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遣词造句
1.从译界的名人概念 2.遣词:与创作异曲同工 3.造句:用中文传达西文
1.译界的名人概念
Three characters:faithfulness, expressiveness, elegance 严复(1854-1921)《天演论• 译例言》: “译”事三难:信、达、雅。 求其信,已大难矣。顾信矣不达, 虽译犹不译也,则达尚焉。…… 故信达之外,求其尔雅。
讨论
你最欣赏哪一位老前辈的说法? 遣词如何把握共核? 翻译如何做到既要精准表述,又要避免 不当用词? 英译汉中,如何理解一气呵成,直抒胸 臆?
传媒与编译
第六讲:翻译中的遣词与造句 魏老师
关于翻译中的遣词造句
翻译讲究遣词造句与谋篇。编译给了我们更 大的空间,它使我们得以调整整体和局部的 关系。谋篇要靠遣词造句来实现,而遣词造 句要考虑谋篇的需要。 篇章结构以及语体形式均离不开语境,因而正 确翻译的基础应在于准确地把握语境。从这 一观点出发,得出语域理论是有关语境的理论 中最具效力的。在翻译中,要注意单词在不同 的语境中所具有的不同意义,翻译表达应再现 原文情景,要注重不同的语篇具有不同的功能。
屡战,坚持不懈,终因……”将成语“屡战屡败”中的“战”“败”两个字的位置巧
妙更换,词的色彩大不一样,将一个屡战屡败之将,变成了一个百折不挠,在困境中坚持 战斗的英雄人物,把失败变成功绩,从而让自己受到朝庭的赏识。
灵活运用语言的各种要素
既然表述重于理解,那么表述能否 恰当就成其为英翻汉成功的关键。
傅雷:“神似” (spiritual similarity ) “获致原作的精神” 以效果而论,翻译应当像临画一样,所求的不在 形似而在神似。 钱钟书:“化境”(conversion / sublimed adaptation ) 翻译的最高理想可以说是“化”。把作品从一国 文字转变为另一国文字,既不能因语文习惯的差异而 露出生硬牵强的痕迹,又能完全保存原作的风味,那 就算得入与“化境”。
鲁 迅:宁信而不顺 rather to be faithful than smooth 目的:引入英文句式的表达法 赵景深:宁顺而不信(宁错而务顺) rather to be smooth than faithful 目的:可读性强,便于交流。 许渊冲: translation of poetry:意美、音美、形美 three levels of “化”: 等化,浅化,深化 so that the translation shall make the reader of the translation 知之,好之,乐之 林语堂:
能否掌握在于能否应用; 查阅词典可多深悟概念、意义和用法; 在平时语言交流中多实践; 多营造“雅”的意境:本着“雅”的精神来着力营造 美的意境。而营造美的意境,当然离不开美的语言。 故而,翻译中的遣词造句就显得分外重要。笔者曾提 出译文中放入汉语四言成语的问题,然而,四言成语 固然美,却因种种因素的限制,不可能把自己的译文 用四言成语连贯起来。
方法三:实践出真知,勤学练就 真功夫
只有勤学苦练,妙笔才能生花; 阅读中加进自己的品评和看法; 可收集,但更要多做练习; 在字里行间中仔细体会其用意; 能否翻译出色,在于你能否反复琢捉摸 词义。
3.造句
须讲究如下表述方式
1.注重文笔的简练表达; 2.惜墨如金; 特别注意英汉两种语序调整; 3.注重汉语成语的使用; 4.注意英汉语法的异同表达; 5.避免句义重复; 6.长句与短句的处理; 7.简化译文句子的重要意义。
郭沫若: 好的翻译等于创作。 朱光潜: 译者“须设身处地在作者的地位,透入作者的心 窍,和他同样感,同样想,同样地努力使所感所想凝 定于语文”。
刘重德: 信、达、切--faithfulness/expressiveness/closeness
C.流畅,不仅是为了达意
注重汉语双音节词的表达魅力; 注重英文中的隐含意思与字面意思; 句式该长必长,该短必短; 妙语连珠,魅力无穷; 一气呵成,直抒胸意。
注意使用对应的成语
成语以其典雅、含蓄、生动、犀利 而常常为人使用,英汉成语的定义 在汉语广袤的词林中独放异彩。
