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巧用插叙写文章

巧用插叙写文章

巧用写文章一、什么是插叙及插叙的作用《同志的信任》这篇文章大家并不陌生,文章表现的中心是鲁迅先生是最可信的同志。

为了突出这一中心,作者先写鲁迅先生接到方志敏的密信、文稿及看信的经过,再插写方志敏被捕及狱中书写文稿和密信以及托付鲁迅先生,然后再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写鲁迅先生如何珍藏密信、文稿和把它们转交给党中央的情况。

这种叙述方式我们称为插叙——插叙是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为了帮助开展情节或刻画人物,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一段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内容的叙述方法。

在我们学过的课文中也有使用插叙的情况,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写出篇目的名称及其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鲁迅的《故乡》,“我”和“母亲”谈到闰土时,插入少年闰土和“我”的友谊片断,借以表现因过多艰辛、痛苦和精神摧残,一种壁垒森严的等级观念已注入了闰土的头脑,默认了那条横亘在自己童年伙伴之间不可逾越的界限。

不仅使闰土的形象更鲜明,也深化了主题。

1、你凭什么认为这是插叙呢?还有那些课文呢?他们有何共同点?《爸爸的花儿落了》、《羚羊木雕》《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美女蛇的故事插叙:插叙是叙述的方式之一。

我们现在把插叙详细地表述为作者在叙述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发展过程中,暂时中断叙述线索,既不依时间顺序而插入有关的另一故事片断或事件,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作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完整,结构更严密,内容更充实。

插叙结束后,再继续原来的叙述。

3、这些文章为什么要运用插叙手法呢?它有什么好处?举例说明。

插叙内容这么重要,不能删去,但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应该先写上星期发生的事情,再写昨天发生的事情,后写今天发生的事情,可文章不是按照时间顺序写,而是把今天的事马上提出来,这两种写法孰优孰劣。

上星期昨天感觉文章突出不了中心,跨越时间长,平平淡淡,没有波澜今天昨天上星期感觉文章中心突出,前后跨越时间一天,使行文紧凑,情节集中。

今天结构:正是插叙手法的运用,文章显得波澜起伏,跌宕有致,扣人心弦。

内容:它对情节的发展、内容的补充、主题的表达,都有积极作用。

二、以《羚羊木雕》为例①文章写了几件事?妈追问木雕的下落,逼“我”要回木雕,我送木雕给万芳的原因、我要回木雕。

②这样几件事情都发生在什么时间呢?三个时间段发生了三件事情。

③请问哪一件事情是中心事件?妈逼“我”要回木雕,我逼索木雕。

④寻找插叙的写作标志(1)请找一找《羚羊木雕》中的提示插叙开始和结束的语句。

他们不知道,万芳是个多么仗义的好朋友。

不知什么时候,奶奶站在门口。

注意文意上的过度和衔接。

如果没有这些提示语,文章内容的叙述就会显得不连贯,处于无序的状态。

插叙的方法①作者直接插进来进行叙述,介绍、说明,或通过作品中的人物的所见所闻所感或亲身经历来进行插叙。

(直述式)②作品中的人物自己或旁人的语言(对话、独白等)来进行插叙。

(转述式)《故乡》③通过人物的回忆、思念、想象等心理活动进行插叙。

(联想式)《故乡》【注意事项】1.插叙应从实际出发,不能单纯追求形式上的变化而乱用插叙,弄巧成拙。

2.插叙的内容,只是和原来的叙述相关但不能相连,相连就成了倒叙。

3.插叙更不是叙述的中心,只是为中心服务的一个片断。

而且前后衔接要自然,要界线分明,插叙完了,要回到原来的叙述线索上来,不要脱离原来的叙述线索而发展成另一条线索,更不能节外生枝,成为文章的游离部分。

4.也不要把它写成倒叙的分叙。

5、选择插叙的内容,一定是与本文中心有关的,不能游离于中心之外,起突出中心事件的作用,如果说中心事件是花的话,插叙的内容就属于叶子,以叶衬花,花木更艳丽,插叙部分补充中心事件,中心事件才更丰富。

