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10第十章炙法1酒炙
❖
黄连
❖ 黄连分:雅连、味连,云连三大类别。
❖ 主产于峨眉、洪雅、乐山、雷波等地者, 被称为“雅连”;
❖ 主产于石柱、南川、湖北来风、恩施、连 始、利川、宣恩等地者,被称为“味连”;
❖ 主产于云南各地者,被称为“云连”。
❖ 以表面灰黄或黄褐色,断面皮部橙红或 暗棕色,木部鲜黄色或橙色,枝条匀整,味 极苦,无残茎者为佳。据介绍,上等黄连素1 份兑入25万份水中仍有微苦味。
❖
❖
大黄
❖ 历史:汉代《金匮玉函经》始载酒制 法,至宋代《圣济总录》载有酒炒制, 至现代有切片生用、清炒、酒炒、清 蒸、酒蒸、炒炭、醋制、石灰制等法。
❖ 方法:
❖ 生大黄-原药材,净制,浸润,切厚片,干燥。
❖ 酒大黄-生药材+黄酒 拌匀(一法)文火炒干 棕褐 色,颜色加深 。
❖
药:黄酒=100:10
❖
药:姜汁=100:12.5
❖ 作用:扩大范围,提高药效 ❖ 生黄连:苦寒性强,泻火解毒燥湿,
清心火,治泻痢 ❖ 热毒雍盛-黄连解毒汤 ❖ 血热妄行-泻心汤 ❖ 酒黄连:引药上行,并缓和苦寒之性,
上行头目,上清上焦火热 ❖ 目赤肿痛,口舌生疮
❖ 萸黄连:苦寒缓和,寒而不滞,清气 分湿热,散肝胆郁火
❖
药:土=100:30
❖ 当归炭-生药片(炒炭法、中火) 炒至 微黑,质脆
❖ 作用: ❖ 生药-补血,润肠 ❖ 大便秘结-润肠汤 ❖ 酒炒当归-活血、补血调经,活血祛瘀 ❖ 痈肿初起-仙方活命饮 ❖ 诸痛证,跌打损伤,月经不调 ❖ 土炒当归-补血而不致滑肠 ❖ 适用于血虚而又便溏的患者 ❖ 当归炭-止血 ❖ 崩漏下血-回阳丹
❖ 研究:挥发油、阿魏酸、微量金属元素及 维生素等。
❖ 归头止血上行 ❖ 归尾活血下行 ❖ 归身补血 ❖ 全当归和血而不定 ❖ 部位: ❖ 挥发油(阿魏酸)--归尾大于归头。 ❖ 生品-阿魏酸最高,补气活血、止痛用生品。 ❖ 当归炭-利于鞣质的溶出,止血作用增强
❖
蕲蛇
❖ 历史:南北朝刘宋时期,有苦酒浸后酒煮
❖
药:黄酒:蜜=100 :75:40
❖ 作用:
❖ 生品-泻下峻烈,伤胃气,攻积导滞,泻 火解毒
❖ 热毒壅盛,热结便秘-大承气汤
❖ 酒炙大黄-峻下缓和,升提药性,清上焦 实热,活血祛瘀增强
❖ 目赤肿痛—当归龙荟丸
❖ 口舌生疮,耳鸣-上清丸
❖ 瘀血症-下瘀血汤
❖ 酒熟大黄-泻下减弱,清热化湿,活血 祛瘀作用增强
10第十章炙法1酒炙
❖ 三、炙法与加固体辅料炒的区别
❖
炙法
加辅料炒法
❖ 辅料
液体辅料
固体辅料
❖ 温度
低
高
❖ 火力
文火
中火或武火
时间
长
短
❖ 辅料处理 入药
不入药
❖ 性质 大部分理化
少数有协同
❖
性质发生变化
和赋色作用
❖ 操作 ①先拌辅料后炒药 先预热辅料后投药
❖
②先炒药后加辅料
❖
以两法为主
四、注意事项 1.加酒拌匀闷润过程中,应加盖,以免酒 迅速挥发. 2.若酒用量少,可加适量水稀释后,再与 药拌润。 3.用文火,勤翻,炒近干,色加深时,即可 取出,晾凉。
❖ 清宁片
