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六章 运动归因

第六章 运动归因


常用的再归因训练方法

(一)团体发展法
(二)强化矫正法 (三)观察学习法


体育运动中的归因训练



(一)进行积极的运动反馈 (二)增加成功的体验 (三)建立成功与失败的恰当标准 (四)明确各种影响因素的可控性 (五)设置明确与具体的目标 (六)强调个人努力 (七)谨慎地比较个体之间的差距 (八)实事求是

学生形成习得性无助感的原因分析

(1)客观原因
A.教师、家长和教练的教育方式不当
B.不良的教育环境

(2)主观原因
对习得性无助学生的教育措施

(1)对青少年要以鼓励为主,帮助他们形成
积极的自我概念

(2)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目标导向
(3)通过归因训练来提高自我效能感

(4)创设良好的人际交往环境
二、琼斯和戴维斯的相应推断理论(Jones & Davis,1965) 三、凯利的三度理论(Kelley,1967) 四、韦纳的三维理论
简化的Heider的归因模式图 ·
Jones和Davis的相应推断理论

所谓“相应推断”是指外显的行为是由行 动者内在的人格特质直接引起,或者说, 一个人的行为与其人格特质是一致的。
影响运动归因的内部因素

(一)个性特征
(二)成就动机
(三)自我效能感
(四)性别

(五)年龄
影响运动归因的外部原因
(一)社会文化背景特征 (二)运动项目特征 (三)训练年限 (四)比赛结果

归因训练

所谓归因训练(attribution training), 是指通过一定的训练程序,使个体掌握某种 归因技能,形成比较积极的归因风格。

感悟:

学习为所失去的感恩,也接纳 失去的事实,不管人生的得与失, 总是要让自已的生命充满了亮丽与 光彩,不再为过去掉泪,努力的活 出自己的色彩。
3、如何利用再归因训练的方法帮助运动员或 学生提高运动自信心。试分别举例说明。

人生故事:

法国一个偏僻的小镇,据传有一个特别灵验 的水泉,常会出现神迹,可以医治各种疾病。 有一天,一个拄着拐杖,少了一条腿的退伍军 人,一跛一跛的走过镇上的马路,旁边的镇民 带着同情的回吻说:“可怜的家伙,难道他要 向上帝祈求再有一条腿吗?”这一句话被退伍的 军人听到了,他转过身对他们说:“我不是要 向上帝祈求有一条新的腿,而是要祈求他帮助 我,叫我没有一条腿后,也知道如何过日子。”
同一项任务时的成绩来解释或预测,即当别人
的成绩与他们相一致时,会把它归于外部的原
因;当别人的成绩与他们不相一致时,会把它
归于内部的原因,这种现象就被称作协变性原
则(Covariation
Principle)。
三、归因与情绪反应
与不同的结果和归因组合有关的情感示意图
结果 成功 内部的 失败
的情感
自豪减少 自尊减少 满意减少 没有关于自我 的情感
外部的
结果 成功 失败
可控的
可 控 性 不可控的
自信 胜任
羞辱 负罪 沮丧 愤怒 诧异 惊讶
感激 同情对手
结果 成功 失败
满怀希望
稳 定 性 稳定性的
没有希望 满怀希望
不确定
不稳定的
四、稳定性



案例:请同学们对以下各种情况进行 归因 1、某同学以前体育考试都得高分,这 次又得高分,但其他同学这次都没考 好。 2、某同学以前体育考试都得高分,这 次又得高分,其他同学也都得高分。
在从行动者意图到行动者个性本质的推断过程中,应考 虑三个基本因素:

1.社会赞许性
2.独特性 3.选择自由性


Kelley的三度理论

Kelley(1967)认为,人们在归因的过程中 总是涉及三个方面的因素:客观刺激物、行 动者、所处关系或情境。这三个方面构成一 个协变的立体框架,所以称为三度理论。
气不佳、教练员不好、或者裁判员不公等
外部原因。
思考:

在一次演讲比赛中,你击败了一位其 他选手都输给他的同学时,你会将把自 己的胜利归因于什么?内部还是外部?
你在一次体育考试中得了满分,一问, 发现全班同学都得满分时,你会将把自 己的胜利归因于什么?内部还是外部?

