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美国历史学派 博厄斯

美国历史学派 博厄斯

浅谈美国历史学派在人类学研究领域的应用以博厄斯的研究方法及理论为例摘要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人类学家博厄斯开创了一个崭新的学派,即历史特殊论学派,也被称为“博厄斯学派”它的出现,对西方文化人类学界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成为西方人类学的重要学派之一,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博厄斯学派的文化人类学思想也被许多学者所使用。

一直以来美国历史学派的博厄斯被人们尊为现代人类学之父,现代人类学的建造者和设计者。

那么历史学派以及博厄斯本人,他的研究领域除了人类学外,还有哪些。

本文以文献检索、阅读为根本对美国历史学派及博厄斯的研究方法、理论进行深入学习和理解;以我们生活的圈子为田野,作出简单的调查研究,系统总结历史学派相关方法及理论在其他学科领域的应用。

关键词历史学派博厄斯研究方法理论序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继进化学派和传播化学派之后,西方民族学界出现了一个新学派“历史学派”或称“批评学派”、“美国学派”。

它的创始人是被誉为美国学术界元老和美国‘民族学之父’的博厄斯,故又称博厄斯学派[1]。

博厄斯生于德国且受教于德国,但在美国,博厄斯却被称为“文化人类学之父”、“美国人类学之父”。

这些美誉源于博厄斯移居美国后,在理论与方法论等各方面对文化人类学的研究和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博厄斯是继摩尔根之后现代人类学、民族学的又一奠基人。

一、历史特殊论博厄斯出现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1890年到1930年是其最活跃的巅峰时期。

博厄斯认为人类学的一般任务是研究社会生活现象的全部总和,而这构成人类的历史。

博厄斯指出历史特殊论的首要任务是“构拟”具体地域或民族的历史,寻找过去常称之为“类似事物”的东西,寻找出现在或过去各种不同社会中相似的社会特点。

博厄斯全部理论的核心就是“历史特殊论”,“历史特殊论”是美国人类学界的基础理论[2]。

这一观点是针对古典进化论单线进化和寻求人类普遍进化法则的企图,以及假定这种法则分类的体系代表着人类历史的演进轨迹的观点提出的。

他认为:世界各地许多相似的文化现象虽然不能被传播论所成功地解释,但也未表现出历史进化的统一性;古典进化论关于文化进化普遍规律的学说是站不住脚的,因为各种文化是各个社会独特的产物,这些相似的文化现象实际上都有其各自发展的历史线索[3]。

所以,博厄斯极力反对简单进化论,他主张进化的法则只能从分析特定地域的实际历史获得。

也就是说,文化人类学应该是研究特殊地区的特殊历史,即历史特殊论。

同时他认为: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历史。

有自身的特点和发展规律,同时每一个文化特质都有复杂的历史,虽然历史发展时空存在着许多“类似事物”,但它们的来源和功能都不一样,有着自己发展的历史线索,不能从“人类心灵的自然活动来追溯”。

“文化必须就它本身特有的历史过程来了解”。

研究者们通过比较世界各地儿童养育方法的差异,分析各种不同的养育方式如何使儿童成为不同类型的成年人,来说明文化和人格的关系,民族文化和民族性格的关系,还有一个极易与濡化,混淆的概念、(Acculturation),它是指不同民族接触引起原有文化的变迁的过程“涵化”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探讨文化接触对处于从属地位的社会成员的个性心理结构的影响,这一人类学研究主题直接影响了教育人类学家以后对跨文化人群心理适应过程与教育过程的研究。

博厄斯认为:理解或解释某一特定文化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重建该文化的独特历史,也就是他自己所说的“构拟历史”[4]。

