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电气自动化控制在供配电系统中的应用 廖思汉

电气自动化控制在供配电系统中的应用 廖思汉

电气自动化控制在供配电系统中的应用廖思汉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与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不断完善,推进了我国电力
工业的发展与城乡电网改造,对供配电系统的稳定性与安全性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电气自动化技术在供配电系统中的各个方面都得到了有效应用,提高了整个电网
运行的安全性与稳定性。

关键词:电气自动化控制;供配电系统;应用
1 供配电系统概述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供电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

供配电系统是
我国电网设计的核心内容,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与人们的生活方式有重要影响。

电力传输过程的形成和发展是供配电系统,简单来说,就是电力传输的各个环节
与各个阶段。

随着现代电气系统功能的多样化与技术的复杂性,电力系统及其自
动化技术安全问题对供配电系统整体运行至关重要。

供配电系统主要包括电力的
高压输送系统、低压配电系统以及用电设备,相关管理人员不仅需要具备多方面
的专业知识,而且需要熟练掌握电气施工技术与我国现行的施工验收规则。

当前,我国大型建筑或远程电力输送一般都选用过10kV的电压进行传输,即通过供配电系统将电压转化为10kV,并将电力分配搭配各个终端设施中,利用自
动化技术转换成220V或380V的常规电压,输送到千家万户和社会生产的各个领
域中。

供配电系统是维持电力系统和相关设备正常运行的核心与基础,相关管理
人员与操作人员不仅需要熟练掌握专业技术,还需要具备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
了解国家的经济政策、法律法规与技术使用要求等相关知识。

2 供配电系统应用电气自动化的功能体现
2.1 检测供配电系统的运行参数
当前我国保障供配电系统正常运行的常用手段是借助外部设备检测其运行参数,确保供配电系统的工作始终处于可控状态,避免安全责任事故的发生。

由于
我国电力系统尚未普及电气自动化,多数供配电系统仍采用传统人工检测方法,
无法达到自动化检测的水平,且无法做到实时检测。

因此,将电气自动化应用于
供配电系统检测领域能有效解决人工检测不精确、误差大等问题。

借助电气自动
化设备将供配电系统运行中产生的电压、电流数据实时传输到电脑,并与电脑中
预设定的参数范围进行对比。

当发现实际参数与预期参数差距过大时,电脑发出
报警信号,管理人员可第一时间赶到事故现场,并结合电气自动化传输的数据制
定相应的解决方案,提高了维修工作的精准性和便捷性,进而降低了供配电系统
的维护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

2.2 对供配电系统进行远程计量检测
传统供配电系统检测主要采用人工抄表的模式,不仅花费了大量的人力资源,还增强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同时,该传统模式存在报表抄录错误等人为误差,降低了原始数据的真实准确性,常出现二次返工情况。

如果在供配电系统中应用
电气自动化,就可借助电脑进行远程计量检测,直接获得原始数据,避免人工抄
录的数据误差,既提高了抄表准确率,又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2.3 检测供配电系统的故障
随着我国电力系统的不断更新换代,供配电系统也不断进行升级。

因此,供
配电系统基础设施愈加复杂、繁琐,导致故障频繁发生,影响了电力系统的正常
运转和使用。

将电气自动化应用于供配电系统的故障检测能有效和及时地发现设
备故障原因和设备故障情况,并将数据实时传输至电脑,发出警报信号,指导维
修人员采取有效措施处理事故,减少供配电系统的维修时间。

此外,通过处理故
障数据能对事故频发点进行针对性养护,提高对易损坏机器的重视程度,保障供
配电系统的高效正常运转。

2.4提供自动化保护和控制
与传统检测模式相比,电气自动化能为供配电系统提供自动化保护和控制。

借助电气自动化实时检测供配电系统的运行状况,当供配电系统设备发生故障、
输送电能质量下降及线路运行状态异常时,电气自动化设备可通过切断故障源来
实现供配电系统的自我保护,减小故障传播范围,保障供配电系统的安全运行。

