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三环六步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在农村普通高中化学课堂的应用 教育文档

浅谈三环六步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在农村普通高中化学课堂的应用 教育文档

浅谈“三环六步”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在农村普通高中化学课堂的应用
一、问题背景
农村高中所处地区经济较落后,交通不便,留守学生多,教学资源差,招收的学生基础差……多种因素的影响,导致大量学生丧失学习兴趣。

笔者所在的学校为农村普通高中,有高二年级1个文科实验班,1个理科实验班,4个平行班。

实验班的学生基础相对好一些,平行班的学生基础较差,学习兴趣严重缺失,只有极少数学生坚持学习,有部分学生几乎是不交作业的,在平时的检验中,十几分、二十几分的现象极为普遍。

由于学生对学习化学没有兴趣以及教师使用比较枯燥的教学模式的现状,不少学生在课堂上玩手机,说话,开小差;课堂上回答问题的就是那么几个人,其他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不高,使得课堂气氛死气沉沉。

这严重影响和制约着学生自主发展、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也影响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和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

农村普通高中教师目前所拥有的教学知识仅能够满足现行的
部分版本教材及其所对应的教学所需,大多数教师缺乏必要的教育理论知识和教学策略等知识。

此外,各种不同的知识来源对发展教师教学知识的重要性各有不同,其中教学经验与反思、与同事之间的日常交流是重要的来源,而其它的来源则是相对较少。

同时,青年教师和中年、老年教师在对发展教学知识的来源.
重要性的认识上和教学观念差异不大。

二、“三环六步”小组合作教学模式的研究内容及实践意义
“三环六步”小组合作课堂教学模式中“三环”即:课前、课中、课后,“六步”即:课前预习,激趣示标,自主研习,合作
探究,测练达标,课后跟踪。

“三环六步”的课堂教学结构,就
是在课前落实好预习任务,在课中,首先让学生感受新知识、自主研习新知识,然后分组展示学习成果,对疑难问题分组讨论合作探究,教师作适当的精讲点拨,并通过当堂测练来促成能力的培养,在课后落实好跟踪辅导的一种教学模式。

“三环六步”小组合作的课堂教学模式是以学生为的发展为本,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体,以导学案为为载体,以教师指导为主导,师生共同探究、教师精讲点拨、学生交流展示,合作完成的一种高效课堂的教学模式。

从学生层面来说,这种课堂教学模式可以让学生学会思考、学会质疑,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合作、探究的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教师层面来说,这种教学模式可以让教师真正地从“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式转变过来,成为课堂的导演。

三、“三环六步”小组合作教学模式的实施策略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高中化学教师要促进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引导学生积极的对教学内容进行探究、思考,在课堂上及时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以及提出疑问,实现教师、学生以及教.
学内容之间的交流和对话,从而更好地促进高中化学课堂教学,实现高中化学课堂的高效性。

下面,笔者就如何实施“三环六步”小组合作的课堂教学模式,以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2第三章第3节《乙酸》的教学实践为例,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科学分组,积极做好课前准备
1.科学分组
教师根据成绩、性格、爱好的不同,每个小组中的6-8位同学,分别两两结成帮扶对子,开展组内帮扶活动。

由组内成员推荐选出一位比较活跃、比较有组织能力的学生,对全组的各项工作全面监督、负责,保证小组学习模式顺利开展。

分组完毕后,不可随意调换组内成员,尽量保证小组的完整性和持续性。

2.课前准备,精心设计导学案
导学案是课堂中学生自主学习的指南,是教师帮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和目标的重要保障。

导学案的设计力求做到以情景创设为先导,揭示规律为重点,精讲讲练为策略,主动参与为途径,问题探究为关键;要深入浅出,做到知识问题化,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乙酸》这一节内容的教学重点是掌握乙酸的结构式书写和乙酸的酸性,教学难点是乙酸的酯化反应原理。

对于乙酸的物理性质,笔者设计为学生通过自学教材获取;对于学生的实验设计,可以安排实验员做好相应的准备,并且要明确乙酸乙酯的预做实教师可以通过对于乙酸的电离方程式书写,验的现象是否明显;
导学案了解学生对旧知识的掌握情况。

(二)课堂实施,精心设计教学活动
1.学案导学,组内互评交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笔者安排学生在课前完成导学案相应的内容,让组长安排小组之间按照评分标准进行交叉评分,小组长负责监督,并给总分最高的小组进行加分奖励,同时让学生把解决不了的问题用小纸条写好,由小组长收集并上交给老师。