❖ 取大黄片或块,置煮制容器内,加水 超过药面,用武火加热,煮烂时,加入黄 酒(100:30)搅拌,再煮成泥状,取出晒干, 粉碎,过100目筛,取细粉,再与黄酒、 炼蜜混合成团块状,置笼屉内蒸至透,取 出揉匀,搓成直径约14mm的圆条,于 50℃—55℃低温干燥,烘至七成干时,装 入容器内,闷约10天至内外湿度一致,手 摸有挺劲,取出,切厚片,晾干。筛去碎 屑。
法(《雷公》),至宋代《太平圣惠方》 出现酒浸炙法,酒炙后以蜜麸炒。
❖ 方法:
❖ 蕲蛇-原药材去头,鳞,切寸段。
蕲蛇肉-净药(去头)+黄酒 润透 去鳞, 骨,干燥
❖
药:酒=100:20
❖ 酒蕲蛇肉-生药段+黄酒(酒炙一法) 至微 黄
❖
药:酒=100:20
❖ 作用:
❖ 生品-多外用 ❖ 皮肤瘙痒,止抽搐-定命散 ❖ 酒炙蕲蛇-腥气降低,祛风除湿、通络止痛增
❖
总蒽醌% 游离蒽醌%(抑菌) 结合型蒽醌%(泻下)
原料大黄 3.47
1.35
2.12
大黄片
3.12
1.01
2.11
酒大黄
3.08
1.43
1.65
熟大黄
2.541.50Fra bibliotek1.04
大黄炭
3.07
2.60
0.47
❖ (2)泻下作用减弱
❖ (3)解热、抑菌、消炎作用稳定
❖ (4)止血成分增加,止血作用增强 ❖ (5)活血作用增强,毒性降低
❖ 体虚肠燥便秘的-大黄丸 ❖ 润肠通便-润肠丸(老年、小儿) ❖ 活血祛瘀--大黄zhe虫丸 ❖ 大黄炭-泻下极弱,凉血化瘀止血。 ❖ 血分有热,瘀阻-十灰散。 ❖ 醋大黄-消积化瘀—三棱煎丸。 ❖ 清宁片-润下剂,老年习惯性便秘
❖ 研究:致泻成分、抑菌成分、止血收敛成分。
(1)大黄生品及各炮制品成分含量列表如下:
❖ 湿热泻泄-香连丸 ❖ 肝火郁结-戊己丸 ❖ 姜黄连:清胃止呕 ❖ 胃热呕吐-半夏泻心汤
猪胆汁制、土炒、炒炭
❖ 研究: ❖ 1.宜抢水洗 ❖ 2.煎出率 ❖ 对于黄连不同形状的煎出率来看,结果为 形 状 段 细条粒状 粗粉 细粉 煎出率 26.34% 47.50% 58.17% 72.43% ❖ 3.不宜久服或过量服用
❖
当归
历史:南齐《刘涓子鬼遗方》中始载炒法, 至唐代《仙授理伤续断方》始有酒制法。至 宋代有炒《经效产宝》、明代《奇效良方》 中有制炭法。
❖ 方法:
❖ 当归-原药材去杂质,润,切薄片,阴干。
❖ 酒当归-生药片+黄酒(酒炙一法) 至 老黄色略有焦斑
❖
药:黄酒=100:10
❖ 土炒当归-生药片土炒法炒至挂土色,透香气
❖
雅连 黄连片
❖
云连 味连(鸡爪连)
❖
黄连
❖ 历史:梁始载,宋代有酒炒、姜炒、吴萸
❖
炒,元、明取汁炒。
❖ 方法:
❖ 生品:去杂质,抢水洗,润透,切薄片
❖ 酒炙品:按酒炙一法操作。
❖
药:黄酒=100:12.5
❖ 吴萸炙:黄连片+吴萸汁拌匀 吸尽,文火炒干
❖
药:吴萸汁=100:10
❖ 姜汁炙:黄连片+姜汁 拌匀 吸尽,文火炒干
❖ 熟大黄-①生药块置木甑 隔水蒸 内外均成黑色。
❖
②生药块+黄酒 拌匀闷润1-2小时吸尽 至
密闭容器内隔水蒸24-32h至内外黑褐色 取出干燥 。
❖
药:黄酒=100 :30-50
❖ 大黄炭-生药(炒炭法) 炒至表面焦黑色,内 部焦褐色,取出,放凉。
❖ 醋大黄-生药片+醋 拌匀闷润吸尽 文火炒干
❖
药:醋=10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