协变性原则

一个人对成功与失败的归因常常根据别人完成
原因再分为稳定的原因和不稳定的原因。

(3)可控制维度。根据稳定和不稳定的原
因还可再细分为个人自身能控制的原因和个
人自身不能控制的原因(皮连生,2004)。
内外源

在运动情境中,倾向于内部归因的人常常
将自己体育运动成绩好归因于自己运动能
力强或努力;反之,倾向于外部归因的人
则常常把失败看作是任务太难、自己的运
复习题

1、说明本章中的各种归因理论的主要观点。
2、说明Weiner用来归因的三个维度的名称以 及每一个维度的分类。 3、什么是协相关原则?请举例说明。 4、指出与每一个归因维度相联系的情绪反应。 在有关成绩方面,情感和归因是怎样相互作用 的?


5.解释期望和归因之间的关系。在预测期望

美国心理学家赛利格曼(Seligman)



1967年用狗做过实验:塞利格曼把狗分为两组,首先把其中一组 放进一个设有电击装置但又无法逃脱的笼子里。然后给狗施加电击, 电击的强度足以引起狗的痛苦体验。在实验中发现,这些狗最初被电 击时拼命挣扎,想逃脱这个笼子,但发现经过再三努力仍无法逃脱后, 它们挣扎的程度逐渐降低了。随后,把这些狗放进另一个用隔板隔开 的笼子里,隔板的高度是狗可以轻易跳过去的。隔板的一边有电击, 另一边没有电击。 实验的结果:当经过前面实验的狗被放进这个笼子并受到电击时, 它们除了在头半分钟惊恐一阵子之外,此后一直卧倒在地上接受电击 的痛苦。面对容易逃脱的环境,它们连试也不去试一下。相比之下, 实验者把另一组没有经过前面实验的狗直接放进有隔板的笼子里,发 现它们全部都能轻而易举地从有电击的一边跳到安全的另一边。 当动物处于无法避开的、有害的或不愉快的情境时获得的失败经验, 会对以后应付特定事件的能力起破坏和干扰效应。
直觉-反映评价模型

Vallerand(1987)提出的运动情境中的情
绪模型涉及到两种情绪过程:一种是由直觉
评价,或是对事件即刻并且相对自动生成的
评价;另一种是反映性的评价,是经过对结
果的思考,并有归因过程发生后产生的评价。
期望与归因

根据Weiner的观点,把某一行为的结果归 因于稳定原因的个体比归因于不稳定原因 的个体更期望该行为再次发生。 研究还发现,可控制性这一要素,特别是 努力这一要素,与期望改变未来的行为结 果有着较大的相关。
时,哪一个归因维度很重要?为什么?

6、影响运动归因的主要元素有哪些?
7、体育运动中的归因训练应从哪些方面着手
进行 ?请分别举例说明。
思考题

1、怎样帮助青少年学会内源性归因?试举例 说明。

2、体育教学或运动训练中,什么原因导致了 学生或运动员的习得性无助感?你有什么办 法帮助他们克服习得性无助感?
习得性无助感

习得性无助感是指个体经历了失败与挫折后,
面临问题时产生的无能为力、丧失信心的心
理状态与行为。

当个体形成了习得性无助感时,会导致学习
与生活中积极主动性的丧失。这将给其一生
的发展带来相当不利的影响 。
习得性无助个体的主要心理特征
(1)自我效能感低 (2)消极思维 (3)情绪失调 (4)人际关系不良



稳定性
可控性

归因训练


第一节 运动中的归因
一、 Weiner的成败归因理论韦纳

(1)内外源维度。据此可把导致成败的原
因分为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内部原因即个
人自身的原因,如个人的能力、努力等;外
部原因即个人自身之外的原因,如任务难度、
运气等。
Weiner的成败归因理论

(2)稳定性维度。据此可以把内部和外部
第六章
运动归因
重要问题

归因的各种理论 Weiner归因理论的三个维度


利用所学的归因理论解释运动情景中的成败原因
青少年运动中习得性无助感的成因
正确的归因方法,克服运动中的习得性无助感
影响运动归因的内外部因素 提高青少年运动自信心的再归因训练方法
关键概念

归因 内外源

协相关原则 习得性无助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