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杭州市实施垃圾分类情况调查报告

杭州市实施垃圾分类情况调查报告

杭州市实施垃圾分类情况调查报告春蕾假日小队以建设文明、生态、宜居住的地方,倡导文明、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为目标,2014年暑假春蕾假日小队对杭州市实施垃圾分类情况进行调查。

为了全方位地搜集信息资料,小队队员分成三组,一组通过专门走访杭州市有关部门的工作人员,了解杭州市实施垃圾分类实施情况及规划目标;一组通过登录互联网和到图书馆查找资料,搜集有关垃圾分类的国内、国外信息资料,寻找可供借鉴的经验;一组在前两组获得资料的基础上,设计调查问卷,以居住生活在杭州的社区居民为调查对象,开展问卷调查,从而获得垃圾分类实施情况的第一手资料。

在全小队人员的共同努力下,此次调查共发放问卷70份,回收问卷67份,回收率95.7%,有效问卷67份,有效率100%。

本文重点针对调查问卷进行分析,杭州、境外垃圾分类实施情况请见分报告。

一、调查对象基本情况1.年龄情况。

本次调查对象40岁以下年龄的人居多,如下图所示,20岁及以下的占29.9%,21-40岁的中青年占40.3%,41-60岁和60岁以上老年人占比均为14.9%。

这与不同年龄段参加社会活动的活跃程度有关,这样的分布比例同样也反映了杭州市开展垃圾分类宣传对不同年龄人群的覆盖率、到达率和有效率。

但总体年龄结构与杭州市人口结构基本相符。

图1 调查对象年龄分布图2.性别情况。

此次调查对象男性略多于女性,前者占比为53.7%,后者为46.3%,基本持平,为我们根据性别分析垃圾分类宣传、实施效果提供了可能。

二、宣传、实施效果。

1.九成以上居民认为垃圾分类很有必要。

早在2000年11月,杭州市政府就按照国家建设部《关于公布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试点城市的通知》要求,下发了《杭州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实施方案》,目标是:2000年,开展试点,积累经验,在市区选择2~3个城区进行分类收集试点;2001—2002年,巩固提高,逐步推广。

到2002年年底,实行垃圾分类收集的居民户数达到市区总户数的20%;2003—2005年,加快步伐,基本普及;至2005年年底,实行垃圾分类收集的居民户数达到市区总户数50%以上。

经过十几年的宣传推广,垃圾分类已经深入人心,本次调查问卷显示,91.0%的人认为实施垃圾分类很有必要,仅有1.5%的人认为没有必要,7.5%的人认为无所谓。

2.垃圾分类宣传到达率为73.1%。

2010年3月,杭州市再次推动垃圾分类,正式启动市区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处置,并开展37个试点小区分类。

到2014年,主城区生活小区已全面开展垃圾分类,主城区(不含萧山和余杭)范围内实行垃圾分类生活小区1381个,参与分类的家庭约76万户,创建垃圾分类示范小区69个,区长联系点20个,开展“定时定点垃圾不落地投放”试点小区26个。

截至2013年11月底,余杭区垃圾分类覆盖率达到80%,萧山区覆盖率达到40%。

目前,杭州的五县(市)也已启动垃圾分类工作,成立了垃圾分类工作领导组织机构,并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制定了相应的实施方案。

在市区全面实施垃圾分类的背景下,73.1%的人确认有经常接受垃圾分类的教育或者在社区看到有关垃圾分类的宣传,没有和没注意的人占比均为13.4%。

在认为自己没有受到宣传的人中,性别特征并不明显,各占50%。

年龄分布上,虽然40岁以下群体居多,但这与被调查对象的比例相关,对各年龄段群体的宣传未到达率进行细分,可以发现,20岁及以下的占25.0%,21-40岁的占22.2%,41-60岁及60岁以上的分别占40.0%和30.0%。

可见,21-40岁的人群对垃圾分类宣传的到达率最高,这与他们的文化程度、社会活跃度、接受能力等有关。

表:不同年龄人群宣传未到达的比例60岁以上3人10人30.0%41-60岁4人10人40.0%21-40岁6人27人22.2%20岁以下5人20人25.0%3.六成以上的人家里实施垃圾分类。

与宣传到达率相对应的是宣传有效率,根据调查问卷显示,64.2%的人对家里的垃圾进行分类,35.8%的人没有进行分类。

对于宣传到达人群的宣传有效转换率高达87.8%,这与杭州市政府在大力进行宣传活动的同时,切实实施垃圾分类工作,开展促进居民垃圾分类的配套工作是分不开的。

4.仅有37.3%的人基本掌握垃圾分类知识。

问卷设计人员针对垃圾分类分几种、垃圾桶颜色对应的垃圾种类、生活垃圾如何分类设计了相应的选题,三道题目分别有65.7%、71.6%、52.2%的人答对,答对两题的人为64.2%,全部答对的人仅占37.3%。

可见,经过多年的大力宣传与推动,垃圾分类知识大多数人已经了解,但离基本掌握仍有较大差距。

5.居民环保意识淡薄和设施不够完善是主要困难。

在“您认为在小区中实施生活垃圾分类回收的困难有哪些?”的提问中,有65.7%的人认为是居民环保意识淡薄,50.7%的人认为是配套的分类设施不够完善,缺乏垃圾回收分类的相关知识占比也达到了40.3%。

