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讲 国际贸易的作用
缓和经济 危机
构筑 资本 主义 体系
二.国际贸易对国家的作用
• • • • • • • 1.调节各国市场的供求关系 2.延续社会再生产 3.利用和转化生产要素 4.发挥比较优势,提高生产效率 5.接受国际经济“传递” 6.成为各国“经济增长的引擎” 7.加强各国经济联系,促进经济发展
(一)调节各国市场的供求关系
每天你都依靠全世界的许多人向你提供所 享用的物品和劳务,而其中绝大多数人你根 本不认识。这种相互依存性之所以可能是因 为人们相互交易那些为你提供物品与劳务的 人并不是出于仁慈或对你福利的关心而这样 做的。也没有一个政府机构命令他们生产你 所需要的的东西给你。相反,人们向你和其 他消费者提供的他们生产的物品与劳务是因 为作为回报他们得到了某些东西。
►
在讲国际贸易的作用之前, 我们先来把国际贸易的定义重温 一下。 国际贸易是指世界各国(或地 区)之间商品和服务的交换活动, 是世界各国对外贸易的总和。也 是各个国家(或地区)在国际分 工的基础上相互联系的主要形式。
Contents
1 2 3 4
国际贸易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国际贸易与国家
国际贸易与企业 国际贸易与国民
调节各国市场的供求关系,互通有无始终是国 际贸易的重要功能。世界各国由于受生产水平、 科学技术和生产要素分布状况等因素的影响,生 产能力和市场供求状况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差异。 各国国内既存在产品供不应求的状况,又存在着 各种形式的产品过剩状况。而通过国际贸易不仅 可以增加国内短缺产品的市场供给量,满足消费 者的需求,而且还为各国国内市场的过剩产品提 供了新的出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市场供求的 矛盾,从而调节了各国的市场供求关系。
5
国际贸易与世界经济
1.国际贸易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确立的基础
劳动力
资本
其他
对外贸易的作用
促进自然经济的 瓦解和商品经济 的发展,为资本 主义提供雇员劳 动者
侵略掠夺,攫取 黄金、白银,为 资本主义企业产 生准备必要财富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发展的产物
国际贸易
追求 利润 最大 化
解决经济 不平衡
10000
15000
20000
25000
30000
35000
5000
0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进出口额
进出口总额 出口总额 进口总额
–
(三)促进生产要素的充分利用
劳动力、资本、土地、技术等生产要素在各 个国家的分布往往是不平衡的,有的国家劳动力 富余而资本短缺,有的国家资本丰裕而土地不足, 有的国家土地广阔而耕作技术落后。如果没有国 际贸易,这些国家国内生产规模和社会生产力的 发展,都会受到其短缺的生产要素的制约,一部 分生产要素将闲置或浪费,生产潜力得不到发挥。 通过国际贸易,20世纪的美国采取国际劳务贸易、 资本转移、土地租赁、技术贸易等方式,将国内 富余的生产要素与其他国家交换国内短缺的生产 要素,从而使短缺生产要素的制约得以缓解或消 除,富余生产要素得以充分利用,扩大生产规模, 加速经济发展。
——以我国为例
中国的国际贸易中心
贸易港口
广交会
引例
哈佛大学的经济学教授恩 格里高利 曼昆在其著 作《经济学原理》中曾有这样一段描述: “想想你日常生活中的某一天,你早上起来,并 给自己倒了一杯佛罗里达产的橘子汁和巴西产的咖 啡。早餐时,你从日本产的电视上看到纽约播放的 新闻节目。你穿上用佐治亚生产的棉花而在泰国工 厂缝制的衣服。你开着用来自全世界十几个国家的 部件组装的车去上学。然后你打开经济数学教科书, 这本书有一位麻省理工大学学院的学者所学,由位 于德克萨斯的一家公司出版,并印在用俄勒冈生长 的树制成的纸上。”
-赫尔普曼和克鲁格曼
(4)调节产品周期
- Vernon
以前的纺织车间
现在的纺织车间
企业产品的变化
年的一天早晨,在中国东部某城市,从事IT行业的白领 张天利,早上八点钟准时起床。他洗刷完毕后,喝了一杯 “雀巢” 咖啡戴上“劳力士”手表,找到他心爱的“诺基亚”手机,提上 他的“戴尔”电脑,出门搭乘地铁到公司上班。一路上张天利在 考虑,是否购买一辆小汽车了,国际油价不断攀升,究竟是购买 日本的“本田”车好呢?还是德国的“奔驰”车好呢? 同一时间,地球的另一边,美国东部的某一城市,布鲁斯一 家三口在家里度过了一个愉快的假日。布鲁斯先生在客厅里仔细 品尝来自中国的“龙井”茶。另一边布鲁斯太太正在厨房准备美 味的晚餐。她打开“海尔”冰箱寻找材料,用“格兰仕”微波炉 加热食物。小儿子布鲁斯一边抱着“中国制造”的小玩具,一边 看着“创维电视机中播放的动画片。布鲁斯太太准备再为小布鲁 斯购买一双来自中国的布鞋,这种布鞋美观舒适,价格实惠,能 为家庭节约支出。 从这些片断中,我们可以看到:商品通过国际贸易,实现了 从本土化到国际化的过程。商品国际化是 一种不可逆转的发展趋 势,并使人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在我国,国际贸易对国民生活同样产生深刻的影响。
