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心脏病护理常规及健康教育
【护理常规】
1.体位护理:无症状或症状较轻患者可正常生活,但应该避免参加剧烈运动,避免重体力劳动。
有症状者应多卧床休息,心慌、气短或呼吸困难者协助取半坐位并吸氧,限制活动范围。
保证充足睡眠,保持生活有规律,以减轻心脏负担。
2.饮食护理:应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营养丰富的饮食,出现心力衰竭时应进食低盐饮食,限制入水量,进食香蕉、橘子等含钾丰富的食物,并注意预防便秘。
3.病情观察: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因体质弱,容易感染呼吸道疾病,且易并发心力衰竭,应及时增减衣服。
一旦出现感染,应积极控制。
4.用药护理:禁止大量输液,如必须输液时,滴液速度需缓慢,以防心力衰竭。
5.基础护理:有持续青紫的患者,应避免室内温度过高,导致出汗、脱水。
6.专科护理:对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应采取保护性隔离措施,平日应少带患儿到公共场所,在传染病好发时节,应及早做好防范,一旦患儿发生感染,应积极给予抗感染治疗。
7.安全护理:严格执行跌倒、坠床评估,压疮评估,用药安全,身份识别,手卫生,查对制度、危急值报告制度等。
8.心理护理:积极给予心理支持,帮助患者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增强自尊心与自信心,注意关心爱护患者,尽量满足患者的合理要求。
【健康教育】
1.活动:告诉患者应根据病情合理安排活动量,一般控制在短时间范围内、中低强度的活动。
对于无肺动脉高压或心律失常、心脏大小正常、血流动力学正常的房缺患者,运动量可不受限制;运动试验结果正常的活动可不受限制。
2.饮食:加强营养、合理饮食、增强疾病抵抗力。
3.疾病相关知识:向患者做好解释工作,告诉患者及家属有关本病的病因与发病机制及手术治疗的重要意义。
4.诱发因素:注意预防感冒、肺炎、外伤等。
5.随访:教育家属应给予患者生活照顾和精神支持,鼓励患者积极治疗,就医时应说明自己有先心病的病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