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实证分析王明伦(江苏省职业技术教育科学研究中心,江苏苏州213001)摘要:中国高等职业教育经过20多年的实践和建设,已经发展成为一种重要的教育类型,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中必须依靠的一支重要力量。
但在发展进程中,高等职业教育也面临着发展速度过快,内涵建设乏力,投入严重不足,区域发展不和谐等问题。
因此,需要政府营造适合高职教育和谐发展的政策环境,建立公平的教育财政政策,大力推进区域高等职业教育和谐发展,着力加强质量工程的基础能力建设。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规模;发展问题;发展政策中图分类号:C710 文献标识石马:A 文章编号:1008—3219(2007)25—0005—0520世纪80年代初,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一批以面向地方,服务经济,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职业大学应运而生。
经过20多年的实践和建设,高等职业教育已经发展成为一种重要的教育类型。
从其发展规模看,占半壁江山,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中必须依靠的一支重要力量,为我国经济建设培养了一批急需的技术应用型人才和高技能型人才。
一、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规模变化分析(一)高职院校数发展状况到2007年4月,我国独立设置的,具有学历教育招生资格的高职院校已发展到1109所(含民办高职院校、高等技术专科学校、高等师范专科学校),占本科院校数的66.9%。
校均规模为3909人。
(二)高等职业教育招生和在校生规模变化高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图1)的变化,从1998年的43万人到2005年的268.10万人,7年间招生数增长6.2倍,每年b~29.87%的速度扩张。
在校生规模(图2)从1998年的117万人,发展到2005年的713万人,增长了6.1倍。
(三)区域高职院校发展比较我国高职院校发展之快,数量之多,创造了世界高等教育发展史上的奇迹。
但从区域高职院校发展状况看,发展是不平衡的。
东部11省市464所高职院校,占41.80%;中部8省市369所高职院校,占33.30%;西部12省市276所高职院校,占24.90%。
东部招生规模占45.80%,中部占33.50%,西部占20.70%。
东部在校生规模占47.3%,中部占32.7%,西部占20%。
二、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进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从数字和图表基本看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规模和发展的速度,可以用一句话来表述,成绩是显著的,但问题也是严重的,在快速发展进程中面临许多急需解决的矛盾和问题。
(一)速度型发展严重影响到高等职业教育内涵建设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发展的既定政策。
教育部把高等职业教育机构设置的审批权下放到省级政府后,高等职业教育机构高速扩张,形成了一种强扩张态势,且多数是由中等专业学校(中专)升格而成的。
从全国独立设置的高职院校发展速度看,2000年只有442所独立设置的高职院校,2001年增加到628所,2002年发展到767所,2003年发展到812所,2004年已达到962所(1j,2005年增加到1078所,2006年发展到1105所,2007年已发展到1109所。
连续7年迅猛发展,创造了中国平均4天诞生一所高职院校的历史记录,成为世界高等教育发展史上的一大奇迹。
速度型发展把校长和决策者的注意力集中到了规模发展上,明显地暴露出重速度、重数量,忽视条件(教师水平、教学设施等)、忽视质量的发展倾向。
若按“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不低于4000元”的标准衡量,目前至少有21.4%的理工农医类高职院校不合格②,从而导致“有条件升格,没有条件也升格”的“大跃进”式的发展格局,严重影响到其内涵建设,大大降低了高等职业教育的社会认可度。
(二)师资数量和质量难以适应高等职业教育高速发展的要求由于多数高职院校由中专升格而成,教师的教学理念、学历结构、职称结构、知识结构都面临严重的挑战。
在教学理念上,还没有真正跳出中专教育的思维定势和教学模式,用中专的教学经验传授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课程的现象比较突出。
教学理念的提升严重滞后于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实践。
从师生比看,我国高职院校师生比2000年是1:26.25,2001年是1:30,2002-2006年我国高职院校办学规模呈现出继续迅速扩张及学生数量剧增的态势,估计师生比仍然维持在1:26左右。
以湖南省为例,2005年,高职院校师生比为1:26.6。
国家教育部相关文件中规定,50%的专任教师周课时必须≤12,但实际上许多高职院校的师生比与国家标准还存在相当大的差距,专任教师的周课时一般都在18—28节之间。
③从学历结构看,高职院校教师队伍的学历层次普遍偏低。
硕士学位以上教师比例仅为6.5%,加上在职在读研究生教师比例也不到10%,距离国家教育部提出研究生学历达到30%以上的要求还差甚远。
另外,还有11.8%的教师学历不符合要求。
从职称结构看,初、中、高级职称教师比例分布极不合理,绝大多数是由原来中专学校的高级讲师平转为副教授的,正高级职称的比例非常小,全国大约占3%左右。
从年龄结构看,青年、中年、老年教师梯队分布比例严重失衡。
老年教师年龄普遍偏大,大多数接近退休年龄,青年教师基本上都是近年来补充进来的大学生和研究生,年龄大都在22-30岁之间,其比例高达80%左右,31~45岁之间的青、中年教师出现断层。
