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高二历史月考试题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1、东西方先哲的思想,有的倾向哲理思辨,有的倾向实际功利。
其中贯穿着讲求实际功利精神的是①墨家学派的诉求②王阳明心学的主旨③智者学派的主张④百科全书派的共同追求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2、儒家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并且保持长久的生命力,主要得益于①其思想体系根据时代的需要在不断丰富和完善②封建统治者的大力提倡③宗教思想始终没有广泛传播④封建教育对儒家思想的大力传播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3、《老子》中说:“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
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孝经》中说:“天地之性,人为贵。
”《左传》中记载:“夫民,神之主也。
……民之所欲,天必从之”。
《易•贲卦•象辞》中记载:“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天下。
”以上资料的共同点是A.体现了中国古代的人文精神B.体现了中国古代讲求人与自然的和谐C.说明中国古代没有宗教和神学D.说明了中国古代要求统治者重视民意4、南朝吴均在《齐春秋》中记载:“有病邪者,以问欢(人名)。
欢曰‘君家有书乎?’曰‘惟有《孝经》三篇。
’欢曰:‘可取置病人枕边,恭敬之,当自瘥(治愈)。
’如其言,果愈。
后问其故,欢曰:‘善禳祸,正胜邪,故尔。
’”这则故事反映了A.儒家经典在民间被神圣化 B.儒学正统地位开始确立C.思想界出现三教合一趋势 D.儒学影响中医治疗方法5、在人类文明史上,许多思想家对后世产生影响常常是通过教育的途径。
下列思想家中通过私学培养人才的有①孔子②韩非③朱熹④亚里士多德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6、有位古代思想家认为:通过读书等外在手段来明理自然是好,但“不识一个字,亦须还我堂堂地做个人”,重要的是先确立仁义这一根本。
这位思想家可能是A.孔子B.董仲舒C.朱熹 D.陆九渊7、“古代世界的三个相隔很远的地区,在大约同一时候都开展着高度的哲学活动。
当希腊人正在探讨物质世界的性质、印度思想家正在思考灵魂和神的关系时,中国的圣人正试图去发现人类社会和贤明政治的根本原则。
”古代希腊和中国的哲学思想相通的是A.以人为本,关注社会B.反对迷信,蔑视神权C.民主权利,渊远流长D.思想一统,法律至上.8、(2013·北京文综·15)秦汉以来儒家思想不断发展。
下列属于吸收外来文化因素、阐释儒家思想的著作是①《春秋繁露》②《四书章句集注》③《儒林外史》④《孔子改制考》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9、从欧洲中世纪大学兴起初期的课程设置看,它包括文、法、医、神等学科,而神学和神学院的“七艺”占有重要地位,可见A.科学与神学和世俗需要与宗教信条在大学内充满矛盾B.基督教会和宗教学说有广阔的包容性和博大的开放性C.自由探索的学习精神和科学研究的实验精神成为主流D.大学教育已经成为国家教育体系中重要有机组成部分10、伏尔泰说:“如果在英国仅允许有——一种宗教,政府很可能会变得专横:如果只有两种宗教,人民就会互相割断对方的喉咙。
”伏尔泰所要表达的观点主要是A.教随国定B.信仰自由 C.反对宗教信仰 D.因信称义11、马丁·路德在一次布道中说:上帝的天国并不在于可以接触或看得见的外物,乃在于信仰。
