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中综合测试题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一、积累与运用(25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 )(2分)A.瘫痪.(huàn)憔.悴(jiāo)倜傥.(tǎnɡ)高邈.(miǎo)B.匿.笑(nì) 菡萏.(dàn) 静谧.(mì) 酝酿.(niàng)C.攲.斜(qī) 感慨.(kǎi) 黄晕.(yùn) 水藻.(zǎo)D.刹.那(chà) 卖弄.(nòng) 干涸.(hé) 沐.浴(mù)2.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D )(2分)A.水波粼粼呼朋引伴鉴赏繁密云宵B.咄咄逼人喜出望外决别秕谷倜傥C.人声鼎沸花枝招展荫蔽沐欲盔甲D.精神抖擞花团锦簇威慑狡猾狙犷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D )(2分)A.他恍然大悟....道:“原来这么简单。
”B.我看着面前雄伟的人民英雄纪念碑,一股崇敬之情油然而生....。
C.他躺在床上翻来覆去....,怎么也睡不着。
D.他们俩在班上一个管纪律,一个管学习,配合得各得其所....。
4.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的使用合乎规范的一项是( A )(2分)A.假若我们都能对那些给我们提供方便的人说声“谢谢”,对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尽到自己的力量,我们这个社会还会不和谐吗?还会不温暖吗?B.“作为文明的传播者,我们的传媒界,不能只考虑经济利益,”他顿了顿,接着说:“更应该清楚自身的社会责任,坚决抵制低俗之风,弘扬时代精神的主旋律。
”C.美国的纽约、洛杉矶、日本的东京、法国的巴黎、英国的伦敦、中国的北京、上海,都是世界上著名的特大城市,都有申办大型国际会议的实力。
D.不少人失去了对生活品质的判断力,一味去追逐名牌,用有名的香水、手机、服装……等来显示自己生活品质高人一等,这也正是现今名牌泛滥的主要原因。
5.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C )(2分)A.他这个人有不少值得表扬的地方。
B.随着老百姓对生活环境及空气质量的日益关注,曾经一度备受瞩目的PM2.5正在成为判断空气质量好坏的新标准。
C.同学们以敬佩的目光注视着和倾听着这位新来老师的讲课。
D.通过这次活动,我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
6.依次填入下面句中横线处的句子,恰当的一项是( A )(2分)七年级上册的课文告诉我们,学习语文的天地非常广阔。
我们既可以探访历史,________,又可以走进自然,________,还可以体察亲情,________,更可以了解社会,________。
①观赏世间美景②享受温暖盛宴③感受风云变迁④品味人世百态A.③①②④ B.④①③② C.①③②④ D.③②①④7.古诗文默写。
(5分)(1)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李白《峨眉山月歌》)(2)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3)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4)孔子阐述“学”与“思”相结合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8.名著阅读。
(4分)下面是为《朝花夕拾》画的三幅插图。
根据画意和文字提示,任选两幅写出相关文章的篇名。
选择________和________,篇名分别是《________》和《________》。
【解析】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②—《五猖会》③—《无常》9.某校拟开展“阅读名著,走近经典”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以下任务。
(4分)(1)请你为本次读书活动设计一则宣传标语,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方法。
(15字以内)(2分)示例:①与经典为伴,为人生奠基__②书香浸润校园,智慧点亮人生__③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2)请你在本次活动中,为同学们推荐你最喜爱的一本书并写出你的推荐理由。
(30字以内)(2分)示例:《朝花夕拾》写了不少孩童之事,语言简洁明快,形象生动,令人读来兴味盎然。
二、阅读理解(45分)(一)(4分)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0.这首曲的前三句描绘出一幅怎样的深秋晚景图?(2分)萧瑟(萧索)、荒凉。
11.这首曲中的“断肠人在天涯”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2分)孤寂愁苦,思念家乡。
(答“思乡”或“飘零天涯的游子在秋天思念故乡、倦于漂泊的凄苦愁楚之情”也可)(二)(10分)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陈太丘与友期行》)1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4分)(1)尊君在不.( 同“否” )(2)相委.而去( 舍弃 )(3)下车引.之( 拉,牵拉 ) (4)入门不顾.( 回头看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分)(1)待君久不至,已去。
