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历史课件 新中国的工业化历程

高中历史课件 新中国的工业化历程

十四大(1992年):以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理论为指导,集中精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提出经济体制
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5)工业化主要成就
建立了完整的工业体系
大秦铁路
安太堡 露天煤矿






上海宝山

钢铁公司
大亚湾核电站
1978--199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 走出 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 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十六大”报告》
大洋网讯 2002年,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跃上10万亿
元的新台阶达到102398亿元,经济总量位居世界第 六位;工业占GDP的44.9%。 而新中国诞生之初 的1949年,工业产值仅为45亿元, 所占比重只有 12.6%。
3 从新中国的工业化过程中,你可以得出什么的启示?
二 我国工业化的主要历程: (一)工业化的设想:七届二中全会(1949) (二)探索中前进:改革开放前的工业化(1953—1978)
1 基本史实: (1)过渡时期总路线: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是主体 (2)第一个五计划(1953—1957)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阶段
1992年主要工业产品产量
品种 产量
居 世 界 比 1949 位次 年增长

8000 万 3

505倍

11亿吨 1
34 . 5 倍
石油
1 . 42 5 亿吨
1183倍
2 主要特点: 结构失衡的状况在不断纠正的过程中趋于均衡, 资源配置方式由单纯的计划手段转向计划手段
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 步形成, 由封闭经济开始走向开放经济。
(4)十年内乱和两年徘徊(1966—1978) 特点:损失巨大,缓慢发展
2 基本特点:
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以优先发展重工业为 基本战略,农民被排除在工业化进程之外,同时处在 与国际经济较少联系的封闭状态下进行工业化建设
(三)工业化的调整时期(1979-1992年) 1 主要史实: (1)十一届三中全会 标志着我国的工业化建设开始进行全面调整: 产业结构、管理体制、所有制形式、对外开放 (2)农村和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 农村:发展乡镇企业——我国的创举
改变了工业化与城市化割裂的局面,极大地 加速了工业化的进程。
城市:城市经济出现前所未有的活跃局面
(3)开放经济特区到角洲
珠江三角洲
1980年,正式确定广东 的深圳、珠海、汕头和厦 门设置经济特区。
1984年,进一步开放天 津上海、福州、广州等14个 沿海城市。
不久,把长江三角洲、 珠江三角洲、闽南三角 洲为沿海经济开放区
1988年,海南全省成 为经济特区,1991年,上 海浦东也成为对外开放区。
(4)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不断完善
十二大(1985年):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
主义
十三大(1987年):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制定了
党的基本路线
背景:国内、国际
主要任务任务:
工业化方面的特点: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优先发展重工业
工业化的主要成就和意义
为我国的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
第一汽车制造厂
沈阳第一机床厂 鞍山钢管厂
武汉长江大桥




鹰厦铁路
(3)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十年探索:1956—1966)
背景:国内、国际
中国共产党的正确方针:《论十大关系》“八大”的正确方针
(四)工业化的迅速发展时期(1993—今) 主要特点: (1)消费结构的明显升级推动了产业结构的新变化, 房地产和汽车消费推动了重工业的发展。 (2)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3)2001年中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标志着对外开放进 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4)中国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
从新中国的工业化过程中,你可以总结出什启示?
新中国的工业化历程
一 工业化的基本概念: 工业化一般是指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过程。工
业化是现代化的基础和前提。
工业化的基本标准: 非农产业产业收入占国民生产总值的70%以上,农村从业人口 30%以下;城镇化超过50%以上。
1 概括新中国工业化的简单过程和不同时期的特点。
2 在新中国的工业化进程中,中国共产党制定了哪些正确的经济 方针和政策。
1957---1966年工业交通建
大庆油田
设主要成就分布示意图
第一汽车制造厂
沈阳第一机床厂 鞍山钢管厂
包头钢铁公司
武汉长江大桥
上海港
宝 成 铁
路 武汉钢铁公司 鹰厦铁路
(3)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十年探索:1956—1966) 背景:国内、国际
中国共产党的正确方针:《论十大关系》“八大”的正确方针 曲折: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特点:重工业为主,曲折中前进 工业化的主要成就和意义
在党的正确领导下,不断地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由封 闭到开放,由计划调节到市场调节,走过弯路,但都 及时调整了方向,我国的工业化程度不断提高。同时, 我国的工业化道路任重而道远。
高考举例:
历史知识的再现和理解:记忆
1 下列各项,为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初步基础的是(2003春) A 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建立 B 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 C 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D 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完成
历史概念的理解:理解
2 下列关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2002年夏) ① 它开始于英国,18世纪末向外扩展 ② 一些国家的工业革命主要是靠从英国引进技术进行的 ③ 它使各国迅速实现工业化 ④ 英国由此成为“世界工厂” 工业革命和工业革命的概念不一样
正确运用历史知识分析问题:运用
3 解放初期,我国社会主义国营经济资产的来源有(1996)
曲折: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特点:重工业为主,曲折中前进 工业化的主要成就和意义 工业生产有巨大增长,特别是石油、钢铁和电力发展迅速;
初步建立了独立、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 (4)十年内乱和两年徘徊(1966—1978)
特点:损失巨大,缓慢发展 2 基本特点:
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以优先发展重工业为 基本战略,农民被排除在工业化进程之外,同时处在 与国际经济较少联系的封闭状态下进行工业化建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