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考人文地理核心知识点总结

高考人文地理核心知识点总结

人口专题一、人口容量环境承载力:最多人口合理容量:合适影响因素:①资源(正比)。

②科技(正比)。

③对外开放(正比)。

④人均消费(反比)。

二、人口数量变化(一)、人口自然增长●人口自然增长率和增长量是两回事!(要考虑人口基数)●人口自然增长模式:高高低;高低高;低低低●出生率下降的原因:①生育观念改变。

②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③抚养成本的提高。

④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

●死亡率下降的原因:民族独立与医疗科技的进步●何为“高”、何为“低“”?: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以1%为界;出生率以2.5%左右为界。

不同国家的人口问题:●发达国家——老龄化(65岁以上人口的比例超过7%):影响:劳动力不足;青壮年负担加重(抚养比);国防兵力不足。

对策:鼓励生育;接纳外来移民;完善养老保障体系。

●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速度过快、人口素质较低:、影响:粮食供应不足;持久的资源与环境压力;就业、交通、居住、医疗等社会问题;对策: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二)、人口迁移●注意人口迁移与人口流动的区别!●原因:一系列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多因素的综合反映。

(当今经济因素起主导作用,迁入地比迁出地就业机会多、收入水平高,交通便利,医疗等社会保障体系完善。

)●影响:迁入:带来大量劳动力;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加快城市化进程。

有利:迁出:缓解当地人地矛盾;加强与外界经济、社会文化、科技的交流和联系。

不利:迁入:环境污染;就业、交通、居住、治安等问题。

迁出:造成人才流失和劳动力的不足。

三、常见考试图●增长率图:增速降低,依然在增长;增速降低可能增量增加。

●三角图:①画三条底边的箭头,从小值指向大值。

②画与底边的平行线,和谁平行,箭头和谁一致。

●人口金字塔图:性别、年龄比例城市专题城镇化:1、计算:城镇人口/总人口2、表现:农业户口变为非农业户口;农业活动变为非农业活动;基础设施完善。

3、比较:水平高低;发展快慢;起步早晚。

4、曲线:初期(低于30%):水平低,速度慢;中期(30%-70%):水平较高,速度最快;——出现一系列自然与社会问题+郊区城市化后期(超过70%):水平高,速度慢+逆城市化。

●逆城市化的原因:①郊区比市区地价低,生活成本低,且生态环境优越。

②郊区的基础设施日益完善。

③连接市区与郊区的交通日益便捷。

5、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有利:合理的、适度的城市化通过平整土地、修建地理景观设施,美化地理环境。

不利:不合理的、过快的城市化导致一系列自然和社会问题——自然:①大气污染;热岛效应和雨岛效应。

②污染水质;影响水循环过程(下渗)。

③生物多样性减少。

人文:交通、住房、医疗、就业、治安等一系列问题。

城市区位:自然:①地势平坦,有利于城市建设。

②中纬度城市分布较多;低纬度的城市多分布在高原。

③城市多沿河流分布,水源充足+河两岸地势平坦;河流交汇处和入海口可能出现大城市。

人文:①城市多沿交通线分布(铁路、公路、河流、海)。

②古代的政治、军事、宗教中心往往后来发展成大城市。

③国家政策。

城市的等级和规模:城市等级越高——数量越少;城市服务种类越多——服务范围越广,彼此间的距离越远。

城市的外部空间形态和内部空间结构:外部:注意城市向哪个方向扩张。

内部功能分区:——形成原因:①历史原因,比如故宫周边形成文化区。

②经济原因:通过低价起作用。

(影响低价的因素:与市中心的距离;交通通达度)③行政原因:国家通过规划、引导形成功能分区。

(例:经济技术开发区)④社会文化原因——主要功能分区:●中心商务区:不是所有城市都有,只有大都市才有!往往在市中心;地价高;土地利用集约;昼夜人流量差别大。

●商业区:分布在交通主干线、街角路口等人流量大的地方。

●住宅区:占城市比重最大(40%-60%);有高级低级之分,低级住宅区往往在老宅区和工业区附近,高级住宅区往往在郊区环境优美的地方)●工业区:污染空气的企业往往分布在最小风频的上风向或最大风频的下风向或盛行风垂直的郊外;工厂要远离农田和村庄,排污口要远离河流;沿交通线分布;有外迁的趋势;自来水厂应建在河流上游;污水处理厂应建在河流下游。

