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围城的讽刺艺术

围城的讽刺艺术

浅谈《围城》中的讽刺艺术刘庆丽《围城》是钱钟书的第一部也是唯一的一部长篇小说,以“尖刻”闻名。

是一部具有很深的悲剧意味的讽刺小说,但又充满浓郁的喜剧色彩。

钱先生的创作基调是讽刺,并大胆运用讽刺手法,把社会、人生、心理、道德的病态表现得淋漓尽致。

同时,比喻应用在《围城》中呈现出新颖离奇、博学睿智、生动活泼、深刻尖锐的特点。

作品以留法回国的青年方鸿渐为中心,描写了一群留学生和教授在生活、工作、恋爱、婚姻家庭的“围城”中挣扎奋斗和失败的历程,以及由此表现出来的猥琐的灵魂与灰色的人生,生动地描绘了当时中国病态社会中学术圈子里伪文化人的真实故事。

钱钟书《围城》的创作之所以成功,能够在讽刺艺术上取得如此大的成就并非偶然,是以其高深的学问和丰富的知识为依托,在现实的基础上巧妙地运用比喻和典故,信手拈来作品却浑然天成,具有一种真正诗意的特性,从而给人们以美的享受。

本文就对作品中的讽刺艺术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论述:一、运用典故进行讽刺《围城》中运用典故,刻画人物心理,增强了文章的讽刺意味。

文中采用大量的中外文化、文化典故,范围从中国先秦的《诗经》到清代的同光体诗,从希腊的《伊索寓言》、阿拉伯《天方夜谭》到美国的轶事、法国的名句等;内容除文学之外,还涉及哲学、宗教、兵法、医学、生物等知识。

典故的运用既增加了知识性和学术性,又为这部小说横添了一笔绝妙的讽刺。

(一)善于运用典故如:写上司驾驭下属的技巧,尽学洋人赶驴子,在驴子前面,唇吻之上挂一串萝卜,引诱驴子拼命向前,这是取自法国《列那狐》中的生花妙笔。

又如:方鸿渐买博士文凭时,引经据典为自己的荒唐行为辩护:“柏拉图的《理想国》里就说兵士对敌人,医生对病人,官吏对民众都应该哄骗。

圣人孔子,还假装生病,哄走了儒悲,孟子甚至对齐宣王撒谎装病。

”认为自己买文凭哄骗父母,也是“孝子贤婿应有的承欢之志。

”这里连用几个中西典故,细腻逼真的写出了方鸿渐自我解嘲和自欺欺人的心理,增强了讽刺的力量和批判的力度。

再如《论语·子张》有“子夏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围城》里则有这么一段:“大学校长分文科出身和理科出身两类。

文科出身的人轻易做不到这位子,做到了也不以为荣,准是干政治碰壁下野,仕而不优则学,借诗书之泽,弦诵之声来休养身心。

”在此,钱钟书显然反用其典,谓:“仕而不优则学。

”松年是学昆虫学的,但仕途失意,碰壁下野沦落为校长,从“仕而优则学。

学而优则仕,”一变为“仕而不优则学”,语气之间充满了揶揄、调侃的机智语趣,增加了著作的生动性,增添了一丝丝的嘲讽之意。

(二)善于运用古语作者多次运用古语点明“围城”的含义,例如关于Bertie结婚离婚的事,钱钟书引用一句英国古语:“说婚姻仿佛金漆的鸟笼,笼子外面的鸟想住进去,笼内的鸟想飞出来,所以结而离,离而结,没有了结局。

”又引用一句法国的名言:“说是被围困的城堡,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城内的人想逃出来。

”人生处处是围城,其实,“围城”情结又岂仅仅是在婚姻中才有呢?方鸿渐从国外归来,坐在邮船上,百无聊赖,如同“围城”,到了上海是走出邮船的“围城”又进入了这座具有殖民地化色彩的“围城”,职业无着落,恋爱失败,他又冲出“围城”。

