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1《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教案
1《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教案
注意:生产经营条件发生变化
第二十条 食品安全标准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食品、食品相关产品中的致病性微生物、农药残留、兽药残留、重金属、污染物质以及其他危害人体健康物质的限量规定;
(二)食品添加剂的品种、使用范围、用量;
(三)专供婴幼儿和其他特定人群的主辅食品的营养成分要求;
(四)对与食品安全、营养有关的标签、标识、说明书的要求;
二、教学过程:
立法背景:
(一)、时代需求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对保证我国食品安全、保障人民健康发挥了积极作用。但《食品卫生法》自1995年施行至今已十几年,随着我国食品安全领域出现新情况、新问题,食品卫生法也逐渐凸显出许多问题与漏洞。
2004年 “阜阳奶粉”事件。189例婴儿患轻中度营养不良、12例婴儿死亡。
【释义】本条是关于食品安全法立法目的的规定。
为了保证食品安全,保障公众身体健康和安全,食品安全法在有关食品安全指定的设计上着重把握了一些几点:一是建立分工负责、统一协调的食品安全监督体制。进一步明确地方人民政府的食品安全领导责任,赋予有关部门必要的监管权力。二是建立以食品安全风险检测和评估为基础的科学管理制度。三是坚持预防为主。四是强化食品生产经营者的责任。
农业学校
教
案
本
专 业农产品保鲜与加工(食品检验方向)
课程名称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
科任教师
授课时间2012春
教学内容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评估
第三章食品安全标准
第四章食品生产经营
第五章食品检验
第六章食品进出口
第七章食品安全事故处置
第八章监督管理
第九章法律责任
第十章附则
教学目标
了解食品安全法的总则、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评估、食品安全法标准,食品生产如何经营、检验。食品进出口和食品安全事故处置。如何做到监督管理,违反本法规要承担法律责任。
【释义】本条是对食品生产企业如何执行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规定。食品安全标准分为:国家食品安全标准、地方食品安全标准、企业食品安全标准。企业标准应当报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备案。
注意: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对关于明确食品安全标准有关法律适用问题的意见(行复字[2010]6号)
该意见明确:在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未公布以前,应执行现行的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食品卫生标准、食品质量标准和有关行业标准,对生产经营不符合这些标准的食品等违法行为进行查处,适用食品安全法的有关规定。
从木耳中认识了硫酸铜
三鹿又让同胞知道了三聚氰胺的化学用途
《食品安全法》分为10章共104条,分为总则、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评估、食品安全标准、食品生产经营、食品检验、食品进出口、食品安全事故处置、监督管理、法律责任和附则。食品安全法自2009年6月1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
第一章 总则
(一)、关注的几个概念
6、用于食品生产经营的工具、设备,指在食品或者食品添加剂生产、流通、使用过程中直接接触食品或者食品添加剂的机械、管道、传送带、容器、用具、餐具等。
7、用于食品的洗涤剂、消毒剂,指直接用于洗涤或者消毒食品、餐饮具以及直接接触食品的工具、设备或者食品包装材料和容器的物质。
8、保质期,指预包装食品在标签指明的贮存条件下保持品质的期限。
(四)腐败变质、油脂酸败、霉变生虫、污秽不洁、混有异物、掺假掺杂或者感官性状异常的食品;
(五)病死、毒死或者死因不明的禽、畜、兽、水产动物肉类及其制品;
(六)未经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检疫或者检疫不合格的肉类,或者未经检验或者检验不合格的肉类制品;
(七)被包装材料、容器、运输工具等污染的食品;
(八)超过保质期的食品;
2、食品安全,指食品无毒、无害,符合应当有的营养要求,对人体健康不造成任何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
3、预包装食品,指预先定量包装或者制作在包装材料和容器中的食品。
4、食品添加剂,指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保鲜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人工合成或者天然物质。
5、用于食品的包装材料和容器,指包装、盛放食品或者食品添加剂用的纸、竹、木、金属、搪瓷、陶瓷、塑料、橡胶、天然纤维、化学纤维、玻璃等制品和直接接触食品或者食品添加剂的涂料。
2005 年“苏丹红”事件
2005年 “孔雀石绿”事件
2005年 PVC保鲜膜事件
2005年禽流感疫情
2006年 苏丹红鸭蛋事件
2008年三鹿婴幼儿奶粉事件
(二)、中国人在食品中完成了化学扫盲
从大米里我们认识了石蜡
从火腿里我们认识了敌敌畏
从咸鸭蛋、辣椒酱里我们认识了苏丹红
从火锅里我们认识了福尔马林
从银耳、蜜枣里我们认识了硫磺
(五)对食品、食品添加剂和食品相关产品的安全管理。供食用的源于农业的初级产品(以下称食用农产品)的质量安全管理,遵守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规定。但是,制定有关食用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标准、公布食用农产品安全有关信息,应当遵守本法的有关规定。
【释义】本条是关于食品安全法适用范围的规定。
本法调整与食品生产经营有关的各种活动都要遵守本法。
【释义】本条是关于统一规划和实施国家和省级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的规定。
1、监测:是指系统地收集、整理和分析与食品安全相关危害因素的检验、监督和调查数据。
