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刑事诉讼法第二讲: 总论:基本原则

刑事诉讼法第二讲: 总论:基本原则


基本原则的体系
一、两分法:公理性原则与政策性原则
公理性原则:程序法定原则;司法审查原则;控审分离原 则;审判中立原则;控辨平等原则;无罪推定原则; 辩护原则;参与原则;及时性原则;相应性原则;一 事不再理原则 我国的政策性原则:配合制约原则;检察监督原则 ——谢佑平、万毅《刑事诉讼法原则:程序正义的基石》
国际通行的刑事诉讼基本原则
二、无罪推定原则
(一)含义:任何人在未经法院依照法定程序确定有罪 之前,在法律上均被视为无罪之人。 如何确定一个人有罪? 如何对待有犯罪嫌疑的人? (二)历史渊源: 古罗马诉讼中的“有疑,为被告人之利益”的原则; 1764,贝卡里亚在《论犯罪与刑罚》中首先提出; 1789年法国《人权宣言》正式将这一原则写入法典; 1948年《世界人权宣言》以及《公民权利与政治权利 公约》
国际通行的刑事诉讼基本原则
(三)具体要求: 1、证明有罪的责任由公诉机关承担,被告人不承担证明 自己有罪或无罪的责任:被告人没有配合侦查机关收 集证明自己有罪的证据的义务,既不能强迫被告人陈 述自己有罪的事实,也不能因为被告人保持沉默或拒 绝陈述就认定其有罪或得出对其不利的结论。 2、疑罪从无:控诉方不能证明指控事实的真实性,事实 真相真伪不明时,法官应当作出对被告人有利的判决。 3、相关权利保障:反对强迫自证自罪的权利、权利告知 规则和非任意性自白排除规则。
七、迅速及时原则
(一)内涵: 尽可能迅速地推进诉讼程序,使案件得到及时处理 (二)目的: 1、有利于案件事实真相的查明; 2、有利于犯罪嫌疑人权利的保障。 (三)具体要求: 1、明确诉讼期间或办案期限; 2、简化诉讼程序; 3、加快诉讼节奏。
国际通行的刑事诉讼基本原则
八、禁止重复追究原则
(一)内涵: 任何人不得因同一行为而受到两次以上的刑事起诉、 审判和科刑。 英美法系:禁止双重危险(范围更广、保护更严格) 大陆法系:一事不再理
我国的刑事诉讼基本原则
七、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原则
(一)分工负责:诉讼职能职能分工(侦、诉、审) (二)互相配合:相互支持、协调一致 (三)互相制约:权力制约 质疑: 1、互相配合与控审分离、控辩平等存在的冲突 2、互相制约与司法权威存在的冲突
我国的刑事诉讼基本原则
八、法律监督原则
(一)立案监督:(立案程序) (二)侦查监督:(侦查程序) (三)审判监督:(一审程序) (四)执行监督:(执行程序)
我国的刑事诉讼基本原则
补充:具有法定情形不予追究刑事责任
第15条: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予追究刑事责任,已经追 究的,应当撤销案件,或者不起诉,或者终止审理,或者宣 告无罪。 1、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的。 2、犯罪已过追诉时效的。(刑法第87条之规定:法定最高刑不 满五年的,经过五年;法定最高刑为5年以上十年以下的, 经过十年;法定最高刑为十年以上的,经过15年;法定最高 刑为无期、死刑的,经过20年。) 3、经特赦令免除刑罚的。 4、依照刑法规定告诉才处理的犯罪,没有告诉或者撤回告诉的。 5、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的。 6、其他法律规定免于追究刑事责任的。
国际通行的刑事诉讼基本原则
(四)例外:证明责任倒置 在特定类型的犯罪中,被告人被推定为主观上是有过 错的,被告人必须承担自己主观上无过错的责任,否 则将被认定为有罪。 比如: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 第三百九十五条(根据刑法修正案七第14条修正) 国家工作人员的财产、支出明显超过合法收入,差额 巨大的,可以责令该国家工作人员说明来源,不能说 明来源的,差额部分以非法所得论,处五年以下有期 徒刑或者拘役;差额特别巨大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 下有期徒刑。财产的差额部分予以追缴。Βιβλιοθήκη 国际通行的刑事诉讼基本原则
四、控审分离原则
(一)内涵: 实质是对专门机关在诉讼中的角色和职能进行划分, 防止权力集中,缺乏应有的限制,进而侵犯公民权利 (二)具体要求: 1、追诉权与裁判权相分离; 2、刑事审判的启动权由检察机关掌握; 3、诉审同一
国际通行的刑事诉讼基本原则
五、控辩平等原则
(一)内涵: 代表国家追诉权的侦查、检察机关与作为被追诉对象 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应具有同等的诉讼地位、权利 (二)具体要求: 1、平等武装(equal arm):形式平等与实质平等 2、平等保护:法官应一视同仁对待控辩双方
我国的刑事诉讼基本原则
九、未经人民法院依法判决不得确定有罪原则
(一)含义: 1、定罪权由人民法院统一行使 2、未经法院判决,不得确定有罪 a.防止有罪推定 b.证明责任由公诉方承担 C.疑罪从无 (二)缺陷:吸收了无罪推定原则的合理内核,但并未完全 确立真正的无罪推定原则 1、权利保障还不充分(沉默权) 2、实践中疑罪从无并未得到有效贯彻
