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赋课件(苏教版)
斗宿
• 古代传说南斗注生,北斗注死,《三国 演义》第六十九回就叙述了一个“赵颜 借寿”的故事。着红衣的南斗星和着白 衣的北斗星在南山下棋,赵颜献上酒脯 求寿,南斗星就将十九岁改成了九十九 岁。
牛宿、斗宿
• 牛宿和斗宿因相距较近,常连在一起出现。 如苏轼《前赤壁赋》:“少焉,月出于东山 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据《晋书· 张 华传》记载,牛、斗二星之间常现紫气, 张华请能识天象的南昌人雷焕来看,雷焕 说是宝剑的光芒上通于天。后来雷焕果然 在丰城地下掘出了双剑,这就是龙泉剑和 太阿剑。王勃《滕王阁序》中“物华天宝, 龙光射牛斗之墟”,就是化用这个典故, 描述了南昌的宝贵珍奇之物。
翼宿、轸宿、参宿、井宿
• 王勃《滕王阁序》:“豫章故郡,洪都新 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翼和轸分 别是南方朱雀七宿中的第六宿和第七宿, 文句的意思是洪州属于翼轸二宿所对应 的地面区域。李白《蜀道难》:“扪参历 井仰胁息。”参宿是秦的分野,井宿是 蜀的分野,由秦入蜀,所以说“扪参历 井”。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 立,羽化而登仙。
《定风波》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 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 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 晴。
星宿:道教崇奉的星神。指 “四象”和“二十八宿”。
• 东宫苍龙所属七宿是:角、亢、氐、房、 心、尾、箕; • 南宫朱雀所属七宿是:井、鬼、柳、星、 张、翼、轸; • 西宫白虎所属七宿是:奎、娄、胃、昴、 毕、觜、参; • 北宫玄武(龟蛇)所属七宿是:斗、牛、 女、虚、危、室、壁。
乎:……的样子 如:好像、犹如 冯虚:凭空、凌空,同“凭” 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予:余 渺渺兮予怀:予怀渺渺,主谓倒装
美人:指内心思慕的人,有隐喻君王的意思 客有吹洞箫者
客有吹洞箫者:“有吹洞箫者客”,定语后 置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舞、泣:使动用法,使……舞;使……泣
文章第二段作者的感情从乐到悲,悲从何来?
(我们)就像蜉蝣一样寄居在天地之间,渺小的像大 海中的一粒小米。 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知道这些想法是不能够轻易实现的,只好把感慨通 过洞箫的余音寄托在悲凉的秋风中。
“何为其然也?” 客之“三悲”
“客人”三悲: 一悲古代英雄人物成过眼云烟,难觅踪迹; 二是从自然的广阔悠远悲人生的渺小短促。ຫໍສະໝຸດ 你怎么看“客”不“苏子”?
关于“客”,他既可以看作是一个客观的存在, 据考证这个吹洞箫的人其实就是苏轼的朋友杨世昌。 但也可以看作是一个虚化的人物,他作为苏轼思想的 另一个侧面而存在。在这里,主与客的问答交锋更应 该看作是苏轼内心中两个不同自我相互争辩,一方是 消极颓废的悲观苏轼,一方是积极旷达的乐观苏轼。 而且从艺术表现来看,客其实是作者故意制造 出来的议论对立面。这样的处理有利于在文势上形成 波澜,使得议论更加充实有力且具有针对性。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
正:形容词作动词,整理。危:端正;另如危言危行
何为其然也:为何其然也。宾语前置 乌鹊南飞、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南、西、东:名作状,向南、向西、向东 山川相缪
缪:同“缭”,连结、盘 绕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之: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
子瞻 • 苏轼(1037-1101),字___, 东坡居士 苏东坡 号___ ,世人称其为___ 。北宋著 名文学家、书画家、词人、诗人, 唐宋八大家 豪放 ___之一,___派词人代表。其诗, 词,赋,散文,均成就极高,且善书法 和绘画,是中国文学艺术史上罕见的全 才,也是中国数千年历史上被公认文学 艺术造诣最杰出的大家之一。其散文与 欧苏 欧阳修并称___ ;诗与黄庭坚并称_ 苏黄 苏辛 __ ;词与辛弃疾并称___ ;书法上 苏黄米蔡 并称___ ;其画则开创了湖州 ___ 宋四家 画派。
丌同 前阶段的乐是一种偏重亍感官愉悦,既是月 下赤壁的美景使作者暂时忘忧,也是作者主 观上力图避开内心烦扰而获得的暂时陶醉; 而后阶段的乐,则是一种达观之乐,是对生 命真谛、宇宙真谛大彻大悟之后的至乐,是 一种勇亍直面现实而经过深刻体悟之后的乐。 后一种乐(审美体验)远比前一种更稳定, 更持久,也更深刻。
——
林语堂《苏东坡传•序》
“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 辉,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一 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言观色的从容, 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 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 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须声张 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勃 郁的豪情发过了酵,尖利的山风收 住了劲,湍急的细流汇成了湖,结 果—— 引导千古杰作的前奏已经 鸣响,一道神秘的天光射向黄州, 《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前后《赤 壁赋》马上就要产生。” —— 《东坡突围》