教师需要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汇总分析,并要在课堂上有目的的把教学重心放在学生反馈的问题上,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在此过程中,笔者把各组成员的答案中存在的典型问题通过多媒体的实物投影展示出来,如①把冰醋酸判断为混合物;②把乙酸判断为四元酸;③把乙酸的电离方程式的可逆符号写成等号或单箭头符号;④在书写离子方程式中把乙酸的分子式拆了等等问题。

这些看似简单却普遍存在的问题,通过学生的提出以及教师的投影和点拨,加深学生的影响,减少学生以后再犯同样的错误。

另外,通过导学案的的预习,?学生明确本节内容的学习目标,重点难点,教学进程,做到心中有数。

2.组装模型,组内交流展示,开拓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有机化合物的机构多种多样,单靠学生的多写多练得到的效果不佳。

由于实验模型有限,笔者设计了课前学生通过生活中的实物,如圆形的小果子,橡皮泥,牙签等等工具来组装乙酸的结构。

在课堂上,展示各小组的模型,同时让各小组交叉打分。


个小组分发一套散的球棍模型,让小组成员在规定时间内通力合作组装好一套完整的乙酸球棍模型,讨论分析乙酸的中碳原子、氢原子以及氧原子之间的共价键连接方式,得出结论。

在这个过程中,笔者发现有些学生在连接乙酸的球棍模型的时候,想当然的把C与O之间的共价键连接成单键。

通过这一设计,学生对乙酸的结构有了深刻的了解,也增强了学生的竞争意识。

3.设计实验,合作探究,增强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关于乙酸酸性的探究,笔者让学生在实验室里进行探究,大部分学生都能设计出比较完整的实验方案,包括实验原理,实验药品的选择,试剂的用量,以及实验步骤的安排。

笔者从学生上交的实验方案中发现有一组的学生的实验设计很有创意,并能引起小组成员的兴趣。

下面截取一个小组成员实验设计方案如下:实验方案实验步骤预测现象
1 乙酸与石蕊试液用浸泡过蓝色石蕊试液并晾干的A4纸折
叠一朵玫瑰花,用喷壶装乙酸溶液。

实验时,用喷壶喷洒适量的乙酸溶液到玫瑰花瓣上蓝色玫瑰花变成红色
2 乙酸与活泼金属取家里用剩的铝箔,放入烧杯中,加入适量的乙酸溶液有气泡产生
3 乙酸与
碳酸盐取鸡蛋壳适量,洗净晾干,放入烧杯中,加入适量的乙酸溶液有气泡产生
取铁钉上的铁锈适量,放入试管中,乙酸与金属氧化物4
加入适量的乙酸溶液溶液由无色变为黄色
5 乙酸与碱取少量氢氧化钠溶液,加入1-2滴酚酞,再加入少量乙酸溶液溶液从红色变为无色
在这个实验设计的过程中,学生能想到用生活中的物质来代替实验室的化学药品,不但使学生学会了思考和探索,也在实验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掌握了课本的知识,养成了良好的勤动脑,勤动手的好习惯。

(三)及时反馈,解决问题,促使学生形成自主的探究习惯在化学的学习中会有许多有争议或有难度的问题出现,这时,教师不要包办代替解答,应鼓励学生通过讨论解答。

讨论时,教师要启发学生层层深入地分析问题,疏导思维障碍,纠正思维偏差等。

讨论是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很好手段。

例如,课前预习的时候,一些小组成员对乙酸和乙醇发生反应生成乙酸乙酯中的乙酸的氢原子断键位置产生了比较大的分歧,笔者在分析这个问题时是这样做的:第一步让学生用球棍模型组装发生酯化反应的反应物和生成物,观察各种物质的共价键的变化,第二步让学生观看动画视频,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看到乙酸中氢原子是怎么样断键的,更好地理解酯化反应的过程。

四、实践效果
笔者通过一年多的“三环六步”小组合作课堂教学模式具体实践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

从学生层面上看,学生在堂教学模式中发生了较大的转变,具?n“三环六步”小组合作
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主动回答问题的人多了;课堂上敢问敢说的人多了;积极查阅资料的人多了;独立思考,提出新想法的人多了;学生之间的协作意识增强了;在学年期末统考中,学生成绩有了比较大幅度的提高。

从教师层面上来说,在实施探究学习过程中,教师的教学观念发生了很大的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渐渐地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指导为主导,师生共同探究,教师精讲点拨,学生合作交流,共同完成教学任务。

“三环六步”小组合作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不但要教师观念的改革,也需要教师真正地行动起来;既要重视知识的储备,更要重视课堂的生成,真正实现高中化学课堂的高效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