多数人赞同实施垃圾分类的必要性,但缺乏对其紧迫性和必须性的认识,重视程度仍然不够。

同时,居民对生活垃圾进行分类,是整个垃圾分类运转的最前端,如果中端和末端不能做到分类处理,不仅无法最终实现垃圾分类,也打击了认真实行垃圾分类居民的积极性。

同样,如何分类,每一种生活垃圾就投入哪种垃圾桶,也需要足够的知识做为支撑,才能做到正确分类。

图2 实施生活垃圾分类回收的主要困难6.垃圾排放者是实施垃圾分类的主体已达成共识。

在“您认为垃圾分类回收中,哪个群体应该发挥最大作用?”问题中,64.2%的人认为是垃圾排放者,47.8%和34.3%的人认为是环卫工人和相关职能部门。

每一位居民都是垃圾排放者,是垃圾分类的最前端,这就要求每一位居民都要参与到垃圾分类当中来,不仅要在思想上支持,还要在行动上准确实施;环卫工人作为收集处理垃圾的中间环节,严格按照要求操作、分类也犹为重要;相关职能部门的配合和大力推进,把各方资源整合起来,统一领导和指挥全市居民投入到垃圾分类的工作中去,才能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逐步实现垃圾分类回收处理。

图3 实施生活垃圾分类回收的主要作用者三、结论与建议。

1.结论。

通过对调查问卷的分析,我们发现杭州市实施垃圾分类回收处理过程中具有以下特点和问题:一是宣传效果显著,多数人已经认同和赞成实行垃圾分类回收处理。

二是对城市居民的影响和推动效果显著,多数居民已开始对家中垃圾进行分类。

三是关于具体实施垃圾分类的常识推广仍不到位,影响了居民准确做到垃圾分类的要求,从而对垃圾分类的后续环节产生了影响。

四是城市居民、环卫工人、政府相关部门是实施垃圾分类毋庸质疑的主体和主要责任者。

城市居民和环卫工人是垃圾分类的落实者,政府相关职能部门是引领者、推动者。

五是强化居民环保意识,进一步完善配套的分类设施,加强垃圾回收分类知识宣传教育仍是实施垃圾分类回收处理的重点工作内容。

2.建议。

一是继续加强宣传,通过电视媒体、社区平台等广泛传播垃圾分类的意义、必要性与紧迫性。

把宣传融入到学校教育中,使学生从小树立垃圾分类意识;对成年人进行社区培训,强化其环保意识。

二是以点带面加强系统建设,逐步推进垃圾分类回收处理工作。

系统思考如何实现垃圾分类工作效率最大化,建立方便的垃圾回收处理方式,不要过多地增加居民处理垃圾的负担,减少居民的畏难情绪。

三是对居民实施有力监管指导。

抽查居民的垃圾分类情况并公示,建立相应的奖罚制度,对不能按照要求实施垃圾分类的,给予一定的处罚,对于表现突出,分类效果良好的个人、社区给予适当的奖励。

四是规范居民生活方式,改变传统的生活方式,特别是把少年儿童做为重点为,逐步规范引导健康的生活方式,使大家做到及时清理垃圾,方便投放合适的垃圾桶。

五是普及垃圾的相关知识,特别是加强对环卫工人的宣传教育,使他们懂得垃圾分类的知识,并做到身体力行。

促使市民从自我做起,养成垃圾分类的习惯,并带动身边的人进行垃圾分类。

二O一四年八月二十四日附件:垃圾分类调查问卷为了建设文明、生态、宜居住的城市,倡导文明、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垃圾分类请您提建议。

除了特别标注有多选的题目之外,其他均为单选题。

十分感谢您的合作!1.您性别()(1)男(2)女2.请问您的年龄?()(1) 20岁及以下 (2) 21-40岁 (3)41-60岁 (4) 60岁以上3.您对实施垃圾分类的看法是()(1) 很有必要 (2)没有必要 (3)无所谓4.你有经常接受垃圾分类的教育或者在社区看到有关垃圾分类的宣传吗?()(1)有(2)没有(3)没注意5.您对家里的垃圾分类吗?()(1)是 (2)否6.您知道目前我市实行垃圾分类,把垃圾分为几种吗?()(1)3 种 (2)4种 (3)5 种 (4)6种7.您知道厨余垃圾应扔进哪种颜色垃圾桶吗? ()(1)红色 (2)黄色 (3)绿色 (4)蓝色8.您知道酱油瓶应放入哪种颜色的垃圾桶吗? ()(1)红色 (2)黄色 (3)绿色 (4)蓝色9.您认为在小区中实施生活垃圾分类回收的困难有哪些?(可多选)()(1)居民环保意识淡薄(2)设施不够完善(3)宣传力度不够(4)对垃圾回收分类知之甚少(5)职能部门规划不力10.您认为垃圾分类回收中,哪个群体应该发挥最大作用?(可多选)()(1)垃圾排放者 (2)环卫工人 (3)相关职能部门(4)宣传媒体 (5)社区宣传员11.您对垃圾分类有什么建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