此外,电气自动化能远程操控供配电系统,合理配置供配电系统的电能储存和电
能输送,提高电力系统的运行效率。

3 电气自动化控制在供配电系统中的应用
3.1 提高供配电系统的网络安全性
供配电系统运行管理的重要内容是实现电能的合理调度,它决定了电力系统
的安全、稳定运转。

将电气自动化应用于供配电系统将改变原有的电力调度模式,实现电力调度机制的升级,满足社会的电能需求。

提高供配电系统的网络安全,
必须完善传统的管理机制,将电气自动化技术、PLC技术、计算机技术与供配电
系统管理制度相结合,制定新型的网络安全监管制度,实现电力系统的系统化管理,发挥电气自动化的独特优势。

管理部门需重视对工作人员系统网络安全意识
的提高,使用合法、有效的措施运行供配电系统,减少人为操作失误。

此外,借
助电气自动化可实现供配电系统的双向数据传输,当某个供配电系统发生故障时,能直接启用备用供配电系统,全面提高了供配电系统的使用效率。

3.2 借助电气自动化完善供配电系统的功能
如果发生大规模断电、停电事故,就会导致社会生产的中断,造成不可估量
的经济损失。

为妥善解决该问题,需借助电气自动化对地区电能进行均衡处理,
保障地区供电和输电的稳定性。

借助计算机技术可收集地区电力使用的详细数据,通过电气自动化设备实现电能的合理分配输送,避免地区电力资源的浪费。

此外,分析电能输送的反馈数据可实时检测线路状况,对电力传输中出现的问题进行针
对性维修,保证企业和居民的正常用电,实现现代化社会电能的智能化、自动化
输送。

3.3 提高电气自动化的计算机技术
计算机技术是电气自动化控制在供配电系统中应用的核心。

为真正实现供配
电系统的智能化,需升级现有的电气自动化技术,将计算机技术与供配电系统充
分结合。

提高电气自动化的计算机技术可将不同级别的电网联动,促进多级电网
的电能输送,逐渐形成国家电网与地区电网的电网链。

当地区电网储存的电能无
法满足地区需求时,相近电网可为该地区输送电能。

国家电网与地区电网交替输
送电能,保障了地区电能的正常使用,提高了电能的使用效率。

借助计算机的数
据化技术与信息化技术,可收集、处理电能输送数据,提高供配电系统的工作效率。

因此,地区电网部门需高度重视电气自动化中计算机技术的提高。

3.4 提升电气自动化的PLC技术
实现供配电系统的智能化控制不仅需要计算机技术,还需要PLC技术。

PLC
技术可理解为机电控制与计算机技术的合成,借助计算机完成工作指令的编程,
进而控制影响供配电系统正常运行的各个环节。

同时,PLC技术可收集和汇总供
配电系统使用中产生的数据。

利用PLC技术可实现计算机数据的传递和转化,采
用顺序控制的工作模式,通过总线与电力系统进行通信联系,对供配电系统进行
独立模块分块控制,提高供配电子系统的工作效能。

结束语
近几年,我国的电力事业发展迅速,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使用范围也在不断扩大,并且已经融入到人们的生活与生产中。

人们越来越重视电力系统的稳定性与安全性,供配电系统中电气自动化应用成为研究的热点。

基于现代自动化技术的应用与更新,电力系统供配电过程中采用了自动化技术。

文章从多个角度分析了供配电系统中电气自动化应用,对电力事业的发展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冯澄.供配电系统中电气自动化应用[J].工程技术研究,2018(06):113-114.
[2]吴建勇.供配电系统电气自动化应用[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8,38(11):108-109.
[3]杨跃.供配电系统电气自动化的应用[J].中国设备工程,2018(07):190-191.
[4]苏秀琼.供配电系统中电气自动化的应用实践分析与研究[J].技术与市场,2018,25(03):128+130.。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