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电气自动化在供配电系统中的应用

电气自动化在供配电系统中的应用

电气自动化在供配电系统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18-06-08T12:10:06.333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36期作者:岳庆
[导读] 改革开放的不断加深,经济社会进入到快速发展的新时期。

西安陕鼓动力股份有限公司陕西西安 710075
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电能的需求量越来越大。

对于电能的质量要求也更加的严格。

因此为了满足企业和居民对电能的需求,在电能的供配电上要更加的科学化和自动化。

关键词:电气自动化;供配电系统
前言:
改革开放的不断加深,经济社会进入到快速发展的新时期。

城乡经济的快速发展,城乡电网也在全面改造。

我国科技水平在不断的进步,电网技术装备水平也在不断的提高,这就使我国电网调度技术越来越高,对我国电力供应的稳定性起到了极大的作用。

1 供配电系统概述
电力的传输过程的形成和发展,形成了电力供配体系,既供配电系统。

其主要包括电力的高压输送系统、低压配电系统及用电设备所组成的。

在我国国内,大型建筑或远程电力输送一般会通过10 kV电压进行传输,首先通过高压配电,将电压设置10 kV,将电力分配到各个终端,然后再经过低压变电,转化成220 V/380 V的常规用电电压规格,将电能传输给客户端。

供配电系统是维持建筑正常运作的核心设备。

如果没有可靠的供配电设备,建筑内的电力设备将无法运转。

电气自动化作为一种新的科学技术,可以将电工技术和电子技术相结合,通过信息控制及计算机技术,解决供配电系统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从而改良电力系统的运行状态,保证供配电体系的正常运作。

2 电气自动化在供配电系统中的功能和特点
电气自动化在供配电系统中的控制功能。

在供配电体系中的实际运行中,高/中压供电系统常常是由人工操作的,具有较大的危险性。

但是,在供配电系统中引进电气自动化,使中高电压系统的运转,由计算机系统操控。

在供配电体系中,对断路器或通电器实行自动控制,当电流超过一定的标准时,自动跳闸,防止危险事故的发生。

不仅如此,电气自动化还可以自动处理一些进线失电故障。

电气自动化可以处理单路供电时进线失电故障、双路进线失电线路及复杂的进线失电故障问题。

电气自动化通过系统自动检测,检查电流情况,并处理异常供电问题,实现稳定安全供电。

2.1 自动化在供配电体统中的监测功能
运行参数的监测包括电压、频率等参数,这些参数的实时值会在在监控计算机上实时显示并定时记录存盘。

当运行参数的值超出允许范围时,监控系统会及时给与文字与声音报警提示,以方便操作人员及时处理。

远程自动计量是对每个用户的用电量进行自动测量和记录,通过绘制表格等方法实现分时计费,从而形成电费报表。

这样做,不仅可以供用户随时查询,而且方便、节能。

电能质量的监测是指那些对电能质量要求较高的用户进行电能质量参数的监测,包括回路电压、谐波含量等。

故障报警事件的监测是指供配电系统在运行过程中一旦发生故障,智能化供配电系统会立即发出报警声音,自动将出现故障的图形切换到界面上,并给与紧急预案提示,因而,工作人员可以及时、准确地处理故障。

2.2 自动化在供配电体统中的控制功能
智能化供配电系统对断路器的通断控制,从实际控制中,由人工就地控制中高压系统中的配电设备,很少进行远程和自动操作。

传统的方法具有一定危险性。

智能化供配电监控管理系统可以实现远程控制中高压配电系统设备。

3 电气自动化在供配电系统中应用的具体体现
3.1 电气系统中数据网络技术体制的完善
在日常的电力系统的安全防护中,我们可以依据数据网络的信息,来制定和规划系统和数据网络技术体制。

在制定过程中严格按照国家法律规定,严格遵守网络安全制度。

根据网络的规模和服务对象设定相应的安全级别。

由于电力调度数据网的服务对象、网络规模相对固定,并且主要满足自动化系统对安全性的特殊需求,为调度自动化系统提供端到端的服务,符合建设专网的所有特征,所以电力调度数据网宜在通道层面上建立专网,以实现该网与其他网的有效安全隔离。

国家电力数据网承担着管理信息业务和调度控制业务,网络层次简化,数据传输的及时且连续,通信负荷基本恒定。

远方控制的可靠性也具有相应的保障,现代安全防护体系的应用,有效地应对了黑客、病毒的侵袭,防破坏能力进一步的提高。

3.2 电气系统中调度专用数据网络的安全保障
电气系统中调度专用网络体制的完善,使数据网络在网络层的的安全得到有效的保证。

与此同时,还必须做到技术措施和管理制度双重起效的方法,才有能从根本上保障信息和电气系统的安全。

1)管理制度方面:对所有数据网连接的节点都进行有效的管理,保障全系统和全部网络的安全。

加强对人员的培训和管理,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网络管理队伍,防止来自内部误用及泄密;建立健全运行管理制度,加强运行管理安全规章制度的建立和落实;建立安全联防制度,将网络及系统安全检查作为经常性的工作;聘请网络安全顾问,跟踪网络安全技术。

2)技术措施方面:为了保证数据网络的安全,坚持调度控制系统与调度生产系统之间的分离。

信息传输采用单向传输的方式,调度生产管理系统与企业办公自动化系统之间有效安全隔离。

这样即实现数据的传输,又保证了电气系统的安全。

4 电力系统中电气自动化的发展方向
相比于外国,我国的电力系统中电气自动化技术还是较为落后的,因此我们要积极向先进的国家学习,同时还要从我国的具体国情出发,研制出更适应我国的自动化系统。

笔者认为,在未来我国的自动化系统极有可能朝着以下几个方向发展。

4.1朝着测量、控制以及保护实现一体化的方向发展
考虑到我国目前的专业分工情况,以及人员配备和现阶段的运行体体制,站内监控采集数据就成为了我国当前的自动化系统采用的模
式,这是一种保护比较独立的模式。

这种模式所提供的关于事故的分析以及处理的界面相对清晰。

但是,实现测量、控制、保护三者的一体化则有更大的优势,因为这种一体化系统维护简单、配置以及技术都更合理,更能适应社会的发展。

4.2与国际标准接轨
如今IED电力自动化被更多的人所接受,国际电工委员会出于让众多商家IED设备能够实现互操作性以及资源共享,让厂站电气自动化系统可以跃居开发系统之位,已制定出一套国际标准,称为IEC61850标准。

为了跟上国际步伐,我国已开始按照此套标准所设要求进行产品研发。

4.3以太网将成为自动化系统的重要技术力量
社会经济的发展推动了电力系统的发展,因而自动化系统又面临着传输更多的数据的任务,并且其还要求通讯具有更高的实时性,而以太网恰恰拥有数据传输量大以及速度快的优点。

Ethernet+TCP/IP这一应用形式即是以太网应用形式中最典型的一种。

未来,自动化系统将会更多应用以太网技术,并与工业过程应用形成有效结合,产生更高端的现场总线技术。

结语:
综上所述,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对目前国家大力推广的智能电网也有很大的帮助,也时智能电网组成的很重要的一部分。

希望本文的研究对智能电网的发展提供一定的支持。

参考文献:
[1]许素强.电器智能化技术在配电网自动化中的应用[J].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28.
[2]苏标龙,姚建国,杜红卫,赵京虎,许先锋,梁锋,王伟.基于OPEN-3000配网管理系统的配网可靠性统计[A].2006电力系统自动化学术交流研讨大会论文集[C].2006.。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