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读作业12答案作业1第1题:填空题1.中国古代著名神话有()、()、()和()等。
请输入答案:《女娲补天》、《夸父逐日》、《鲧禹治水》、《精卫填海》2.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作品按()的不同分为风、雅、颂三类,其中“风”又称(),绝大部分是民间歌谣,“雅”分()雅,是贵族所作的乐章。
请输入答案:音乐、国风、大、小3.流传后世的“夙兴夜寐”、“信誓旦旦”等成语都出于《诗经》中的名篇();“鲲鹏展翅”的典故出于庄子()一文。
请输入答案:《卫风氓》、《逍遥游》、*、*4.“春秋三传”指()、()和()。
请输入答案:《公羊传》、《谷梁传》、《左传》5.()是老子之后道家学派的主要代表;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是()。
请输入答案:庄子或庄周、孟子或荀子6.我国古典文学中最长的抒情诗是();秦代唯一的作家是()。
请输入答案:《离骚》、李斯7.《史记》全书包括本纪、()、()、()、()五个部分,共一百三十篇。
请输入答案:世家、列传、表、书8.乐府是汉代管理音乐的官署名称,乐府所采的诗也称(),又叫()。
请输入答案:乐府、乐府诗9.《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一诗诗题又作(),是一首长篇()。
请输入答案:《孔雀东南飞》、叙事诗10.《古诗十九首》之称最早见于梁代萧统所编(),这些作品大约产生于东汉()时代。
请输入答案:《文选》或《昭明文选》、桓帝、灵帝第2题:单项选择题1.《诗经》中保存民歌最多的是(A ) 。
A.国风B.大雅C.颂D.小雅2.《诗经》中的风、雅、颂是按(C )来划分的。
A.不同的地域B.不同的时期C.音乐的性质D.篇幅的长短3.关于《诗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A.收西周初至春秋中叶的诗歌,成书于春秋时B.收东周至战国初的诗歌,成书于战国C.收西周至战国的诗歌,成书于汉D.收春秋至战国的诗歌,成书于战国4.《诗经.氓》中比喻女子不可沉溺于爱情的诗句是(B )A.桑之未落,其叶沃若B.于嗟鸠兮,无食桑葚C.桑之落矣,其黄而陨D.淇则有岸,隰则有泮5.按照班固的解释,“离骚”的意思就是(A )A.遭受忧患B.离别的忧愁C.发牢骚D.被离间骚扰6.“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见于屈原的(C )。
A.《九歌》B.《九章》C.《天问》D.《离骚》7.下列成语中,出于《冯谖客孟尝君》的是(B )A.道路以目B.扶老携幼C.缘木求鱼D.寡不敌众8.《七月》:“五月斯螽动股,六月莎鸡振羽。
”“莎鸡”是(D )A.公鸡B.蝉C.蝗虫D.纺织娘9.“信誓旦旦”一语出自下列那部作品(D )A.《兼葭》B.《离骚》C.《静女》D.《氓》10.先秦诸子散文中最富浪漫色彩的一部著作是(B )A.《韩非子》B.《庄子》C.《孟子》D.《荀子》11.屈原根据民间祭祀之礼、歌舞之乐再创作的一组诗歌是(A )A.《九歌》B.《九章》C.《九辩》D.《九叹》12.《七发》的作者枚乘是(A )A.著名辞赋家B.著名诗人C.著名散文家D.著名小说家13.教材中节录的《项羽本纪》片段,内容是(C )A.写项羽垓下被围B.写项羽乌江自刎C.写项羽垓下被围和乌江自刎D.写巨鹿之战和鸿门宴14.《迢迢牵牛星》在字面上描写的是(A )A.牛郎思念织女的情态B.织女思念牛郎的情态C.牛郎织女隔河相望的痛苦D.思妇彻夜难眠的情态第3题:名词解释1.后期年,齐王谓孟尝君曰:“寡人不敢以先王之臣为臣。
” 孟尝君就国于薛。
未至百里,民扶老携幼,迎君道中。
(《战国策?冯谖客孟尝君》)答:满一年,齐湣王对孟尝君說:「我不敢让先王的臣子作我的臣子。
」孟尝君(只好)前往他的封地薛去。
距离薛地还有百里沒到,薛地的人民扶老偕幼,迎接孟尝君在半路上。