☆时节:
壬戌之秋, 七月既望
☆人物、地点: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环境:
清风徐来, 水波不兴。
☆活动:
举酒属客, 诵明月之诗, 歌窈窕之章。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少(shǎo):少顷,一会儿 。焉:语气助词 于1、2句:状语后置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白露:白茫茫的雾气;今为二十四节气之一。 纵:任凭 所如:到往的地方;如,动词,到、 往 凌:越过 之1:取独,之2:定语后置的标志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兴:产生、兴起 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属(zhǔ):致意,引申为劝酒。
歌:吟诵
十天干:甲、乙、丙、丁、戊(wù)、 己、庚(gēng)、辛、壬(rén)、癸 (guǐ)
十二地支:子、丑、寅(yí n)、卯 (mǎo)、辰、巳(sì )、午、未、申、 酉(yǒu)、戌(xū)、亥(hài)。
“我可以说苏东坡是一个不可救药的乐天 派,一个伟大的人道主义者,一个百姓的朋 友,一个大文豪,大书法家,创新的画家, 造酒试验家,一个工程师,一个憎恨清教徒 主义的人,一个瑜珈修行者,佛教徒,巨儒 政治家,一个皇帝的秘书,酒仙,厚道的法 官,一位在政治上专唱反调的人,一个月夜 徘徊者,一个诗人,一个小丑。但是这还不 足以道出苏东坡的全部。一提到苏东坡,中 国人总是亲切而温暖地会心一笑,这个结论 也许最能表现他的特质。”
(1)来自作者遭受贬谪后的苦闷,触景 生情,见茫茫月色江水,产生知音天各一 方之叹,在“扣舷而歌”中,已包含淡淡 的哀愁。 (2)来自客人幽怨悲凉催人泪下的洞箫 声。
作者从哪几个角度描写箫声的?作者是 怎样描写萧声之悲的? 三个角度: 一是直接描绘箫声的哀怨情调, 二是描写袅袅丌绝的余音, 三是描述箫声的感人力量。 作者借助夸张,想象,运用精细的刻画和生 动的比喻,化抽象为具体,把洞箫那种悲 咽低徊的哀音表现得十分形象、真切。
三是悲成仙和长存的理想不可实现。
写“客人”的生悲之因,实为下文写苏子的开 导之词蓄势。
•古往今来,许多文人面对宇宙和历史时 都感到短暂悲哀。
1. 曹 操: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2. 陈子昂: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3. 许 浑:英雄一去豪华尽,惟有青山似洛中
4. 苏 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苏子怎样对客之语作辨驳?
苏子的话有两层意思。 一、是“变”与“不变”是相对的, 无论水、月或人自身,都时时在变, 又皆可无尽,因此不必为“吾生之 须臾”与“长江之无穷”而悲伤。 二、是要知足常乐,非我所有者一 毫莫取,可取用不竭者 ,如清风明 月, 则尽情享用。
这里前后两次出现的“乐”是否相同?
5. 杨 慎: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不断流逝的就像这江水,但实际上并没有流逝。时 圆时缺的就像那月亮,但(它本身)最终没有增减。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 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 (如果)从变化的一面去看,那么天地万物连一眨 眼的功夫都不能存留。从不变的一面看,万物和我 们都是无穷无尽的,还羡慕什么呢?
•
“乌台诗案”,是一个有名的文字狱,也是一 个冤狱。 • (注:乌台,指的是御史台,是专任弹劾百官的 中央机关。汉代时御史台外柏树上有很多乌鸦, 所以人称御史台为“乌台”,也戏指御史们都是 乌鸦嘴。)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壬戌:宋神宗元丰五年,干支纪年。 既望:农历每月十六;十五称为望。 于:在,状语后置
方:当 下:攻下;东:向东前进——名作动
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而今安在哉:而今在安哉;宾语前置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 渔樵:捕鱼,砍柴。 渔樵于江渚之上:于江渚之上渔樵,状语后置
侣、友:意动用法,以……为侣,以……为友
驾一叶之扁舟,举匏尊以相属
尊:同“樽”,酒杯。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核 舟 记
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 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 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
赤 壁 赋
苏轼
赋是一种讲究文采的文体,介亍 诗歌和散文之间,讲究句式的整齐和 声调的和谐,描写事物极尽。我们熟 悉的作品有杜牧的《阿房宫赋》、欧 阳修的《秋声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