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复习PPT课件
• 城市化标志及实质
•
(2010年泰安模拟)读城市区域景观结 构变化示意图,完成(1)~(2)题。
• (1)城市区域与郊区相比,易出现的环境 问题是( ) • A.逆温现象 B.水土流失 • C.热岛效应 D.“臭氧洞” • (2)为避免该问题对城市大气环境带来的 污染,应该 ( ) • A.将卫星城布局在城市热力环流范围之 外
• (2)关于该区域城市化水平,下列叙述正 确的是( ) • A.2010年约为50% • B.2020年以后趋于降低 • C.2030年超过80% • D.2040年以后保持稳定 • 【试解】 (1)________,(2)________。
• 【解析】 (1)城市化是指农村人口向城 镇集聚的过程。由图可知,乡村人口比例 持续稳定下降,但并非都转移到了郊区。 2040年郊区人口超过乡村人口,2050年 乡村人口数约占20%,2050年中心城区人 口百分比与2000年基本相等,但人口基 数不一样,所以人口数不会相等。(2)城 市化水平的主要标志是城市人口占总人口 的比重,而城市人口=中心城区人口+郊 区人口。读图可知,2010年该区域城市 化水平约为50%(40%+10%=50%),2030 年不到80%,且2000~2050年一直持续
发达国家 所处阶段 发展速度 城市人口 比重 与经济发 展关系 后期(饱和期) 慢 大 相适应
发展中国家 中期(发展期) 快 小 不相适应
①产业革命开始早 ;②新技术革命以 来,农业劳动生产 率大大提高,使大 形成原因 量乡村人口转为城 市人口;③人们对 环境质量的要求提 高,乡村和小城镇 基础设施完善
影响
成因
措施
耕 地 面 积 资 减 源 少 短 缺 水 资 源 短 缺
城市数量增加, 城市、工交建设 规模扩大,占用 节约用地,尽量 大量耕地 少占耕地
产业和人口的大 节约用水,提高 量集中,用水量 利用率,治理水 增大 污染
影响
大气 污染 环 境 污 染 水污 染 固体 垃圾 污染 噪声 污染 交通 拥挤 、居 住条 件差
①产业革命比发达国家晚,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展中 国家纷纷取得民族独立,经 济迅速发展;②乡村人口基 数大,增长快;③城市经济 畸形发展,人口增长过快, 农村劳动力过剩
• 城市是人类对环境影响最深刻、最集中的 地区,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表现在资 源短缺、生态破坏、环境污染等方面,还 会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具体分析如下表:
• 【试解】 (1)________,(2)________。 • 【解析】 本题结合城市区域景观结构变 化示意图,考查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第(1)题,城市是人类对自然环境改造最 明显的地区,城市区域与郊区相比,人口、 工业密集,释放大量的人为热,且城市建 筑物密集,不易散热导致城市气温比郊区 高,易出现“热岛效应”。第(2)题,城 市热岛的出现,使近地面气流由郊区流向 城市,易对城市大气环境带来污染,为避 免该问题出现,应将卫星城或工业区布局 在城市热力环流范围之外。
社 会 问 题
就业 困难
•
(2009年高考广东文基卷)下图为某 区域城市化战略设想图。读图并结合相关 知识,回答(1)~(2)题。
• 注:城市人口=中心城区人口+郊区人口 • (1)关于该区域城乡人口变化,下列叙述 正确的是 ( ) • A.2020~2030年乡村人口都转移到了郊 区 •2050年乡村人口只占30% • D.2050年中心城区人口数量与2000年相 等
• 逆城市化不是城市化的衰退,而是城市化 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它是 建立在城乡差别近于消失、形成一体化基 础上的。
• • • • • •
二、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城市对自然地理环境要素的改变 生物多样性 (1) 减少。 (2)水质、水量和地下水运动发生变化。 土地质量 (3)废渣影响城市 。 “热岛”现象 密集的建筑群 (4)出现城市 , , 影响日照、风速和风向。 大气污染 • 2.城市环境质量下降: 、 噪音污染 包括 垃圾污染 水污染、 和 。
成因
家庭炉灶、工矿企业、 交通工具等燃烧煤、石 油、天然气排放大量烟 尘、废气 工业废水、生活污水、 城市地面径流 建设规模扩大、工业生 产发展、居民消费水平 提高 交通运输、工业生产、 建筑施工和社会活动 城市人口急剧膨胀,汽 车数量不断增加
措施
合理布局大气污染较重 的企业;实行集体供暖 ;建立绿化隔离带 建立污水处理厂,实行 污水达标排放 实行分类回收、利用, 采用填埋、燃烧、堆肥 处理方法 噪声大的工厂远离城区 布局,建立绿化隔离带 控制城市人口增长;合 理布局城市道路;公交 优先;加快住房建设
•
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 (1)生物多样性的减少:城市建设规模的 扩大,改变了生物原有的栖息环境,使部分 生物因生存环境的改变而灭绝或减少。
• 3.改善措施:建设和发展生态城市等。 • 城市化对地理环境有不利的方面,也有有 利的方面。合理的城市化可以改善环境, 如通过平整土地、修建水利设施,绿化环 境等措施,使环境向着有利于提高人们生 活水平和促进社会发展的方向转变,降低 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压力。
• 城市化的发展在不同历史时期有较大差 异,产业革命前缓慢发展,产业革命后加速 发展,尤其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 在发展速度、城市人口比重、与经济发展关 系、产生原因及后果方面均有不同,图表展 示如下:
第二节
城市化
• 1.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 • 2.城市化对地理坏境的影响。
•
城市范围不断扩大 1.概念:人口向城镇集聚和 、乡村变为城镇的过程。 • 2.标志 • (1)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上升 (最主要的标 志) 。 城市用地规模扩大 • (2)城市人口增加。 • (3) 。
• 3.世界城市化的进程 稍被拉平的“S”形 • (1)特点:其变化曲线为一条 曲线。 后期成熟阶段 • (2)表现:发达国家大都进入城市化 初期阶段和中期加速阶段 ,发展中国家则大部分处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