人生在世,莫不有追求,而在追求的时候,却往往对所追求的事物只有大略的了解,只想着它的好,而对可能有的坏处或是不能,又或是不愿少有理会。

待到目标实现,才发现自己失去了许多,正所谓“选择就意味着放弃”。

不仅如此,“各家都有难念的经”,即便是那些按照普遍的说法堪称“幸福”的人,也有难以启齿的苦楚。

《围城》道别人所不能道的,正是这种期待与现实的矛盾。

写到方遁翁时,也多次运用古语进行讽刺。

如下面一段话:“女人留洋得了博士,只要洋人要她,否则男人至少是双料博士,鸿渐,我这话没说错罢?这跟‘嫁女必须胜吾家,娶妇必须不若吾家’,一个道理。

”这里的“嫁女必须胜吾家,娶妇不若吾家”是一句文言文,作者通过这一句话,就讽刺了方遁翁的男尊女卑的思想,也讽刺了他卖弄学问的本质。

又如方遁翁在劝戒儿子方鸿渐的一封家书中如此写道:“吾不惜重资,命汝千里负笈,汝埋头攻读之不暇,而有余闲照镜耶?……吾不图汝甫离膝下,已濡恶习,可叹可恨。

当是汝校男女同学,汝睹色起意,见异思迁;汝托词悲秋,吾如汝实为怀春,难逃老夫洞鉴也。

”通过家书,又使方遁翁这个满口“之乎者也”的行将退出历史舞台却又不死心的封建遗老形象跃然于纸上。

再如,谈到方老爷给孙子取名“阿丑”时,作者也要引经据典戏谑一番:“人家小儿要易长育,每以贱名为小名,如犬羊狗马之类,又知道司马相如小字犬子,桓熙小字石头,范晔小字砖儿,慕容农小字恶奴,元叉小字夜叉,更有什么斑兽、秃头龟儿、獾朗等等,才知道儿子叫‘阿丑’还算有体面的”。

方老先生文如其人,喜欢用典,自矜,偏狭,保守,迂腐,是典型的封建“遗老、遗少”。

方遁翁的形象之所以能够塑造得如此成功,主要是由于作者对那些身在二十世纪的当代,观念却还在过去了的封建时代的乡绅之流的空洞造作的深入了解。

此外,还有一位跟着老子作旧体诗的英年洋派人物——董斜川,“口气活象遗少”,他作的诗如“好赋归来看妇靥,大惭名字止儿啼”,“石齿漱寒濑,松涛泻夕风”,“泼眼空明供睡鸭,蟠胸秘怪媚潜虬”等,诗的意思非常晦涩难明,每句必有出处,正如他自己所说的“不知道出处,就不要穿凿附会”。

如此一位“同光体”诗人,竟然狂妄地贬斥中国著名诗人苏东坡和苏轼。

二、运用调侃的言词进行讽刺(一)善于运用诙谐的词语钱中书在《围城》中大胆运用了诙谐的词语进行讽刺,使作品语言耐人寻味,给人一种新的感觉。

例如:在调侃鲍小姐“只穿绯霞色抹胸,海蓝色贴肉短裤,漏空白皮鞋里露出涂红的指甲”时,说她是“熟食铺子”,因为只有熟食店会把那许多颜色暖热的肉公开列陈;又有人叫她“真理”,因为据说“真理是赤裸裸的”,鲍小姐并未一丝不挂,所以他们修正为“局部真理”。

写出了鲍小姐的行为放荡,“伤害及中国国体”。

在《围城》中,作者不但对“知识分子”行车走卒之辈进行尽情调侃嘲弄,就连那些没有生命的机器也要戏谑一番。

如对方鸿渐、赵辛楣等人去重庆途中所乘的车就有这样精彩的一段描写:这辆车久历风尘,该庆古稀高寿,可是抗战时期,未便退休。

机器是没有脾气癖性的,而这辆车倚老卖老,修炼成桀骜不驯,怪僻难测的性格,有时标劲像大官僚,有时别扭像小女郎,汽车夫那些粗人休想驾驭了解.它开动之际,先前头咳嗽,后面泄气,于是掀身一跳,跳得乘客东倒西撞,齐声叫唤。

像这样拟人化的调侃,读过之余,每有会意,一种舒心的感觉便油然而生。

在行文中,《围城》通篇都是嬉笔。

因此,它又是一部以看似超然的调侃语述说人生无奈的笑面悲剧。

(二)善于运用漫画式的笔法钱钟书常用漫画式的笔法勾勒“众生”,对每一个人物的出场,他都以锋刃的笔法高超地概括出一幅幅神情逼肖的漫画形象,并各具特色,绝无雷同。

使人未见行藏,便已看出人物的性格及作者的情感态度,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如对汪处厚的肖像描写:“胡子常是两撇,汪处厚的胡子只是一画——他只想有规模较小的红菱尖角胡子,不料没有枪杆的人,胡子都生不像样,又稀又软,挂在口角两旁,像新式标点里的逗号,既不能翘然而起,也不够飘然而袅。

