钠和钠的化合物教案
【课题】钠和钠的化合物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使学生掌握钠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使学生掌握钠的化合物的主要性质。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和思维能力。
2、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总结归纳能力。
〖情感目标〗
1、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的训练以及辩证唯物主 义教育。
2、通过启发、探究式教学、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勇于探索的优秀品质。
【教学重点】钠和钠的化合物的性质。
【教学难点】科学方法模式的训练,钠的化合物知识能力的升华。
【教学用具】 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 钠
1、钠的物理性质
2、钠的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1) 原子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
2) 晶体结构与性质的关系----钠是金属晶体,晶体中含有Na +和自
由电子,二者之间作用较弱,所以导致钠的熔点、沸点较低,硬度较小,还原性很强。
3、钠的化学性质
(1)与非金属单质(与O 2、Cl 2、S )反应(学生书写化学方程式,教师放映幻灯片)
〖探究1〗:金属钠露置在空气中有什么变化 ?
〖现象〗银白色金属→表面变暗→出现白色固体→表面变成溶液→白色块状物质→白色粉末物质
〖结论〗Na →Na2O→NaOH→NaOH溶液→Na2CO3 .10H2O→Na2CO3(2)与水反应------浮、熔、游、响、红
〖探究2〗钠与水反应时表现上述现象,这说明了什么问题?(投影)〖探究3〗钠能否与C2H5OH、盐酸反应若反应则速度有如何?
〖结论〗反应剧烈程度:盐酸>水>C2H5OH
(3)与盐反应
〖探究4〗钠能否将CuSO4溶液中Cu置换出来?(幻灯提示、学生讨论、教师总结)
〖探究5〗钠与熔融盐反应时,能否将不如钠活泼的金属置换出来?如:Na能否将熔融态的TiCl4中的Ti置换出来?
4、钠的存在与作用------见幻灯片
二、钠的重要化合物
(一)氧化钠和过氧化钠
〖说明〗1、Na2O2跟水反应时,首先生成H2O2,H2O2不稳定分解生成2H2O 和O2;
2、Na2O2在空气中,首先和CO2反应,而不是与水反应;
〖探究5〗Na2O2在空气中,首先和CO2反应,而不是与水反应,则Na2O2露置于空气中会出现什么现象?
〖现象〗先转化为白色固体,而不是先潮解
〖结论〗Na2O2在空气中,首先和CO2反应,而不是与水反应
2、知识能力升华
------有关Na2O2与反应的重要探索
2Na2O2 +2CO2=2Na2CO3+ O2 2 Na2O2+2H2O=4NaOH+O2↑
(1)物质的量关系
无论是CO2或H2O的单一物质还是混合物,通过足量的Na2O2时CO2或H2O与放出的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
(2)气体体积关系
无论是CO2或H2O(g)的单一物质还是混合物,通过足量的Na2O2时,气体体积的减少量是原气体体积的1/2;
(3)电子转移关系:Na2O2---- O2------2e--;
(4)固体质量关系
相当于Na2O2只吸收了CO2中的“CO”,H2O中的“H2”,可以看作发生相应的反应:Na2O2 +CO=Na2CO3Na2O2+H2=2NaOH
(5)先后顺序关系
一定量的Na2O2与一定量的CO2和H2O(g)混合物反应,可看作Na2O2先与CO2反应,再与H2O(g)反应
3、典型例题剖析
例1、2.1g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7.2的CO和H2组成的混合气体与足量的O2充分反应后,立即通入足量的Na2O2固体中,固体的质量增加()
A、2.1g
B、3.6g
C、7.2g D无法确定
(二)NaOH
1、基础知识再现
NaOH是一种白色固体,易潮解,有腐蚀性,俗名为烧碱、火碱、苛性钠,具有碱的通性
(1)与酸碱指示剂作用
(2)与酸和酚发生中和反应
(3)与酸酐发生反应
(4)与某些非金属单质反应
(5)与两性氧化物、氢氧化物反应
(6)与某些盐(NaHCO3)反应
2、知识能力升华
(1)C O2和NaOH溶液反应情况讨论
CO2+2NaOH=Na2CO3 +H2O -------------①
CO2+Na2CO3 +H2O =2NaHCO3-------------②
CO2+NaOH= NaHCO3------------------------③假设n NaOH/n CO2=x,
(2)制取Na2CO3溶液的创新实验方案设计
用CO2和NaOH溶液反应来制取Na2CO3溶液,因实验过程中无现象发生,CO2容易过量生成NaHCO3溶液,造成Na2CO3溶液不纯,现设计实验步骤如下:
①将一定量的NaOH溶液均分成两等份,分装于两支编号为
A、B的烧杯中;
②往其中的一只烧杯(A)中通入足量的CO2气体,发生反应;
③将烧杯(A)中的溶液加热煮沸一段时间,赶走溶解的CO2,
冷却;
④将烧杯A、B中的液体混合即得Na2CO3溶液
3、典型例题剖析
例2、同学用50mLNaOH溶液吸收CO2气体制备Na2CO3,为防止通入的CO2过量而生成NaHCO3,他设计了如下实验步骤:
①用25mL NaOH溶液吸收过量的CO2气体至CO2气体不在溶
解;
②小心煮沸溶液1min---2min;
③在得到的溶液中加入另一半25mL NaOH溶液,使溶液充分混
合。
(1)他能否制得较纯净的Na2CO3(用“能”“不能填空”),理由是:。
(3)按他的设计,第①步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
a装置A使用的试剂是石灰石和稀盐酸,装置B使用的试剂是,作用是.
b为了后续的煮沸、混合等实验,装NaOH溶液的容器还可以使用
c有人认为实验步骤b、c的顺序对调,即先混合再煮沸更合理,你认为对吗?为什么?
〖课后小结〗(见〖投影〗)
〖巩固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