孟尝君回头看着冯谖:「先生替我买义的道理,今天才见到了。
2.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
(《逍遥游》)答:见识短浅的小智赶不上见识深远的大智;寿命短的小年也比不上寿命长的大年。
3.“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
《离骚》答:上天既赋予我这么多内在的美质啊,又加之以我注意修养自己的品性。
4.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精卫填海)答:经常口衔西山上的树枝和石块,用来填塞东海。
5.广讷口少言,与人居则画地为军陈,射阔狭以饮。
(《李将军列传》)答:李广口舌笨拙很少说话,与人在一起就在地上画阵势,比赛射箭是否射入宽窄行为输胜,输了就罚酒。
6.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十五从军征》)答:十五岁就应征去参军,八十岁才退伍回故村。
路上碰到一个乡邻,问“我家里还有什么人?”第4题:简答题1.冯谖为孟尝君所凿的第一“窟”指哪件事?试予以简单分析和评论。
答:第一窟指冯谖替孟尝君到薛地收债时,在薛地当众烧券,收买了民心。
2.试析《诗经?卫风?氓》一诗的艺术特色。
答:(1)《氓》是首弃妇怨诗,主人公自叙从恋爱,结婚,受虐到被弃的全过程,深刻反映了当时社会婚姻制度对妇女的压迫与损害。
(2)带有很强的叙事性,通过女主人公的自述讲述故事。
(3)善于刻画人物。
这首弃妇诗歌最成功处,是它塑造了一个敢爱敢恨的女主人公形象。
(4)运用了夹叙夹议,抒情与叙事相结合的手法,全诗以叙述为主,其中又含较重的抒情议论成分;善用对比手法,如氓的残暴虚伪与女主人公的善良勤劳忠贞形成鲜明的对比;比兴手法的运用,桑之未落,桑之落矣等,即是比喻,以桑喻人,同时又是起兴,有引出下文的作用;以桑叶、桑葚和贪吃桑葚的斑鸠为比兴象征夫妇之间感情的变化,表现她悔恨心情的同时让人产生丰富联想。
用比兴诉说主人公当时的心情,有对往事的回忆,有痛定思痛的总结,有对别人的告诫,表达了自己的痛苦(5)语言通俗质朴,富于生活气息,如不见复关,泣涕涟涟,即见复关,载笑载言,形同口语,语言清新活泼,表情达意,极为本色。
3.《诗经?秦风?蒹葭》一诗表达的是怎样的一种感情?是如何表达的?答:表达出作者的思念对象可望而不可及,中间阻隔千重,诗人因而思心徘徊,不能自抑其无限惆怅的心情。
全诗三章,每章八句,前二句写景,后六句述事抒情;又采用重章的形式,一唱三叹。
4.简析《项羽本纪》垓下被围、乌江自刎中所表现的项羽的性格特点。
答:垓下被围、乌江自刎中表现了项羽缺乏智谋,勇无粗豪的性格。
项羽在垓下被围,面对美人名马慷慨悲歌,生动表现了他的内心矛盾,创造了浓郁的悲剧氛围;而乌江自刎则又使人深深感受到项羽性格中憨厚、刚直、豪爽的一面。
5.试析《陌上桑》的烘托、映衬手法及其艺术效果。
答:《陌上桑》塑造罗敷的生动形象,富于喜剧性和浪漫色彩;对罗敷的描写主要采用侧面烘托手法;通过太守的卑劣、无耻而丑恶的形象反衬出秦罗敷的美丽、勇敢而坚贞。
6.简析《古诗为焦仲卿妻作》的主题。
答:此诗通过刘兰芝、焦仲卿两人殉情而死的家庭悲剧,深刻揭露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热情歌颂了忠于爱情、反抗压迫的斗争精神,寄托了青年男女对爱情、婚姻自由的热烈向往。
7.简析《行行重行行》的比兴手法。
答:《行行重行行》是一首在东汉末年动荡岁月中的相思乱离之歌。
现在作者已无法考证,但这首诗“情真、景真、事真、意真”,它以思妇自叙的口吻写出,委婉真切地抒发了自己对远行君子的怀念。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这两句用比兴手法。
表面上喻远行君子,说明物尚有情,人岂无思的道理,同时兼暗喻思妇对远行君子深婉的恋情和热烈的相思--胡马在北风中嘶鸣了,越鸟在朝南的枝头上筑巢了,游子啊,你还不归来啊!8.简析《十五从军征》的主题。
