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大林模式
材料 苏联成为世界市场上西方技术和设备的最大买主。1931年 ,苏联购买的机器设备约占世界机器设备出口总量的30%,1932 年占到50%,而且是择优、低价购买。1929—1930年,美国有36 个州的几百家企业参与制造苏联订货。据统计,1931年苏联购买 的美国机器设备约占美国机器设备出口问题的50%。……“一五” 计划期间,苏联建成的3个大型钢铁厂,都是美国和德国帮助建 造的。 ——《高中历史必修课程专题解析》
处:一、都面临由农业国过渡到工业国的任务;二、都对 斯大林模式进行过改革。 (1)中苏两国工业化方针各是什么时候提出的?其指导思 想和相关政策有哪些相似性? 方针提出: 中国是1953年的过渡时期总路线; 苏联是1925年的联共十四大。 指导思想和相关政策相似性: ①优先发展重工业②实施五年计划③改革农村生产关系 (2)中苏两国各在什么时候对斯大林模式进行过改革? 中国是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 苏联是1956年苏共二十大以后。
“斯大林是一个世上无出其右 的最大的独裁者,他接过俄国时 ,俄国只有木犁,而当他撒手人 寰时,俄国已拥有核武器。” ——丘吉尔
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 建设道路
集农 课程标准 体民 列举斯大林模式的主要表现, 农加 庄入 认识其在实践中的经验教训。
农农 庄民 用在 餐集 体
斯大林模式
含义: 20世纪20—50年代斯大林执政时期按照斯大
C、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协调发展 D、由城市扩展到农村 2.20世纪30年代苏联的工农业产品价格存在严重的‚剪 刀差‛(工农业产品交换时,工业品价格高于价值、农 产品价格低于价值所出现的差额),苏联这样做的主要 目的是( ) A.限制农村私有制的发展 C.保证社会主义公有制 A、‚一五‛计划完成后 B.为工业化积累资金 D.维护计划经济体制 B、‚二五‛计划完成后
4.1928年,苏联政府决定采取非常措施,强迫富裕农民把多余的粮食按 固定价格卖给国家,违抗者的粮食和农具被没收,并被判处徒刑。这种 做法直接违背了(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精神 B.新经济政策的精神 C.农业集体化的精神 D.社会主义工业化的精神 5.前苏联笑语:农夫伊万抓到一条大鱼,回家对老婆说:“我们有炸鱼 吃了!”老婆说:“没有油!”伊万说:“那就煮!”老婆说:“没有 锅!”伊万说:“那就烤!”老婆说:“没有柴!”伊万气得走到河边 把鱼扔回去。鱼在水面画了个圆,举起右鳍高呼“斯大林万岁!”该笑 话主要针对斯大林时期的(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社会主义工业化运动 C.农业集体化运动 D.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
④对外关系上:推行大国沙文主义。 一时间,“计划”成了最时髦的词。
7.20世纪30年代,西方人士纷纷前往苏联取经 ,美国 一名记者从苏联回国后告诉国人:‚我看到了未来,它 行得通。‛‚它‛是指苏联的( A.农业集体化道路 B.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 C.新经济政策 D.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8.《全球通史》写道:‚苏联虽然号称‘最发达的社会 主义国家’,但主要消费品长期供应不足, ……经常 )
优先发展重 工业化道路 工业
农业制度
经济体制
全盘集体化
家庭联产承包责 任制
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体制
高度集中的计 资本主义市 划经济体制 场经济体制
政治制度
苏维埃体制 君主立宪制、 人民代表大会制 (高度集权)、 内阁制、两 度、中共领导下 一党制、终身 党制。 的多党合作和政 制 治协商制度。
【探究】中苏两国在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有许多相似之
材料一 苏联农业、轻工业的发展速度和重工业相比较,差距十分悬殊。从工业 三、斯大林模式 化开始的1926年到战前的1940年,重工业年平均增长速度为21.9%,轻工业只有 14.1 %,农业则为 1.5 % …… 而皮鞋产量仅 163.6 (百万)双,全国一亿七千万人 1941年6 月 22 日凌晨 320-50 时,德国军队突袭苏联。 1、定义:是指苏联在 20 世纪 年代斯大林执政时期形成的 口平均每人不到一双皮鞋。到斯大林逝世的时候,人均粮食产量、人均肉类产量 高度集中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体制。 一星期内,苏军损失兵力 100万人以上,西部工业区 还没有达到沙皇时代的水平。 2、形成标志: 1936年,苏联通过了《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宪法》 全部沦陷。 材料二 国家计划力争精确,在列宁格勒生产的一粒钮扣售价 1卢布,那么700公 里外莫斯科的价格也是 1卢布,而万里之外的海参崴仍然是1卢布。 经济: 指令性的计划、排斥市场调节 希特勒微笑着声称要在莫斯科红场举行庆祝的仪
林的计划所确立起来的国家政治经济体制。 它是一个高度集中的国家指令性计划模式。 (又叫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斯大林模式是在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的过程中形成。
一、斯大林的工业化之路
1、背景: 苏联建立;列宁逝世,斯大林成为领导人;
经济水平落后;资本主义包围 加强国防力量以维护民族独立, 2、目的: 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强大的物质技术基础
