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三地理第一轮复习—北方地区(华北地区)

高三地理第一轮复习—北方地区(华北地区)


D.植被类型都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6、我国北方大油田自北向南的正确排序是( B ) A.大庆、华北、辽河、胜利 B.大庆、辽河、华北、胜利 C.大庆、华北、胜利、辽河 D.大庆、胜利、辽河、华北 7、下列关于北方地区旱涝灾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D A.在夏季风活动很强的年份,易造成北涝南旱 B.春季降水少,气温逐渐升高,干旱严重 C.夏季降水过分集中,许多河道排水不畅,常形成涝灾 D.夏季气温高,降水量少,降水量小于蒸发量、干旱严重
4、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
范围:秦岭和长城之间, 乌鞘岭和太行山脉之间 过渡地带特征: 从平原向山地高原过渡 从沿海向内陆过渡;
太 长城 行 山
乌 从湿润向干旱过渡; 鞘 从森林向草原过渡; 岭 从农业向牧业过渡。


4、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
地表形态: ——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水土流失形成原因:
2、地形特征
以平原和高原 为主
地势整体西 高东低。
2、地形特征
①黄土高原:千沟万壑 黄土高原成因—风力沉积作用形成 沟壑地貌---流水侵蚀作用形成 ②华北平原---黄淮海平原 Ⅰ范围:京、津、冀、鲁、豫、皖、苏 五省二市, 自古有“中原”之称 Ⅱ形成:黄河、淮河、海河合力冲积而成,黄河是 主力 Ⅲ特点:1.完整,地势低平(海拔多在50米以下, 滨海平原海拔只有4米左右); 2.平原上有许多起伏和缓的岗地,岗间浅 平封闭洼地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 ——工程措施(修建水平梯田)


面 水


水 流
修建水平梯田为什么能减少水土流失? 改变坡面水流路线、降低水流速度;促进泥沙就地沉积。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 ——工程措施(打坝淤地)
打坝淤地有何作用?淤地坝 1、拦蓄泥沙, 防止泥沙流入下游 河中。 2、坝上泥沙 淤积成“坝地”, 土层深厚,土质良
洪涝:7—8月,降水集中,多暴雨+地势低平
盐碱:水盐运动—春秋季返盐,夏季淋盐;冬季盐分 相对稳定
2、华北地区的农业发展条件
(2)黄土高原地区发展农业的条件: 有利条件: 黄土疏松;光热条件较好;开发历史悠久。
不利条件: 水资源紧张,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
问题突出。
3、三大地理单元农业比较
黄土高原 华北平原 东北平原
坝地玉米
新建淤地坝
4、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
•小流域综合治理
——甘肃西峰南小河沟的综合治理
治理方针:“保塬、护坡、固沟”

打 坝 建 库

塬 边


缓 坡 梯
黄 土 塬 缘

讨论海河水患原因和如何治理?
海 河 流 域 图
海河泛滥的自然原因 1、从气候上看,海河流域降水集中在夏季, 且多暴雨。 2、地面缺乏植被的保护,使海河含沙量很 大,泥 沙沉积,河床容易被淤塞。 3、从水系特点来看,海河是一典型的扇状 水系,各条支流来的洪水,只从一个河口入 海,无法顺利渲泄,常常造成泛。
根治海河的措施
1.在主要支流的上游植树种草、保持水土, 并修建水库,以调节河流水量。 2.下游挖掘入海新河,分散水流。
目标测试
选择题


1、适合在松嫩平原种植的农作物是( A春小麦、玉米、甜菜、亚麻 B冬小麦、高梁、大豆、甜菜 C玉米、高梁、大豆、油菜 D玉米、黄麻、甜菜、大豆
(1)华北平原发展农业的条件: 地形平坦,土层深厚,土地面积广阔;高温 有利条件: 期与多雨期一致,水热配合较好;秋季晴天 多,光照条件较好;农业生产历史悠久。 不利条件: 水资源不足(春旱);多风沙、盐碱和 旱涝(夏涝);中低产田较多。 严重的旱涝、盐碱、风沙危害原因:
干旱:春旱4—6月,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上升,夏 季风未到,降水稀少
京 津 唐 工 业 基 地
1、华北地区缺水整治
(1)主要成因: ①自然原因:降水少、河流径流小; 降水季节分配不均; 春季多风,蒸发量大; 降水年际变化大。 ②人为原因:工农业发达,人口众多,需水量大; 水污染和浪费严重。 (2)解决办法:
①节约用水、合理用水; ②建设水利工程,跨流域调水,如南水北调; ③植树造林,涵养水源; ④防止污染。



