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高一语文期中质量检测试题(Word版,含答案)

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高一语文期中质量检测试题(Word版,含答案)

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期中高一语文质量检测语文试题满分150分时间150分钟命题者:班级姓名座号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为何“乌纱帽”是当官的代称我们有时会看到反映官场百态的古装电视剧,戏剧中常有当了官叫作“戴了乌纱帽”,被革职的称作“摘去乌纱帽”的剧情。

可是,为什么乌纱帽被用来作为当官的代称呢?在早期的中国,并没有“帽”这种称呼,《仪礼》中称帽为“头衣”或“元服”(元,首也).到了东晋成帝时,皇帝让在宫廷中做事的官员戴一种用黑纱制成的帽子,叫做“乌纱帽”。

后来,南朝宋明帝时,建安王刘休仁创制了一种用黑纱抽边的半透明帽子,也叫乌纱帽。

当时,这种帽子很快就在民间流行了,也成了百姓常戴的一种便帽,而且无论官民贫富都可以戴,但这种帽子还未成为官职的象征。

在《通典?礼十二》上记载:“隋文帝(杨坚)开皇初,尝着乌纱帽,自朝贵以下至于冗吏,通着入朝。

”所以隋朝天子百官都戴乌纱帽,并且成了官职高低的分别。

根据文献上的记载,隋朝文武官员的服饰有四种,而乌纱帽上的玉饰则显示官职的大小。

一品官是最高级官员,玉饰有九块,二品有八块,三品有七块,四品有六块,五品有五块,六品以下就不准佩带玉饰了。

不过,到了宋朝时乌纱帽的形状有了改变。

宋太祖赵匡胤登基后,为防止大臣们在朝廷上交头接耳,就下诏书修改乌纱帽的样式,在乌纱帽的两边各加一个翅,有一尺多长,并在翅上装饰不同的花纹用以区别官阶高低。

如此一来,朝臣们只要脑袋一动,软翅便会随之摆动,皇上居高临下,就看得清清楚楚了。

明朝时乌纱帽则成为官员的象征。

在《明史?舆服志》上载:“洪武三年定,凡上朝视事,以乌纱帽。

团领衫。

束带为公服。

”从此,乌纱帽便正式成了当官的代称。

而自明世宗开始,乌纱帽的双翅也做了一些变动,翅的长度缩短,其宽窄也改变了,官阶越高,双翅就越窄,官阶越低,双翅则越宽。

到了清初顺治皇帝入关后,由于收留了众多明朝的降臣,为笼络人心,就允许不少地方官员仍穿着明朝朝服,并戴明朝乌纱帽。

但等到清皇室统治权巩固后,就下令将官员戴的乌纱帽全改为红缨帽。

可是,至今人们仍然习惯将“乌纱帽”作为官员的标志。

1、下列关于“乌纱帽”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东晋成帝让在宫中做事的官员戴一种用黑纱制成的帽子,这就是“乌纱帽”名称的最初由来。

B.隋朝从文帝到小吏,入朝都戴乌纱帽,一至五品官在帽上佩不同的玉饰显示官阶。

C.宋太祖为防止朝臣们交头接耳,给乌纱帽加了双翅,这种帽子成为后代的标准官帽。

D.到了明朝,“乌纱帽”作为官服装束的一个组成部分,正式成为了官员的代名词。

2、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建安王刘休仁创制了黑纱抽边的半透明帽,后世这种帽子在民间和宫中都很快流行起来。

B.宋太祖时又改进了乌纱帽,给乌纱帽加了一对饰有花纹的长翅,花纹不同则显示官阶有别。

C.明朝,官员所戴乌纱帽的双翅宽窄和官阶高低有关,这是第一次通过乌纱帽的双翅来区别官阶。

D.顺治皇帝入关后,允许地方官员穿明朝朝服并戴乌纱帽,因此收留了众多的降臣,同时也笼络了人心。

3、下列根据原文信息所作的推断,正确的一项是()A.两晋南北朝时期,原本只有宫中官员可以戴的乌纱帽流传开来,连穷困的老百姓都能戴,就是因为那时社会的等级制度还不森严。

