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医生、护士长:
大家下午好。
今天,我受医务科委托,跟大家一起共同探讨一下有关抗生素的临床应用问题。
一、抗生素的使用现状:
抗生素是临床上用于控制感染所不可缺少的药物,也是应用最为广泛的一大类药物。
临床各科均有感染疾患,因此,抗生素是各科共同需要的药物,只是使用量多少的区别。
在今以前,由于国家对抗生素的应用无明确的政策规定,患者可以从各种渠道得到抗生素。
另外,还有一个最为重要的原因,就是生产厂家和药商,为了追求自身的利益,刺激医生们想方设法使用个别抗生素,这种不加控制广泛使用抗生素的后果之一,必然会导致细菌耐药性的增加和耐药性的转移、播散问题的加重、细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降低,临床治疗效果差,甚至无效,个别感染性疾病可能无药可医。
二、抗生素合理使用的方法:
抗生素合理使用,就是应在全面了解患者、致病原与抗生素三者的基本情况与相互关系的基础上,安全有效地运用抗生素,使病人在冒最小的风险下,获得最大的治疗效益。
在使用抗生素前,首先医生要弄清是不是有感染,是不是细菌感染。
根据我的临床经验,下列情况可以使用抗生素。
1、有头痛、发烧、喷射性呕吐,考虑有颅内感染者;
2、有发烧、咽痛、双侧扁桃体肿大者;
3、有发烧、咳嗽、咳痰、胸痛或气紧者;
4、有发烧、腹痛、呕吐、腹泻者;
5、有畏寒、发热、腰痛或尿频、尿急、尿痛者;
6、有严重的外伤,开放性损伤者。
二、合理选用抗生素应注意以下几点:
1、分析可能致病菌并根据其敏感度选药。
对致病原的种、属及其对抗生素敏感度应有一定估计,特别是目前临床微生物诊断和细菌敏感试验结果存在较多问题的情况下,主管医生对各种致病菌的好发部位、临床表现、细菌对抗生素敏感度及其耐药性发展情况应有所了解,在未能获得准确的检验结果时也能做出基本正确的判断与处理。
2、分析感染疾患的发展规律及其基础病的关系。
各种感染疾患均有其本身的发展规律。
分析当时感染是处于原有的治疗无效、感染正在急剧恶化,还是有效而未能控制,病情有所加剧。
这些对于是否改变治疗方向甚为重要,如前一种情况应及时换药,而后一种情况则应保留起主要作用的药物,改换其中个别药物以加强治疗。
有无合并症、基础病的情况如何,对于选择抗生素与拟定治疗方案也有很大关系。
对感染疾病的正确诊断是合理选择抗生素的基础。
3、熟悉抗生素的抗菌作用与药理作用特点。
要合理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