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医饮食调护PPT精选课件

中医饮食调护PPT精选课件

饮食有节 饮食要有节制,不可过饥过饱,过饥则气血
来源不足,过饱则易伤脾胃之气。进食要有 规律,三餐应定进、定量、遵循“早吃好, 午吃饱,晚吃少”的原则,切忌饥饱不调, 暴饮暴食,以免伤及脾胃。
9
二、中医饮食调护的基本原则
饮食有方 饮食要有正确的方法,进食时宜细嚼慢咽,不可进
食过快或没有嚼烂就下咽,食物应软硬恰当,冷热 适宜,不要一边时食一边干其他的事情,食后不可 即卧,应做散步等轻微活动,帮助脾胃的运化,晚 上临睡前不要进食。饮食不洁可导致胃肠疾病或加 重原有病情,食物要新鲜、干净、禁食腐烂、变质、 污染的食物及病死的家禽和牲畜。
6
饮食宜忌
“宜”为常,故不多言,言忌“忌”较多。 中医食忌:主张因人、因地、因时、因病有
所不同。 评论饮食的营养价值,不论是用于食补,还
是食疗,都不应从珍、奇、名、贵出发,而 应着眼其使用是否得当。
7
二、基本原则
饮食有节 饮食有方 谨和五味 荤素搭配
8
二、中医饮食调护的基本原则
虚者补之:虚证:阴阳气血亏虚所引起的一 类病证
阴阳亏虚:补益阴阳,阳虚者忌寒凉,宜温 补类食物,阴虚者忌温热,宜淡薄润食物
气血亏虚:补益气血 原则:虚多少补多少,虚什么补什么
19
中医饮食四性疗法
实者泻之,实证宜忌 外感病实证:风寒风热,宜辛散食物 内伤病实证:痰壅水停,食积瘀血等,宜疏
中医饮食调护
1
目录
中医饮食调护的概念 饮食调护基本原则 食物的性味 食物的配伍 饮食养生常用的方法
2
一、概念
指在治疗疾病的过程中,或在对健康 人的保健方面,对人类进行营养和膳方 面的调护和指导。
3
饮食养生
泛指利用饮食来达到营养机体、保持健康 或增进健康的活动。
作用:不仅体现在维持人体的正常生命活 动,它还具有补养作用,所谓“无病强 身’’,这是与现代营养学观点不同的。
4
饮食治疗
泛指利用饮食来治疗或辅 助治疗疾病的的活动。
食疗的作用和药疗基本一 致,主要体现在扶正与祛邪 两方面。
5
饮食节制
食养关键在于饮食有节:节制饮食的要点关键在 于“简、少、俭、谨、忌”五字。饮食品种宜恰当 合理,进食量不宜过饱,每餐所进肉食不宜品类繁 多,要十分注意良好的饮食习惯和讲究卫生,宜做 到先饥而食,食不过饱,未饱先止;先渴而饮,饮不 过多,并慎戒夜饮等。此外,过多偏食、杂食也不 相宜。
利消导,活血化瘀食物
20
中医饮食四性疗法
食物的性能各有不同,有相互协同作用,亦有相 克制作用,性能相同者,食之无消,并可加强其调 养作用,如当归,生姜,羊肉汤中的羊肉与生姜, 两者可相互协同发挥作用,羊肉得生姜而加强温补, 故可治疗虚证腹痛,食物性能相克情况有二种,一 是利用食物之间性能相克,对人体有益如小产大都 为寒性,可加葱姜同煮,取其辛温而解其寒气,另 一种情况是食物之间性能各不相同,发生矛盾,影 响人体健康,如鳖鱼与苋菜不同食等,所以应当注 意饮食的调配。
寒者热之: 寒症宜忌 感受寒邪的实寒证:宜温热性食物 阳虚阴虚的虚寒证:宜温补性食物 无论实寒还是虚寒:忌寒凉生冷之品
17
中医饮食四性疗法
热者寒之: 热证宜忌 感受热邪的实热证:宜寒凉性食物 阳盛阴虚的虚热证:宜滋阴性食物 忌辛辣,温热之品
18
中医饮食四性疗法
肉,杏仁,鸡肉, 平性食物的性质介于寒凉和温热性质食物之间,一般体质或寒凉,热性
病症的人都可选用,平性食物多为一般营养保健之品。 平性食物:洋葱,南瓜子,土豆,香椿,玉米,百合,葡萄,猪肉,蜂
蜜,青鱼,牛奶
15
中医饮食四性疗法
寒者热之 热者寒之 虚者补之 实者泻之
16
中医饮食四性疗法
食物的四性
凡适用于热性体质和病症的食物,就属凉性或寒性食物,寒性食物如: 马齿苋,蒲公英,苦瓜,连藕,蟹,番茄,柿子,紫菜,西瓜,香蕉, 黄瓜
凉性食物如:茄子,白萝卜,冬瓜,梨,薏米仁,鸭蛋 凡适于寒性体质和病症的食物,就属于温性或热性食物。 热性食物有:芥子,肉桂,辣椒,花椒 温性食物:韭菜,小茴香,葱,香菜,蒜,南瓜,木瓜,酒,醋,龙眼
11
二、中医饮食调护的基本原则
谨和五味 注意饮食气味的适中也很重要,如过食寒凉
易损伤脾胃阳气,过食辛热则易助火伤阴, 辛甘酸苦咸五味虽各有所宜,亦各有所偏。 饮食性味不要过重,尤其应避免过度嗜咸和 嗜甜。若对饮食的种类或气味过于偏嗜或偏 废,易使体内阴阳失调,从而损害健康,发 生疾病。
12
二、中医饮食调护的基本原则
荤素搭配 荤素搭配是饮食的重要原则,也是长寿健康
秘诀之一。饮食应以谷物、蔬菜、瓜果等素 食为主,辅以适当的肉、蛋、鱼类,不可过 食油腻厚味。
13
三、食物的性能
别名:“食性” 、“食气”、“食味” 内容:
四性:寒热温凉 五味:酸苦甘辛咸 归经 升降浮沉
14
23
中医饮食五味疗法
甘味入脾,过甘伤脾 甘味食物的性味,和中缓急,补益解素 代表食物:蜂蜜,饴糖,甘草,大枣 宜:渚虚劳损,脏腑不和,拘挛疼痛等 忌:脾胃气滞(治宜行气,不宜补益) 多食:肥胖,动脉硬化,糖尿病,心脑血管
疾病
24法
1、五味对应五脏 酸 苦 甘辛 咸
肝 心 脾肺 肾 2、五味适度养五脏五味过度伤五脏
3、原则:谨和五味以调之,以平为期
22
中医饮食五味疗法
辛味入肺,过辛伤肺 性味:辛散行气通经,香燥易耗气伤津 代表食物:姜葱蒜花椒等 宜:外感,瘀血,脾胃气滞 忌:气虚自汗,津亏,失血等证 多食:便秘,胃溃疡,痔疮
10
二、中医饮食调护的基本原则
谨和五味 饮食应多样化,合理搭配,不可偏食。《素问.藏气
法时论》中说:“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 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补精益气。”这就是说 人体的营养应来源于粮、肉、菜、果等各类食品, 所需的营养成分应多样化。只有做到饮食的多样化 和合理搭配才能摄取到人体必须的各种营养,维持 气血阴阳的平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