成语的使用价值极高,它寓意深刻 ,具有高度 的准确性、凝练性。但由于社会历史和民族 文化的极大差异 ,多数成语从内容到形式都不 同程度地染上了各民族自己的色彩,因此找 到对应词句十分重要。
C.精准表述与不当用词
一生都做文字揣摩,尤其是翻译; 深入挖掘汉语言文化中的精髓; 遇到表述不当别担心,车到山前必有路; 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反复实践。
多关注词汇的选择和使用
译文是译者和原著作者双剑合壁的 结晶,多关注词语的使用 能使我们译 文大放异彩。当然,前提是先完成翻译, 然后“现实”一点面对译文中的问题。 我们知道,太注重字句的思考会花费很 多时间且很头疼,但却是翻译必须要面 对的。若能坚持,久而久之,你就会感 觉推敲词汇很有乐趣,然后慢慢游刃有 余 起 来 。
A.言简意பைடு நூலகம்的作用
让自己站在作者的立场上表述; 让华丽修饰与直白表达共舞; 让字里行间处处闪现汉语言文化的魅力; 让读者心知肚明,喜爱备至的阅读你的 大作。
B.短小精悍的魅力秘诀
不重蹈前人的覆辙; 不走或少走弯路; 不畏前景曲折,直追简洁流畅之好处; 不瞻前顾后,学会放弃才能得到; 不看翻译性质将导致错误不断; 不精准表述就等于摆脱不了冗长。
常言道“妙语生花”,魅力无穷就是指 将常用的语言经过精心组合,使它达到意想 不到的效果。 例句:UPHILL TO MONEY:Where Water Runs When It Runs Out.挣钱唯艰:水到底去哪 儿了?本句如何翻译更好?
答案:水流钱去,何处再来。
A.遣词仍需把握如下:
音美、意美、神美、气美、形美
2. 遣词
Excellent Command of the Two Languages
精通两种语言
扎实的双语基本功,译者应具有较强的驾驭译出 语和译入语的能力,能正确理解原文,熟练运用本族 语,这是翻译人员最起码的要求。
曾国藩就曾巧用一词,使自己转危为安。曾国藩1854年创办湘军与太平天国作战, 于1855、1858、1860年三次出击,三次大败,最后全军覆没。这个败军之将 不仅没有被问罪,反而加官进爵,升任两江总督。这一方面是由于清政府的腐败昏庸,另 一方面也是由于曾国藩的巧语花言。他在向朝庭的奏折里写道:“臣为报效朝庭,屡败
方法一: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不积硅步无以至千里
词汇积累犹如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需 要平时从阅读中得来; 从古文中可以信手拈到诸多词汇; 从广泛阅读的字里行间收集并深入体会 其含义; 输入的同时也输出; 久而久之,你会驾驭词汇并轻车熟路的 表达。
方法二:纸上得来终觉浅,觉 知此事要躬行
B.词汇的使用
我看同学们翻译的时候,我都是先看译文,然 后再看英文。有时看到不少翻译得相当好的作品,让 我十分佩服.偶尔在先看译文的时候,有些文章有点 怪怪的感觉,不是说你们译得不好,而是有些时候似 乎一看就知道是made in China,当然如果是你们故意 这样,那是体现翻译理论中的“异化”思想,是一种 挑战传统翻译方法,引进外国形象的先驱,我也是相 当佩服的.只不过,“异化”的翻译会被权威视为 “错误”.例如,在很多译文中有不少“here”带有 超链接,不少同学直接翻译为“这里”,又不设置超 链接,让我如坠云里雾里.其实这种情况是“ click here ” 的缩写,中文意思是“点击”或者“请点 击”.至于专有名词,有些同学直接用谷歌在线翻译 中的翻译,我建议大家用金山谷歌合作版,里面的同 一个名字有不同的通用译法,但看时代不同而定,可 以直接点击里面的词条,它会告诉大家,哪个时代的 这 人 的 通 用 翻 译 。
虽然谈翻译,但忠实准确、通顺流畅和 风格得体仍然是翻译标准的共核:忠实准确 指译文必须忠实于原文的内容,把原文内容 完整准确地转达出来。译者不能随意歪曲、 增删、遗漏、篡改原文的内容。通顺流畅指 译文要充分发挥译入语的语言优势,译文语 言必须标准规范、通俗易懂、符合译入语的 表达习惯,不存在死译、硬译、生搬硬套、 文理不通的现象。风格得体指译文应尽量忠 实转达原文的文体特征和写作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