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报告根据中国老年学学会今年确定的“全国老年心理健康与心理疾病预防”的调研命题,我们于今年二、三月间组织了对城区老体协,二个居委会和七个村的老年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
调查中通过问卷和召开座谈会等形式,掌握了大量的一手材料,对本县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状况有了一个基本的认识,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一、调查的基本情况调查中,我们注意了调查对象的代表性:有城镇的,有农村的;有较发达地区的,也有中等和较差地区的;有退休人员,也有农民。
还注意到了男女比例、文化层次、年龄阶段等。
总的调查对象为107人,其中男81人,女26人,基本上能代表xx县的老年状况。
本次调查仅针对老年人心理健康问题的社会调查,未进行医学方面的调查和分析。
通过调查分析,我们总的认为:xx县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状况是良好的而且随着党的亲民政策的逐步实施,老人心理健康状况越来越好,多数老人的脸上都洋溢着一种幸福感,口口声声感谢党的关怀。
下面,有一组对107位老人的调查统计数字可以说明xx县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状况。
从统计表可以看出,xx县老年人大多数时候有好心情的有97人,占%;对现在生活感到满意和幸福的有103人,占%;遇到疾病时乐观求医的有79人,占%,着急烦闷的只有4人,占%;夫妻之间有了矛盾时,主动和解的有66人,占%,耐心说服的有37人,占%,争吵和赌气的只有3人,占%;遇到不愉快的事情时,通过参加老年活动忘掉不愉快的有78人,占%,生闷气、喝闷酒的只有5人,占%;家中受到他人欺侮时,通过有关部门解决的有87人,占%。
为了让老人们在毫无顾忌的情况下写出自己的真实情况和感受,我们在问卷中采取了不署名的方式,所以以上数据和比例,可以说是真实的。
由此,我们可以认为xx县大多数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状况是良好的、精神面貌是乐观愉快的、思考和处理问题是客观理智的,老年人对政府也是满意和感谢的。
二、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的主要表现xx县老年人的良好心理健康状况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1、充满感恩思想现在的老人大多是从旧社会过来的,对新旧社会的天渊之别有一个明显的对比,对越来越好的社会生活环境也有深切的感受。
他们中很多人都说:“做梦都没有做到有今天的好日子。
”社会的安定,人民生活的日趋富足,是他们的最大感受。
告别了兵荒马乱和缺衣少食时代的当今老人,越来越尝到了做人的滋味,越来越感受到了做人的尊严。
他们纷纷说:“以前日日愁无米谷,三餐喝稀粥,做鞋到半夜,上山打赤足。
”“出门怕土匪,在家怕贼古”。
“怕兵又怕官,日夜担惊过”。
“而今是吃不愁,穿不愁,旅游有优惠,七十岁以上坐公交车不要钱,还有雅兴跳跳舞”。
其中年纪越大的感受越强烈,言语越激动。
他们感受最深切的还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种田免税,还有补助;二是老人普遍有55元到155元的政府补助,百岁老人更有隆遇;三是医疗补贴逐渐升高,更多老年人看得起病了;四是政府积极倡导老年的文体活动,提供场地、器材等,使老年人老有所乐;五是政府提倡尊老爱幼,老年人日益得到重视和尊敬。
