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临床检验标本的采集规范

临床检验标本的采集规范

临床检验标本的采集规范第一部分各类检验标本容器类型及要求颜色标本类型图片添加剂适用范围要求红色(无)血清无各种生化,免疫血清学检测,病毒DNA 检测。

也可用于各类穿刺液、体液。

不需混匀绿色血浆肝素钠血液流变(血粘度)抽血后立即颠倒混匀5-8 次紫色全血EDTAK2 血常规、抽血后立即颠倒混匀5-8 次蓝色血浆枸橼酸钠9:1凝血抽血量与抗凝剂为9:1 混合,抽血后立即颠倒混匀 5 次,避免剧烈震荡.黑色全血枸橼酸钠4:1血沉抽血量与抗凝剂为4:1 混合,抽血后立即颠倒混匀 5 次,避免剧烈震荡细菌培养瓶需氧树脂需养瓶;25mlTSB;0.05%SPS阳离子及非离子吸附树脂CO2,氧气,荧光感受器标本量5-10ml,摇匀厌氧树脂厌养瓶;25mlpesd;0.05%SPS树脂CO2,氧气,荧光感受器标本量5-10ml,摇匀第二部分患者准备2.1 病人在采血前24h 内应避免运动和饮酒,避免情绪激动,注意合理饮食除了急诊或其它特殊原因外,一般主张正常饮食3 天后采血,应避免暴饮暴食及刻意控制饮食。

静脉血标本采集最好在起床后1h 内进行。

应在空腹10~14 小时后第二天清晨采血。

餐后或延长空腹时间(饥饿)均可引起血液化学成分的改变。

门诊病人提倡静坐15 分钟后再采血。

另外饮食的量及质对检验结果也有影响,如高蛋白饮食可使血清尿素氮、血氨、尿酸升高;高脂肪饮食引起乳糜微粒血症,导致血清脂血(混浊);饮水过多或过少可使血清稀释或浓缩;含咖啡因的饮料可使儿茶酚胺释放等。

2.2 采血时间:有些血液成份日间生理变化较大,因此应相对固定采血时间,一般以清晨空腹抽血为宜〈急症项目除外〉。

2.3 患者体位:体位影响血液循环,由于血液和组织间液因体位不同而平衡改变,则细胞成分和大分子物质的改变较为明显,例如由卧位改为站位,血浆ALB、TP、酶、Ca、胆红素、Tch 及TG 等浓度增高;Hb、HCT、RBC 等亦可增加。

由于体位的因素,在确立参考值时,应考虑门诊和住院病人可能存在的结果差异,故采集标本时要注意保持正确的体位和保持体位的相对一致性。

2.4 药物影响:很多药物进入人体后可使某些化验项目的结果增高或降低,如咖啡因可使血糖和胆固醇增高;冠心平可使甘油三酯和乳酸脱氢酶降低;维生素C 可使乳酸脱氢酶降低;口服避孕药可使转氨酶升高等。

故病人在化验前应尽可能停服对检验有干扰的药物。

2.5 输液的影响:不能在静脉输液同侧臂或输液三通处进行采血。

输液时应在输液的另一侧手臂取血。

2.6 生活方式的影响:烟、酒、咖啡及高脂、高糖饮食,可使血液中某些成份高于正常,需与一般病理情况相区别,取血前几日应注意避免。

2.7 生理差别的影响:不同年龄组的个体及妇女的妊娠期、月经期,血液成份有一定的生理差异,应注意与病理情况区别。

第三部分标本采集及注意事项1. 静脉血液采集1.1 采血注意事项:严格按照无菌技术操作,无论医生、护士、检验人员除穿戴工作服外,还应戴帽子、口罩和一次性医用乳胶手套,同时严格做好采血者手和患者采血部位的消毒,防止患者采血部位感染。

保证一人一针一管一带,杜绝交叉感染。

真空采血过程如有血液外溢和污染,立即用0.2%消毒灵或其它消毒液进行消毒处理。

对所有的采血材料严格执行使用前再次检查,保证安全。

采血人员对所采集的标本做好登记工作,并签名。

样品采集完后,对所使用的材料做好无害化处置,保证环境和人员安全。

1.2 采集流程1.2.1 门诊静脉血采集流程检验人员收取检验申请单→审查合格(核对检验单上费用,姓名、科别、检验项目等是否填写清晰,能正确辨认)→按申请单上的病人姓名呼唤其姓名再次确认病人→确认采血静脉并严格消毒→按照采血管顺序采取静脉血→采血完成嘱咐患者用棉签压迫伤口→采血人员充分混匀样品→送至相关部门检测(由运送部人员完成)。