他说的“外物”包括①神职人员②苦修行善③阅读《圣经》④购买“赎罪券”A.①③ B.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12、关于16世纪的宗教改革,有人曾这样比喻:“教会原本是教徒与上帝的接线员,于是借助这个电信垄断地位大发横财。
自此之后,人人自带直拨上帝的‘热线’了。
”材料反映了这场宗教改革()A.主张废除教阶制度与宗教仪式 B.否定宗教信仰C.宣扬《圣经》至高无上 D.挑战教会权威13、赫·乔·韦尔斯认为“他们反对教皇不是因为他是世界的宗教领袖,而是因为他不是这样的领袖;因为他本应该是他们的精神领袖,而他却是一个富有的世俗君主。
”由此可见宗教改革从本质上说是()A.反教皇的宗教斗争 B.反君主的民主革命C.反宗教的民族革命 D.反封建的政治斗争14、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中明确指出:“把权威赋予人等于引狼入室,因为欲望具有兽性,纵然最优秀者,一旦大权在握,总倾向于被欲望的激情所腐蚀。
”针对这一现象,18世纪设计出解决方案的历史文献是A.《权利法案》 B.《论法的精神》C.《社会契约论》 D.《天演论》15、西方学者麦马虹在总结西方从古希腊至今两千多年来的幸福观时指出:荷马时期,幸福就是幸运;公元前五世纪的古希腊,幸福等同于________;启蒙时期,幸福就是及时行乐。
文中的空白处是( )A.智慧和德行B.民主与科学 C.金钱与权力 D.法律与宗教信仰16、在启蒙运动中,流传着一句名言:“我不能同意你说的每一个字,但是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
”这句话反映了启蒙思想家A.主张限制王权,保障议会自由 B.提倡君主立宪,提倡言论自由C.宣传权利平等,争取政治自由 D.反对教权主义,倡导信仰自由17、一个历史事实可以有若干事件构成,事件又可以由若干小事件构成,由此可以排出一系列事件的等级或层次,下列选项符合上述说法的是A.文艺复兴——人文主义——“人是万物的尺度”B.启蒙运动——理性主义——“人非工具”C.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D.资本主义萌芽——启蒙运动——资产阶级革命18、“生民之初,本无所谓君臣,则皆民也。
民不能相治,亦不暇治,于是共举一民为君。
夫曰共举之,则非君择民,而民择君也。
……夫曰共举之,则且必可共废之。
”材料认为“民”与“君”的关系与哪位西方启蒙思想家的主张最为相似?()A.卢梭 B.伏尔泰 C.康德 D.孟德斯鸠19、如同在自然科学领域有“物体运动三大定律”一样,西方先哲们也发现人类社会也有“三大定律”:第一,人是社会的中心;第二,个人利益是治理社会的基础;第三,任何政府唯一的宗旨就是保护人民创造财富和享受幸福的自由。
其中,第三大定律的思想集中体现为()A.三权分立说 B.天赋人权C.社会契约论 D.法律平等20、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都是欧洲历史上著名的思想解放运动。
在这两次思想解放运动期间,出现了许多时代巨人,他们呼唤用理性的阳光驱散现实的黑暗。
下列搭配错误的是()A.薄伽丘——歌颂人间的仁爱和友谊 B.伏尔泰——自然权利学说C.卢梭——私有制是人类不平等的起源 D.康德——宣扬理性与自律21、孟德斯鸠说:“中国是一个专制的国家。
它的原则是恐怖。
在最初的那些朝代.政府的专制精神也许稍微差些;但今天的情况却正好相反。
”下列最能够反映引文中“今天的情况却正好相反”含义的史实是A.唐朝完善三省六部制 B.明朝废除丞相制度C.元朝行省制度的建立 D.清朝设置军机处22、启蒙思想家们用“人权”反对“王权”,用“人道”对抗“神道”,用“人类理性”否定宗教愚昧,用“自由”、“平等”代替封建等级专制,这主要是为了( )A.打破教会的思想控制B.宣扬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合理性C.清除近代自然科学发展的思想障碍D.启迪人们的反封建意识23、(2013·天津文综·3)孟德斯鸠认为,共和政体是全体人民或仅仅一部分人民握有最高权力的政体;君主政体是由单独一个人遵照固定的和确立了的法律执政;专制政体是按一个人的意志行使权力。