老人们普遍说:有了55元的补贴,想吃个柑子,喝碗兜汤,就不用向子女们张口要钱了。
以前就是子女有钱,自己也难以开口,这几十元钱可解决老人的大问题了。
老人们纷纷庆幸自己赶上了好时代,有好的党、好的政府,有多项破天荒的优惠政策。
他们自豪地说:“我们是自古以来最幸福的老人,这幸福是共产党给我们的,感谢党!感谢政府!”2、富有社会责任感富有社会责任感是xx县老年人心理健康的重要表现。
在被调查的乡村中,多数成立了老年协会,协会除了组织老年人的各项活动外,主要任务就是从事社会的宣传教育活动。
在上杭城区,由退休教师谢济南带领的“夕阳红”老人宣传队有300多人,其中有腰鼓队、秧歌队、演出队、合唱队、舞蹈队等,每天有活动。
他们的活动,除了锻炼身体,自得其乐外,还承担了大量的社会宣传任务,如重大时事政策的宣传,孝道文化的宣传,慈善公益思想的宣传,见义勇为事迹的宣传,文明环保法规的宣传等。
节目大多就地取材,自编自演,还跨县、市、省到外地宣传演出,十几年如一日,把宣传社会当作自己责无旁贷的神圣义务。
谢济南同志也由此被选为xx市的党代表。
稔田镇石排村的260多位老人,全部参加了老年协会,开展了许多有声有色的宣传教育活动。
他们每月农历19日召开理事会,研究近期的村风村教,然后编写教材、出黑板报等进行宣传。
凡发现有夫妻不和睦的、虐待老人的、违反计划生育政策的等现象,就登门入户做工作,一次不行就二次,直到做通改正为止。
在村里头树立了很高的威信。
有的村民知道他们要来做工作,就自动改正了。
有一家儿子与父母分开吃,老人种不了地,儿子不给老人米谷,也不给钱,他们就到他家去做工作,讲孝道、讲法规、一次做不通二次,还不改就上黑板报,终于使儿子媳妇认错改正了。
这支老年工作队还经常组织老人义务修路,整理环境等,受到当地群众的一致好评。
老人还注重了对子孙后代的传统美德的教育,尤其是生活条件好转后的勤俭节约教育。
城北村退休教师郑兴昌,常用自己过去点松树枝读书,鼻孔熏得黑黑的情景教育子孙,告诫子孙要珍惜一草一木。
他家孩子们写字,都是用铅笔头换新铅笔,旧本子换新本子,使勤俭节约的思想在孩子们的脑子里生了根。
他的几个儿子和孙子都显得很有教养,也很有出息。
3、正确分析和对待社会现象能否正确分析对待社会现象,尤其是社会分配不公的现象,对于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是一个严峻的考验。
在城镇的退休老人中,企业退休的占有相当的份量,他们的退休金平均在一千二、三百元左右,相当于行政事业单位退休金的三分之一。
而他们原先的素质与行政事业系统的人是没有什么差别的,其中有的又是服从政府安排从行政事业单位调入企业的。
现在他们的生活水平比行政事业的差了一大节,心里没有想法是不可能的,这就需要有很强的自我心理调适能力,才能平衡好自己的心态。
在我们的调查对象中,听到了很多他们自我调适的好事例。
农械厂退休干部郭祥彬说:“不怕工资少,只怕死得早。
我不去比钱多少,只比心态好不好,身体谁更棒。
我现在每天坚持步行2个小时,上楼梯一步迈二坎,还参加演出活动,三年来没住过一次院,自己觉得很幸福。
我认为钱是买不到健康和幸福的,只有好心态,才能获取幸福。
”70岁的水泥厂退休职工丁汉珍说:“我以前每天认为自己退体金少,吃亏了,饭吃不下,觉睡不好,血压、血糖都高上去了,打针吃药都压不下去。
后来想通了,每天快乐地参加打球、唱歌、跳舞,现在什么病都没有了,我这才更理解到心态好就有一切。
”行政事业单位退休的人,也有一个职级一直偏低而影响情绪的问题,也需要有一个好的心态来对待。
今年85岁的李采荣老人,1950年参加工作,50年代就是股级干部,年年评为先进,是省劳模,获得过国务院表彰,退休时还是个科员。
但他说:“自己七岁无爹,八岁无娘,苦死了。
现在不愁吃,不愁穿,家庭和睦,子孙孝顺,还有什么不满足的?要多看好的方面,不好的方面不要去计较,好的占多数,正确对待了,对个人、对国家都有好处。