国际通行的刑事诉讼基本原则
三、司法独立原则
现代法治的一项基本原则,源于三权分立理论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如果司法权不与立法权和 行政权分立,自由也就不存在了。如果司法权与立法 权合二为一,则将对公民的生命和自由施行专断的权 力,因为法官就是立法者。如果司法权同行政权合二 为一,法官将拥有压迫者的权力。 (一)含义: 1、法院独立 2、法官独立(司法独立的核心) (二)意义:确保司法公正的基本前提(核心意义)
我国的刑事诉讼基本原则
立案阶段:应当决定不立案 侦查阶段:侦查机关应当决定撤销案件 起诉阶段:检察机关应当不起诉 审判阶段:宣告无罪(1) 终止审理(2-6)或者决定不予受理 注意:被告人死亡时的处理 特殊情况:检察机关发现公安机关移送审查起诉的案件 第173条:(1)发现犯罪嫌疑人没有犯罪事实的,应当不起诉; (2)发现犯罪事实并非犯罪嫌疑人所为的,应当书面说明理由 将案卷退回公安机关并建议公安机关重新侦查。若嫌疑人已 被逮捕的,应当撤销逮捕决定,并通知公安机关立即释放。
我国的刑事诉讼基本原则
一、侦查权、检察权、审判权由专门机关行使原则 二、严格遵守法定程序原则 三、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检察 权原则 四、依靠群众原则 五、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原则 六、适用法律一律平等原则 七、专门机关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原则 八、人民检察院对刑事诉讼法实行法律监督原则 九、未经法院依法判决对任何人不得确定有罪原则 十、保障诉讼参与人诉讼权利原则
国际通行的刑事诉讼基本原则
一、程序法定原则
(一)内涵: 1、立法:刑事程序应当预先通过立法予以明确 2、司法和执法:侦诉审活动必须严格遵守法定程序 (二)具体要求: 1、职权与权利都应由立法作出明确规定; 2、国家机关必须严格遵守和执行刑事程序; 3、应建立相应的诉讼监督机制; 4、明确违反程序法定原则应承担的法律后果:a.排除非 法证据;b.立即释放违法羁押的嫌疑人或被告人;c. 宣布程序无效;d.撤销定罪判决。
我国的刑事诉讼基本原则
五、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原则
(一)以事实为根据: 1、事实是指案件事实本身; 2、案件事实必须是经过查证属实、充分确凿的证据加以证 明的事实。 以事实为根据,核心问题是证据问题。刑事裁判须以事实 为根据,认定事实应凭证据——证据裁判主义或证据裁判 原则。(1)不得以证据以外的其他客观现象为据来认定 事实。(2)不得仅凭司法官个人的主观推测和印象来认 定事实。(3)司法官认定事实以有证据存在为前提。 (二)以法律为准绳:追求客观真实不能超越法律程序所设 置的界限;定罪量刑以实体法为准绳。
刑事诉讼法:总论
刑事诉讼基本原则
L/O/G/O
总论:刑事诉讼基本原则
刑事诉讼基本原则:是贯穿刑事诉讼全过 程,体现刑事诉讼的基本目的和任务,决 定刑事诉讼的架构和基本特征,并对刑事 诉讼的立法和司法实践具有普遍指导意义 的诉讼原则和规范。 1. 具有普遍意义 既是立法的准则 2. 贯穿诉讼过程 ,又是守法、执 法的准则还是司 3. 体现诉讼价值 法的准则。 4. 决定具体程序 5. 指导诉讼操作
国际通行的刑事诉讼基本原则
六、辩护原则
(一)内涵: 为维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合法权益,犯罪嫌疑人、 被告人及其辩护人有权从事实和法律反驳控诉、提出 无罪、罪轻或者减轻、免除其刑事责任的证据和理由 (二)目的:促进程序公正与实体公正 (三)具体要求: 1、被追诉人的自我辩护权 2、辩护人的辩护权
国际通行的刑事诉讼基本原则
二、总分法:总体原则与类别原则
总体原则:指导整个程序的刑事诉讼法原则 类别原则:涉及检察院、警察地位的基本原则;涉及开 庭审判的基本原则: ——赫尔曼:《德国刑事诉讼法典中译本引言》
基本原则的体系
三、列举法:
1、侦查权、检察权、审判权由专门机关行使; 2、严格遵守法律程序;3、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依法独立行使职权; 4、依靠群众;5、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 6、对一切公民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 7、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 8、人民检察院依法对刑事诉讼实行法律监督; 9、使用民族语言文字进行诉讼;10、审判公开; 11、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权获得辩护; 12、未经人民法院依法判决不得确定有罪; 13、保障诉讼参与人的诉讼权利; 14、具有法定情形不予追究刑事责任; 15、追究外国人刑事责任适用我国刑事诉讼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