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二讲 国际贸易的作用

第二讲 国际贸易的作用


缓和经济 危机
构筑 资本 主义 体系
二.国际贸易对国家的作用
• • • • • • • 1.调节各国市场的供求关系 2.延续社会再生产 3.利用和转化生产要素 4.发挥比较优势,提高生产效率 5.接受国际经济“传递” 6.成为各国“经济增长的引擎” 7.加强各国经济联系,促进经济发展
(一)调节各国市场的供求关系

每天你都依靠全世界的许多人向你提供所 享用的物品和劳务,而其中绝大多数人你根 本不认识。这种相互依存性之所以可能是因 为人们相互交易那些为你提供物品与劳务的 人并不是出于仁慈或对你福利的关心而这样 做的。也没有一个政府机构命令他们生产你 所需要的的东西给你。相反,人们向你和其 他消费者提供的他们生产的物品与劳务是因 为作为回报他们得到了某些东西。



在讲国际贸易的作用之前, 我们先来把国际贸易的定义重温 一下。 国际贸易是指世界各国(或地 区)之间商品和服务的交换活动, 是世界各国对外贸易的总和。也 是各个国家(或地区)在国际分 工的基础上相互联系的主要形式。
Contents
1 2 3 4
国际贸易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国际贸易与国家
国际贸易与企业 国际贸易与国民

调节各国市场的供求关系,互通有无始终是国 际贸易的重要功能。世界各国由于受生产水平、 科学技术和生产要素分布状况等因素的影响,生 产能力和市场供求状况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差异。 各国国内既存在产品供不应求的状况,又存在着 各种形式的产品过剩状况。而通过国际贸易不仅 可以增加国内短缺产品的市场供给量,满足消费 者的需求,而且还为各国国内市场的过剩产品提 供了新的出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市场供求的 矛盾,从而调节了各国的市场供求关系。
5
国际贸易与世界经济
1.国际贸易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确立的基础
劳动力
资本
其他
对外贸易的作用
促进自然经济的 瓦解和商品经济 的发展,为资本 主义提供雇员劳 动者
侵略掠夺,攫取 黄金、白银,为 资本主义企业产 生准备必要财富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发展的产物
国际贸易
追求 利润 最大 化
解决经济 不平衡
10000
15000
20000
25000
30000
35000
5000
0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进出口额
进出口总额 出口总额 进口总额

(三)促进生产要素的充分利用

劳动力、资本、土地、技术等生产要素在各 个国家的分布往往是不平衡的,有的国家劳动力 富余而资本短缺,有的国家资本丰裕而土地不足, 有的国家土地广阔而耕作技术落后。如果没有国 际贸易,这些国家国内生产规模和社会生产力的 发展,都会受到其短缺的生产要素的制约,一部 分生产要素将闲置或浪费,生产潜力得不到发挥。 通过国际贸易,20世纪的美国采取国际劳务贸易、 资本转移、土地租赁、技术贸易等方式,将国内 富余的生产要素与其他国家交换国内短缺的生产 要素,从而使短缺生产要素的制约得以缓解或消 除,富余生产要素得以充分利用,扩大生产规模, 加速经济发展。
——以我国为例
中国的国际贸易中心
贸易港口
广交会
引例

哈佛大学的经济学教授恩 格里高利 曼昆在其著 作《经济学原理》中曾有这样一段描述: “想想你日常生活中的某一天,你早上起来,并 给自己倒了一杯佛罗里达产的橘子汁和巴西产的咖 啡。早餐时,你从日本产的电视上看到纽约播放的 新闻节目。你穿上用佐治亚生产的棉花而在泰国工 厂缝制的衣服。你开着用来自全世界十几个国家的 部件组装的车去上学。然后你打开经济数学教科书, 这本书有一位麻省理工大学学院的学者所学,由位 于德克萨斯的一家公司出版,并印在用俄勒冈生长 的树制成的纸上。”

-赫尔普曼和克鲁格曼
(4)调节产品周期

- Vernon
以前的纺织车间
现在的纺织车间
企业产品的变化

年的一天早晨,在中国东部某城市,从事IT行业的白领 张天利,早上八点钟准时起床。他洗刷完毕后,喝了一杯 “雀巢” 咖啡戴上“劳力士”手表,找到他心爱的“诺基亚”手机,提上 他的“戴尔”电脑,出门搭乘地铁到公司上班。一路上张天利在 考虑,是否购买一辆小汽车了,国际油价不断攀升,究竟是购买 日本的“本田”车好呢?还是德国的“奔驰”车好呢? 同一时间,地球的另一边,美国东部的某一城市,布鲁斯一 家三口在家里度过了一个愉快的假日。布鲁斯先生在客厅里仔细 品尝来自中国的“龙井”茶。另一边布鲁斯太太正在厨房准备美 味的晚餐。她打开“海尔”冰箱寻找材料,用“格兰仕”微波炉 加热食物。小儿子布鲁斯一边抱着“中国制造”的小玩具,一边 看着“创维电视机中播放的动画片。布鲁斯太太准备再为小布鲁 斯购买一双来自中国的布鞋,这种布鞋美观舒适,价格实惠,能 为家庭节约支出。 从这些片断中,我们可以看到:商品通过国际贸易,实现了 从本土化到国际化的过程。商品国际化是 一种不可逆转的发展趋 势,并使人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在我国,国际贸易对国民生活同样产生深刻的影响。
四.国际贸易对国民的作用

