的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经济迅速发展。
所以正确的选项是B。
6.D7.A8.A9.D10.(1)农业。
大量荒地被开垦出来,耕地面积不断增加;兴修了很多水利工程;农业生产技术有很大改进。
(2)手工业(或制瓷业)。
(3)原因:①北方人的南迁,给江南地区输送了大量的劳动力,也带来了中原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
②江南地区自然条件优越。
③江南地区社会比较安定。
④南下移民和当地民众共同努力,开发江南。
表现:①大量荒地被开垦出来,耕地面积不断增加。
②兴修了很多水利工程。
③农业生产技术有了很大的改进。
④发展种桑养蚕、培植果树、种植药材等,实行农业多种经营。
启示:要想促进经济的发展,要有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要有充足的劳动力,还要有安定的社会环境。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教案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教案【课标要求】知道两晋南北朝的更替,初步了解人口的南迁和江南地区的开发。
【教学目标】1.了解东晋的兴亡、南朝的政治,掌握江南地区的开发等相关史实。
2.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认识较长时间段内历史发展的过程(朝代更替),提高把握发展线索的能力;通过了解东晋南朝时期的政治、经济特点,培养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通过分析南朝的经济为什么能够发展,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江南地区开发史实的学习,认识不同地区之间的交流对于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认识劳动人民对于社会物质文明发展的重大贡献,认识到和平安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前提条件。
【教学重难点】重点:江南地区的开发难点:江南地区的开发的原因【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讨论法问题探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相对安定,得到大规模的开发。
这一时期江南地区的农业、手工业和商业有了长足的发展,为日后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奠定了基础。
是什么原因促成了这种变化?江南地区经济的发展有哪些表现?让我们一起通过本课的学习来探讨这些问题吧!一.东晋的兴亡西晋的统治阶级腐朽不堪,在晋惠帝时出现“八王之乱”,西晋从此衰落。
西晋统治者对内迁的少数民族也采取压迫政策,最终激起内迁各族人民的强烈反抗。
316年,内迁的匈奴人灭掉西晋,西晋的统治就此结束。
1.东晋的建立:317年,司马睿重建晋王朝,以建康为都城,史称东晋。
东晋建立后其统治的情况如何?2.东晋的统治:(1)政治:依靠王导为首的南北大贵族。
材料研读〔元〕帝初镇江东,威名未著,敦与从弟导等同心翼戴,以隆中兴,时人为之语曰:“王与马,共天下。
”——《晋书》司马睿从东渡到登基,主要依赖了北方大族王导、王敦兄弟的大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