”4、理智处理家庭问题家庭是人们赖以生存的主要空间和基础,老年人对家庭的依赖性更大,老年人的幸福感也主要来自家庭。
能否正确处理家庭问题,对老年人是一个重大考验。
通过调查得知,xx县的老年人是能够比较理智地处理家庭问题的,在家庭中获得的幸福感也是较多的。
第一、夫妻关系妥善处理。
调查汇总表中显示:夫妻之间产生了矛盾,主动和解、耐心说理解决问题的在107人中有103人,占%,争吵和赌气的只有3人,占%,十分少数。
老人们都说:夫妻一场,是百世修来的缘份,老了更需要有伴,好互相照顾,有些事是儿女和外人不便代替的,只有夫妻才能照顾入微。
所以,一般的老人都很珍惜夫妻关系,吵吵闹闹的不多。
有了矛盾,因为熟知对方的秉性,都能避开对方的“火气头上”,冷处理,事后再耐心说理。
第二,对儿孙外出务工全力支持。
从调查问卷表中可以看出,老人们全部支持儿孙外出务工,占100%,不支持的没有一个。
不过,只是有不到百分之十的人担心儿孙辈走后自己孤独。
对于儿辈在城中购房,107人中,支持的有82人,全力支持的有7人,反对的只1人,听之任之的有13人,支持率达到%。
至于跟随儿辈进城居住,107人中也有69人愿意,占%,只有19人不愿意离开熟悉的环境,但必要的时候还是可以出去带带小孙子的。
第三,子女照顾不周宽容理解。
老人们都说:子女有子女的难处,他们培育下一代的成本比以前高得多,再向他们要钱很开不了口,自己克服一点就是了。
从调查统计表中也可以看出,老人们认为儿辈是孝顺的。
在107人中讲儿辈很孝顺的有30人,占28%;孝顺的有75人,占70%;不孝顺的2人,占%;很不孝顺的没有。
讲到儿辈们不孝顺的原因,老人们也是宽容的,认为经济困难无法尽孝的有31人,占%;认为难以沟通和相处的26人,占%;认为不愿担负责任、无孝心的只10人,占%。
根据以上情况可知,xx县的老年人处理家庭问题是理智的,成功的,其中多数人都从家庭中获得了温暖和好心情。
5、乐观对待疾病和困难到了老年,身体渐次衰弱,疾病随着增加,各种困难也越来越多。
怎样对待疾病和困难,通过调查,我们了解到了很多上杭老人正确对待疾病和困难的事例,得到了很好的启发。
首先,他们有一种很好的心态——乐观,这是战胜疾病和困难的最佳良药。
临江镇东南社区退休教师篮寿甲,今年73岁。
他的一生经历了很多的苦难和疾病:少年失父母,与祖母一起流浪;中年失妻,40岁妻子亡故;老年失子,一个儿子大学毕业在中学教书,得肝癌花了十多万元后去世。
人生的三大不幸全部遭遇过了。
因为生活的折磨,自己的身体也未老先衰,疾病多多,糖尿病、高血压、关节炎等。
他退体后乐观面对,积极参加社会各项文体活动,坚持每天骑单车一个多小时锻炼,现在身体反而健康起来了,各项疾病也不见了。
他说:“我弟弟比我小10岁,也是退休教师,因为二个孩子有残疾,想不开,长期郁闷,63 岁就去世了。
我的困难比他更大,但因我想得开,加上积极锻炼,所以我熬过来了,这里面心态起着根本的作用。
”临江镇退体干部蓝尧章谈到:“我们1955年一起参军的30多个战友,现在吃得睡得,头脑还好使的不到10人。
我仔细分析了一下,“走得早”的多是心胸不够开朗的,留下的都是看得开的。
这说明,对待疾病和困难最有效的武器就是乐观的心态。
”其次,他们有一种很好的方法——积极锻炼。
上杭的老人们逐渐地认识到:积极锻炼,就是抵抗疾病和治疗疾病的灵丹妙药。
就上杭城区而言,由退体女教师谢济南带领的一支老人文体活动队伍,人数从10年前的几十人增加到目前的300多人,每天都有各种活动,早早晚晚,公园球场,腰鼓,秧歌、吹拉弹唱,十分热闹。
老人们一个个躯干笔直,全无龙钟之态。
经调查得知,他们中40-50%的人原先都是有各种疾病的:腰椎颈椎突出的“三高”的肥胖症的等等,由于坚持活动锻炼,加上心情愉快,各种疾病不知不觉中好象消失了,他们自己都觉得很神奇,所以,每天都非出来活动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