1.增加国民福利



2.满足国民不同的需求偏好
3.国际贸易提高国民生活水平 4.国际贸易影响国民的文化和价值观 5.提供就业岗位
增加国民福利

国际贸易可以通过进口国内短缺而 又是国内迫切需要的商品,或者进口比 国内商品价格更低廉、质量更好、式样 更新颖、特色更突出的商品,来使国内 消费者获得更多的福利。此外,国际贸 易的扩大,特别是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 的增长,将为国内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间接增进国民福利。
A
E
C
B
D F 收入水平
I1 I2 I3
国际贸易提高国民生活水平

过去,我国的物质比较缺乏,人们对于生活 用品的需求仅仅停留在使用价值上。经过20多年 的改革开放,通过频繁的国际贸易活动,人们的 收入提高了,产品的价格下降了,可供选择的商 品增加了,总体关税水平下降了,产品的设计也 越来越人性化。现在人们对于生活服务用品的要 求从单纯的满足使用要求转向了品质的追求,开 始懂得享受生活,追求高质量的生活。以往,小 汽车是一个家庭的奢侈品,但现在拥有水汽车已 经不再是人们遥不可及的梦想。而且,当每个家 庭购买小汽车时人们都会比较更改,懂得在价格、 省油、性能方面进行选择对比,购买符合个人要 求的小汽车。
以上这段描述说明了经济学的一个基本原理, 即贸易可以使交易的双方获益。贸易不仅使生活 在不同国家的人们可以相互满足需求,而且可以 促进就业,拉动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他别是在 当今经济全球化的大潮推动下,国际贸易已经成 为世界各国政治 经济 文化交往的重要领域和 平台,成为人们社会经济生活中须臾也不能缺失 的内容。 ► 那么国际贸易对一个国家和这个国家的企业 与国民有着哪些益处呢?
(六)成为“经济增长的引擎”
20世纪30年代,D.H.罗伯逊首先提出贸易是“经 济增长的引擎”这一命题。 事实上,对外贸易与经济发展之间并不是简单的 线性关系,而是复杂的非线性关系。只有具有一 定的条件,对外贸易才能促进经济的发展。外贸
促进经济增长的种种机制具有条件性。
国民经济结构必须较为合理 市场机制必须比较健全 企业必须具有追求利益的精神 出口产业与国内经济其他产业部门在生产、技术和市 场等方面必须有较为密切的联系
(四)发挥比较优势,提高生产效率
20世纪的美国就是利用比较利益和比 较优势进行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可以扩 大优势商品生产,缩小劣势商品生产,并 出口优势产品从国外换回本国居于劣势的 商品,从而可在社会生产力不变的前提下 提高生产要素的效能,提高生产效率,获 得更大的经济效益。
运用比较成本优势-大卫· 李嘉图
世界市场价格变动->国内外贸部门的价 格变动->外贸相关部门的价格变动。 国内价格变动 ->产量与就业变动 产量与就业变动->整个经济部门价格的
3)影响外贸“传递”作用的主要因 素
一国的对外开放程度(正向) 一国市场经济发展的程度(正向) 一国进口贸易总额在世界贸易中的比重 和在世界性商品的供求中所占的比重 (正向) 双边经贸关系(正向) 各国的经济政策(越开放,传递作用越 大)
(二)延续社会再生产

对外贸易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处于“中间环节”和“媒介因素” 地位
– –
对外贸易属于流通和交换领域,而流通和交换在生 产与分配、交换和消费中表现为中间环节; 生产决定交换,但在一定的条件下交换对生产也起 决定作用。 生产与交换相互制约和影响,对外贸易是属于交换 领域

恩格斯强调交换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基础地位
2)出口更为直接地促进增长,其机制 (6点)
扩大再生产效应: 出口的扩大,意味着本 国收入的增加,从而可将更多的投资用于扩 大再生产,增强经济活动的基础 ,加快经 济的增长。 专业化效应: 出口发展,使一国愈趋于按 比较优势原则配置资源,提高生产专业化程 度,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经济增长; 规模经济效应: 出口的扩大意味着市场的 扩大,使企业能够扩大生产规模,提高生产 效率,降低单位成本,获取规模经济效益, 增加利润,增强国际竞争力,有益于增长;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GDP值
70年代的中国
现在的中国
三. 国际贸易与企业

(1)获得高额利润率

通过进口降低生产成本 通过资本输出进行变相贸易 通过出口获得超额利润
对外贸易刺激企业家提高生产率 对外贸易给企业家提高企业生产率提供了重要途径


(2)提高生产效率 (3)达到规模经济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