他两道浓黑的眉毛,偏偏根根可以跟寿星的眉毛竞赛,仿佛他最初刮脸时不小心,把眉毛和胡子一股脑儿全剃下来了,慌忙按上去,胡子跟眉毛换了位置;唇上的是眉毛,根本不会长,额上的是胡子,所以欣欣向荣。

为了二十五岁的新夫人,也不能一毛不拔,于是剃去两缕,剩中间一撮,这也许还是那一缕胡子的功效,运气没坏到底。

”看到这段惟妙惟肖的肖像刻画,一幅活灵活现的漫画就形象地浮现在读者脑中了。

作者在描绘这位汪大人时,对他的历史、思想、心理也一并作了讽刺,使他一亮相,就给人滑稽、迂腐的印象。

又如:“孩子不足两岁,塌鼻子,眼睛两条斜缝,眉毛高高在上,跟眼睛远隔得彼此要害相思病,活像报上讽刺画里中国人的脸”。

在钱钟书先生的笔下,小孩子都逃不出他的玩笑。

小孩眉眼距离隔得远,说它们要害相思病,想聚而不能聚,再配上塌鼻子,变成了一张漫画式的脸,表现出一种诙谐滑稽的情趣。

三、运用精妙的比喻进行讽刺比喻是一种历史最悠久,运用最普遍的修辞方式。

因其具有清新自然、生动形象、新颖奇特的特点。

因而历来为人们所喜爱。

钱钟书先生对比喻更是情有独钟。

《围城》中的比喻具有新颖离奇、博学睿智、生动活泼、深刻尖锐四个特点。

试分析如下:(一)新颖离奇钱钟书先生知识渊博,联想丰富巧妙,设喻新奇精辟,善于突破常规的思维模式:“似是而非,似非而是”、“凡喻必以非类”、“不同处愈多愈大,则相同处愈有烘托;分得愈远,则合得愈出人意表,比喻就愈新颖”、“不即不离”这些都是钱钟书先生比喻理论的纲要。

他善于在风马牛不相及的两类事物中寻找别人难以发现的共同点,用奇特的喻体表现本体。

小说中作者以奇特的想象,将具体的本体和抽象的喻体,庄严的本体和戏谑的喻体,美妙的本体和可怕的喻体扯在一起,产生意外的喜剧性效果。

例如:“沈先生下唇肥厚倒垂,一望而知是个说话多而快像嘴里在泻肚子下痢的人。

”对说话多而快的人,一般比喻是“像连珠炮”,或是“打机关枪”。

而钱钟书一反常规,把一种语言交际行为比喻成“拉肚子”,表面上看毫不相干,仔细揣摩就能体会其中的意蕴。

沈先生夸夸其谈,神侃吹牛起来话多而快,是停不住嘴的。

在“无法控制”、“多而快”这两个方面,二者有相似之处。

作者对内在含义进行比喻,就显得更加新奇。

又如:作者借方鸿渐与唐小姐的对话:“出洋好比出痘子,出痧子,非出不可。

小孩子出过痧豆,就可以安全长大,以后碰见这两种毛病,不怕传染。

我们出过洋,也算了了一桩心愿,灵魂健全,见了博士硕士们这些微生虫,有抵抗力来自卫。

”出洋和出痧豆可谓毫不相干,更无相似之处,作者却巧妙的将它们联系起来,讽刺了当时媚外崇洋的社会风气,通过人们病态的心理、病态的社会现象,揭露了当时病态的中国社会。

再如:“范小姐今天赴宴擦的颜色,就跟印第安人上战场擦的颜色同样胜利地红”。

小姐赴宴化妆应该是漂亮美丽,而作者却将她与原始野蛮的印第安人联系起来,使人联想到范小姐脸色红得不适合中国人的欣赏习惯,达到了让人难以接受的程度。

(二)博学睿智在《围城》中作者所运用的比喻具有广博的知识性,这充分体现了作者的博学和睿智。

钱钟书先生学贯中西,是一位才华横溢、知识渊博、见识多广、造诣高深的学问家。

他在作品中融入了科学、文学、哲学、历史、宗教、艺术、民俗、掌故等诸方面的知识,令人目不暇接。

作者以非凡的想象力和广博的知识把喻体和本体巧妙地结合起来。

例如:“方鸿渐自信对她的情谊到此为止,好比两条平行的直线,无论彼此的距离怎么近,拉得怎么长,终合不拢来成为一体。

”作者运用数学上平面几何的原理来比喻方鸿渐与苏文纨的情谊,准确生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