沟通控制程序
4.2.3.4食品召回按《产品召回控制程序》进行;
4.2.3.5下列变更信息应及时传递给食品质量卫生管理小组的相关成员,以便将这些信息体现在管理体系的更新上,以保持质量卫生管理体系的有效性。这些信息包括但不仅限于以下方面:
产品或新产品
原料、辅料和服务
生产系统和设备
生产场所、设备位置、周边环境
清洁和卫生方案
4.1.2.3紧急信息,如火灾、伤亡、灭火设施失灵、临时性的停水或停电、食品召回;
4.1.2.4其他内部信息(如员工建议等)。
4.2信息交流
4.2.1要求
4.2.1.1信息可通过报告、记录、讨论、互联网、通讯等方式予以传递;
4.2.1.2获取的信息应做为体系更新的输入;
4.2.1.3品管部对收集汇总的信息进行整理、分析,作为管理评审的输入。
4.2.2外部信息的交流
4.2.2.1各相关部门负责国家相关主管部门及认证机构等监测、检查结果及反馈信息的收集,将这些信息汇总到品管部,再由品管部传递到相关部门;当监测或检查结果出现不符合情况时,按《纠正及预防措施控制程序》的要求进行处理;
4.2.2.2政策、法规、标准类的信息按《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控制程序》进行;
3.3行政人事部负责监督处理公司内部员工反映的问题;
3.4管理者代表(食品质量卫生管理小组组长)对信息的传递和处理进行监督。
4工作程序
4.1信息的分类
4.1.1外部信息
4.1.1.1质量技术监督局、卫生监督所、产品检查机构、认证机构等检查或监测的结果及反馈的信息;
4.1.1.2市场动态;
4.1.1.3相关方反馈的信息及其投诉,相关方包括顾客、供应商等;
4.1.1.4政策法规、标准类信息,如法律、法规、条例、标准等;
4.1.1.5其他外部信息,如各部门直接从外部获取的有关食品质量安全等方面的信息。
4.1.2内部信息
4.1.2.1内部日常信息,指正常工作下的各类信息,包括各类变更;
4.1.2.2内部异常突发信息,指活动中发生偏差的信息,如不符合(包括不合格)信息;
5.3《产品召回控制程序》
5.4《应急响应和响应控制程序》
6相关记录
6.1《请购单》
6.2《产品质量反馈表》
6.3《纠正及预防措施报告》
编制:
审核:
批准:
发布日期
生效日期
文件编号
沟通控制程序
版次
管理部门
分发号
1目的
建立有效的信息交流机制,保证员工充分参与食品质量及安全卫生事务的管理,保证内外部食品质量、安全、卫生信息得到及时、有效的沟通。
2适用范围
适用于内、外部信息交流的管理。
3职责
3.1品管部负责统筹内、外部信息的传递与处理,并做好相关信息的汇总、保存工作;
3.2各部门负责工作范围内信息的收集和传递;
4.2.2.3各部门负责与其工作相关方沟通,并及时对相关方传来的信息进行处理;问题严重时,应及时将信息传达到管理者代表、品管部等有关部门;如接收的是书面信息,则直接复印分发至有关部门,如接收到的为口头信息,则应将其填写在《异常反馈通知单》上,再分发至相关部门;当相关方要求答复时,需将处理结果通告对方;
包装、贮存和分销系统
人员资格水平和(或)职责及权限分配
法律பைடு நூலகம்规要求
与食品安全危害和控制措施有关的知识
组织应遵守的顾客、行业和其他要求
来自外部相关方的问询
表明与产品有关的食品安全危害的抱怨
影响食品安全的其他条件
4.3信息的归档与保存
4.3.1各部门做好信息的接收、传递、分类和归档工作。
4.3.2品管部做为信息控制中心,应做好信息的整理分类、索引编制、保护管理等工作,确保信息的完整、可靠与可用。
4.2.3.2异常的不符合信息,由发现者填写《异常反馈通知单》(有规定表单的,填写规定表单)交由责任部门处理;如问题严重,应将《异常反馈通知单》送至品管部、上级主管各一份;必要时应据此向有关部门发出《纠正及预防措施报告》,按《纠正及预防措施控制程序》进行;
4.2.3.3火灾、伤亡、灭火设施失灵、临时性的停水或停电等紧急情况,按《应急响应和响应控制程序》进行;
4.2.2.4对市场信息、顾客不满意信息、客户抱怨等的处理由销售部负责;对反映比较严重的问题,销售部应及时传达到品管部、管理者等部门,涉及到产品质量时填写《产品质量反馈表》交至技术质量部;
4.2.2.5采购物资时先填写《请购单》,审批后交由采购部购买。
4.2.3内部信息的交流
4.2.3.1日常信息由各部门按相关文件的规定收集并传递;
4.4信息的公开
4.4.1对于可为公众所获知的信息,如宣传画、实况图片、相关监测结果,应定期或不定期的张贴在公司、各部门的宣传栏中,以提高员工的警觉性。
4.4.2当相关方想了解本公司的相关可以公开的信息时,由品管部进行发送。
5相关文件
5.1《纠正及预防措施控制程序》
5.2《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控制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