2、检测的最终目的:是把检测的结果应用于预防疾病和促进健康。开展风险监测可以实现主动收集、分析食品中已知和未知污染物以及其他有害因素,对食源性疾病有害因素,做到早发现、早评估、早预防、早控制,减少食品污染和食源性疾病危害。
(3)营养成分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专供婴幼儿和其他特定人群的主辅食品。其他特点人群一般指患有特殊疾病的人,如糖尿病人,或者身体有某种倾向的人。如易疲劳人群,根据这些人体质的不同特点,应制定不同的食品标准。
第五十四条 取得生产许可证的产品经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或者省级监督抽查不合格的,由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到期复查仍不合格的,吊销生产许可证。第五十五条 企业被吊销生产许可证的,在3年内不得再次申请同一列入目录产品的生产许可证。
第三条 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依照法律、法规和食品安全标准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对社会和公众负责,保证食品安全,接受社会监督,承担社会责任。
【释义】第一责任人的规定,可以从正反两方面理解:
从正面来说,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依照法律、法规和食品安全标准从事生产经营活动。食品企业追求利润无可厚非,但前提一定要承担起保证食品安全的社会责任。食品企业应该努力提高安全、丰富、优质的产品,以保障消费者的身心健康,满足广大消费者的需求,增进社会的福利,这样才称得上是对社会和公众负责。在保证食品安全的前提下进行生产经营活动的过程中,还要尊重消费者的权利、维护消费者利益,接受广泛的社会监督,及新闻媒体等的舆论监督和其它组织和个人的监督等。从反面来说,如果食品生产经营者出现违法行为,违反了保证食品安全的社会责任,危害到公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就理应受到法律制裁,并对受害者承担起损害赔偿等相应的法律责任。
3、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既不是哪个实验室的检测,也不是哪个部门实施的检测计划而是包括从农田到餐桌的全过程。因此,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制度的建立和实施离不开质量监督部门。
《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第九条规定 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由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会同同级质量监督、工商行政管理、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等部门确定的技术机构承担。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重点:如何保证食品安全,保障公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制定本法。
教学难点:,制定有关食用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标准,建立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制度,对食品、食品添加剂中生物性、化学性和物理性危害进行风险评估。
教学方法
多媒体讲授
教学时间
4课时
教学过程
课堂小记
一、谈话引入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于2009年2月28日通过,国家主席胡锦涛签署第9号主席令予以公布,自2009年6月1日起施行。那么《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是在怎样的一个背景下立法的呢?
(九)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标签的预包装食品;
(十)国家为防病等特殊需要明令禁止生产经营的食品;
(十一)其他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或者要求的食品。
【释义】本条是对禁止生产经营的食品的规定。
(1)禁止生产用非食品原料生产的食品或者添加食品添加剂以外的化学物质和其他可能危害人体健康物质的食品。如使用工业酒精(非食品原料)勾兑酒、添加三聚氰胺(非食品原料)的婴儿奶粉、部分利欲熏心的食品生产者利用回收食品为原料生产的食品等。
9、食源性疾病,指食品中致病因素进入人体引起的感染性、中毒性等疾病。
10、食物中毒,指食用了被有毒有害物质污染的食品或者食用了含有毒有害物质的食品后出现的急性、亚急性疾病。
11、食品安全事故,指食物中毒、食源性疾病、食品污染等源于食品,对人体健康有危害或者可能有危害的事故。
第一条 为保证食品安全,保障公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制定本法。
(2)食品安全、营养有关的标签、标识、说明书。是与消费者进行信息交流的重要手段,为消费者提供选择食品的途径。食品的标签标示是食品安全的重要指标之一。因此,不要仅仅认为标签标示不符合规定是小事而已。标示标签的要求在本法第四十二条作了具体规定。本法加大了对不符合规定的食品标签的处罚力度。
第二十五条 企业生产的食品没有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或者地方标准的,应当制定企业标准,作为组织生产的依据。国家鼓励食品生产企业制定严于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或者地方标准的企业标准。企业标准应当报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备案,在本企业内部适用。
第二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下列活动,应当遵守本法:
(一)食品生产和加工(以下称食品生产),食品流通和餐饮服务(以下称食品经营);
(二)食品添加剂的生产经营;
(三)用于食品的包装材料、容器、洗涤剂、消毒剂和用于食品生产经营的工具、设备(以下称食品相关产品)的生产经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