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对识才明代文学家李梦阳才思雄卓,性诙谐,甚爱才,传说他在江西作提学副使时,发现有个读书人与他同名同姓。
在唱片名时,就开玩笑说,“你怎么和我同名呢?现在我出一联你来对。
”于是随口念道:“蔺相如司马相如名相如实不相如。
”这一对出得妙!蔺相如是战国时赵国大夫,司马相如是汉代的文学家。
“相如”二字又当“相同”来解释。
李梦阳意思是:两个相如都不相如,你一个士子能和我同名同姓吗?那个读书人听后略加思索,答道:“魏无忌长孙无忌彼无忌此亦无忌。
”真是对得好。
魏无忌是战国时魏国信陵君的公子,长孙无忌是唐朝的大臣。
“无忌”二字就是“没有忌讳”。
读书人的意思是:你那里都不忌讳,我这里也无须忌讳。
“制对者”和“属对者”,都是巧用历史故事,弦外有音。
李梦阳听了,非常欣赏这读书人的才思敏捷,经细心考察,证明确有才能;遂亲自荐举,予以重用。
李时珍戏昏官传说明代杰出的医药学家李时珍,曾任四川蓬溪知县,为了编写《本草纲目》,决意辞官回乡。
临行前,新任县官为李时珍栈行。
席间,新县官要李时珍为他开一帖滋补药方。
李时珍早闻此人是个”酒色财气”四大皆全的昏官,于是便佯装允诺。
县官命一小吏取来文房四宝,李时珍道“我念你们写。
”接着他就朗朗念道:“柏子仁二钱,木瓜二钱,官桂三钱,柴胡三钱,益智仁二钱,附子三钱,八角三钱,人参一钱,台乌三钱,上党参三钱,山药二钱。
”说罢便扬长而去。
第二天,那昏官将这个处方交师爷去买药,师爷仔细一看,忙说,“大人,您被李时珍骂了!”昏官莫名其妙,师爷才依次念出药方的含意:“柏木官(棺)柴(材)益(一)附(副),八人台(抬〕上山。
”听罢,昏官气昏了。
金少爷、钱少爷傻愣了一会儿,扫兴而归。
妙对夺魁相传,有个穷秀才颇有些才学,但因科举场上徇私舞弊之风盛行,使他屡试不第。
这一年,听悦主考官廉洁奉公、任人唯贤、他便打点行装,赴京赶考。
可是,由于路途遥远,纵然秀才历尽了千辛万苦,待他赶到京城时,考试已经结束了。
秀才好说歹说,终于感动主考大人,准他补考。
主考出的题目,是用从一至十这十个数字作一上联。
秀才听后,暗想:我何不把一路的颠簸和误考的原因说上一说,也好求得主考大人的谅解;于是开口对道:“一叶孤舟,坐了二、三个骚客,启用四桨五帆,经过六滩七湾,历尽八颠九簸,可叹十分来迟。
”主考一听,心中称奇,此生才学确实不浅!接着,他又要求秀才从十至一作一下联。
秀才想,正好借此机会把这些年读书、应考的苦衷表一表,便朗口应道:“十年寒窗,进了九、八家书院,抛却七情六欲,苦读五经四书,考了三番二次,今天一定要中。
”主考听罢,连连称妙,接着又应对一番,秀才皆对答如流。
这样,这一年状元的桂冠,就被这位对联高手夺去。
切瓜应对苏东坡的一个门生,春寒时节独坐家中书房。
天下着毛毛细雨,他见冷雨滴窗,便触景生情,吟成一个单联:冻雨洒窗,东两点西三点;此联极妙,“冻”拆为“东”和两点,“洒”拆为“西”和三点水。
但他沉思颇久,未得下联,便先搁下。
过半年后,他又想起此对,依然对不上,只好去请教老师苏东坡。
当时正值暑天,老师不忙应对,却拿起刀来,切开西瓜待客。
书生见老师总不开口,便急催“请恩师赐对”。
东坡笑了笑说:“刚才我不是对给你了吗?”书主更急了:“没有呀,对在哪里?”苏东坡指着西瓜念道:切瓜分客,横七刀竖八刀。
书生这才明白:“切”字拆为“七”、“刀”;“分”字拆为“八”、“刀”。
更妙的是切合了刚才切瓜待客的情景。
从此,书生更对苏东坡崇拜得五体投地了。
欧阳修过关欧阳修未仕时,四处奔波求学。
一无傍晚来到一座城下,城门已关。
他对守城的老兵拱手施礼道:“烦请老伯开门,权放学生进去。