答:此诗围绕老兵的返乡经历及其情感变化谋篇结构,巧妙自然。
其返乡经历是:始得归→归途中→返回家中→“出门东向看”;情感变化为:急想回家,急想知道“家中有阿谁?”,充满与亲人团聚的希望(归途中)→希望落空→彻底失望(返回家中,景象荒凉,了无一人)→悲哀流泪,心茫然(“出门东向看”)。
这些又归结为表现揭露黑暗社会现实的诗之主题9.第5题:分析论述题1.结合《逍遥游》,谈谈《庄子》的文学特色。
答:《逍遥游》是《庄子》一书的第一篇,它的中心思想是说:人应当不受任何束缚,自由自在地活动。
这实际上反映了庄子要求超越时间和空间,摆脱客观现实的影响和制约,忘掉一切,在主观幻想中实现“逍遥”的人生观。
《逍遥游》很能代表庄子的哲学思想,同时也体现出其散文的文学风格和成就。
庄子追求的“逍遥游”的境界,是一种天地间根本不可能有的主观唯心主义的幻想。
但他这篇文章却写得十分漂亮,代表着他非凡的文学成就。
他以寓言作比喻,寓哲理于离奇的想像和形象化的描写之中。
文中的一系列寓言,都写得奇幻无比而又形象逼真。
这些寓言故事性很强,而且穷形尽相,煞有介事,所以能够深深地吸引和打动读者,成为论说事理的有力手段。
除了想像丰富、形象逼真之外,文章的大开大合的写法,纵横跌宕、浩荡奇警的风格也是非常突出的。
这篇千古妙文,不讲究一般文章那些起承转合的程式,而是任情挥洒,不拘一格,很像作者本人那飘逸、洒脱的个性。
清人林云铭评论《逍遥游》说:“篇中忽而叙事,忽而引证,忽而譬喻,忽而议论,以为断而未断,以为续而非续,以为复而非复,只见云气空,往反纸上,顷刻之间,顿成异观。
”《逍遥游》的确是古代散文中突破常规艺术格局的一道“异观。
2.谈谈“精卫填海”与“夸父逐日”的原始意蕴。
你如何理解与评价神话中的精卫与夸父?答:《夸父逐日》以个人敢和太阳赛跑,而且赶上了太阳,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敢于向大自然挑战的雄伟气魄。
《精卫填海》写炎帝小女女娃,在东海游历被淹死,但她很不甘心,变成小鸟“精卫”,口衔西山的木石去填塞淹死她的大海,反映了至死不屈的顽强斗争精神,象征古代人民征服自然的决心。
原始神话是人类在童年时期特有历史条件下的产物,是原始人对自然和社会的一种认识形式,它反映了人类早期的思维活动。
处于蒙昧时代的远古人民,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水平,不能超越其生产力低下的状况和对自然抗争的无力状态,因而在对自然和社会现象的观察中,就多是直观、猜测和臆想。
在社会生产力水平和人类智力高度发展的情况下,原始神话一般不再产生,但由于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的文化知识程度的不平衡,在一些实践上还不能有效地控制自然,和在认识上不能科学的解释世界起源和自然现象变化的地区和民族,神话性的幻想仍不可避免,或不能完全避免。
但这些作品与原始神话是有一定区别的。
3.试述《离骚》的艺术成就。
答:《离骚》的伟大艺术成就:塑造了一个纯洁高大的抒情主人公形象;积极浪漫主义精神;在诗》,《离骚》是一首政治抒情诗,它作于屈原放逐江南之时,是屈原的代表作。
《离骚》抒写了屈原的美好理想,表达了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思想情感,表现出屈原九死不悔的斗争精神。
《离骚》充满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思想境界高洁,文采华美,想象丰富,象征美丽。
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运用众多的比兴构成一连串的艺术形象,创造出一种寄托幽远、耐人寻味的意境,开拓了我国诗歌以香草美人寄情言志的境界;打破了《诗经》的四言句式,把诗句加长,以六言为主,扩大了诗歌的表现力;采用了大量的方言口语入诗,特别是"兮"字的运用,增强了抒情气氛和音乐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