1.2.2 住院部静脉血采集流程护士收取检验申请单→审查合格(核对检验单上姓名、住院号、科别、床号、检验项目等是否填写清晰,能正确辨认)→按申请单上的病人姓名呼唤其姓名以再次确认病人→确认采血静脉并消毒→按照采血管顺序采取静脉血→采血完成用棉签压迫伤口→充分混匀样品(在采血单上填上采血时间)→送至检验科检测(由临床医护人员完成)。

1.3 静脉采血时,止血带离抽血扎针部位上方约5cm 距离,注意袖筒不要太紧。

通常选择手肘中央部分较粗的静脉血管,用食指触摸,是否为有弹性的血管(肌肉较无弹性),若该部位不明显,可改用手背处静脉(请患者手轻握)。

确定穿刺部位后,以安尔碘或者爱尔碘等混合消毒液作为消毒剂,以选定之静脉穿刺部位为中心点,由内往外以环状涂拭消毒,消毒直径约7.5 cm 左右,稍待干躁后进行标本采集。

消毒后用一次性采血针穿刺,回血后将另一端的硬插管插入真空定量采血管内,松开止血带,采血足量后,拔出硬插管,可插入另一支真空采血管继续采血。

整个采血过程无血液溢出和污染,采血完成后,请病人手指压住棉签,手伸直抬高于心脏,保持5分钟,有出血倾向者(如紫癜,ITP,血液病等)宜按压10 分钟以上至无血液渗出。

把针头放入专用利器废弃桶内。

1.4 静脉采血的注意事项:1.4.1 在肌肉注射或静脉输含有葡萄糖或电解质(含钾、钠、氯离子)的液体时,建议3小时以后采集静脉血标本进行这些项目的检验,以防止上述检验项目因输液引起的假性升高。

如因抢救等原因需要在输液同时采血的,一定要在输液对侧采集标本,医生应正确评价检测结果。

禁止从中心静脉插管、肝素帽等保留的治疗通道中采集血液标本。

1.4.2 止血带使用时间应少于1 分钟(建议在针头穿刺进入血管后即放松止血带),以免引起血液淤滞,局部组织缺氧,造成血液某些成分的改变,特别是测定乳酸时不可使用止血带,否则结果偏高。

1.4.3 血标本应防止溶血。

引起溶血的原因有:容器不清洁、不干燥;淤血时间过长;穿刺不顺利;组织损伤过多;抽血速度过快;血液注入容器时未取下针头或注入速度过快时产生大量泡沫;震荡过于剧烈等。

若用普通注射器采血后,未取下针头直接将血液注入真空管内,也易造成溶血。

1.4.4 必须正确选择采血管。

不同检验项目对采血管有各自要求,错误的使用采血管可能导致检验结果较大出入。

采集凝血管和血沉管时注意抗凝剂与血液的比例,具体使用情况参照本手册。

1.4.5 采血后,同一病人不同抗凝剂之间的血液禁止相互倾倒,否则可能造成难以解释的检验结果。

1.4.6 采完血后,无抗凝剂的管无需颠倒,有抗凝剂或分离胶的血标本采集后立即轻轻混匀。

手法:上下完全颠倒5~8 次,手法轻柔,迅速。

勿左右晃动、勿剧烈震荡,以防凝血发生。

1.5 真空管采血顺序:血标本采集时建议的真空管使用顺序如下血培养(先需氧瓶,后厌氧瓶)凝血管(蓝)→血清管(红)→肝素管(绿)→EDTA管(紫)→血沉管(黑)→ACD 管(灰)→其它管。

2. 末梢血采集2.1 常用选择无名指(婴幼儿可自拇指或足跟两侧采血),先用酒精棉球消毒,然后用一次性采血针穿刺,让血液自然流出,用消毒棉球轻拭去第一滴后,将血液收集在0.5 毫升eppendorf 离心管(内加EDTAK2 抗凝剂),约0.2-0.3 毫升。

