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中考语文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积累与运用(25分) (共8题;共25分)1. (2分) (2016八下·西华期末) 下列词语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 琐屑精兵拣政鸦鹊无声震耳欲聋B . 怯懦忧柔寡断人事沧桑岿然不动C . 巅峰沙漠绿州不知所措摇摇欲坠D . 鼓噪孤注一掷蛊惑人心呱呱坠地2. (2分)(2015·襄阳) 下列句子中划线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 . 不言而喻,在历史的长河中,诸葛亮一直是智慧的代名词。
B .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政府除了出台政策,还要有具体而微的部署。
C . 汉字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正确地书写汉字,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D . “东方之星”游轮翻沉后,率先赶到的武警官兵毫不犹豫地投入到抢险救人行动中。
3. (2分)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 能否根治中小学生沉迷网络游戏的顽症,是保证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条件之一。
B . 为了避免今后不再发生类似事件,学校采取了切实有效的安全措施。
C . 夏天的鲤鱼湖真是个是避暑的好季节。
D . 支气管炎、过敏性鼻炎患者吃大虾,会导致病情加重。
4. (2分)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 对待一切善良的人,都应该做到真和忍:真者,真诚相待,不虚情假意。
忍者,宽容忍让,不针锋相对。
B . “变动犹鬼神,不可端倪”。
这是韩愈盛赞同时代书法家张旭的话。
C . “海啸”究竟是一种什么现象?它是如何产生的?又该如何去预测?我们应该尽快搞清楚这些问题。
D . 毕业50周年同学会现场,昔日的少年,今天的老人,你拉着我的手,我搂着你的腰,说啊、笑啊、哭啊……那场面真的是太感人了。
5. (2分)(2016·大冶模拟)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 . 《诗经》是我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年的305篇诗歌,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它开创了我国诗歌的浪漫主义传统。
B . 《朝花夕拾》是鲁迅回忆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不同生活经历与体验的一部散文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五猖会》《父亲的病》《藤野先生》等都是其中的作品。
C . 莎士比亚,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戏剧家、诗人,代表作有《哈姆雷特》《奥赛罗》《威尼斯商人》《罗密欧与朱丽叶》等。
D . 法布尔的《昆虫记》被誉为“昆虫的史诗”,除了真实地记录昆虫的生活,还透过昆虫世界折射出社会人生。
全书充满了对生命的关爱之情和对自然万物的赞美之情。
6. (2分) (2018八下·枣庄开学考) 下列句子排列顺序恰当的一项是()①所以,那些能够取得成功的人在受挫时,是绝不会消沉的。
②人生之旅是曲线的,人类的历史也是曲折的。
③因为,他们总会透过暂时的风雨,探测到未来的阳光。
④一切的挫折、低谷,只是前进道路上的小插曲而己。
⑤但曲折,并非人生前途的黯淡和历史潮流的倒退——人生之途虽然曲折,但前程似锦:人类历史虽然曲折,但时代总是在曲折中前进。
A . ④②⑤①③B . ②⑤④①③C . ②③⑤④①D . ④③⑤②①7. (6分) (2018八下·武邑开学考) 按下列要求默写古诗文句。
(1)《黄鹤楼》一诗中,抒发怀乡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2)《陋室铭》中表明“陋室”不陋原因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
(3)落红不是无情物,________。
(龚自珍《________》)(4) ________,关山度若飞。
(《木兰诗》)(5)橘生淮南则为橘,________,叶徒相似,其实昧不同。
(《晏子使楚》)8. (7.0分)阅读下列新闻完成题目。
新华社长江前线二十二日二时电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
渡江战斗于二十日午夜开始,地点在芜湖、安庆之间。
同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
长江风平浪静,我军万船齐发,直取对岸,不到二十四小时,三十万人民解放军即已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现正向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诸城进击中,人民解放军正以自己英雄式的战斗,坚决地执行毛主席朱总司令的命令。
(1)画出新闻的电头,它交代了哪些内容?有什么作用?(2)对应课文内容,你能说出这是写哪一路军的战斗情况吗?(3)结合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经营:________。
(4)文中哪些词语描述国民党反动派防线崩溃?哪些词语描述人民解放军的英勇善战?(5)给这则新闻拟个恰当的标题。
(6)学习这则新闻,你可联想到毛泽东的七律诗《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中的哪些诗句?给你怎样的感悟或启示?二、阅读理解(45分) (共4题;共45分)9. (5.0分) (2018八上·深圳期中) 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诗的首联,写诗人“望”到的景象是________。
