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使用)
x
命题,p 且 q 为假命题,则实数 a 的取值范围是
小结 含有一个量词的命题的否定
一般地,我们有: “x M , p( x )”的否定为“x M , p( x )” , “x M , p( x )”的否定为“x M , p( x )”。
结论:全称命题的否定是特称命题 特称命题的否定是全称命题
全 称 量 词 与 存 在 量 词
1.3
总结:
全称命题: (1)基本形式: x M , p( x) (2)意义:对任意x属于M,有p( x)成立 (3)真假性的判断: 只要有一个x值不成立,即为假命题 一假即假
特称命题: (1)基本形式: x0 M , p( x0 ) (2)意义:存在x0属于M,使p( x0 )成立 (3)真假性的判断: 只要有一个x值成立,即为真命题 一真即真
2 2
解:(1) ﹁p:存在两个等边三角形不相似 (2) ﹁p: ∀x∈R,x2+2x+2≠0
假命题 真命题
例2.写出下列命题的非,并判断它们的真假: (3)p:不论m取何实数,方程x2+x-m=0必有实根.
(4)p:对所有的正实数a, a为正数且 a a; (5)q:存在一个实数x,使( x 1) 2 1或x 2 4.
思考
1.写出下列命题的否定并思考命题与命题的否定 在形式上有什么变化?
x M , p( x ) (1)所有的矩形都是平行四边形; x M , p( x ) x M , p( x )
否定:
x0 M , p( x0 )
x0 M , p( x0 )
x0 M , p( x0 )
全称命题与存在性命题的否定
全称命题: p: x∈A, p(x),
它的否定是: ¬p: 存在性命题: q:
x∈A, ¬p(x). x ∈A, q(x),
它的否定是:¬q: x∈A, ¬q(x).
全称命题的否定是存在性命题,
存在性命题的否定是全称命题.
例1. 写出下列命题的否定 (1) 所有能被3整除的数都是奇数; (2) x∈R, x2+1≥1; (3) 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x∈R,x>0; (4) (5) 奇函数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
例4 已知p:函数
2
在
R上单调递减,q:函数 y lg(ax x a) 的定义域为R,如果﹁p∨q为假命题, 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a 1 ,即0 a 1 若p真q假,则有 0 a 2 a1 若p假q真,则有 ,即a 2 a 0或a 2 故a的取值范围是(0,1] ∪[2,+∞)
2. 已知命题 p:函数 y log0.5 ( x 2x a) 的定义域为
2
R ,命题 q:函数 y (7 3a) 是减函数。若 p 或 q 为真
+
练习:已知 p: x R, x 2 2 x 2 a 恒成立 q: x R ,使 x 2ax 2a 0 成 为假,求 a 的取值范围.
解:若p为真,∵x2-2x+2=(x-1)2+1≥1 ∴ a≤1 若q为真,则△=4a2-8a≥0,解得a≤0,或a≥2 ∵p∨q为真,p∧q为假 ∴p、q一真一假
(3) ﹁p: 存在实数m,使方程x2+x-m=0没有实根 真命题
(4)p : a R ,a 0或 a a; 真命题
(5)q:x R, ( x 1) 1且x 4; 假命题
2 2
练习
3.已知 Sn 是等差数列{an}的前 n 项和,则对 命题 p:∀n>m,an<am,q:∀n≥1,有 Sn≤0, 其中 n、m∈N ,若“p 且﹁q”是真命题,则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数列{Sn} 是递减数列 B.数列{Sn} 是递增数列 C.数列{Sn} 是先减后增数列 D.数列{Sn} 是先增后减数列
例1 写出下列命题的否定: (1)p:所有能被3整除的整数都是奇数; (2)p:每一个四边形的四个顶点共圆; (3)p:对任意x∈Z,x2的个位数字不等于3. (4)p:∃x0∈R,x02+2x0+2≤0; (5)p: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6)p:有一个素数含三个正因数.
(1)﹁p:存在一个能被3整除的整数不是奇数; (2)﹁p:存在一个四边形的四个顶点不共圆; (3)﹁p:∃x∈Z,x2的个位数字等于3.
例1 写出下列命题的否定: (1)p:所有能被3整除的整数都是奇数; (2)p:每一个四边形的四个顶点共圆; (3)p:对任意x∈Z,x2的个位数字不等于3. (4)p:∃x0∈R,x02+2x0+2≤0; (5)p: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6)p:有一个素数含三个正因数.
(4)﹁p:∀x∈R,x2+2x+2>0
解:(1)有些能被3整除的数不是奇数;
(2) x∈R,x2+1<1; (3)所有的三角形都不是等边三角形; (4) x∈R,x≤0; (5)存在一个奇函数的图象不关于原点对称.
例2. 写出下列命题的非,并判断其真假:
(1)p: x∈R, x2-x+
1 ≥0; 4
(2)q:所有的正方形都是矩形;
(3)r: x∈R, x2+2x+2≤0; (4)s: 至少有一个实数x,使x3+1=0
(5)﹁p:所有的三角形都不是等边三角形
(6)﹁p:所有的素数都不含三个正因数
例2.写出下列命题的非,并判断它们的真假: (1)p:任意两个等边三角形都是相似的; (2)p:∃x0∈R,x02+2x0+2=0; (3)p:不论m取何实数,方程x2+x-m=0必有 实根.
(4)p:对所有的正实数a, a为正数且 a a; (5)q:存在一个实数x,使( x 1) 1或x 4.
解:(1) ¬p:
x∈R, x2-x+
1 <0; 4 (假)
(2)¬q: 至少存在一个的正方形不是矩形;(假) (3)¬r: x∈R, x2+2x+2>0; (真) (4)¬s: x∈R,x3+1≠0. (假)
1.命题“不是每个人都会开车”的否定是( ) A. 每个人都会开车 B. 所有人都不会开车 C. 有些人会开车 D. 存在一个人不会开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