他把“构拟历史”作为他研究文化人类学的目的之一,即用人类学调查资料来重新恢复某个民族的历史发展面貌。

在驳斥简单进化论和传播主义时,他本身就维护了历史主义的研究方法。

“历史问题”“历史方法”“历史研究”等概念,在他的一切理论主张中是经常重复的。

他同时认为:构拟人类历史是关于人的科学的最终目的,为此,必须从研究每个族体的历史开始。

他指出:“每个文化(即族体)集团都有自己唯一无二的历史,这种历史一部分取决于社会集团特殊的内部发展,一部分取决于它所受到的外部影响”。

因此,博厄斯认为“研究”各个社会的“动态变化”是正确的方法。

博厄斯的学生赫斯科维茨(Melville J.Herskovits)较早提出和使用了濡化(Enculturation)的概念,濡化是指成长中的个体获得本民族的文化模式的过程’对濡化过程的研究主要包括观察儿童的行为,研究母亲如何养育和教导其子女,这些研究中特别注意研究哺乳期的长短哺乳的过程,儿童的排泄训练,对儿童暴露性器官的态度,对良好行为态度的肯定,儿童各种游戏和活动等等。

二、文化相对论按照博厄斯的观点,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每一种文化又是各个社会和民族独特的产物,这种观点继续发展的结果必定产生文化相对论。

这与其说是一种理论,不如说是一种方法论,一种思考问题的出发点。

博厄斯拒绝承认传统的权威,文化相对论正是在他反对“欧洲中心主义”和“白人种族优越论”的基础上产生的,他也因此成为反对种族主义者。

在《原始人的心智》一书中,博厄斯运用实证材料,严密而科学的逻辑论证,有力地批驳了白种人生来就在智力上比其他人种优越的谬论[5]。

在该书的一开始,博厄斯就写道:“文明人以其所取得的惊人成就而自豪,从而卑视人类大家庭中其他比他低下的成员……发展阶段的差异并不证明一个人由于遗传而在生理结构上比另一个人低一等”。

并且他通过大量有说服力的事实表明,对各族文化发展的水平和速度产生影响的是历史条件,而决不是各个种族能力上的差异。

大量材料说明,各种族体质特征的差异,丝毫也不能证实白种人离我们的动物祖先更远的意见。

而种族特征的变化是在地理环境、锻炼、饮食、种族混合等影响下发生的。

博厄斯指出,种族、民族并无优劣之分,文明人与原始人之间的差异只是表面现象,一切人种构造都是一样的;各族文化发展的水平不同并不是由于生理原因,而是由于社会原因和历史条件。

