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一轮复习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
一轮复习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
②国家的对外开放政策。
第十六章
第2讲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
考考点点一一
考点二
-4-
知识梳理 基础反馈 能力突破 真题通关
( 2 )有利的地理条件。 ①良好的区位。
②全国最大的侨乡之一。 2.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推进
第十六章
第2讲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
考考点点一一
考点二
-5-
知识梳理 基础反馈 能力突破 真题通关
能源、水源供
应不足,设备 重工业、制造 落后,观念滞 业、农业 后
东北振兴战略
第十六章
知识梳理 基础反馈 真题通关
第2讲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
考点一
考考点点二二
2.长江经济带规划
-22-
( 1 )总体概况:覆盖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 湖南、重庆、四川、云南、贵州11个省区,面积约205万平方千米, 占全国的21%,人口和经济总量均超过全国的40%,生态地位重要、 综合实力较强、发展潜力巨大。
拓展延伸我国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几种典型模式
第十六章
第2讲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
考考点点一一
考点二
-6-
知识梳理 基础反馈 能力突破 真题通关
3.问题与对策 ( 1 )问题产生的原因。 ①受地区产业基础和市场腹地 正在下降。 ②缺乏合理的规划 与管理。 ( 2 )问题与对策。
等条件的限制,对外资的吸引力
2.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地理条件 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的迅速提高,有着特定的国 际国内背景和有利的地理条件,具体如下图所示。
第十六章
第2讲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
考考点点一一
考点二
知识梳理 基础反馈 能力突破 真题通关
-11-
3.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推进过程中两个阶段的比较 ( 1 )第一阶段( 1979—1990 年 )。
洲合作
第十六章
知识梳理 基础反馈 真题通关
第2讲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考点一考考点点二二源自-21-环渤海 大东北
资源丰富,统一 电网,交通便利, 靠近山西能源
基地,农业基础 好
能源、矿产资 源不足,水源 紧张,环境污 染
IT 技术、信息 产业、农业
京津冀协同发展、天 津滨海新区
资源丰富,交通 便利,重工业基 础好
产业最适宜转移到图中的( C )
A.甲地区
B.乙地区
C.丙地区
D.丁地区
第十六章
第2讲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
考考点点一一
考点二
-8-
知识梳理 基础反馈 能力突破 真题通关
解析第1题,四个地区中,甲地区第一产业比重最小,第三产业比重最 大,经济发展水平最高,故对应珠江三角洲地区。A项正确。第2题, 四个地区中,丙地区第一产业比重最大,第二产业比重最小,农业最 有可能释放更多劳动力,承接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转入。故选C项。
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四川位于我国西部地区,地形崎岖复杂, 对外交通不便,货物运输成本高,发展优势较弱,A项对。科技水平 低、生态保护要求高不是主要因素,B、C两项错。劳动力廉价是 优势因素,D项错。第2题,长江中游为我国的重要商品粮基地,在国 家主体规划中属于限制开发的农产品主产区,农业生产对工业化的 约束性较强,导致工业化发展较慢,D项正确。第3题,作为产业转移 的承接措施,提高人口素质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发挥作用,目前来说 不合理,①错。长江中上游地区产业承转采取措施合理的是加大基 础设施建设,加强自主创新能力,扩大对外开放水平,D项正确。
( 4 )产业转型升级:①推进产业转型升级( 推动传统产业整合升 级、打造产业集群、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积极发展服务业等 ); ②打造核心竞争优势( 培育和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 )。
第十六章
知识梳理 基础反馈 真题通关
第2讲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
考点一
考考点点二二
-24-
( 5 )通道支撑、协同发展:①充分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以沿江 综合立体交通走廊为支撑,推动各类要素跨区域有序流动和优化配 置;②建立区域联动合作机制,促进产业分工协作和有序转移,防止 低水平重复建设。
第十六章
第2讲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
考考点点一一
考点二
-16-
知识梳理 基础反馈 能力突破 真题通关
3.〔2014江苏卷,28( 1 )( 3 )( 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2011年我国明确提出:“以大城市为依托,以中小城市为重点, 逐步形成辐射作用大的城市群,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 材料二 图1为长江三角洲城市分布图,图2为长江三角洲地区苏州、 嘉兴经济综合发展水平指数图。下表为我国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与美 国大西洋沿岸城市群人口、城市、经济发展状况对比。