他主张实行的政体是( )A.民主共和B.贵族共和C.君主立宪D.君主专制24、某学者评价启蒙运动说:“‘进步’实际上已经成为哲学家的一种意识形态,他们坚信自然科学将会让人类更有力地支配整个世界,而人类理性则引领每个人走向自由,并建立起一个繁荣、公正、平等的社会。
”引文所想表达的深层含义是A. 理性思考引领社会进步B. 哲学意识支配世界繁荣C. 近代科学追求王权公平D. 启蒙运动倡导阶级平等25、法国国家图书馆珍藏着一个小盒子,里面保存着伏尔泰的心脏,盒子上有伏尔泰的一句话:“我的心脏在这里,但到处是我的精神。
”伏尔泰之“精神”的实质是( )A.主张上帝至高无上 B.提倡进步和理性C.实行开明君主制 D.主张天赋人权26、英国学者罗素在论述一位古希腊哲学家时说,他的一个重要思想是乌托邦,“它是一长串的乌托邦中最早的一个”。
这位古希腊哲学家的另一个重要思想是()A.人是万物的尺度B.理念论C.逻辑三段论 D.美德即知识27、文艺复兴时期一位人文主义者说:“我几乎愿意再年轻几岁,这是因为我相信在最近的将来一个黄金时代就要来临。
”这句话体现了()A.重视物质享受、追求贵重金属的时代特征B.为创造现世的幸福而奋斗的乐观进取精神C.批判宗教信仰、追求个性自由的强烈愿望D.追求理性、自由、民主、科学的生活态度28、史学家甲:“文艺复兴不只是文学或艺术的再兴,也是人类智识和个人之觉醒或再生,而为近代世界的开始”。
史学家乙:“文艺复兴是中古时代转移至近代的过渡时代,它同时具备了两个时代的特性”。
以下选项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最为恰当的是A.史学家甲关注历史的延续和连结B.史学家乙侧重历史的新异和变迁C.两位史学家的解释并无明显差别D.两位史学家论述视角有较大不同29、人文主义之父彼特拉克说:“我不想变成上帝或者居住在永恒之中……属于人的那种光荣对于我来说就够了。
这正是我所祈求的一切,我自己是凡人,我只要求凡人的一切。
”这说明他①反对信仰基督教②推崇自由、平等、博爱③追求现世的幸福④代表新兴资产阶级利益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30恩格斯称赞一位近代科学家的研究成就是“自然科学的独立宣言”,他指的应是A.哥白尼的“日心说”否定了宗教神学崇信的“地心说”B.伽利略创立的试验科学推动了近代科学的发展C.牛顿创立经典力学完成了科学史上的划时代飞跃D.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颠覆了关于人类起源的传统观念二材料题(共三大题,第31题12分,第32题14分,第33题14分)31、书籍承载文化,传播知识,是人类的精神食粮和社会进步的阶梯。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为学者,必有初。
小学终,至四书。
话语者,二十篇。
群弟子,记善言。
孟干者,七篇止。
讲道德,说仁义。
作中庸,于思笔。
中不偏,庸不易。
作大学,乃曾子,自修齐,至平治。
孝经通,四书熟。
如六经,始可读。
诗书易,礼春秋。
号六经,自讲求。
-——《三字经》材料二若是我们要指定中世纪科学终结是哪一年,我们就推举1543年,那年根据实验方法而确立的两本基本的近代著作出世了,一本是维萨留斯所著《人体结构》,一本是哥自尼所著《天体运行之道路》。
——桑戴克《世界文化史》(1)材料一中涉及了儒家的哪些主要思想?(2分)这些思想的儒家经典在历史上发挥了怎样的积极作用?(2分)(2)材料二中两本著作对“人体”和“天体”的研究,反映出当时在思想和科学领域出现了哪些新的变化?(4分)(3) 关于人文知识和科技知识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有人认为前者重要,有人认为后者重要,谈谈你的观点并说明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