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1透皮给药制剂

11透皮给药制剂


三、经皮吸收制剂的分类
使用者活化型:
有些药物制成经皮给药系统在存放过程中不稳定, 为克服这个问题,有人设计了(UATS),这种系统 含有无渗透活性的药物及活化剂,二者之间由隔 膜分隔开,无渗透活性的药物在存放过程中较稳 定,应用前使用者稍施压力使隔离膜破裂,无渗 透活性的药物与活化剂混合转变成具渗透活性的 药物。
一、TDDS 的特点
局限性:
①由于皮肤对药物的吸收率低,只有作用剧烈的药 物,即用药剂量很小就能产生药效的药物才能选用;
②不是所有的药物都适于制备透皮传递系统,特别 是对皮肤具有强烈刺激性、致敏性的药物;
③要防止控制释放速度的薄膜破裂或损坏,否则会 引起释放速度的剧烈增加,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
三、经皮吸收制剂的分类
胶粘层限速型:
将药物分散在胶粘剂中涂于背衬膜上作为储库, 而不含药物具有限速作用的胶粘层再铺在药物储 库上,加保护膜即成。
三、经皮吸收制剂的分类
微储库型:
又称为微封闭型。 药物分散在水溶性聚合物中,将此混悬液分散在 通过交联而成的聚硅氧烷骨架中,骨架中存在无 数微小球状储库。 药物的释放是先溶解在水溶性聚合物中,继而向 骨架分配,扩散通过骨架达到皮肤表面。
与复合膜型不同的是其药物储库是液体或软膏和 凝胶等半固体充填封闭于背衬膜与控释膜之间。
三、经皮吸收制剂的分类
多储库型:
该类系统可以有经皮吸收促进剂和药物两个储库, 二者之间用控释膜隔开,控释膜用于控制经皮吸 收促进剂的释放速度进而控制药物的经皮吸收速 度。
该类系统适用于药物与促进剂长期接触会产生相 互作用或促进剂需控制释放的情况。
四、经皮吸收制剂的分类
微孔骨架型:
由背衬膜、含药微孔骨架和胶粘层组成。 微孔骨架的材料可以是聚氯乙烯、聚氨酯、纤维 素酯类等,将微孔骨架浸渍在含有药物的扩散介 质中,药物均匀的分布在微孔结构中,扩散介质 可以是水、低级醇类、聚乙二醇和矿物油等。
三、经皮吸收制剂的分类
胶粘剂骨架型:
将药物分散在胶粘剂中,铺于背衬膜上,加保护 膜而成。 常用的胶粘剂有聚丙烯酸酯类,聚硅氧烷类压敏 胶。
有一层胶粘剂骨架时,药物 的释放速率往往随时间而减慢。为了克服这个缺 点,可以采用成分不同的多层胶粘剂膜,与皮肤 接触的最外层含药量低,内层含药量高,使药物 释放速率接近于恒定。
三、经皮吸收制剂的分类
复合膜型:
由背衬膜、药物储库膜、控释膜、胶粘层和保护 层组成。其药物储库是药物分散在压敏胶或聚合 物膜中,控释膜是微孔膜或均质膜。
表面活性剂 有机溶剂 月桂氮卓酮及同系物(氮酮,Azone) 有机酸 角质保湿与软化剂 帖烯类
四、经皮制剂的研究
经皮给药的药物选择
选择经皮给药的最主要因素是临床的合理性。药 物在胃肠道的降解,通过胃肠道粘膜与肝脏的首 过效应,生物半衰期小和需长期给药等都是应考 虑的主要因素。
经皮给药系统的剂量
经皮给药系统的剂量不是系统内药物的含量,应 该是药物的给药速率,或是单位面积的给药速率 与给药面积。
常用的剂型为贴剂,还有软膏剂、硬膏剂、涂剂 和气雾剂等。
二、TDDS 的特点
优点: ①可避免口服给药可能发生的肝首过效应及胃肠
灭活; ②可维持恒定的最佳血药浓度或生理效应,减少
胃肠给药的副作用; ③延长有效作用时间,减少用药次数; ④通过改变给药面积调节给药剂量,减少个体差
异,且患者可以自主用药,也可以随时停止用药。
三、经皮吸收制剂的分类
复合膜型:
背衬膜常为铝塑膜; 药物储库膜是药物分散在聚异丁烯等压敏胶中,加入 液状石蜡作为增粘剂; 控释膜常为聚丙烯微孔膜,膜的厚度、微孔大小、孔 率及填充微孔的介质可以控制药物的释放速率; 胶粘层亦可用聚丁烯压敏胶,加入药物作为负荷剂量。
三、经皮吸收制剂的分类
充填封闭型:
四、经皮吸收制剂的分类
经皮给药系统
骨架型 储库型
骨架型 微孔型 胶粘剂型 具限速膜型
无限速膜型
复合膜型 充填封闭型 多储库型 黏胶层限速型 包囊储库型 微储库型
四、经皮吸收制剂的分类
聚合物骨架型:
该类系统常用亲水性聚合物材料作骨架(如PVP, 天然的多糖,聚丙烯酸酯类等),骨架中还含有 一些润湿剂(如水、丙二醇、PEG等),含药的骨 架粘贴在背衬材料上,在骨架周围涂上压敏胶, 加保护膜即成。
第十三章
透皮给药制剂
一、概述
经皮传递系统(TDDS)又称经皮治疗系统(TTS)系指 经皮给药的新制剂。
该制剂经皮肤敷贴方式给药,药物透过皮肤由毛 细血管吸收进入全身血液循环达到有效血药浓度 ,并在各组织或病变部位起治疗或预防疾病的作 用。
一、概述
经皮吸收制剂既可以起局部治疗作用也可以起全 身治疗作用,为一些慢性疾病和局部镇痛的治疗 及预防提供一种简单、方便和有效的给药方式。
三、药物在皮肤内的转移
四、经皮吸收制剂的分类
经皮吸收制剂大致可分为两大类:
储库型:该类经皮给药系统是药物或经皮吸收促 进剂被控释膜或其它控释材料包裹成储库,由控 释膜或控释材料的性质控制药物的释放速率。 骨架型:该类经皮给药系统是药物溶解或均匀分 散在聚合物骨架中,由骨架的组成成分控制药物 的释放。
三、经皮吸收制剂的分类
包囊储库型:
将药物制成微型胶囊后分散在胶粘剂中,涂布在 背衬膜上,加保护膜而成。亦可以将经皮吸收促 进剂制成微型胶囊,与药物一起分散在压敏胶或 聚合物骨架中,促进剂的释放速率控制药物经皮 吸收速率。
四、经皮制剂的研究
TDDS中常用的经皮吸收促进剂
透皮吸收促进剂是指那些能够渗透进入皮肤降低 药物通过皮肤阻力、降低皮肤的屏障性能,加速 药物穿透皮肤的物质。 目前常用的透皮吸收促进剂可分如下几类:
(一)经皮吸收制剂的处方研究步骤
1、根据药物的理化性质和药动学性质进行可行性分析 ; 2、建立药物的分析方法进行方法学研究; 3、设计经皮给药系统,了解药物的经皮透过率,测定 体外药物的透过率与时滞; 4、进行药动学研究; 5、进行临床研究。
(二)药物透过速率的计算
角质层中药物的透过速率(吸收速度)J(dQ/dt): J=dQ/dt=ACsPsc=ACsKD/h 式中,Cs-基质中药物的浓度;Psc-角质层中药物 的透过系数;A-透过有效面积;K-角质层与基质 间的分配系数;D-角质层中药物的扩散系数;h- 角质层厚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