农业专题农业的区位因素:●自然:①地:地形平坦,有利于农业生产;若地广人稀,则有利于大规模的机械化生产。

/丘陵等不平坦的地方(注意防止水土流失)——梯田或立体农业②气:热量(影响作物种类和熟制;常考河谷农业);降水(降水量大于400mm的地区适宜发展种植业,大于800mm为水田,400-800mm为旱地,小于400mm的地区发展畜牧业或灌溉农业);雨热组合(季风气候雨热同期有利于作物生长);光照(棉花喜光);昼夜温差(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有利于糖分积累)——针对气候的对策:培育和推广优质(耐盐、耐旱、高产)的作物品种;大棚技术;覆盖地膜。

③水源:地表径流;淡水湖;冰雪融水(西北绿洲农业河流,沿岸和山麓地带)——针对水源的对策:发展节水农业(滴管和喷灌;兴修水利)④土:土层深厚,土壤肥沃(冲积平原、山麓冲积扇)——针对土壤的对策:多施加有机肥料,减少化肥的使用;加大对盐碱地和荒漠地的治理。

⑤灾:旱涝灾害(季风气候发展农业先天的缺点);虫灾;低温冻害(高纬度地区)。

●人文:政策、市场、交通、劳动力、技术、历史基础、地价——人文往往考查要素的变化:政府支持力度加大;市场需求量增大;交通条件改善;冷藏和保鲜技术提高....农业地域类型:●季风水田农业与商品谷物农业(种植业):比规模;比单产;比机械化水平;比专业化程度——季风水田:东亚、东南亚、南亚;小农经营,以家庭为单位,单产高;自给自足,商品率低;机械化、科技化水平低(日本除外,小型农机具)——商品谷物:我国东北、美国中央大平原;大型农场,地广人稀;商品率高;机械化、科技化水平高●大牧场放牧业与乳畜业(养殖业):——大牧场放牧业:肉牛(羊)-肉制品;稀疏牧草;西欧、新西兰、五大湖;靠近交通(港口)-大型远洋运输轮船和冷冻技术的发展;地广人稀、地价低——乳畜业:奶牛(羊)-乳制品;多汁牧草;潘帕斯草原、南非;靠近市场(大城市周边兴起乳畜业);市场需求量大、人口密集的地区●混合农业(典型地区:澳大利亚小麦-牧羊带):——优点:①种植业、养殖业和土地构成良性的生态系统(养殖业为种植业提供肥料,种植业为养殖业提供饲料)。

