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皮给药制剂简化版
理想的透皮吸收促进剂应对皮肤无损害或刺激,无 药理活性,无过敏性,理化性质稳定,与药物及药 物辅料有良好的相容性,透皮起效快,作用时间长。
常用的透皮吸收促进剂如下:
2.3 促进药物经皮吸收的新技术
物理学方法
离子导入技术(iontophoresis);电致孔技术(electroporesis);超声 波技术(phonophoresis);微针技术;激光技术 ……
相关内容见《药物动力学》
2.4.5 药物体外透皮吸收的研究
2.1 影响药物透皮吸收的因素 2.1.1 生理因素
➢ 角质层的厚度(人种、年龄、部位) ➢ 皮肤的条件(健康/疾病) ➢ 皮肤对药物的结合作用与代谢作用 ➢ 皮肤的水合作用
2.1.2 药物性质与剂型因素
➢ 分子大小及亲水亲脂性
药物的扩散系数与分子量的平方根成反比,分子量愈大,分 子体积愈大,药物扩散系数愈小;分子量大于600的药物难以通过 皮肤角质层。
药物经皮吸收的途径
药物经皮吸收的途径有二条:一是表皮途径,药物透过 完整表皮进入真皮和皮下脂肪组织,被毛细血管和淋巴管吸 收进入体循环,这是药物经皮吸收的主要途径;二是皮肤附 属器途径,药物通过皮肤附属器吸收要比表皮途径快,但由 于其表面积小,因此它不是药物经皮吸收的主要途径。
第二节 透皮给药制剂的研究及促渗技术
化学方法
化学吸收促进剂的使用;脂质类物质的合成;角质层去脂质化; 前体药物的合成 ……
生物化学方法
生物转化前体纳米载药系统NDDS)
脂质体(柔性脂质体)、类脂质体(醇质体、囊泡)、纳米乳、 固体脂质纳米粒(SLN)、纳米结构脂质载体(NLC)……
皮肤角质层间质为两亲性结构,亲脂性强和亲水性强的药物 分子均难以透过角质层。
➢ pH和pKa ➢ 药物熔点与热力活度 ➢ 药物剂量 ➢ 药物浓度
开发透皮给药制剂首先选择理化性能适中、作用剂量小、药理 活性强的药物
2.2 TDDS中常用的透皮(经皮)吸收促进剂
透皮吸收促进剂(penetration enhancers)是指能 够降低药物通过皮肤的阻力,加速药物穿透皮肤的 一类化学物质。
2.4 透皮给药制剂的主要研究内容
2.4.1 透皮给药制剂的主要研究内容
➢ 根据药物的理化性质和药代动学性质进行可行性分析; ➢ 透皮给药系统处方设计,体外评价药物的透皮效果; ➢ 建立质量标准,进行方法学研究; ➢ 药代动学研究; ➢ 安全性评价; ➢ 临床研究 ➢ ……
2.4.2 处方前研究
主要教学内容
第一节 概 述 第二节 透皮给药制剂的研究及促渗技术 第三节 透皮给药制剂的制备 第四节 透皮给药制剂的质量控制
1
本章学习要求
掌握透皮给药制剂定义﹑分类与特点,了解皮肤 的基本生理结构与药物吸收途径; 掌握透皮给药制剂中常用的透皮吸收促进剂的特 点及其应用,掌握药物透皮给药的原理及影响因素, 了解促进药物透皮吸收的新技术; 熟悉透皮给药制剂质量控制的主要内容; 熟悉透皮给药制剂的主要研究技术和研究内容; 熟悉透皮给药制剂的主要辅料的性质以及透皮给 药制剂的制备工艺。
在皮肤上用药时间越长,吸收率越大。但时间过长, 应用部位汗液的积累和细菌的繁殖会影响贴剂产品的使用。 普通透皮制剂一般是1贴/日或1贴/3日,特殊缓控释贴剂可 达1贴/5~7日(如可乐定降压贴)。
2.4.3 药物透过速率的计算
➢ 角质层中药物的透过速率(吸收速度)J(dQ/dt):
J=dQ/dt=ACsPsc=ACsKD/h 式中,Cs-基质中药物的浓度;Psc-角质层中药物的透过 系数;A-透过有效面积;K-角质层与基质间的分配系数;D- 角质层中药物的扩散系数;h-角质层厚度。 通常其透过速率一定,属于零级动力学过程。
➢ 经皮给药后到达药物稳态透过速率所需时间称为滞留时间 (lag time),简称时滞
tlag=h2/6D 理想的TDDS要求药物的滞留时间(时滞)在1~2小时。
2.4.4 药物透皮吸收的动力学研究
药物经皮吸收的动力学研究主要是以扩散过程为基 础,其实验结果的分析基本上采用扩散模型。
药物经皮吸收过程包括药物透过皮肤过程和透过皮 肤后在体内的吸收过程,通常采用隔室模型与扩散 模型结合的研究模式。
第一节 概 述
1. 透皮给药系统及其特点
透皮/经皮给药系统(transdermal drug delivery systems, TDDS)是指药物从特殊设计的装置释放出来,通过完整的 皮肤吸收,进入全身血液系统的控释给药新剂型。
TDDS是透皮给药的新剂型,也称为透皮给药制剂(经 皮吸收制剂)。TDDS通常是指贴剂(控释贴片),与橡胶膏 剂、软膏剂、乳膏剂、凝胶剂、硬膏剂、涂剂等皮肤用药 制剂有本质的区别。
(3)药物浓度
即单位面积的药物含量,以硝酸甘油贴片为例,药物 浓度在一定范围内(0.01~1.0 mg/cm2),皮肤吸收药物百 分率相当稳定(在36.6%~43.5%)。当浓度超过这一范围, 则吸收率减少,说明皮肤的吸收有饱和性,因此,透皮制 剂产品应有单位面积含药量(药物浓度)的限制。
(4)用药时间
(1)总剂量的确定
透皮给药制剂(贴剂)都有规定的释放总量,药物的 释放总量与药物透皮吸收总量密切相关。因此常根据药物 的释放总量来确定透皮给药制剂总剂量。
(2)表面积的确定
表面积增大,药物透皮吸收的量增大。根据患者对贴 附大小的接受程度和实际应用情况,透皮给药制剂(贴剂) 的总表面积以不超过40平方厘米为宜。
严格上讲,TDDS是指皮肤局部给药,药物经皮肤吸收 起全身治疗作用的一类新型给药系统(DDS)。
药物的经皮吸收过程与途径
药物的经皮吸收过程
药物的经皮吸收过程主要包括释放、穿透及吸收进入血 液循环三个阶段。释放是指药物从基质中释放出来而扩散到 皮肤表面的过程;穿透是指药物透过表皮(角质层和活性表 皮)进入真皮的过程;吸收是指药物透过表皮后,到达真皮 和皮下脂肪组织,通过毛细血管或毛细淋巴管进入体循环而 产生全身作用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