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应用启发式教学教好小学英语

应用启发式教学教好小学英语

启发式教学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应用启发式教学教好小学英语
立项课题:启发式教学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立项时间:
作为一名小学英语教师,怎么样才能让学生学会英语,尤其是农村小学生,我时常在考虑这个问题,近年来,作为国家启发式教学实验基地的一名教师,我把启发式教学与学生创新思维培养作为我教学的一个重要部分。

小学生初次接触英语,特别感兴趣,但随着年级的增长,知识难度的增大,学生的兴趣也慢慢消失,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把失去的兴趣再找回来呢?我觉得教学过程不但是一个知识传授的过程,也是师生情感交流、彼此感染的过程。

让学生在启中有发,那么什么是启发式教学呢?
一、启发式思维教学的含义
优秀教师教学总是注重启发诱导学生,使之晓明事理:引导学生而不牵着学生走;鼓励学生而不强迫学生走;启发学生而不代替学生达成结论。

道而弗达,才能使学生独立思考。

师生融洽,学习愉快,又能独立思考,这就叫做善于自发诱导。

英语教学中启发式思维教学的涵义能够概括为:教师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遵循教学的客观规律,以高超精湛的技艺适时巧妙地启迪、诱导学生去学习,协助他们学会动脑筋思考和语言表达,生动活泼、轻松愉快地获得发展。

二、启发式思维教学的作用
启发式思维教学是小学英语教学中的一棵常青树,它否定了“满堂灌”的教学模式,为学生主动性学习创造了很大的空间。

首先,在启发式思维教学当中,学生会持续的回顾已有知识,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接受新知识,从而降低学习的难度,发展了知识拓展的水平。

让学生在老师的点拨下自己习得的时候感受到学习成功的喜悦,让他们时时感受到“我知道”这个自信的感觉,破使他们有一种表现的欲望,从而活跃了课堂的气氛。

一旦让学生成为了课堂学习的主体,老师的负担就无形之中减轻了,不必时时刻刻要求学生注意力集中,认真听讲,而是不时地扣紧话题,一环扣一环地深入课题,达到完成教学任务的效果。

如果实践的好的话,学生很可能会在学完教学任务的基础上,表现出更多的求知欲望。

三、启发式思维教学方法在小学英语中的具体使用
在使用启发式教学时也要讲究方法与技巧,不能误把“满堂问”当作启发式教学方法与技巧的法宝。

提问启发,仅仅是启发教学方法与技巧的一种形式和方法,而不是它的全部。

“满堂问”看起来很“热闹”,其实如果不注意设问的对象、质量、层次,不注意启发的目的,自始至终都是一个样子,一个架式,学生没有进入被启发的角色,这样的问,问得更多,效果也不会大甚至是浪费时间。

我们必须理解到启发式教学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有时,教师不置一言,没有提出什么问题。

但是一个眼神、一个手势,或仅仅作出某种暗示,都会诱发学生的思路和联想,同样具有启发性,收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通过实践,我总结归纳如下常见的方法:
1、激情法
课堂教学不但有师生之间知识信息的传递,更有师生之间情感的交流,.现代心理学的研究表明:那种明朗的、乐观的心情有助于思泉喷涌,而郁郁寡欢、万马齐喑的苦闷心情则抑制人的思维。

因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像音乐指挥那样激起学生的情绪,使之思维活跃,注意力集中,从而为进一步启发奠定良好的基础。

比如,在教感叹词Wow!How funny!How beatiful!Oh,no!教师的激情和表情都是很重要的,从生理学上来说,教师的自信、兴奋、惊奇、赞叹,对学生大脑两半球神经细胞的活动起很大的作用。

因而教师在课堂上要饱含感情,并通过自己健康向上的感情去感染学生,使他们从中受到鼓舞和鞭策,调动起思维积极性,体验到成功的欢乐。

2、设疑法
“疑”是探求知识的起点,也是启发学生思维的支点。

会不会“设疑”是一个教师教学技巧的表现。

南宋理学家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

”一个教师,在课堂教学时要注意从“疑”入手,巧设悬念,启发学生思维。

换句话说,就是要善于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即善于引导学生生疑、质疑、解疑。

理应指出的是,设疑不同于一般的课堂提问。

它不是让学生马上回答,而是设法造成思维上的悬念,使学生处于暂时的困惑状态,进而激发解疑的动因和兴趣。

比如,有个chant里面有这样三句连着的:who plays father?who plays mother?who play brother and sister?学生中绝大部分人都习惯性把最后一个play读成plays。