”守城的老兵说:“我出一对联给你,对得出就放你进城,对不出明早再进。
”老兵吟道:“开关早,关关迟,放过客过关。
”欧阳修接上说:“出对易,对对难,请先生先对吧!”老兵说:“你不对出来,就不放你进去!”欧阳修说:“我已经对过了。
”老兵一想,恍然大悟,立即开了城门。
“小友”应对北宋文学家王禹,七八岁时,已能属文。
毕文简为郡从事,闻知他的才名,又听说他家以磨面为生,就叫他以磨为题作副对联。
王禹不加思索,随口吟道:“但取心中正,无愁眼下迟。
”文简称奇,留他给官家子弟讲学。
那些官家子弟见他出身贫军,衣衫不整,有点不服气。
有一天,太守宴请宾客,于席上出一联令众人对,句云,“鹦鹉能言难似凤。
”座客个个自命清高,自居为凤,此时却鸦雀无声,无人应对。
文简便把上联写在屏间,催促众人快对,众客依然一筹莫展。
王禹在座见之,即挥毫书出下联:“蜘蛛虽巧不如蚕。
”文简惊叹地说:“经纶之才也!”于是,赐给他衣冠,呼他为“小友”。
畜生出蹄唐玄宗的宠臣杨国忠,嫉恨李白之才,总想奚落他一番。
传说,一日,杨国忠想出一个办法,约李白去对三步句。
李白一进门,杨国忠便道:“两猿截木山中,问猴儿如何对锯?”“锯”谐“句”,“猴儿”暗指李白。
李白听了,微微一笑,说:“请宰相起步,三步内对不上,算我输。
”杨国忠想赶快走完三步,但刚跨出一步,李白便指着杨国忠的脚喊道:“匹马陷身泥里,看畜生怎样出蹄!”“蹄”谐“题”,与上联对得很工。
杨国忠本想占便宜,却反被李白羞辱了一通,刚抬脚就被讥为“畜生出蹄”,弄得十分尴尬。
七步成诗三国时候,曹丕当了魏文帝,十分忌恨他的弟弟曹植,总想找个借口把他杀掉。
一天,曹丕召曹植进宫,限令他在七步以内作诗一首。
如果作不出,就当处死。
曹植面临生死关头,十分镇静,略为思索,便满含悲愤吟诵起来:“煮豆持作羹,漉豉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吟而完毕,还未走完限定的步数。
曹丕无计可施,曹植得以免死.王维买药相传,唐诗人、画家王维在终南山隐读时,一日偶患小病,前来一药店买药,见柜台内是一位衣着素雅的美貌少女,于是想趁买药之际,试试这女子的才气。
王维开口说:“我要买宴罢客何为?”姑娘微微一笑,“宴罢酒酣客‘当归’”,忙问:“当归要几钱?”“且慢,我二买黑夜不迷途。
”“’熟地’不怕天黑夜,此药本店有的是。
”“三买艳阳牡丹妹。
”“牡丹花妹‘芍药’红,芍药今天方到。
”王维暗暗佩服这女子才思敏捷,对答如流,便继续问:“四买出征在万里。
”“万里戍疆是‘远志’。
”“五买百年美貂裘。
”“百年貂裘是‘陈皮’。
”“六买八月花吐蕊。
”“秋花朵朵点‘桂枝’。
”“七买蝴蝶穿花飞。
”“‘香附’蝴蝶双双归。
”“妙!答得妙!”王维连声喝彩。
巧对戏尚书解缙幼年读书十分刻苦,他才思敏捷,长于巧对,十岁时就小有名气。
一次,出身翰林的曹尚书想考考他,便差人把他找来。
一见面,曹尚书便道:“老夫欲出几句联语,你可能和对?”解缙从容答道:“后生才疏学浅,当堂献丑,还望大人海涵。
”曹尚书呷了口酒,面对墙上挂的一们墨迹,脱口而曰:“醉爱羲之迹”,解缙随口吟就:“狂吟‘白也’诗”。
曹尚书马上又出一联:“风吹马尾千条线”,解缙立即对曰,“日照龙鳞万点金”。
看客们无不被解缙的妙对所折服,竟情不自禁地击节喝采起来。
曹尚书见未考住解缙,十分气恼,指着屏风上的画幅又出一联:“龙不吟,虎不啸,鱼不跃,蟾不跳,笑煞落头刘海”;解缙略加思索,指着案上的棋子道,”车无轮,马无鞍,象无牙,炮无火,活捉寨内将军”。
活音刚落,尚书额生冷汗,但还不甘认输,又以教训的口吻道:“眼珠子,鼻孔子,珠子还在孔子上”,解缙冥思片刻,遂得一联回敬:“眉先生,发后生,后生更比先生长”。