B.隋朝官员除了服饰有区别外,乌纱帽上的玉饰多少也能显示官职的大小,玉饰越少,官职越小,后来因为玉石价格昂贵,就不再使用了。

C.在一些古装电视剧中,有时会看到这样的场景,清朝官员身着明代朝服,头戴明朝乌纱帽,这不是导演缺乏历史常识,而是历史上确有其事。

D.乌纱帽的几次修改都和官职高低有关,清朝“红缨帽”代替“乌纱帽”,虽然它没有成为官员的代名词,但却为巩固清初政权起了作用。

(二)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各题。

父亲的手指甫跃辉尘土飞扬的大路在两个孩子的脚下延伸。

路面上,雨天留下的一个个泥坑,让太阳火热的舌头舔干了。

“你真晓得阿爸的手指掉在什么地方?”许亮再次停下,转身盯着弟弟。

“真的!”许明说。

大路尽头灰蒙蒙的,他们一前一后,后面的人踩着前面人的影子。

厚厚的灰尘,在脚下发出喑哑的扑突声。

许亮眼前浮现出父亲痛苦的脸。

他感到那张脸很陌生,他使劲回想他熟悉的父亲的脸。

父亲是个好木匠,爱笑。

舅舅教会他如何造出桌椅板凳后,十五岁的父亲就离开村子。

几年后回来,舅舅仍只会造此桌椅板凳,他已是建筑队的师傅了。

他们眼里,父亲就是英雄:头发根根竖立,精神抖擞;那双手宽大有力,兄弟一起也扳不过他一只手。

许亮上学那年,那双大手放下锯子,握住了方向盘,离开了村子。

端午,父杀没回来;中秋,父亲没回来;过年,父亲没回来。

他们和母亲常到村口,望着那条通向村外的大路,大路尽头灰蒙蒙的。

直到夏天,父亲回来了,他们没看见汽车。

他们问汽车在哪,父亲笑笑。

父亲的大手又握住锯子了。

锯齿飞速旋转的刨木机前,父亲咬紧牙关,鼓看腮帮,用胸口抵住粗重的原木,一步步挨近刨木机,旋转的锯齿割进原木,火花四溅,锯末纷飞,剌耳的声音像细铁丝,勒得耳朵热辣辣的。

常去建筑队玩耍的两兄弟,张大嘴巴,看看父亲的手擦着旋转成白亮亮一圈的锯齿推过去,缩回来。

父亲回家后,他们很少看到他笑。

一天晚上,许亮从梦里醒来。

“下个月?怎么拿得出来?”父亲说。

“总要想想。

早晓得,就不去开什么车了。

”“好好,我明天就去卖刨木机还钱。

”父亲的笑越来越少了。

只有和木匠们聊天,还会炫耀他那双大手。

“瞧瞧!哪个木匠有这样一双手?当木匠的,谁的手指不要断几根?”舅舅就是的,他的右手只剩三个指头……以后呢?父亲再不会炫耀他那双大手了吧。

昨天放学回家,母亲说:“你爸的手指给刨木机割掉了。

我要和他去医院,他死活不让,说不过掉了个手指。

我怎么放得下心?”“我去!”许亮有点兴奋。

“你敢去?”母亲脸上亮堂了,就如当初给父亲的车灯突然照亮。

“怎么不敢。

”他也成了父亲那样的英雄。

“不过掉了个手指。

”他想像着父亲说话的样子。

医院。

父亲的头发很长了,乱糟糟地趴在他的脑门耳际。

见到许亮,父亲努力笑了笑,两个酒窝裂成两条可怕的伤疤。

“你怎么来了?”父亲的声音落在阴湿静谧的空气里,像水渗入沙子。

“妈跟我说的。

”许亮嗫嚅道,“阿爸,我们回家吧。

”“你先回去,我今晚……”父亲声音虚弱,嘶嘶地吸着气。

许亮很失望。

他原以为父亲不等他说,便会跳下床,扯掉绷带,骑上单车带他回家的……“总算回啦!”母亲跑过来,“你爸怎么样?医生说什么?有没有好些?”“不过掉了一个手指,阿爸才不在乎,是吧!”许明神气十足,热切地望着哥哥。

