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2014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件4.2太平天国运动及辛亥革命(必修1)
2014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件4.2太平天国运动及辛亥革命(必修1)
所公认。
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体现了哪些主要原则?
提示:(1)规定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体现了主权在民原则。 (2)确立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体现了三权分立
的原则。
(3)规定国内各族人民一律平等,体现了民族平等的原则。 (4)规定内阁总理的产生与职权,体现出责任内阁制的原则。
【拓展延伸】辛亥革命是一次激进与保守的革命
民主思想传播,革命成为主流;人们对清政府丧失信心等角度进
行探究分析。
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原因及革命纲领
三年3考
【例】(2011·新课标全国文综·T29)
高考指数:★★
洪秀全尊奉“皇上帝”,自命为上帝之子下凡救世,认为其他一
切偶像皆为妖魔。太平天国运动初期,太平军所到之处毁学宫、
2.《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之间存在怎样的联系?二者 有何根本上的区别?
提示:(1)联系:《资政新篇》继承和发展了《天朝田亩制度》
反封建的革命精神,弥补了《天朝田亩制度》在改造社会方案上 落后与空想的不足。
(2)根本区别:二者有关社会发展趋势的设想和经济主张,观点是 相反的、矛盾的,二者设想的两种社会制度有本质的区别。 ①《天朝田亩制度》要求废除一切私有财产,建立以小农经济为 基础的社会,实行公有共享和绝对平均主义。 ②《资政新篇》允许私有财产存在,提倡建立资本主义的政治制 度,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③《天朝田亩制度》是违背社会发展规律的空想纲领,而《资政
兴中会 (3)组织基础:革命团体(________)和政党(同盟会)相继建立, 明确提出了政治纲领——三民主义。 (4)军事基础:黄花岗起义等一系列武装起义,推动全国革命进 入高潮。 (5)有利时机:清政府调湖北新军入川镇压四川保路运动,湖北 防务空虚。
2.武昌起义:1911年10月10日,武昌革命党人率先起义,占领 武汉三镇 _________。 3.缔造共和 (1)中华民国成立:1912年元旦,孙中山宣告中华民国成立,定 南京 都_______。 (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行政、立法、 国民全体 ①内容:中华民国主权属于_________;确立______________ 责任内阁制 司法三权分立 _______________的政治体制,特别规定实行_______________。 民主宪法 ②性质: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____________。
辛亥革命的伟大功绩 三年6考 高考指数:★★★★ 【例】(2011·江苏单科·T6)辛亥革命爆发后,美国某报报道:
“如果中国成功地按美国政府的模式建立起一个联邦共和国,由
在欧美留过学的具有西方观念的人任领导,日本将不再是东方最 西化的国家。”此后建立的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与该报道的设想相
符的是(
)
A.临时政府基本按照美国政体原则架构 B.革命成功后建立了一个联邦共和国 C.中国超过日本成为亚洲最西化的国家
提示:(1)马克思对中国革命保持高度关注和同情,前期对太平天
国抱有极大期望,充分肯定其反封建的革命性,后期是失望的, 指责太平天国政权已经跟清王朝没有多大差别了。
(2)马克思看到了太平天国政权的堕落和蜕变,成为改朝换代的工
具。
【拓展延伸】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最主要原因不是民族矛盾尖 锐,它是阶级矛盾激化的产物,是阶级矛盾在民族矛盾刺激下 的总爆发。
实遵之。以忠于国,为众服务。至专制政府既倒,国内无变乱,
民国卓立于世界,为列邦所公认,斯时文当解临时大总统之职。 谨以此誓于国民。”誓毕,旋即发令,改用阳历,以本日为中华 民国元年元月元日。 ——《临时政府成立记》
1.材料主要记载了孙中山的哪些活动?孙中山的就职誓词表达了
怎样的信息?材料表明,孙中山解除临时大总统职务的条件是什 么? 提示:(1)材料主要记述了孙中山当选为临时大总统从上海乘专车 到南京赴任宣誓就职的情形。 (2)孙中山的就职誓词,宣示了他倾覆满洲政府,忠于民国,为民 众服务的决心;同时也阐明了他任职的临时性以及解职条件。 (3)条件:专制政府既倒,国内无变乱,民国卓立于世界,为列邦
D.民国临时大总统都有西方民主观念
试做:________
【命题思路】本题依据课程标准“简述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认识 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命题,深刻探究 辛亥革命对中国社会的改造和影响。本题考查知识点涉及中华民
国的政治体制、美国政府的模式、联邦共和国等概念问题。
【思维路径】
(1)按美国政府的模式建立联邦共和国 审 题干 (2)具有西方观念的人任领导 题 (3)日本将不再是东方最西化的国家 正 确 排 排 查 B项 中华民国是单一制共和国,不是联邦制 除 分 排 C项 辛亥革命没有使中国走上独立富强道路,民主“徒 析 有虚名” 除 排 D项 民国临时大总统袁世凯搞专制独裁,复辟帝制 除 A项 临时政府实行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体制