注:缺少一个反面例子。

师:如果插叙的内容是写万芳是事好学生,成绩优异,获奖,那又如何呢?三、我也来试试• 1.题目:我的烦恼•要求:以插叙交代清楚烦恼的原因。

•时间:5——6分钟,•字数100字左右,•结合插叙的方法。

•列出全文的提纲• 2. 根据题目和要求作文.题目:又一次___________要求1)把题目补充完整。

•(2)自选文体。

•(3)不少于600字。

•(4)注意插叙的使用。

•【思路点拨】“又”字可以表示次数的重复或继续,也可以表示多次或在某个次数之外的另一次.写作时在选材和用笔方面要注意详略,不要平均用墨,或详略失重.考生可以写又一次成功、失败、获奖、考验、离别、相逢、失望、忏悔、流泪、感动、握手、挑战、感受幸福、重拾自信、鼓足勇气、勇敢面对、放飞希望、触动心灵等等人生经历话题,非常宽泛自由。

思路举例• 1.又一次握手在一次混双乒乓球比赛中我和队友约好好好合作,并以握手表示这次合作的真诚,比赛时,由于我的好战,急功近利不相信队友,致使我们的比赛失利。

时隔一年,老师又给了我一次机会,我真正认识到了握手的含义,又一次握手,改掉了身上的缺点,与队友配合默契,终于赢得了比赛。

•如何用插叙的方式表达上述的内容呢?2.又一次流泪•无论是学习上,还是生活中我们都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

(自己设置情境)涉世未深的你或意志不够坚强的你在这看似强大的困难面前退缩了,流泪了。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在家人的鼓励或老师同学的帮助下,你变得坚强勇敢起来,克服了一切困难。

这时的你再次流泪了……•两次流泪的含义不同。

根据内容选择插叙的叙述方式,试试吧,你能行!•(温馨提醒:本次习作评批的标准:习作中是否有插叙的画面,画面之间的嫁接是否天衣无缝。

)3.我的烦恼我与父母间的矛盾不断升级,升级的原因,我成绩下降,母亲剥夺了我玩电脑的权利,这让我大为恼火,老师的引导调和,我思想有了新的变化,正确认识学与玩的关系,并主动找父母沟通。

烦恼消除。

四、【佳作赏析】两兄弟在落日的余辉中,踩着那牛粪遍地的养肠小道走来了一个人。

他就是兴村,这个古老小山村的村主任和兼职教师。

他看着眼前那些挂满枝头的水果,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

五年了,五年的时间他让这荒山野岭变成了如今的瓜果飘香的“花果山”。

这些果树在村民的精心照料下,已经到了盛果期,不用说几个月以后肯定是大丰收。

兴村抬头望着那几辈人想走却总也走不出去的连绵群山,心中却犯起了愁。

再像往年那样靠人抬肩扛是不行了,怎么办?还是俗话说的好:“要想富,先修路。

”可说起来容易,上那去弄那修路的钱?想到钱,倒让兴村想起了一个人:兴村的亲兄弟,兴宝。

五年前的往事不禁又浮上了兴村的脑海。

“兴宝,你忘了爹的话了,爹千辛万苦让我们读书是为了什么?全村人凑钱帮咱俩上学为了什么?那大公司薪水再高也不是我们的家。

”“哥,我没忘,我去那家大公司不是为了自己,真的。

”“那为什么?快跟我回去,你不怕爹骂你没良心?你不怕全村人戳咱的脊梁骨?”“我知道爹是想让我们回去改变我们村的面貌,我知道全村人都盼着我们呢!可我们这时候回去能干什么?”“你不愿意回去就算了,找什么借口?”兴村无奈的摇了摇头,独自踏上了学成回家的路。