(2)后三联写诗人的内心感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愿望?10. (15分) (2017七上·石台月考)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①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②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为政》)③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里仁》)④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⑤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⑥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罕》)(1)解释下面句子中的词。
①学而不思则罔罔:________②不可以不弘毅弘毅:________③是知也知:_______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②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3)下列“而”字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 . 学而不思则罔B . 见不贤而内自省C . 为人谋而不忠乎D . 择其善者而从之(4)请从选段中写出2个至今沿用的成语(5)在学习过程中遇到不懂的问题,你是如何对待的?学了选文第②则之后有何感悟?请简要谈谈。
11. (11.0分) (2017九上·湖南开学考)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中国古代服饰中的审美意识①服饰作为一种文化形态,贯穿了中国古代各个时期的历史。
从服饰的演变中可以看出历史的变迁、经济的发展和中国文化审美意识的演变。
②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不同派别的意识形态渗透到服饰美学思想中,从而产生了不同的审美主张。
如儒家倡“约之以礼”,墨家倡“节用”,法家倡“自然”,反对修饰。
③魏晋时期是政治经济最为混乱的年代,但在精神上却是极自由解放的时期。
最有名的竹林七贤,主张道家的自然主义思想,抨击虚伪的儒家名教,以蔑视朝廷,不入仕途为潇洒超脱之举。
表现在装束上则是袒胸露臂,披发跣足,以示不拘礼法。
《魏晋记》载:“谢鲲与王澄之徒摹竹林诸人,散首披发。
”这种人格上的自然主义和个性主义摆脱了汉代儒教的礼法束缚,直接展示人格个性之美。
④如果说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一种内在精神的释放,那么,唐朝的服饰则是对美的大胆追求。
其服饰色彩之华丽,女子衣装之开放是历代没有的,即使是现代人也会惊叹不已。
唐代出现追随时尚的潮流,其石榴裙流行时间最长,《燕京五月歌》中“石榴花,发街欲焚,蟠枝屈条皆崩云,千门万户买不尽,剩将儿女染红裙。
”安乐公主的百鸟裙为中国织绣史上的名作,官家女子竟相效仿,致使山林奇禽异兽扫地无遗,充分显示了当时时尚的感召力之大。
服饰风格是与现实分不开的,唐朝前期经济繁荣,手工艺发达,对外交流频繁,博采众长,首都长安堪称中国古代的“巴黎”。
⑤到了唐代后期,人们社会意识和精神状态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原来那种朝气蓬勃奋发向上的激情,渐渐被忧患重重的顾虑取代,先前那种能动的对外在世界的探索渐渐地转变为被动的对内在精神世界的体验。
服饰审美中那种真率奔放的阳刚之气不得不让位于细腻含蓄的阴柔之韵,此种审美倾向的转变,是与当时唐朝由盛转衰的经济状况密切相关的。
⑥宋朝受程朱理学的影响,服饰以取纯朴淡雅之美。
明代是中国古代服装发展史上最鼎盛的朝代,服饰华丽异常。
这是因为明朝已进入封建社会后期,封建意识趋向于追求粉饰太平和吉祥祝福。
此外,明代中期南部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发达的手工业和频繁的对外交流,使其服饰从质料到色彩到图案追求艳丽,形成了奢华的风气。
到了封建社会末期,西洋文化逐渐东渐,留学生脱长袍马褂,变西装革履,也与当时所处社会的意识形态有密切联系。
⑦在中国古代,等级制度森严。
为巩固自身地位,统治阶级把服饰的装身功能提高到突出地位,服装除能敝体之外,还被当作分贵贱,别等级的工具,是阶级社会的形象代言人。
《中国历代服饰》记载:秦汉巾帻色“庶民为黑、车夫为红,丧服为白,轿夫为黄,厨人为绿,官奴、农人为青”。
唐贞观年间曾两次下诏颁布服饰颜色和佩带的规定。
在清朝,官服对于黄色亦有禁例。
如皇太子用杏黄色,皇子用金黄色,而下属各王等官职不经赏赐是绝不能服黄色的。
⑧纵观中国古代服饰的发展,我们可以清晰看到中国古人审美意识对服装的影响,服装从最早的遮羞敝体功能,经过岁月的流逝与历史的演变,从等级制度的代言人,到后来标榜个性的象征物,走过了漫长的岁月,而审美意识贯穿其中。
今天,我们只有紧抓时尚脉搏,吸收传统文化之精华,了解现代人之审美情结,才能设计出中国民族服装的时尚精品。
(1)下列关于中国古代服饰表还不准确的一项是()A . 儒家倡“约之以礼”,墨家倡“节用”,法家倡“自然”等,体现了不同派别的意识形渗透到服饰美学思想中所产生了不同审美主张。
B . 唐朝的服饰则是对美的大胆追求,其服饰色彩之华丽,女子衣装之开放是历代没有的。
C . 明朝已进入封建社会后期,封建意识趋向于追求粉饰太平和吉祥祝福,因此明代成为中装发展史上最鼎盛的朝代,服饰华丽异常。
D . 在清朝,官服对于黄色亦有禁例。
如皇太子用杏黄色,皇子用金黄色,而下属各王等官职是绝不能用黄色的。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表述准确的一项是()A . 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中国古代服饰”,说明顺序是“逻辑顺序”。
B . 文章第④段划线句子运用举例子、作比较的说明方法,说明唐代人追求时尚,追求服饰色彩华丽的审美意识。
C . 第③段中引用《晋记》相关内容,意在说明竹林七贤服饰审美对后人的影响之深,突出魏晋时期服饰审美追求自然,个性解放。
D . “魏晋时期是政治经济最为混乱的年代,但在精神上却是极自由解放的时期。
”句中划线后句意未发生明显变化。
(3)结合文章内容说设材料中有关上元年文武官员官服颜色及佩带被限定的缘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