四.国际贸易对国民的作用
1.增加国民福利
2.满足国民不同的需求偏好
3.国际贸易提高国民生活水平 4.国际贸易影响国民的文化和价值观 5.提供就业岗位
增加国民福利
•
国际贸易可以通过进口国内短缺而 又是国内迫切需要的商品,或者进口比 国内商品价格更低廉、质量更好、式样 更新颖、特色更突出的商品,来使国内 消费者获得更多的福利。此外,国际贸 易的扩大,特别是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 的增长,将为国内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间接增进国民福利。
A
E
C
B
D F 收入水平
I1 I2 I3
国际贸易提高国民生活水平
过去,我国的物质比较缺乏,人们对于生活 用品的需求仅仅停留在使用价值上。经过20多年 的改革开放,通过频繁的国际贸易活动,人们的 收入提高了,产品的价格下降了,可供选择的商 品增加了,总体关税水平下降了,产品的设计也 越来越人性化。现在人们对于生活服务用品的要 求从单纯的满足使用要求转向了品质的追求,开 始懂得享受生活,追求高质量的生活。以往,小 汽车是一个家庭的奢侈品,但现在拥有水汽车已 经不再是人们遥不可及的梦想。而且,当每个家 庭购买小汽车时人们都会比较更改,懂得在价格、 省油、性能方面进行选择对比,购买符合个人要 求的小汽车。
以上这段描述说明了经济学的一个基本原理, 即贸易可以使交易的双方获益。贸易不仅使生活 在不同国家的人们可以相互满足需求,而且可以 促进就业,拉动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他别是在 当今经济全球化的大潮推动下,国际贸易已经成 为世界各国政治 经济 文化交往的重要领域和 平台,成为人们社会经济生活中须臾也不能缺失 的内容。 ► 那么国际贸易对一个国家和这个国家的企业 与国民有着哪些益处呢?
(六)成为“经济增长的引擎”
20世纪30年代,D.H.罗伯逊首先提出贸易是“经 济增长的引擎”这一命题。 事实上,对外贸易与经济发展之间并不是简单的 线性关系,而是复杂的非线性关系。只有具有一 定的条件,对外贸易才能促进经济的发展。外贸
促进经济增长的种种机制具有条件性。
国民经济结构必须较为合理 市场机制必须比较健全 企业必须具有追求利益的精神 出口产业与国内经济其他产业部门在生产、技术和市 场等方面必须有较为密切的联系
(四)发挥比较优势,提高生产效率
20世纪的美国就是利用比较利益和比 较优势进行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可以扩 大优势商品生产,缩小劣势商品生产,并 出口优势产品从国外换回本国居于劣势的 商品,从而可在社会生产力不变的前提下 提高生产要素的效能,提高生产效率,获 得更大的经济效益。
运用比较成本优势-大卫· 李嘉图
世界市场价格变动->国内外贸部门的价 格变动->外贸相关部门的价格变动。 国内价格变动 ->产量与就业变动 产量与就业变动->整个经济部门价格的
3)影响外贸“传递”作用的主要因 素
一国的对外开放程度(正向) 一国市场经济发展的程度(正向) 一国进口贸易总额在世界贸易中的比重 和在世界性商品的供求中所占的比重 (正向) 双边经贸关系(正向) 各国的经济政策(越开放,传递作用越 大)
(二)延续社会再生产
对外贸易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处于“中间环节”和“媒介因素” 地位
– –
对外贸易属于流通和交换领域,而流通和交换在生 产与分配、交换和消费中表现为中间环节; 生产决定交换,但在一定的条件下交换对生产也起 决定作用。 生产与交换相互制约和影响,对外贸易是属于交换 领域
恩格斯强调交换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基础地位
2)出口更为直接地促进增长,其机制 (6点)
扩大再生产效应: 出口的扩大,意味着本 国收入的增加,从而可将更多的投资用于扩 大再生产,增强经济活动的基础 ,加快经 济的增长。 专业化效应: 出口发展,使一国愈趋于按 比较优势原则配置资源,提高生产专业化程 度,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经济增长; 规模经济效应: 出口的扩大意味着市场的 扩大,使企业能够扩大生产规模,提高生产 效率,降低单位成本,获取规模经济效益, 增加利润,增强国际竞争力,有益于增长;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GDP值
70年代的中国
现在的中国
三. 国际贸易与企业
(1)获得高额利润率
通过进口降低生产成本 通过资本输出进行变相贸易 通过出口获得超额利润
对外贸易刺激企业家提高生产率 对外贸易给企业家提高企业生产率提供了重要途径
(2)提高生产效率 (3)达到规模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