从教师队伍的能力结构看,“双师型”教师数量不足且含金量不高,独立设置高职院校中“双师型”教师比例低于15%的占了41.1%,其中,全国有130所高职院校无“双师型”教师。
④教师队伍数量严重不足,质量不高,结构不合理,已经成为制约高等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突出问题。
(三)政府对高等职业教育的投入不足且严重错位据财政部提供的数据显示,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从1996年的1654.2亿元增加到2004年的4465.9亿元,8年间增长1.7倍,年均递增13.2%;预算内教育经费从1996年的1211.9亿元增长到2004年的4027.8亿元,增长2.3倍,年均递增16.2%,均超过了同期GDP年均递增9.1%的水平。
从这组数字看,教育经费确实有大幅度提高,但教育经费投向是否合理,是否公平,值得我们进一步分析。
1996年,我国财政预算内职业教育经费占职教总经费的52.92%,2000年下降到43.12%;1996年财政预算内职业教育经费占教育总经费的11.53%,2002年下降到6.35%。
2005年,普通高等教育预算内财政拨款为1046.37亿元,其中,普通本科预算内财政拨款为936.05亿元,占89.46%,高职高专预算内财政拨款为110.32亿元,仅占10.54%。
⑤发展中国家对教育成本的研究结果表明,高等职业教育的成本是普通高等教育成本的2.64倍,即发展高等职业教育需要有更大的投入。
但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政府预算内拨款占其学校教育经费总额的比重不到50%。
⑥虽然中央决定投入20亿元建设100所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但90%以上的高职院校是享受不到这一优惠政策的。
以重庆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它每年的总经费1400多万元,其中,有700)5'元来自政府拨款,剩余700多万元是通过收学费等途经获得,也就是说政府拨款在其经费来源中的比例不足50%。
这意味着高等职业教育承担其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和高技能型人才所需要的硬件和软件设施的配置,无法通过政府拨款途经来实现,而学校办学经费不足又难以实现教学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办学条件的改善。
1999年12月,广西对高职院校“按学生全额培养成本制定了学费收费标准”,并规定:“各校招收的新高职学生,财政不核拨学生公用经费,学生培养费用主要依靠收费解决;学生在校期间享受国家规定的各种政策性补助,如奖学金和各种物价补贴等开支,在收取的学费中解决。
”还有省份对高职院校财政拨款采用的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的标准,一些从中专升为高职的院校,现在拿到的财政拨款仍是1993年办中专时的标准。
国家和省级高等教育经费的安排,如生均经费、科研经费、专业和课程建设经费等,基本上把高职院校排除在外。
⑦经济发展较快的浙江省,高职教育的办学经费来源有44%来自学费收入,省财政拨款只占31%,但从生均拨款情况看,浙江高职生的财政拨款为3900元/生年,相当于本科生(6560元/生年)的59%,差额为2660元/生年。
⑧由于投入经费的严重不足,不少高职院校纷纷选择投入少的文科专业,导致专业设置严重错位,且重复现象突出,毕业生就业十分困难。
以2003年为例;我国高职院校招生199.6万人,其中,工科类64.7万人,占招生总数的32.41%,与三产相关的专业招生130.9万人,占65%左右。
⑨这是一个十分危险的信号,政府部门须高度警惕。
(四)区域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呈现不和谐现象从以上数字和图表可以发现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一些不和谐因素,即东部高职院校教育经费相对充裕而西部教育经费投入严重不足,教学条件的改善也明显滞后于发展的要求,西部高职院校发展走得格外艰难。
西部12省市共有276所独立设置的高职院校,仅占全国高职院校总数的24.90%,招生规模仅占全国高职院校的20.70%,在校生规模仅占20%。
这至少可以反映出两个问题,一是西部地域广阔,但教育资源相对落后,教育投入严重不足;二是西部高职院校办学条件极为有限,教学设施与教师资源配置亟待优化和充实。
这些数字和因素都充分说明,西部高职院校发展需要中央政府的政策扶持和财政倾斜,需要各级政府的重点支持,需要全社会,尤其是东部高职院校的智力援助。
三、需要研究的若干政策性问题(一)构建公平的教育财政政策相对于普通高等教育来说,高等职业教育需要更高的教育成本和资源配置成本。
但目前我国高等教育成本补贴政策却与此相反,实行的是高学历高补贴,高等职业教育享受的政府投入少,有些地区财政给公办本科和高职院校的生均拨款已分别降到1200元和600元。
⑩这种投入错位现象对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是极为不利的,已经影响到高等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因此,需要政府对教育财政政策进行战略性调整。
1.构建成本投人体系政府应按照教育成本确定经费配置比例的原则,调整普通高等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公共教育经费的分配结构,提供公平的教育财政政策,改变由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而导致区域高职院校经费投入的不平衡现象,从而构建科学合理的高职院校成本投入体系。
2.提高政府对高等职业教育投入比例从国外高等教育发展看,政府财政拨款依然是大学收入的主要来源。
法国的大学60%的经费来自政府拨款,加拿大的大学75%的事业经费由政府拨款,等等。
在确保政府投入的前提下,坚决降低高等职业教育的收费标准,其标准应与普通本科院校收费标准相一致,从而为高等职业教育的和谐发展创造公平的投入环境,实现不同教育类型之间政府财政投入的相对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