图1
图2
第十六章
第2讲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
考考点点一一
考点二
知识梳理 基础反馈 能力突破 真题通关
城市群
长江三角 大西洋沿 洲城市群 岸城市群
面积占国土面积的比重/% 1.0
1.5
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 8
20
城市化水平/%
68
90
GDP 占全 国比重/%
18
20
-17-
( 1 )分析两大城市群的共同特征。 答案人口密度大;城市化水平高;城市数量多;城市经济发展水平高; 城市等级体系完整。
第十六章
第2讲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
考考点点一一
考点二
-9-
知识梳理 基础反馈 能力突破 真题通关
1.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 工业化与城市化是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区域工业 化必然带来城市化,城市化反过来又会促进工业化。
第十六章
第2讲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
考考点点一一
考点二
-10-
知识梳理 基础反馈 能力突破 真题通关
第十六章
第2讲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
考点一
考考点点二二
知识梳理 基础反馈 真题通关
考点二 经济发达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1.我国主要经济区的比较
-20-
经济区 长江 三角洲
珠江 三角洲
优势
劣势
优势产业
发展引擎
沿海、沿江交汇 处;工业基础好; 交通发达,腹地 广阔;科技发达
能源、矿产短 缺;产业结构 趋同;缺核心 技术
1.相对来看,四川省在经济带中的发展优势较弱,主要原因在于( A ) A.对外联系不便 B.科技水平低 C.生态保护要求高 D.劳动力廉价
第十六章
知识梳理 基础反馈 真题通关
第2讲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
考点一
考考点点二二
-26-
2.长江经济带中游大部分地区工业化发展较慢,主要原因是( D )
A.劳动力素质较低 B.政策扶持不够
考考点点一一
考点二
-3-
知识梳理 基础反馈 能力突破 真题通关
考点一 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化与城市化 1.对外开放的前沿 ( 1 )特定的国际国内背景。 ①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 a.产业结构变化:第二产业比重不断下降 ,第三产业比重不断上升 。 b.工业内部结构变化:劳动力 和资源密集型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下降, 技术、知识 密集型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上升。 c.产业转移情况。
第十六章
第2讲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
考考点点一一
考点二
-14-
知识梳理 基础反馈 能力突破 真题通关
1.关于五省市经济发展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B ) A.山西经济发展水平高于湖北 B.上海经济发展速度低于江苏 C.湖北经济发展水平高于江苏 D.广西经济发展速度低于全国 2.从万元产值能耗看( A ) A.山西最高,应优化工业结构以降低能耗 B.广西较低,应承接东部地区高耗能工业 C.上海和江苏较低,应大力发展重型工业 D.湖北较高,应发展资源密集型工业以降低能耗
第2讲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
第十六章
第2讲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
考点一
考点二
-2-
考
纲
考 情
考
向
网络
区域工 业化和 城市化 的推进 过程; 产生的 主要问 题及解 决措施
—
以我国主 要经济区 为载体,考 查区域发 展条件评 价、发展特 点、存在的 问题及可 持续发展 的对策
第十六章
第2讲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
问题
对策
产业升级面临 产业结构调整:发展石化、钢铁、汽车、造船等原材料工
困境
业和装备制造业,推动产业升级
城市建设相对 构建城市群:加强相互分工与合作 ,构建以香港、广州、
落后
深圳为核心的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
生态环境问题 加强规划与管理:加强交通、通信、环保等基础设施建设;
日趋严重
治理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第十六章
第2讲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
考考点点一一
考点二
知识梳理 基础反馈 能力突破 真题通关
( 2 )第二阶段( 1990 年以后 )。
-12-
第十六章
第2讲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
考考点点一一
考点二
-13-
知识梳理 基础反馈 能力突破 真题通关
( 2016浙江卷,7~8 )人均GDP和人均GDP增长率分别是衡量区域 经济发展水平和发展速度的重要指标。下图为近年来五省市人均 GDP和人均GDP增长率与全国平均值之比的统计图,图中X轴表示 人均GDP增长率与全国平均值之比,Y轴表示人均GDP与全国平均 值之比。各省市括号中的数值为其万元产值能耗,全国平均值为 0.74( 单位:吨标准煤/万元 )。据此完成第1~2题。
第十六章
第2讲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
考考点点一一
考点二
-7-
知识梳理 基础反馈 能力突破 真题通关
( 2016广东湛江期末 )下图中甲、乙、 丙、丁分别对应2014年广东省四个地区 的产业结构情况。据此完成第1~2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