【误区警示】辛亥革命的真正意义不在于创立了民主共和制度, 因为共和“徒有虚名”,其实际的意义在于思想启蒙,使民主共 和的观念深入人心,成为时代潮流。
太平天国运动及其革命纲领 阅读以下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探究问题:
材料一
1853年,马克思对太平天国运动的评价:“世界上最古
老最巩固的帝国八年来在英国资产者的大批印花布的影响下已经 处于社会变革的前夕,而这次变革将给予这个国家的文明带来极 其严重的后果,到达最反动最保守的堡垒的大门,那么他说不定 就会看到这样的字样:中华共和国,自由、平等、博爱。” ——马克思《国际评述》
与清廷对峙 2.纲领 纲领 时间 《天朝田亩制度》 《资政新篇》
1853年 1859年 人口和年龄 (1)土地:按___________平分 (1)政治:以法治国(2)经 工商业 内容 土地(2)产品:每户留足口粮, 济:发展 ________(3)文 国库 新式学堂 其余归________ 化:开设_____________ 反封建斗争 (1)几千年来农民__________ 绝对平均主义 先进中国人首次提出的在 评价 思想结晶(2) _____________ 发展资本主义 中国____________的方案 思想无法实现
代化。但二者都未实施,更不是近代化的“阻力”。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成立
阅读以下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探究问题。 材料 孙文君既当选为临时大总统,南京各省代表团即发电敦促
就任,孙总统遂于阳历1月1号,即旧历十一月十三日,携同顾问
员,由沪专车赴宁。„„行就任礼,宣读誓词,词曰:“倾覆满 洲专制政府,巩固中华民国,图谋民生幸福,此国民之公意,文
【师生互动】“太平天国运动为中国的近代化减少了阻力”具体
是指什么?理解误区在哪里?
提示:(1)中国近代化的根本阻力来自于封建势力,所谓“减少了 阻力”应该是指太平天国运动打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加速了它 的崩溃。 (2)以下两个问题应该注意:《天朝田亩制度》维护小农土地制度,
不利于近代化;《资政新篇》要求发展资本主义,有利于中国近
材料二
1862年,马克思对太平天国运动的评价:“除了改朝换
代以外,他们没有给自己提出任何任务„„他们的全部使命,好 像仅仅是用丑恶万状的破坏来对付与停滞腐朽,这种破坏没有一 点建设工作的苗头。„„” ——马克思《中国纪事》
1.结合材料一、二,怎样理解马克思对太平天国运动的评价?前 后不到十年,马克思对太平天国的看法出现转变的主要原因是什 么?
【高频预测】 (1)辛亥革命前后,是中国社会发生巨变的时期,旧政府已无法继 续统治下去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为更多人所接受并产生改 造社会的影响。 (2)辛亥革命考查角度:辛亥革命发生的背景过程,辛亥革命时期
的中国政局特点,辛亥革命对中国社会发展进程的影响,对辛亥
革命功绩和作用的认识。
(3)复习备考时,结合辛亥革命时期不同思想、派别之间的观点碰 撞和交锋,认识20世纪之初中国社会大变革的历史趋势。辛亥革 命爆发的社会背景应结合清政府革新能力丧失,统治难以为继;
(3)辛亥革命对现代化的推动,还表现在对经济现代化的推动。辛 亥革命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实业救国成为历史 主流。
(4)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思想的闸门一经打开,这
股思想解放的洪流就奔腾向前,不可阻挡。
【师生互动】太平天国的“囯”字口中是个“王”字,而中华民 国的“囻”字口中是个“民”字,请解读两个字的不同含义。 提示:太平天国的“囯”字说明太平天国领导人并未摆脱专制思 想的束缚;中华民国的“囻”体现的是“民”成为国家的主人, 体现了资产阶级主权在民的思想。
反对封建专制制度 ③意义:具有_________________的进步意义,推动了中国政 治民主化的进程。 4.历史意义 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1)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__________________,建立起资产 阶级共和国。 民主共和观念 (2)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的权利,____________深入人 心。 洋人的朝廷 (3)推翻了“______________”,客观上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 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势力,为中国______________________创造了有利条件。
3.失败
(1)转折——天京变乱。 (2)后期斗争。 洪仁玕 ①重建领导核心:提拔陈玉成、李秀成指挥军事,让_______总 理朝政,进行政治改革。
②稳定天国局势:陈玉成、李秀成合力打垮江北大营,在
三河镇 __________全歼湘军精锐部队。 ③天京陷落:1864年,洪秀全病逝,天京陷落,太平天国运动失
二、辛亥革命 1.历史背景 ※促使辛亥 Nhomakorabea命爆发的因素是怎样形成的?
预备立宪 (1)经济基础:清政府所谓“新政”和“_________”改革,客观 资本主义 上促进了__________的发展。
(2)思想基础: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推动了革命形势发展。 新式学堂 留学教育 __________
革命知识 分子队伍 天赋人权、 自由平等 __________学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