我父亲等了你很久您也没到,他已经离开了。
(2)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你父亲)真不是人啊!和我约好一起走,却丢下我走了。
14.文中主要写的是哪两个人?他们各自有什么性格特点?(2分)元方与友人。
__元方:聪明、勇敢、识礼、有节。
__友人:无信、无义、无礼,但能虚心接受批评。
(三)(15分)守桥葛俊康①学校坐落在山脚下的大坝上,从学校大门出来走百多米就有一条小河,小河上的一座石桥年久失修,局部已经开始了垮塌,老葛每天都要到石桥上走走,看看,修一修,补一补。
老葛以前是学校的老师,退休后和老伴一起把家搬到了石桥的旁边。
②由于前几天连续的暴雨,山洪暴发,河水开始猛涨。
这天早晨,天刚亮,老葛一来到桥头就被惊呆了。
只见那汹涌的洪水,怒吼着从山上冲下来,挟带着大量的泥沙、石块、树枝,咆哮如雷的奔腾着,冲到桥洞口,顺着桥洞,吼一声,冲出去,往下游狂奔。
老葛站在桥头,感到石桥仿佛在颤抖,在呻吟。
老葛的心,也紧跟着抖动了一下。
这时,一颗大桃树,如一只下山的猛虎,从上游冲了下来。
冲到桥洞口,横在那里,不走了。
洪水轰轰隆隆地响着。
大树拦在那里,不一会儿上面就挂满了各种漂浮物。
老葛看着大树,心里轰的一声大响,大叫一声:“坏了。
”说完,就往石桥下冲。
妻子听到喊声,也从屋里冲了出来。
③老葛冲到桥洞口,用手不停地拉扯着大桃树。
大桃树卡在那里,死死地,动都不动。
洪水咆哮着,不停地狂涌着往桥上扑。
妻子忙上前帮着老葛。
两人拉扯了一会儿,大桃树还是死死地卡着。
树上的漂浮物越聚越多,越堆越厚。
④老葛站在桥上,望着桥上汹涌而来的洪水,和惊马般横冲直撞的树枝、竹木、乱草,双腿开始了颤抖,一种毛骨悚然、不寒而栗的感觉瞬间就贯遍了全身。
老葛剁了几下脚。
看了一眼妻子,说:“还站着干啥?快回家去拿锯子。
”⑤此时,洪水越来越大,眼看就要漫到桥面上了。
老葛的心更慌了。
老葛知道,再不想办法,这桥肯定是不保了。
桥垮了,孩子们上学咋办?老葛扒掉上衣,脱掉长裤,裸着身子站在桥上,用手撕扯着挂在大树上的一些树枝、乱草。
⑥妻子拿来锯子、绳子。
老葛把绳子一头栓在身上,另一头紧紧地拴在了桥头的一棵大树上。
老葛拿着锯子,毫不犹豫地跳到河里。
妻子用手拉着绳子。
老葛一手拿锯子,一手抓住大树,往树上爬。
爬上大树,老葛抹了一把脸上的泥水,横坐在上面,开始锯树。
妻子站在桥上,双手紧紧地抓住绳子,满脸的担心,说:“慢点,慢点,不要慌!千万不要让洪水把你冲下去了。
”老葛没回答,坐在树上,双腿死死地夹住树干,用力地锯着那根最长的最粗的树枝。
⑦不一会儿,有学生来上课了,走到桥头,吓傻了,站在那里不知所措。
老葛忙让他们站在桥头,不要上桥。
学生们乖乖站在那里,看着老葛。
学校的老师也赶过来了。
村长也来了。
跟在村长身后的,还有几位年轻人,村长一看,太危险了,忙跑上前让人把老葛拉了上来。
村长把绳子拴在树枝上,然后让几位年轻人奋力地往旁边拉。
经过几番折腾,树枝终于被拉开了。
漂浮物随着洪水,轰的一声冲出桥洞,往下游狂奔而去。
⑧水位下去了。
桥面完全露了出来。
老葛站在桥上,看着滚滚而去的洪水,再看看正慢慢过桥的几位学生,眉头深深地皱了一下。
⑨几天后,老葛被评为乡里的抗洪抢险先进个人,得了一本荣誉证书,还有两千块钱奖金。
拿到奖金后,老葛和妻子又从自家的存折里取出了仅有的一万元,买了水泥、河沙、石子,叫上几位年轻人帮着把石桥彻底地加固了一下。
⑩修桥的时候,学校的校长和村长都来到了现场。
村长问老葛还有啥要求,差钱啥的村里可以帮着解决。
老葛朝他们看了看,笑了笑,说:“我还真有个要求,不知你们答不答应?” 村长说:“答应答应,肯定答应,您说就是。
”老葛转头看了看不远处的学校,说:“我想给孩子们再上堂课。
”校长一听,愣了一下,走上前,紧紧地拉住老葛的手,啥话都没说,眼里慢慢地就开始了湿润。
15.阅读文章第②~⑦段,概括补充“守桥”的情节。
(4 分)开端:老葛看见洪水涌来,一颗大桃树堵在了桥洞口。
发展:老葛拉不动卡在桥洞口的桃树,树上的漂浮物越聚越多,石桥危在旦夕。
高潮:老葛奋不顾身跳入洪水中,用锯子锯树。
结尾:村长和年轻人合力拉开了堵在桥洞口的大桃树。
16.第②段画线句描写洪水来时的情景有什么作用?(3分)①交待了洪水来势凶猛、情况危急,渲染紧张气氛,引起读者阅读兴趣;②引出下文,为下文描写大桃树被洪水冲下卡在桥洞口做铺垫;③推动情节发展;④表现出主人公老葛英勇、善良、责任心强、甘于奉献的优秀品质。
(答出两点即可)17.品味下面的句子,回答括号内的问题。
(4分)(1)老葛看着大树,心里轰的一声大响,大叫一声:“坏了。
”(“轰的一声大响”有什么表达效果?)(2分)运用心理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老葛看到桃树卡在洞口时内心的震惊与担心,表现出形势的危急,以及老葛准确的预见性和强烈的责任心。
(2)校长一听,愣了一下,走上前,紧紧地拉住老葛的手,啥话都没说,眼里慢慢地就开始了湿润。
(“愣”“紧紧”“慢慢”“湿润”反映了校长怎样的心理变化?)(2分)运用动作描写和神态描写,写出校长在听到老葛的要求竟然是再给孩子们上一堂课时,由不解到理解再到心生敬佩的心理变化过程。
18.文章以“守桥”为标题有什么妙处?请简要分析。
(4分)“守桥”是主人公老葛退休后义务承担起来的“工作”;“守桥”概括了文章中老葛在洪水中奋力守桥这一主要情节。
_主人公老葛守住了学校门前河上的小桥,守住了孩子们上学的路,同时也守住了内心这座“教书育人”的“桥”,表现出他对教师这一职业的无限尊重与热爱。
(四)(16分)我在第三棵树下等你①记得中考那年,学校要求上晚自习,爸爸每天9点就到学校门口来接我。
我到家他会给我加餐,有次他问我吃什么,我说要吃手擀面,我去洗漱的时候,他已经把一碗面条摆在我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