②合理安排农事活动。

③多种经营,增强了市场的灵活性和适应性,可以增加收益。

●热带种植园农业——初级:橡胶、咖啡、可可●雨林迁移农业:原始的刀耕火种——原始,会对雨林生态环境造成极大破坏(雨林地区的土壤非常贫瘠。

●地中海园艺业:鲜花、葡萄、橄榄工业专题指向型:——随着科技等因素的进步,指向型会发生改变●原料指向型:工厂靠近原料地,原料不适宜长途运输或运输成本高;制糖产业、水产品加工、水果罐头厂●市场指向型:产品不方便长途运输或运输产品的成本很高;啤酒厂、家具厂、印刷厂●动力指向型:工厂靠近燃料地;有色金属冶炼(煤、水电站)●劳动力指向型:服装、玩具、电子产品装配●技术指向型:工厂靠近高校和科研院所;航天、生物制药、软件研发、精密仪器工业区位:自然:重点突出矿产(原料)、能源、水源人文:政策、市场、交通、劳动力、技术、历史基础、地价、企业家个人因素——工业区的布局要考虑环境因素!工业地域联系:●集聚:政府主导:国家的工业园区或开发区;生产工序联系:纺织、印染、制衣;——集聚的优点:①共用基础设施,节约建设投资成本(必答);②节省运输费用(生产工序联系);③有利于形成品牌优势,扩大市场;④形成规模效益,降低单位生产成本;⑤有利于促进企业间的交流与协作,促进创新;⑥集中处理污染物。

●分散:(同一企业的不同部门)——原因:①过度集聚会导致地价上升、交通拥挤、环境污染等一系列自然与社会问题;②分散可以在更广的范围内寻找最优的生产区位,降低成本,扩大市场;③现代交通和通讯技术的发展。

工业地域类型:●传统工业区:资源型城市转型问题(以鲁尔区为例):曾经的区位优势:矿产+能源+水源(煤、水电站)+人文(突出市场和交通)衰落的原因及转型对策:①产业结构单一,过度依赖重工业;——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②资源枯竭或资源开采成本增加;——寻找替代资源+加大勘测力度+资源的跨区域调配+进口+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

③环境污染严重;——优化美化环境+加大对废弃物的回收利用。

④新技术革命的冲击;——加大科技投入,提高产品附加值。

●新型工业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美国硅谷、印度班加罗尔、日本北九州、台湾新竹✧区位:自然:生态环境优越,气候宜人。

人文:①靠近高校和科研机构。

②靠近便捷快速的交通。

③及时掌握市场的反馈信息(要求城市的级别较高)。

④要求稳定的市场。

✧特点:产品更新换代时间短;科技人员比重高;研发费用比重高;生产增长速度快;产品体积小、质量轻,附加值高,面向国际市场。

交通专题交通方式的特点与选择:多:运量多快:运速快好:连续性、灵活性、安全性省:运费低、占地少交通区位:——某个交通线成本高的原因:①考虑里程长短。

②考虑修建难度(山区面积广,地势起伏大,须修建隧道;地势高,高寒缺氧,施工不便;避开沼泽、断层等地质结构不稳定的地区;热量、光照、降水、温差、雨热组合;少穿越河流,穿越河流需修建桥梁;避开冻土;避开生态环境脆弱的地区和生物栖息地、迁徙路线)。

●道路尽量多联系居民点,少占用耕地。

——常见的交通方式的区位要求:●港口:陆域:地势较平坦,地质结构较稳定;海岸线曲折。

水域:港阔水深,风浪小,无结冰期。

依托城市:依托的城市经济发达,经济腹地范围广。

●机场:①地势结构稳定;地势平坦,有一定的倾斜度,有利于排水。

②与市区有一定保持一定的距离。

③有快速的交通与市区相连。

修建某条交通线的意义:南昆铁路修建的意义:经济:连接xx与xx,缩短时间与贸易距离,加强区域间的交流和联系;有利于开发xx资源,将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政治:有利于民族团结、社会稳定、文化交流。

战略:优化国家交通网的战略布局;有利于边境贸易和国防安全;有利于加快西部大开发。

可持续发展专题环境问题:●资源短缺:水、能源、矿产●生态破坏: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森林减少、生物多样性减少●环境污染:大气污染、水污染环境问题的成因:①人口压力。

②先污染后治理的生态环境观。

③片面追求经济的增长速度,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常见的资源短缺问题:●短缺类问题:——原因(以华北地区春季水资源短缺为例):①从供给角度:季风气候,降水变率大,春季尚未到达雨季,降水较少;+河流数量少,径流量小。

②从需求角度:华北地区人口众多,城市密集,生产生活用水需求量大;+春季正直农耕。

③从浪费角度:水资源综合利用率较低;+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量较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