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经济政策ppt
第 四 课
一、土地制度的演变 二、重农抑商 三、“海禁”与“闭关锁国”
一、土地制度的演变
朝代
土地制度
原始社会 氏族公社所有制 (公社公有,共同劳动,平均分配)
夏、商、周
井田制(土地国有制,不得买卖转 让)“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春秋战国后 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土地可私有买 卖,“废井田,开阡陌”
“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 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 敢治私事。”
4、评价作用:
(1)积极----封建初期发展时期 ,基本适应生产 力,维护小农经济基础,促进经济发展政治稳定 社会进步。
(2)消极----明清时期 A,阻资萌芽,商品经济发展,防社会进步 B,强化自然经济,使商业资本流向土地,加速土
地兼并,不利商业资本积累,资萌芽成长 C,根本导致中国落后于世界潮流 D,限经平衡发展,结构单一 E,开荒毁林,围湖造田,环境恶化
画面二:当乡里人家赶着牛车,挑着扁担日复 一日,年复一年地重复着单调的生活时,
西方蒸汽机头已经响声彻天地驶入全新的时代!
画面三:雍正帝颁“抑商手谕”,乾隆帝津津乐道的“十 全大武功” ,英国的查理一世和法国的路易十六正躺在 断头台上,以十倍的绝望与百倍的仇恨诅咒着资产阶级革 命的胜利。
(政:封建君主专制//资革命,资民主制度)
实行“海禁” “闭关 锁国”的政策又给中国带来 了什么影响呢 ?
影响: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 使中国落后于世界潮流
(1)妨碍海外市场拓展,不利资本原始积累,阻 抑资萌,使中国与世界隔绝,逐落后于世界 (2)助长妄自尊大心理,盲目排外,保守愚昧 (3) 一定程度自卫防入侵,维国家统治安全, 但属消极防御。 (4)启示:闭关锁国落后挨打,对外开放学先进 科技进步
──《孟子•滕文公下》
管
春秋末期,齐国管
仲
仲实行“相地而衰征”、
鲁国实行“初税亩”—
承认土地私有合法
战国秦国商鞅“帝王之
商
制,除井田,民得卖
鞅
买”。---法律上确立封
建土地私制
所有制形式:
(1)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 (2)封建国家土地所有制 (3)小农土地私有制
土地兼并Leabharlann (1)含义: 地主依靠政治
三、“海禁”与“闭关锁国” 1,明朝海禁 2,清朝“闭关锁国” (1)含义:严格限制对外贸易和对外 交往
(2)原因:
对付抗清斗争 西方殖民扩张
根本原因:自给自足的封建自然经济
画面一:中国黄河岸边,犁间耕作喘息与手摇纺车吱呀呻吟合 奏悠闲田园慢板时,
英格兰蒸汽锅炉吼叫出震耳欲聋的工业交响曲。
(经:自然小农经主导落后稳定//工业革命先进)
材料三:汉初,民生凋敝,商人却囤积牟 利。
2.原因
A大商人交结王候,干预政治;不利于端 正民心民志
B与农业争夺劳动力,影响农业生产 C富商大贾操纵市场物价影响农业甚至危
及封建统治。
根本原因:适应自给自足自然经济的需要 根本目的:维护地主阶级的统治
3、政策表现:
(1)统治者“重本抑末”的治国思想。 (2)明清专卖制度,独占专利。 (3)商税繁重,关卡林立。 (4)歧商,限商人社会地位。
(3)抑制措施: A.均田制—一定程度缓解矛盾,抑制兼
并,但不能根除---B.鱼鳞图册:
明朝政府为整顿田 赋,多次在全国丈 量土地,登记每块 土地的面积、地形、 四至和田主姓名, 并绘制图册,因所 绘田亩图形很像鱼 鳞,所以称为“鱼 鳞图册”,它是确 定土地所有权和征 收赋税的依据。
二、重农抑商政策 1、含义
重
视
农
抑制商业和手工业
业
通过下述三则材料分析,统治者为 什么要实行重农抑商政策?
材料一:战国时期,法家认为,商人依 仗其雄厚的财力,生活上“田池射猎之乐, 拟于人君”,政治上“交通王侯,力过吏 势”,因而被韩非子视为“邦之蠹(du) 也”。
材料二:雍正帝:“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 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
经济特权,兼并 农民土地,甚至 国有土地。
东汉的豪强地主田庄
“……除井田,民得买卖。富 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 地。……故贫民常衣牛马之衣, 而食犬彘(zhi)之食。”
──《汉书•食货志》
通过以上材料分析土地兼并的原因和危害
(2)认识
A。封建土地私有制必然产物(土地私有可 转让买卖是根源) B。导致阶级矛盾激化 C。与封建经济发展密切,“重农抑商”加 速土地兼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