所谓古典进化论者强调的进化序列实在是无稽之谈,世界上并没有文化的高低之分,将西方的社会制度作为人类发展的最高阶段更是荒唐可笑。

博厄斯在《人类学与现代生活》一书中对文化相对主义思想做了充分的阐述。

博厄斯指出:“只要我们突破现代文明的局限,去看看别的文明,就会发现争取最大利益的困难大大加强了[6]。

中非黑人、澳大利亚人、爱斯基摩人和中国人的社会理想与我们的非常不同,他们赋予人类行为的价值观是不可比较的,如一个民族认为好的常常被另一个认作是坏的”。

由此看来,文化价值是不能以自己的文化标准去衡量他族文化中的同样事物和活动的。

他接着指出:“因此,对普遍化社会形态的科学研究要求调查者从建立于自身文化之上的种种标准中解脱出来。

只有在每种文化自身的基础上深人每种文化,深人每个民族的思想,并把在人类各个部分发现的文化价值列入我们总的客观研究的范围,客观的、严格科学的研究才有可能”。

三、文化区域理论“文化区域”理论是博厄斯学说中的另一个基本概念,它原本是博物馆的一种分类范畴,后被博厄斯运用于不同地域不同文化群体的考察。

如果分析博厄斯对待进化论和传播论的态度,应该说他更赞成传播论的观点[7]。

他认为,在文化发展过程中,传播要比独立发明更普遍。

为此,博厄斯提出了“文化区域”的概念,这概念与德奥传播学派的“文化圈”学说相类似,但又不尽相同。

如果说“文化圈”学说强调类似文化特征,而不要求有连续性的区域范围,那么“文化区域”则要求在一个共同单位区域内,强调文化的密集成批性。

博厄斯为了对“文化区域”问题进行较为深人的探讨,还提出了“文化中心”和“文化边缘”的概念[8]。

“文化中心”是指在一个文化区域内表现其文化特征最集中的核心地区。

“文化边缘”是指在一个文化区域内远离文化中心、文化特征表现得较不明显的边缘地带。

美国文化与人格学派的研究是直接指向人性的研究,关于人类究竟属于何物,一直存在两种争论:一种认为它是教养的产物,一种认为是人类生物遗传的结果,启蒙时代的哲学家霍布斯(ThomasHobbes)认为,处于自然状态中的人们始终在追求自然权利,因此必然会陷入一切人反对一切人的战争的状态,人们需要放弃一些原有的自由,达成一种契约成立国家而获得某种保护,从而摆脱恐惧卢梭(Jean-Jacques Rousseau)则认为,处于自然状态的人们是纯朴的,是社会特别是民族国家形式的社会毁灭了人性,哲学家的任务就在于设计一种符合人类品格和理性的社会秩序,美国文化与人格学派反对普遍人性的存在,注重研究文化与人格的关系,并重点探讨了民族性格,国民性文化与认知等问题,他们认为,文化塑造了各民族的基本人格,而基本人格又决定了这个民族文化的命运,各民族文化的差异正是由基本人格的差异造成的,儿童期的早期训育对人格的形成有着重要影响,不同文化塑造的性别气质差异可能是截然相反的。

博厄斯指出,在同一个文化区域内,离文化中心越近的地方其文化特征越显著,相反,离得越远的地方文化特征越模糊[9]。

而“文化边缘”是相邻的文化区域间的过渡地带,其文化内涵由相邻各文化区域的文化特征混合而成。

博厄斯他的目的是:想绘制文化区域的“地图”,探索各文化区域内文化传播的途径和文化影响的具体因素。

博厄斯的“文化区域”理论实际上并未脱出“文化圈”理论的案臼。

博厄斯对“文化区域”研究,激发了博厄斯学派主将们对“文化区”的深人研究。

威斯勒在1917年出版的《美洲印第安人》一书中提出:“我们发觉新大陆之土著可以按照单纯的文化特质加以分组,此类文化特质为我们划分许多区域,如食物区域、织物区域、陶器区域等等的依据[10]。

总之,我们把各种特质同时加以考虑,然后把我们的眼光转向社会或部落单位,就能分成适当和固定的团体,这也就是按照文化特质所分成的文化区,或文化团体之分类”。

赫斯科维茨也提出:“当客观地观察文化时,它们看起来可以说是许多充分同类的丛体,它们所发生的区域可以在地图上圈出来,若干相似文化存在的区,也就是一个文化区”。

克罗伯则认为:“文化区是有地区限制的那种文化”。

而罗维提出了“文明是一件东拼西凑的百纳衣”的名言。

四、在体质人类学、语言学方面的理论博厄斯不仅在对文化区、文化相对论上有自己的独到见解,在体质人类学、考古学、语言学方面也做出了很大的贡献[11]。

在体质人类学上,博厄斯从种族特征入手,研究了美国的土著居民。

他用测量头部指数例子,认为遗传变异不是固定的因素,它对环境有一定的适应性,这种适应性有一定的限度,到一定的时候就稳定下来这一实例,驳斥了种族主义的谬论,这是博厄斯对体质人类学的重要贡献之一。

在考古学方面,博厄斯具有丰富的考古学知识。

他在墨西哥和波多黎各亲自参与发掘工作。

他认为考古学是人类学研究的重要学科之一。

博厄斯把心理科学与人类学方法结合起来研究发现,大脑中开始形成判断的思维过程在很大程度取决于对先前的判断产生的联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