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人事制度改革探索罗中枢
20
德国的教师聘任
21
50·15万·6=4500万(美元) 50人中,最后只有4位升为副教
授?
22
(五)教师的评价
一是学生评价。 二是自我评价。 三是外部评价。 对教师最全面最严格的考核评价是升等晋级的评
价,尤其是晋升职称的评价。 真正高水平教授的评价标准是:国际会议上要有
声音(主题发言),国际期刊上要有论文(编 委),国际组织上要有地位(任职),国际奖 项上要有名次。
教师和人才。 一流的大学依靠一流的教师, 一流的
教师成长于一流的环境,而一流的 环境得益于一流的管理。 16
大学管理的精细化、专门化和职业化
马丁·特罗:随着学校规模的扩大及 功能的复杂化,大众化高等教育不仅需 要行政管理人员与教学脱离、成为专职 的人员,而且为了缓解财政压力、实现 有效管理,高校需要任用越来越多的管 理专家,如系统分析学家和规划预算专 家,通过理性的大学管理,提高高等教 育的产出效益。
要把高等教育搞上去,就必须构建现代大学制度环境 、更好地履行大学的功能和使命。建立符合现代大学 制度要求和具有自身特色的高校人事管理制度是关键 。
高校推进人事制度改革,就是要按现代大学制度来办 大学,按办学规律来办大学,推进中国由教育大国向 教育强国转化,由人口大国向人口强国转化,由传统 经济社会向现代经济社会转化。
23
(六)开放型的学术市场
高校人事制度改革探索
2012年11月
1
主要内容
一、高校人事制度改革的意义 二、著名大学人事制度的主要特点及启示 三、积极而稳妥地推进高校人事制度改革
2
一、高校人事制度改革的意义
中国的经济发展和转型靠科技,科技靠人才,人才靠 教育;中国的崛起和民族复兴靠人才,人才靠教育。 高等教育是作为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的重 要结合点 。
18
(四)教师的选聘和晋升
任何学校都面临四个基本问题:谁来学 ?谁来教?教什么?如何教?
解决好“谁来教”的问题,也就可名 高校把教师的选聘看作办学的最重要的 事情,严把“ 入口”,宁缺勿滥。
19
新华网华盛顿2011年2月12日电 美国亚拉巴马大学亨茨维尔分校2 月12日发生一起枪击事件,造成3人死亡,另有3人受伤。嫌疑人 是该校的一名生物系女教师,她申请终身职位,但在当天下午生物 系教员会议上获悉申请被拒后开枪。
大学之“大”,因有“大家”而谓大,因 有“大师”而谓大,因有“大学生”而 谓大,因大爱有容而谓大。
高校人事制度改革的宗旨
人才积聚的质与量,将最终决定大学的 质量和水平,人事制度改革是大学所有 改革的核心。
我国大学与西方著名大学相比,最大的 差距在制度环境、尤其是人事制度环境 方面。
人事制度的设计与变革,关乎大局,牵 一发而动全身。高校人事制度改革的宗 旨,是形成尊重人才、吸引人才、激励 人才、用好人才的制度“软环境”。
“专家治校”的“专家”,指在各方面 精通某一事物、某一领域的专门人才, 而不仅仅指一般的“学科专家”,更多 的是指专业的、职业的“管理专家”。
14
15
一个大学的学术氛围怎么样,在很大 程度上取决于行政氛围
西方大学董事会的第一件重要事情 是什么?寻找和选出大学校长。有 了校长,很重要的事情是什么?找 到能干的助手(副校长和人力资源 部部长、国际合作部部长等),有 了这些管理骨干,就可以找到好的
福斯特:“一所大学的 精神所在,是它要特别 对历史和未来负责—— 而不单单或者仅仅是对 现在负责。”
怀尔斯( )
约翰·纳什( )
6
大学的“精神”在哪里?
对精神的追求,对自由的追求,对独 立的追求,对真和善的追求,对学 术的尊重、对人才的尊重、对人的 尊重,积极有效地解决所在世界面 临的问题,对历史和未来负责。
8
二、著名大学人事制度的主要 特点及启示
9
“范式”的转换
“范式”转换不是简单的追赶,不是修 修补补,而是涉及思想解放、价值追求、 结构改革、模式创新等全方位的变化, 包括学术与行政的治理、教职工队伍结 构和管理制度、运行机制和环境等。
10
(一)队伍结构
宾夕法尼亚大学: 2003年,全日制本科:1.1万人,研究生1.1万人,常任教
师2415人,助理教师1910人,教辅人员4463人,管理 人员5594人,其他人员8902人。 2010年,全日制本科: 1万人,研究生1万人,常任教师 2528人,助理教师1671人,教辅人员2308,管理和其 他人员16300人。
11
(二)教授治学、专家治校
“学术”:“有系统的、较专门的学问 。” 学术就是以道御术。学术权包括学 术规范权;学术评价权;学术资源配置 权。
学术权力归教师,即归教授群体和学术组织, 避免以 行政权威压制学术权威、以行政权力代替学术权力、 以行政管理代替学术管理等现象。
教授治学就是要充分利用教师群体智慧治理学科、学 术、学术队伍以及教风、学风、教学等。
13
非学术方面的事情,包括财务、设备、 后勤、校友工作、信息技术、校园规划 和建设、公共关系、筹集资金、资源开 发、学生就业渠道拓展等等,都交给在 相应方面内行的“管理专家”,由行家 里手来管理大学行政事务。
“行政”:通过对人、财、物、时间、 信息的优化配置,通过计划、组织、指 挥、控制、协调、监督等方式,实现预 定的任务,并达到应有的效果。
12
学术方面的事情:教学、研究以及直接与之相关的各 种事情,如学科建设、教学计划制定、课程设置、教 学内容研讨、教学评估、学位授予标准的把握、学术 规则确定、研究基金的申请、课题研究、学术评价、 教师资格的标准设定等等。
17
(三)人力资源管理的两大系统
拥有学术权的主体——教师,从管理体系上说 是由独立于学校人力资源部的一套系统来管理 的,教师的聘用、考核评价、工资待遇、升等 晋级、解聘等管理权,几乎都在学院和系,由 校长和教务长()领导。
学校人力资源部一般由一名执行副校长协助校 长分管,只负责除教师之外的其他职员的聘用 、考核、晋升、工资管理以及所有教职工的培 训、福利和档案管理,不管教师的聘用、晋升 、工资和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