此联寓意深刻,暗含讥讽,可谓颇具匠心,解缙语声刚落,看客拍案叫绝,曹尚书顿时语塞,只佯醉而退。
尚书嫁女有位尚书大人闻知解缙出语不凡,想试探一下他的本领,便命人邀他到府上相见。
但却把中门紧闭,让他从偏门而入。
解绪坚不从命,声言:“正门未开,非迎客之礼!”尚书闻报,便出门对曰:“小犬无知嫌路窄。
”解缙应声答道:“大鹏展翅恨天低。
”尚书见解缙身着绿衣,便挖苦说:“出水蛤蟆穿绿袄。
”解缙见尚书老态龙钟,身穿红袍,立即反唇相讥:“落汤螃蟹著红袍。
”尚书见解缙对答如流,便大开正门以上宾待之。
当他们在官府花园散步时,尚书又就园中的奇花异草口出一联:“蒲叶桃叶葡萄叶,草本木本。
”解缙环望花园,随口对道:“梅花桂花玫瑰花,春香秋香。
”尚书又抬头望天说:“天做棋盘星做子,谁人敢下。
”解缙则低头指地道:“地做琵琶路做弦,哪个能弹。
”尚书见解缙果有奇寸,名不虚传,便把爱女许配给他。
席间巧对乾隆某年,身中进土不久的李调元出任广东学政。
到任不久,来了一位巡按大人。
这位巡按,原是个落第举子,因趋附权臣和申,得赐了个“从进大”的功名。
从进士即是略等于进士,比进士略低的意思。
此巡按大人虽说不是中榜的正牌进士,但也有些狐聪鬼智,知书著辩。
他久闻李调元的才名,心怀妒意,欲寻机挫辱李调元一番。
这天,巡按自穗回京、地方官照例设宴饯行,李调元和一些地方官员、举子名人都参加了宴会。
席间,酒过三巡,巡按拈须笑对李调元说:“久闻学政善对,我有一下联,上联久思不得,烦学政一对,如何?”李调元无奈,只好应道、“愿闻。
”巡按便不紧不慢念出了下联:“三光日月星”。
满座听后,为之悚然,认定如此绝对,李调元一时难对,只等看他的笑话。
不料李调元却随口朗声接对:“四诗风雅颂。
”对得快,对得巧,巡按等人都为之一震。
但巡按并不死心,又说:“听说你的老师在京中威重位显,但近来听说他常为妇夫人洗脚,不知你是否知道此事。
”李调元听他辱及自己的思师,心中暗恼,便答暄:“眼见才是实,如果真是这样,也只有他的奴婢丫环们才能知道,大人您怎么也知道呢?”这一反问,使巡按大人面红耳赤,恼羞成怒,又说,“我再以此事出一联,请你对一对:‘德高望重,奈何与如夫人洗脚’。
”李调元听后,沉气按怒,随口对道,“学浅才疏,落得赐从进士出身。
”真是对得又绝又巧,挖苦得也惨也酷,气得巡按大人无地自容。
妙对得佳偶王先生有个蚀生女儿叫金风,年方二九,容貌出众,聪明贤慧。
这天,来了三个求婚人。
一个是有权有势的金少爷,一个是巨商大户的钱公子,一个是出身贫寒的文秀才。
王先生说:“我出个题目,你们谁答得合我女儿的心愿,她就跟谁成亲。
”三人一齐答应。
王先生出的题目是:“什么贵,什么直,风吹什么动,什么里面能藏凤?”金少爷抓耳挠腮,想了一会儿,抢先答道:“官位贵,官印重,风吹官袍动,官衙里面能藏凤。
”钱公子接着答道,“金子贵,元宝重,风吹官袍动,红罗帐里能藏凤。
”轮到文秀才回答了,他下慌不忙地说:“书为贵,情为重,风吹秋波动,哥心深处能藏凤。
”金凤听罢,对爹爹说:“请文秀才留下,我还有话说哩。
”牧羊女巧对裴律清乾康熙年间,山西侯马大李村有个叫裴律的,自幼饱读诗书,尤擅赋诗联对,被誉为三晋第一才子。
这裴律样样都好,只是由于少年得意,渐渐变得狂妄起来,自诩才高八斗,未免目中无人。
这天,裴律出外踏青,只见春光明媚,芳草萋萋,一群洁白的羊儿正在泉边饮水,他诗兴大发,随口吟道:“白水泉口口口品——”没想到吟出上联后,反复沉吟半晌,总也续不出下联来,急得他抓耳挠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