1922年苏联成立。 1924年列宁逝世后,斯大林的领 导地位逐渐确立。此时的苏联仍处在西方资本主义国 优先发展重工业,追求高速度,依靠本国力量积累资金 4、特点 家封锁和包围之中,孤立无援,国内工业生产极其落 迅速实现了工业化,国力大增 成就: 后,到 1928 年,苏联工业产值还不到德国的一半,是 5、评价 经济结构不合理,农轻重比例失调; 问题: 美国的八分之一,全国只有不到三万辆拖拉机, 99% 农民为工业化付出的代价过大 的耕种要靠畜力和人力来完成。 材料 二 苏联经济各部门 发展的状况 斯大林说:“没有重工业,那我们就不会有一切现代 材料一 经过两个五年计划,到 1937年,苏联的工业产值已经 1937 年比 1928 年的增长率 化国防武器,那时我们的地位就会和目前中国所处的 材料三 1936年苏联政府从一个地 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用不到 20年的时间,走完了西 8.1% 农业产值 地位多少相似:中国没有自己的重工业,没有自己的 区收购稞麦,每千克付给农民13卢 方资本主义国家过去用了 50 年到 100 年所走过的道路。 210% 轻工业产值 军事工业,现在只要谁高兴,谁就可以蹂躏它。” 布,而政府出售给面粉厂时,则作
拓展延伸
1.‚斯大林模式‛对中国20世纪50年代以来的社会主义 建设产生过重大影响,有何体现? ①学习苏联,实施“一五计划”,进行三大改造,开 展“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 变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 ②吸取苏联经济建设教训,实行改革开放,建立社会 (优先发展重工业、推行农业集体化政策等) 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20世纪20—30年代,苏俄(联)的经济政策先后发生过 哪些变化?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有何启示? 启示:(1)应从实际国情出发,走自己特色道路; (2)经济政策的制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 (3)建设社会主义要保证农、轻、重协调发展; (4)建设社会主义要注重改善民生; (5)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
3、特点 政治: 高度集权 式,但很快他就笑不出来了,德军不仅被全线扼止, 高度集中 思想文化: 思想文化单一、个人崇拜 而且开始遭遇反攻。 ①迅速实现国家工业化,成为工业强国, 希特勒不明白,已经失去西部工业基地的苏联, 积极 ②为一些资本主义国家提供了借鉴。 为什么会越战越强? 为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奠定物质基础 4、 …… ④国民素质得到提高; 评 即使在最艰苦的 1942年,苏联飞机产量仍达到两 ①经济:国民经济发展比例失调,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材料二:苏联用了20年的时间走完 材料一 弊端: 经过两个五年计划, 价: 万架以上,比德军几乎超出一倍。 缓慢,压制地方和企业积极性,劳动者生产积极性低 了资本主义国家50—100年的道路。 苏联的工业产值已经跃居欧洲 ②政治:高度集权;缺乏民主监督;干部终身制,个 经济的巨大发展和它所采取的“计 苏联巨大的工业能力压倒了纳粹德国,成为制胜 第一位,世界第二位。用不到 人崇拜盛行 划”方式,引起西方世界的极大兴 20 年的时间,走完了西方资本 的利剑。 思想:压制学术思想的创造性,不利于思想文化繁荣 主义国家过去用了 50 年到100 趣,西方人士纷纷前往苏联取经。 ——《大国崛起〃风云新途》解说词
4、特点: 全盘集体化 ;强制性 ;追求高速度。
5、评价: 材料一
积极
消极
材料二 据统计,在苏联农村中,从1929年7月到1930年7月, 牛减少了32%,马减少了13%,猪减少了33%,羊减少了26%。
目前集体农庄运动中具有决定意 农业集体化的实现为解决工业化急需的粮食、原料、资 义的新现象,就是农民已经不象以前那样一 金等创造了便利条件 批一批地加入,而是整村、整乡、甚至整个 破坏了农业生产力,使农业生产长期滞后, 专区地加入。 阻碍了苏联经济的发展。 ——斯大林《大转变的一年》(1929年11月)
需要凭票供应,暗藏了通货膨胀的危险。‛出现上述问
题的根本原因是( A.斯大林体制 ) B.开展工业化
C.农业集体化
D.西方国家封锁
苏联探索社会主义的实验
社 体会 ——追随理想的实验 制主 新 的 义 二、新经济政策 海阔天空 建经 ——面对现实的实验 立济 功过参半 三、斯大林模式 模式
——回归理想的实验
“我们可能走的太远,以至于忘了当初之所以 出发的目的。 ” ——柯林伍德来自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战时
绝处逢生
探究学习
“斯大林模式‛ 与中外其他制度的比较
斯大林模式
生产资料 所有制 生产资料公 有制
英国模式
生产资料私 有制 先轻工业后 重工业 资本主义 农场
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模式 以公有制为主 导,多种所有 制成分并存。 农、轻、重 协调发展
从这段材料你能读到哪些历史信息? ①苏联技术落后,从西方国家大量进口技术和工业设备。 ②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为苏联工业化建设提供了契机; ③斯大林关于‚苏联处于资本主义国家的包围之中‛有 些危言耸听; …………
高考链接
1.(2015·新课标全国Ⅱ卷文综·34)1930年苏联粮食产量为 835.4亿千克,1931年降至694.8亿千克;1930年苏联粮食出 口483亿千克,1931年增至518亿千克。这表明苏联( ) A.人民为国家工业化建设作出贡献 B.农业投入不足造成粮食供不应求 C.粮食减产严重制约工业发展速度 D.农业集体化影响农民生产积极性 2.(2015·江苏单科·19)‚20世纪50年代,苏联科技人员发 明了连续铸钢法,铸出的钢锭比传统方法质地均匀,且能将 产量提高1/10到1/5,因而被28个国家买去专利。但直到1980 年,苏联自身只有11%的钢锭采用此项技术生产。‛对材料解 读最准确的是( ) A.制度变革激发技术创新 B.计划经济制约技术转化 C.科技交流不受冷战影响 D.经济模式决定科研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