2.2 用干棉球压住穿刺部位,嘱采血对象按压2-3 分钟。

2.3 用手指轻弹离心管底部8 至10 次,或在微型震荡器混匀,让血液与抗凝剂充分混匀。

3. 尿液标本采集3.1 尿液标本类型。

3.1.1 首次晨尿:即留取清晨第一次尿,能真实的反映肾脏病情况,尿液化学成分的检测最好采用晨尿。

3.1.2 随机尿:不为条件所限,适于门诊、急诊病人,但受多种因素,如饮水量、饮食等的影响。

收集首次晨尿排泄后2-4 小时内的尿液标本作为第二次晨尿有利于尿液有形成分的检测。

3.1.3 午后尿:午餐后2h 尿中尿胆原和糖含量高,适于这两种成分的检验,可提高阳性检出率。

3.1.4 中段尿:微生物检验的样本应取中段尿并立即送检。

采集方法:女性病人先以肥皂水冲洗外阴部及尿道口;男性病人应翻转包皮,用肥皂水冲洗或消毒尿道口,再用灭菌纱布擦干,让病人排尿,弃去前段尿,收集中段尿10-20ml,盛于无菌容器内立即加盖送检3.1.5 12h 尿:需甲醛防腐(患者到门诊二楼化验室领取),100ml 尿液中加0.5ml。

头晚8时排空膀胱并弃去此次尿液,再收集至翌晨8 时前的全部尿液,适用于Addis 尿沉渣计数。

3.1.6 24h 尿:适于代谢产物24h 定量测定,如尿蛋白、糖、钠、钾、氯、钙、尿酸等。

应准确的收集24h 尿液,采集方法:早上8 点到第二天早上8 点,早上8 时排空膀胱并弃去此次尿液,再收集,直到第二天早上8 点将小便全部收集在容器中,并测尿量,从混匀尿液中采集30ml 送检。

收集24h 尿液根据检验目的加入适当防腐剂。

24h 尿液沉渣还可用于找抗酸杆菌。

收集24 小时尿液,原则上应首选0~4℃冷藏,必要时可添加化学防腐剂。

3.1.7 特殊体位采集标本:如分别采集直立或运动后尿标本与平卧8h 后尿标本,对体位性蛋白尿、运动性血尿诊断有帮助。

3.1.8 午2 点钟至4 点钟留取尿标本:适于尿胆原检查。

3.1.9 清洁尿(中段尿、导尿、膀胱穿刺尿等):适于细菌培养,应注意无菌操作。

3.2 注意事项3.2.1 应用清洁、有盖、干燥的一次性容器,防止日照与污染。

3.2.2 采集尿液量:尿常规与一般定性检查留取尿液约30ml。

3.2.3 容器应贴上标签,标签内容应包括:姓名/科室/床号/标本采集时间。

3.2.4 一般尿液检查要求标本要新鲜,留取后立即送检。

放置2h 以上尿中成分可发生变化,如红细胞、白细胞溶解等。

3.2.5 尿标本要防止月经血、白带、精液、前列腺液、粪便、烟灰等异物混入。

为此应尽量避免月经期检验尿。

3.2.6 尿胆原等化学物质因光分解或氧化,需要避光。

4 粪便标本采集4.1 标本采集4.1.1 用专用的一次性大便标本采集瓶采集粪便标本。

避免受到尿液及其它污染。

4.1.2 一般检查留取约5g 左右的新鲜便即可。

采集时应该采集有脓液、粘液、血液等异常的部分。

4.2 注意事项和要求4.2.1 标本采集后需要密闭保存并立即送检。

4.2.2 检查阿米巴滋养体,应该采集后立即送检,立即检查。

冬季需采取保温措施。

血吸虫毛蚴孵化需全量新鲜标本(不少于30g)。

4.2.3 对粪便标本放置时间>2 小时,拒绝接收,在申请单注明“标本放置时间过长,请重留标本送检”。

5 阴道分泌物常规检查标本采集5.1 标本采集5.1.1 分泌物清洁度及微生态检查时,由临床医生操作,用灭菌拭子或吸管从阴道穹隆粘膜采取分泌物。

5.1.2 线索细胞及加德纳菌检查时要采集阴道壁表面的分泌物送检。

5.2 注意事项5.2.1 取阴道分泌物之前应避免性生活、阴道冲洗和上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