接着,我问了一句,到底是读哪个?只有为数不多的同学观察了一下,说是play。

于是我颇具哲理地启发道:“真理不一定掌握在多数人手中喔。

”这就形成了一个“悬念”,学生大脑皮层优势兴奋中心迅速形成,激起了解决问题的兴趣与需要,不过,我并没有
直接告诉他们答案,而是让他们自己马上看书查一下告诉我,并跟他们说两个人以上的话是不用加S的。

这样,我不但通过设疑启发学生去思考而且也培养了他们学习的主动性。

4、扩展法
扩展是将一个知识扩大延伸,从而形成一个新的知识的过程。

小学的英语学习是处于知识量持续积累的过程,而且是一个一个单词的学习,在面对新知识的过程中能够将旧知识利用起来,串联起来,那是既快乐又富有创造性的事,能够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和增强学英语的兴趣。

如在教名词单词时,单单教和读新单词是比较枯燥的,象教light、window、door、board、classroom时,当学生稍会读时,你能够将课堂的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在这些物体前面加上颜色、数量、大小、好看或不好看等已学过的形容词,或是句型象what do you like?how many、、、do you have?这样既能够活跃课堂气氛,又能够复习旧知识,达到唤醒记忆的效果。

5、研讨法
教师将启发贯穿于讲练中,通过循循善诱,步步启发,调动全体学生的思维共同研究、讨论、分析、解决问题或提出问题后组织学生自己分组讨论,利用集体的智慧来解决问题。

这个方法在理解课文和处理难点问题上较为常用且效果明显,特别在用来教中西文化差异的时候,效果明显。

6、暗示法
课堂教学时,当学生思维出现故障时,教师能够通过语言、手势、表情等种种方法,给学生以暗示,或接通学生的思路,让他顺利得解决某一问题。

在小学英语教学当中,暗示法能够说是使用的最多的一种,主要是因为小学生接触英语时间不多,容易忘记,但是他们头脑比较灵活,所以,通过暗示的方法旁敲侧击,能够达到很好的效果。

如当学生忘记了一个单词的读音,老师能够通过做口型但不发声来提示学生来唤醒记忆。

当学生忘记单词时,能够通过手势来提醒,特别是一些方位词和形体词。

如big、small、long、short、tall、before、behind等。

四、启发式思维教学对英语教学主体的要求
英语教学的主体可分为两个,一个是处于引导者的教师,一个是处于主体性的学生。

启发式思维教学要求教师不是拿着指挥棒的指挥官,而是一个经常反思,随机应变的引导者,能够起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这就要求教师平时对教材要有很好的了解,注意新旧知识的连贯性,比如,教hotdog这个单词时,因为学过dog,所以教会hot,就
能够让学生自己拼读这个新单词了,这不但降低了教学难度,而且培养了学生的观察水平和分解难度的水平,从而让学生自己有很好的成就感。

启发式思维教学要求学生不是一种凡事依赖于老师灌输的缺乏主动性的群体,而是一群充满活力,学习积极性很高、具有探究精神的求索者。

所以,启发式思维教学是一个互动的教学过程,将会将学生和教师带入一个学习的至高境界。

五、启发式思维教学的思考
在小学英语的教学过程中,现在的绝大部分学者都认为,小学英语的教学应该是在听听、说说、唱唱、跳跳的游戏中实行。

但我认为,不尽然。

小学英语开课年段是从三年级到六年级,跨度相当大,如果都不考虑学生生理和心理的变化的话,都使用同一种方法,到了高年段,就会适得其反。

大量的实践证明,到了高年段的英语,你再让学生做游戏,学生就会有腻烦心理,觉得这是很幼稚的行为,学生不但不配合,反而对英语课的兴趣减弱,对英语老师有偏见。

所以,我觉得,如果要想让英语课真正的“活”起来,应该在教学过程当中一直贯穿和实践启发式思维教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