青山依旧,贫穷依然。

兴村带领村民们不断改善自然条件,指导他们栽果树,用科学不断改变着山村的面貌。

闲暇的时候他还要组织山里的孩子认字读书。

五年来兴村就这么没日没夜的干着,他心中一直觉得愧对乡亲们:兴宝没回来。

他要用拼命的工作来弥补。

心中正想着,远远的他看到了一个人向村里走来了。

那天下午,人们看到兴村领着一个西装革履的青年人回到了自己的家。

不几天,大型的修路机械开来了,路很快修好了,山民的水果运出了大山,村民走出了大山,第一次看到了外面的世界。

望着那平坦的路,兴村紧紧地握住了那青年人的手!他是兴宝!半夜里,兄弟俩仍然兴奋的交谈着。

“兴宝,这回还回去吗?”“回去,明天就走。

”“什么?”“哥,这回我回去是找个朋友,让他也到咱村来建一个果汁厂,怎么样?”“哈哈……”一阵爽朗的笑声穿破黑夜,回荡在小村的上空。

这篇文章中运用了插叙请你找到它的位置,并说一说其妙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明确】:精巧的构思。

行文没有采用平铺直叙的方式,而是采用插叙,通过回忆的方式,使时间跨越很长的事情发生在一天之内,情节紧凑,结构严紧,过渡自然。

足见作者娴熟的叙事技巧。

结尾的谈话更使作文意韵悠长,言有尽而意无穷。

【插叙的作用】恰当地运用插叙的方法,可以补充人物和事件,使文章内容丰富充实,结构曲折有致。

【作文练习】1.请同学们上网搜索《凡卡》这篇文章,并仔细品读回答下列问题。

①九岁的小学徒凡卡在圣诞节前夜趁老板去做礼拜的机会,给爷爷写信,诉说自己的悲惨遭遇,恳求爷爷把他带回乡下去。

作者在记叙凡卡写信的过程中运用了插叙的方法,你知道它插叙了哪两件事情吗?②这样写作的作用是什么呢?【教师明确】:①第一件事,介绍了爷爷及他冒着严寒为老爷家守夜的情况,以此说明爷爷生活很苦及爷爷把凡卡送到城里来的原因。

第二件事是写爷爷带凡卡去砍圣诞树。

②表现了那时虽苦,却有欢乐、有亲情。

而在这里,凡卡挨打挨饿没法睡,只有痛苦。

显然,作者把凡卡的两种生活进行对比,目的是要反衬出凡卡在莫斯科生活的孤独与凄苦,揭露沙皇制度的黑暗和罪恶。

另外举例。

学习《至爱所在,心之所在》要求学生找出插叙部分,并分析其作用。

师提问:1、找出插叙段落。

2、找标志(时间)3、说明作用。

4、如果插叙内容改为肖邦在音乐上的成就好不好?提示:1、突出临死不忘回国。

2、提示学生注意表明时间的句子:1830年、肖邦死后(过渡连接句)五、布置作业:以“亲情”为话题,结合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自拟标题,运用插叙的写法来写成一篇不少于500字的记叙性文章。

(温馨提醒:本次习作评批的标准:习作中是否有插叙的画面,画面之间的嫁接是否天衣无缝。

)相关材料:至爱所在①1848年秋天,离开祖国18年的肖邦身染重病,处于弥留状态。

他的姐姐从华沙赶到他的身边。

肖邦对姐姐说:“波兰反动政府是不会允许把我的遗体运回祖国的,不过你一定要把我的心脏带回去。

”②他又命人取出当年朋友们所赠的盛满祖国泥土的银杯,请朋友们到时候把祖国的泥土撒在他的棺材上。

③1830年,作曲家肖邦准备出国去深造,他的朋友设宴为他饯行。

席间,朋友们赠给他一个银杯,杯里装的是波兰的泥土,意在勉励肖邦不要忘记祖国。

④肖邦到维也纳不久,华沙暴发了反抗俄国统治的起义,可惜失败了。

肖邦曾两次设法回国,都没有成功。

从此,他把对自己祖国的怀念和忧虑,全都灌注在自己的音乐里。

⑤肖邦死后,人们在他的墓穴上撒上银杯里的泥土。

他的心脏,按照他的遗愿送回华沙,保存在圣十字教堂里。

后来,在肖邦诞辰125周年时,波兰人民为他重立了墓碑,墓志铭是:至爱所在,心之所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