“阿爸说没事。

”许亮很累,想要尽快摆脱弟弟的目光。

晚上睡下后,许明又问了许多问题。

许亮没有回答,总不能告诉他父亲是胆小鬼吧。

夏天的夜晚,他们只穿一条小短裤,月光在他们光溜溜的小腿上爬动。

许亮翻了个身,仍然睡不着。

许明凑到他耳朵边,得意地说:“我晓得阿爸的手指掉在什么地方。

”第二天早上,父亲没回来。

中午,父亲没回来。

母亲看看许亮,许亮不看她。

他不想再去看父亲了。

母亲说:“你再去瞧瞧,咋还不回来?”许亮没法违抗,带着弟弟出了门。

“先去建筑队,找到手指,再到医院,就能让医生接上手指了!”许亮想,这主意不错。

事实上昨天晚上他已经这么想了。

建筑队大院四周堆满木头。

刨木机周围干干净净,找不到一丝血迹。

他们也没找到父亲的手指。

“你不是说晓得在什么地方吗?”许亮瞪着弟弟,“走吧!”弟弟没动。

他们不甘心就这么回去。

忽然,有嗡嗡声传来,一只绿头苍蝇,掠过他们眼前,留下一条绿色的细线。

许亮被一种强大而可怕的力量拽着,不由自主地跟上那只苍蝇。

苍蝇钻进废木头堆,他蹲下,趴在地上。

里面黑乎乎的,什么也看不见。

一丝隐约的血腥钻进鼻孔,他找了一片长长的树皮,往废木堆里扒拉了好半天。

苍蝇飞出来,接着跳出一个东西。

一条粗大的烧焦的虫子。

父亲的手指。

“我们把手指带到医院。

”许亮说。

“好!但是……谁,谁来拿?”许亮没有接话。

他们把手指留在了建筑队,他们也没去诊所。

像打了败仗的士兵,他们踩着自己的影子回家了。

当年父亲的汽车正是从他们脚下的大路开进村子的,候在村口的他们,听到车轮碾过路面的隆隆声,兴奋地朝声音传来的方向奔跑。

突然,车停了,强烈的灯光射向他们。

他们眯起眼睛,明亮的灯光中,父亲朝他们走来,年轻,强壮,高大。

拐进家门,父亲躺在院子里,左手缠着绷带;右手耷拉着,手掌垂下,疲惫、无力。

父亲看见他们,挣扎着坐起,咧了咧嘴,笑了。

平淡而宁静的夕阳中,他们站着,和父亲对视了几秒钟。

许亮的脸渐渐地红了。

(有删改)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A.小说从许亮兄弟俩寻找“父亲的手指”写起,紧扣题目,制造悬念,既有利于故事的展开,又使全篇叙事紧凑,重心突出。

B.小说中几处点染的景物具有象征意味,如“灰蒙蒙的大路”,是人物迷茫心理的外化;父亲汽车的灯光,则是希望的象征。

C.小说多处使用对比手法,如父亲失去汽车和手指前后的对比,许亮兄弟俩的对比等,这些描写为许亮的心理变化提供了依据。

D.小说反复提到父亲的大手,以及对刨木机高速旋转情景的细致描写,为故事进一步发展埋下伏笔,体现了作者构思上的匠心。

5、小说中的父亲是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全文简要说明。

6、请简要分析许亮心理变化的过程。

二、古诗文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侯蒙,字元功,密州高密人。

未冠,有俊声,急义好施,或一日挥千金。

进士及第,调宝鸡尉,知柏乡县。

民讼皆决于庭,受罚者不怨。

转运使黄浞闻其名,将推毂之,召诣行台白事,蒙以越境不肯往。

浞怒,他日行县,阅理文书,欲翻致其罪;既而无一疵可指,始以宾礼见,曰:?君真能吏也。

?率诸使者合荐之。

西将高永年死于羌,帝怒,亲书五路将帅刘仲武等十八人姓名,敕蒙往秦州逮治。

至秦,仲武等囚服听命,蒙晓之曰:?君辈皆侯伯,无庸以狱吏辱君,第以实对。

?案未上,又拜御史中丞。

蒙奏言:?汉武帝杀王恢①,不如秦缪公赦孟明;子玉②缢而晋侯喜,孔明亡而蜀国轻。

今羌杀吾一都护,而使十八将繇之而死,是自艾其支体也。

欲身不病,得乎??帝悟,释不问。

迁刑部尚书,改户部。

比岁郊祭先期告办,尚书辄执政。

至是,帝密谕之。

对曰:?以财利要君而进,非臣所敢。

?一日,帝从容问:?蔡京何如人??对曰:?使京能正其心术,虽古贤相何以加。

?帝颔首,且使密伺京所为。

京闻而衔之。

大钱法敝,朝廷议改十为三,主藏吏来告曰:?诸府悉辇大钱市物于肆,皆疑法当变。

?蒙曰: ?吾府之积若干??曰:?八千缗。

?蒙叱曰:?安有更革而吾不知!?明日,制下。

又尝有几事蒙独受旨,京不知也;京侦得之,白于帝,帝曰:?侯蒙亦如是邪??罢知亳州。

宋江寇京东,蒙上书言:?江以三十六人横行齐魏官军数万无敢抗者其才必过人今青溪盗起不若赦江使讨方腊以自赎。

?帝曰:?蒙居外不忘君,忠臣也。

?命知东平府,未赴而卒,年六十八。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