气候干旱和地 下水位高 地势低洼,排 水不畅; 不合理灌溉: 大水漫灌,只 灌不排。
3、华北地区——中低产田的治理:盐碱地
土壤盐分的季节变化:水盐运动 春秋返盐(积盐),夏季淋盐,冬季盐分相对稳定 夏季气温高,降水多,雨水对土壤冲刷大,将盐 分冲入土壤深处; 春秋季降水相对少,盐分随水 分蒸发又回到土壤表层,所以说夏季淋盐,春秋返 盐。而冬季降水少,蒸发弱,因此盐分相对稳定。
8.
我国古都之一的开封,其流域属于 A 关于华北平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淮河流域B.海河流域C.黄河流域D.长江流域
9.
C
)
A.华北平源泥沙少所以土壤贫瘠
B.华北平原属于暖温带的湿润地区
C.春旱、夏涝、土壤盐碱化是威胁华北平原农业 生产的主要问题 D.华北平原主要的农作物是水稻和玉米
(3)治理措施
黄河: 上游修建水库; 中游治理水土流失; 下游加固堤防。
海河、淮河: 支流修建水库; 中游洼地筑蓄洪工程; 下游挖掘入海新河。
3、植被类型
温带森林草 原
寒温带针 叶林
混交林
温带落叶 阔叶林
植被:东北地区以针叶林为主(长白山地区为针叶-落
叶阔叶混交林),黄河中下游地区为温带落叶阔叶林。
3、华北地区——中低产田的治理:盐碱地
3、华北地区——中低产田的治理:盐碱地
土壤盐碱化 又称盐渍化,指 土壤中可溶性盐 类随水向表层移 动并积累下来, 而使可溶性盐含 量超过0.3%的 过程(土壤含盐 量太高,从而使 农作物低产或不 能生长) 。
3、华北地区——中低产田的治理:盐碱地
盐碱化形成的条件
3、华北地区——中低产田的治理:盐碱地


盐碱化的治理措施——脱盐 以治水为中心 采取引淡淋盐、井排井灌、覆盖、生物措施等手段。
种植耐盐碱的植物
井灌井排


从机井抽取地下水用于灌溉,既可满足作物需水, 又能淋洗土壤盐分和降低地下水位,起了竖井排水 的作用,故称井灌井排。机井抽水时,井的周围地 下水位下降,形成一个以井为中心的降落漏斗,特 别是在群井抽水情况下,降低地下水的效果更为显 著。随着地下水位降低,地面蒸发减少,可防止或 减缓地表积盐的强度。 在浅层地下水为咸水而深层地下水质良好的盐碱 地区人们利用竖井抽出地下水对盐碱地进行淋洗 达到改良盐碱地的目的这种措施称为“井灌井排”
10. 下列关于我国东北地区地形的正确叙述 是: ( B ) A.主要山脉有大兴安岭、阴山、秦岭等 B.属我国地势的第三阶梯 C.耕地少,且后备资源严重不足
D.有世界面积最大的黄土高原
辽河地处我国东北半干旱半湿润地区,其干流水量主要来自东侧支流,泥沙 则主要来自西侧支流,有“东水西沙”之说。流域内人口密集,工农业生产集 中,水资源量远小于其他北部的松花江流域,为此国家规划实施“引松济辽” 调水工程。图5为辽河流域局部区域图。 (1) 绘出AB两点之间的地形剖 面示意图。(2分) (2) 分别说明辽河流域:“东 水”和“西沙”形成的自然 原因。(8分) (3) 目前辽河某些河段在枯水 期出现地下水不再补给河水 的现象,分析其原因。(6分) (4) “丁坝”是辽河河道整治 中常采用的一种工程。图5右 上角为丁坝景观图。试推断 丁坝的作用。(2分) (5) 指出建设“引松济辽”调 水工程、打造东北黄金水道, 对辽河干流地区经济发展的 积极意义。(6分)
4、土壤
黄土、棕壤和褐土


五、自然资源
煤炭 铁矿 石油、海盐
1、农业概况
冬小麦、谷子、棉花、 苹果、枣等 春小麦、玉米、大豆 高粱、甜菜 、亚麻 苹果、葡萄、梨、柿 子等温带水果 冬小麦、花生、棉花 东北平原
华北平原 黄土高原
辽东半岛 山东半岛
一年一熟
两年三熟 一年两熟
2、华北地区的农业发展条件
华 北 地 区
考 点 地理位置和范围。 气候、地形特征及其与农业生产灾害 防治的关系。 工业基地和能源基地。
主要城市。
一、自然地理特征
1、位置和范围 2、地形地势
3、气候特征
4、水文特征 5、矿产资源
一、位置、范围、组成
100°E
120
40
34
二、地形
1、主要的地形区 黄土高原 华北平原 山东丘陵
湿润区 半干旱区
半湿润区
三.气候特征
400mm 温带季风气候为主; 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 暖温带,一月均温-8~~0 ℃之间


大部分地方属于半湿润地区,山东半岛少量湿润区 风 年降水量400 ~800mm之间,降水自东向西递减,降 水集中在7~8月。 季
带 主要灾害性天气:春季干旱多沙暴、夏季多洪涝, 冬半年寒潮, 。 温 800mm 0℃
4、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
•小流域综合治理
小流域综合治理的方法: 重点:保持水土,开发利用水土资源,建立有机、高效的农林
Hale Waihona Puke 牧业生产体系。措施: “三结合”——工程、生物、农技三大措施,有机结合。

工程措施:兴修水库、修建水平梯田、打坝淤地等; 生物措施:种树种草; 农业技术措施:深耕改土、科学施肥、选育良种、地膜覆 盖、轮作套种。
4、华北地区的工业
(1)矿产资源丰富
①石油:胜利、华北、中原
②煤:开滦、峰峰(河北);兖州(山东);平顶 山(河南);徐州(江苏);大同、平朔、阳泉、 西山(山西);神府(陕西);
③铁:迁安(河北) ④海盐:天津长芦盐场
(2)发展工业的条件
相关主题